那个和谐(河蟹)是什么意思啊?!
我真的不知道啊! 这个是要视语境的 本意查字典去现在网络常用于形容某些正义的恶行,例如你被禁言了一般说成你被和谐了,还有某某发H图给和谐了之类..... 杀杀杀 在某些时候,被和谐可视为被关小黑屋 响应和谐社会 这主题真和谐啊 被正义一方干掉了 原帖由 長門王道 于 2007-8-29 23:41 发表 http://bbs.newwise.com/images/common/back.gif
被正义一方干掉了
这个解释好 河蟹趣味小知识
2004年09月29日11:37 新浪网上海频道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动物学上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就其营养价值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铁13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核黄素0.7l毫克,营养价值高于海蟹和其它淡水产品。河蟹Yao用价值:蟹肉清热、散血、养筋益气,治疗筋骨损伤、疥癣、漆沧、烫伤、湿热黄胆;蟹爪破血消积,可治疗妇女产后瘀血、血崩;蟹甲壳攻毒引瘀,可治疗血积滞、乳痈、冻疮;蟹壳焙焦研末黄酒冲服,对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在工业上,蟹壳加工制成甲壳素,广泛应用于医Yao、纺织、造纸、人造纤维和农业等。因它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特别高、维生素A尤为丰富,还有相当多的核黄素,故属肴中佳品。
一、“无肠公主”的雅号
其实河蟹是有肠的,只是在甲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它的头部和胸部连在一起成为身躯的主体,叫做头胸部。由于经常爬行水底的缘故,步足特别发达,而与其相关的腹部和游泳用的腹肢也就随之萎缩,成一薄片,卷贴在头胸部之下,以减少爬行时之拖累,所以人们就误以为螃蟹没有腹部及肠子了。
二、变色的铠甲
鲁迅的作品中曾称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 确实,河蟹全身披甲,一遇侵害就威武地举起两个大螯,奋起战斗。不愧为具有铠甲的斗士。河蟹的铠甲颜色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主要是它甲壳下面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在起作用,各种色素细胞吸收和反射光线的波长不同,就会显示出各种颜色出来,这也是生物一种适应环境和保护自己的本领。河蟹煮熟时变成红色,是因为甲壳中的色素主要是虾红素的缘故。
三、无色的血液
河蟹的血液及血液循环不同于高等动物,其血液组成仅由淋巴和吞噬细胞组成,吞噬细胞即变形虫状的白血球,而血青素则溶解在淋巴内,所以河蟹的血液是无色的,它的血液循环是闭管式循环系统。
四、呼吸与泡沫
河蟹用鳃呼吸。在水中,水流经过鳃腔,冲洗着蟹的鳃片,也起着呼吸作用。但当河蟹暂时离开水以后,仍然依靠着鳃腔里储存的水分进行呼吸,此时,空气进入鳃腔,和剩余水份混合一起,喷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许多泡沫, 由于不断呼吸,泡沫也愈积愈多,同时,泡沫在空气中又不断破灭,发出淅沥淅沥的声音。
五“横行霸道”的作风
河蟹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它的横行特征。这是因为河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两侧步足的关节只能向下弯,爬行时, 常用一侧步足的指尖抓住地面,再由另一侧步足在地面上直伸起来,推送身体向一侧移动。 因为它全身披甲和横向斜行,一遇侵害,常会竖起两只大螯,夹住东西死死不放,故给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横行霸道”的坏印象。
六、贪食、好斗、打洞的天性
河蟹最喜欢吃死鱼、烂虾、腐败的动物尸体,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河蟹消化能力很强,食量也很大,饱食后多余的养料贮藏于肝脏中即所谓“蟹黄”。河蟹残忍好斗,常因抢穴、夺食而引起互相厮斗,往往也残害同类,受了伤的、附肢严重残缺的河蟹或刚脱了壳后新壳尚未坚硬的“软壳蟹”,都会遭受同类的争食。尤其是在河蟹交配产卵场所,为了争夺一只雌蟹,会有数只雄蟹凶猛格斗,经久不息。河蟹昼伏夜出,呈穴居生活,蟹穴一般位于高低水位线之间,其洞穴迂回绕道,有的长达数米,因此河蟹常靠一对强有力的螯足掘穴,将土块掘起合抱于额运出洞外。
七、断肢自切与再生
河蟹在互相厮斗或遭遇强大敌害被咬住附肢时,它有一种十分巧妙的逃逸本领,这好比下棋时的“丢卒保车”,它能自动切断受机械损伤或强烈刺激的任何一只步足,丢掉那只步足而迅速逃命。河蟹善于利用这种自动切除机体受损部分, 以防御敌害的本领,在生物学上称“自切”。数天后,在断落肢体的地方,就会长出一个半球形的疣状物,进一步延长成棒状,并迂回弯曲,这是河蟹的“再生”功能。
八、西风晌、蟹脚痒
河蟹是一种洄游性动物,每年“霜降”前后,淡水中生活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便开始了由淡水向河口半咸水的生殖洄游。这是河蟹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每当秋季来临,寒风刺骨,淡水湖泊水温下降,性腺成熟的河蟹即顺着水流由湖、库、池塘向江河移动,再由江河向河口浅海远征。“西(秋)风响,蟹脚痒”之谚语就是这么来的。
九、九月团脐十月尖
每逢中秋,人们历来都有持螯品酒、对菊赏月之习惯。在选食上市河蟹时,应根据上市季节的早迟,选择性别不同的河蟹。在长江下游地区,一般在农历9月份,雌蟹进入生长成熟阶段,而雄蟹则要延迟到10月份,只有这时的螃蟹才会肉味鲜美,蟹黄饱满。因此,群众谚语“九月团脐十月尖”或“九雌十雄”是有科学道理的。
