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天王风雨十六年
“四大天王”是娱乐圈的一个神话,像四根发育过良的大树遮蔽了身边后来的同类。大树至少象征了一种繁荣,四大天王的光芒在香港乐坛上空整整笼罩了十六年。十六年,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不再喜欢四大天王的歌,那是因为我们的青春逝去了。如果你至今还吼着他们的歌、一如既往地爱着“四大天王”,那是我们的青春真的逝去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先后退出乐坛和表示不再领取任何奖项之后,香港乐坛顿时出现了一个无巨星的真空状态。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等人在同期新秀的角逐中占得先机,而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跟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评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趁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膛目结舌的速度窜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此时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四人,没想到就此广泛传开。1992年6月7日,在无线港姐决赛上,“四大天王”出尽风头,第二天的报纸即宣布:“四大天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四大天王”正式确立。这意味着这四个人已被公认为香港歌坛新的领班人,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它歌手再度加入战团的机会。1990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四大天王”整个1990年代间在香港歌坛的地位牢不可破,他们推出专辑总能轻松地卖个满堂红,他们推出的歌曲总能轻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们瓜分了1990年代香港各大乐坛颁奖典礼绝大部分的大奖,而他们也总是轻易地击败一批批的挑战者从而更进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他们几乎就是整个香港娱乐圈。
其实,在“四大天王”横行之时,仍有一些新秀不断地发出挑战,陆续有近十人曾被封为“第五天王”,却没一个能持久,红了一阵就都沉寂下去,虽然其中不少人是很具实力或潜质的。只是,各类新星旧星均无法突破“四大天王”形成的“势力网”,因为他们的辉煌时期太长,到了他们逐渐隐退的时候,没有哪个艺人能够承接起他们的成就,香港艺人无以为继的危机越发暴露。
而“四大天王”全力拼搏几年后有所松懈,唱片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此时接班人却迟迟未露端倪,于是便有一股暗流正在进行蕴酿,走另一条路的造星运动不久后便大规模展开。造星运动的兴起,还须“四大天王”说起,黎明和郭富城便是造星运动最成功的得意之作,他们正是所谓“偶像派”最初的代表人物。受此鼓舞,各大唱片调整战略,以忽视唱片质量的重大代价,全力投入新星的形象包装。于是一批俊男美女粉墨登场,宣传攻势一浪强似一浪,在人们尚未明白是如何一回事的时候,一批新的偶像已成功诞生。这种势态在1990年代后期几乎成为每一家唱片公司推出新星的唯一手段。
后“四大天王”时代的歌星们,变成了为做“星”而唱歌,不是因为唱歌而成为“星”。偶像因素要大于实力成分。很多艺人进入演艺界并不是因为自身实力,而是公司行为,急功近利的思想日益明显,因此造星的成功更取决于公司的经济状况以及商业运作的合理性。在很多唱片公司经营不佳的情况下,很多歌手有如昙花一现。另外,偶像化娱乐与香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欣赏口味不无关系,比如,演唱会的服装以及舞台的设计常常花去主办方大量时间和费用,从某个角度来说,观众对视觉的要求远远大于音乐本身。如此恶性循环带来的后果便在近几年凸显出来:香港歌坛不景气、唱片界低迷以及歌坛一流唱匠青黄不接。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娱乐业迅速滑落,粤语歌坛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乐颁奖礼,接着张学友也宣布退出,这似乎也宣告着“四大天王”开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张国荣自杀后四天举行,会上刘德华、张学友、黎明与郭富城最后一次同台,同穿黑衣合唱《当年情》,不仅是对张国荣的哀悼,似乎更是对香港娱乐圈当年辉煌的怀念。
而在民间,这种怀念则一直在持续,因为“四大天王”的人气与神话从未淡去。2005年岁末,香港艺人收入榜上“四大天王”同时进入前十名,诸多媒体用“四大天王神话再现”来渲染,似乎14年前风行东南亚的“四大天王”又回来了。而在这14年间,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刘德华、张学友、黎明与郭富城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这四人尽管日渐衰老却从未真正隐退,于是那些所谓的接班人始终没有出现。
还是这四张面孔。一向以勤奋著称、从未淡出的刘德华在2006年第六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颁奖礼独揽五项大奖,霸主气势一时无两;郭富城谷底反弓单,20场世界巡回演唱会为他重新赢得了傲人的成绩和口碑;张学友重演曾被视为舞台剧神话的《雪狼湖》,唤回高涨的人气之余也重新打入了久违的收入榜;而已经荣升为娱乐公司老板的黎明也在2005年连续推出两张个人大碟,风头甚盛。当台湾已红出了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等一批新生代天王的时候,香港乐坛却依然可见郭黎张刘。“四大天王”何时真正谢幕?是不是真的要开辟一个“反四大天王”时代,新生代才能彻底出头?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时代的特定的产物,而它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空前绝后。遗憾的是,“四大天王”的盛极却刚好映照与预示了粤语歌坛的衰落。这样的衰落要持续到何时?或许要先问问“四大天王”们何时要谢幕。 那年代还出产不少玉女.... 20年前麽……
小虎队+林志