十、短暂的一生
河蟹的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它的生殖一结束,也即是它生命的终止。因此河蟹的寿命与它性成熟有关,当年成熟的河蟹,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生殖交配,3—5月抱卵蟹繁殖孵化,到了6—7月份河蟹即大量死亡了,因此,多数河蟹的寿命只有两周岁。少数第二、第三年成熟的河蟹,第三、四年死亡。 河蟹
http://baike.baidu.com/pic/3/11456409935810295_small.jpg ①
河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河我国蟹类500多种,而河蟹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河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5月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发育长大。河蟹的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
河蟹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的鸭绿江、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分布,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50年代末到6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通海的江河兴建了水闸和大坝,阻断了河蟹的通道,影响了河蟹自然增殖,外加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河蟹资源大幅度减少,蟹苗供应严重不足,放流蟹苗来源困难,致使河蟹产量锐减。导致市场河蟹价格昂贵。放流增殖工作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70年代初我国水产工作者在沿海河蟹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先后解决了亲蟹饲养运输、交配产卵、越冬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暂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浙江水产研究所首先利用海水人工繁育蟹苗成功。接着安徽省滁县水产研究所利用人工半咸水人工繁殖蟹苗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自古养蟹靠捕捞天然蟹苗的历史,为我国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进行河蟹的繁育、养殖开辟了广阔前景。
目前,与河蟹最亲近的3个种为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在购买蟹苗时容易混淆,希望广大养殖户注意鉴别。
一、河蟹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
河蟹属于高等甲壳动物。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毛蟹属原产我国。与它最亲近的有3种,即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颚绒螯蟹、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足密生绒毛;额平直。具4个锐齿;额宽小于头脑甲宽度的1米;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第三足长节的长度约等于宽度。
河蟹栖居分穴居和隐居两种。在饲料丰盛饱食的情况下,河蟹为躲避敌害营穴居生活。当不具备穴居条件时,则隐居在石砾或水草丛中。河蟹喜欢栖息在水质清净、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沟渠等隐蔽处。在养殖高密度的水域中,大多数河蟹隐伏于水底淤泥之中。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鱼、虾、螺、蚌、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虫等均可作为河蟹的动物性饵料。在自然界,河蟹的胃部发现80%~90%是浮萍、丝状藻类、马来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聚草等水生植物碎片。这与河蟹栖息在水草丛中有关。它在江河、湖泊中获得植物性饵料的机会多一些。
河蟹十分喜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从肛门取出粪便检查发现大部分水生维管束植物碎片能被消化,这是很多动物所不及的。水温20℃时,河蟹的食量惊人,1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
河蟹饱食后,把多余营养贮藏在肝脏中,刚蜕壳的"软壳"蟹就要用肝脏中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河蟹还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水温10℃以下,可数月不进食不会死亡。
二、河蟹养殖的环境因素要求
水域环境是河蟹生存的场所。水域中温度、盐度、酸碱度、光照、氧气等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变态和繁殖,只有掌握河蟹养殖水域环境的相互关系,并给予满足才能促进河蟹生长发育,争取高产。
1.温度
河蟹是变温动物,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通常河蟹的体温略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水温能影响到河蟹的生长和变态,适温条件下,温度高,河蟹的摄食旺盛,生长和变态迅速加快。水温21℃左右,第1期蚤状幼体只需四五天就可变态;水温15℃左右变态十分缓慢,一般水温在10℃时开始明显摄食;10℃以下时摄食能力减弱。河蟹能忍受低温,水温在-1~-2℃条件下抱卵蟹能顺利过冬,蟹卵和产蟹均不会死亡。冬天河蟹停止摄食,隐藏于洞穴中越冬。
河蟹的交配产卵和幼体变态,对水温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亲蟹交配水温要求达9~12℃;抱卵触饲养阶段水温应控制在11~16℃;幼体变态则需水温在20~25℃条件下进行。温度太低或太高均对人工育苗无益。因此在河蟹人工育苗中,采用控温措施就比不采用好,控温使幼体变态同步,并能提高育苗成活率。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温对河蟹脱壳有一定影响,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蜕壳次数越多,生长迅速。而当水温超过28℃时,河蟹的蜕壳和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河蟹怕热不怕冷,所以在严寒的北欧也有它的踪迹。
水温突变,对河蟹生长变态和繁殖都不利,特别是幼体阶段更为明显,常常因温差太大而大批死亡。蟹苗阶段必须控制水温的温差不得超过2~3℃。早期工厂育苗大约4月底出池,此时室外水温很底,室内水温要比室外高7~8℃,如果操作不当,大部分蟹苗移入室外即会死亡,因此生产上需加倍注意。
2.盐度
河蟹从大眼幼体开始就迁移到淡水中生活。尤其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环境安静的湖泊中栖息和生长发育。大眼幼体进入淡水水域后,要求水体的盐度越低越好。秋季当河蟹达到性成熟时,亲蟹要洄游到河口半咸水处交配、产卵和孵化。直至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对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同发育阶段对盐度要求也有所差别,第1期蚤状幼体盐度要求比以后几期蚤状幼体高,一般不能低于7‰;从第二期幼体开始对盐度要求就有所下降,一般盐度降至5‰左右也能顺利变态。盐度突变对幼体发育不利,一般盐度差不超过3‰,不然将会引起幼体大批死亡。
高盐度育出的大眼幼体,放入淡水前均要进行逐渐淡水驯化,才能放入淡水中养殖。否则将会造成幼体大批死亡。
3.pH
水中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游离CO2的含量。酸性环境中河蟹对低氧条件的忍受力和摄食能力减弱,并影响河蟹甲壳钙质的沉淀。尤其对幼体变态期,影响甲壳的形成和蜕壳,可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
pH值一般要求在7~8之间,即中性或微碱性,幼体变态时,pH值可稍高,约在7.8~8.6之间。
在大水面条件下一般pH值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在池塘条件下则不然。因为池塘密养条件下,水质较肥,加之夜间水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同时放出CO2,使水趋向酸性而影响河蟹的生长。经常换水,增加水中溶氧,使水质保持清新,让河蟹有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如果水质当酸性,可施加适量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使河蟹顺利蜕壳,生长发育。
4.光照
河蟹喜弱光不喜强光,属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洞穴、池底、石隙或草丛中,由于河蟹有十分发达的视觉器官,晚上可借助于微弱的光线出来觅食。所以可利用河蟹这一习性晚上进行灯光诱捕。
亲蟹交配时对光照要求不高。晚间也可进行交配。胚胎发育早期基本处于黑暗状态,但胚胎发育到后期则需要适当的光照。发育至幼体变态时就更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否则将影响幼体蜕皮和成活率,一般要求光照在2000~6000勒克斯,随着幼体日龄增加,光照强度也要求逐步增加。
此外幼体早期的饵料,如蛙藻、绿藻和成蟹的植物性饵料,均需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生长繁殖。
5.氧气
河蟹用鳃将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和血液中的CO2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左右,适合于河蟹生长。一般江河、湖泊水体里,溶氧十分充足,不会产生缺氧的情况。只有在池塘水体中,由于密度大、水质肥,如果管理不当,常会产生缺氧现象。当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对河蟹的蜕壳生长、变态会起抑制作用。如何保持水体中含有充足的溶氧,对人工养蟹是十分重要的。
②
动词,“和谐”的谐音,指因为某种原因对网站实施屏蔽。
③
形容词,针对和谐的另一说法。
月大叔的生物課 我受益匪浅了 百科美 成月大的科普帖了
Orz了,我想吃个河蟹粥做宵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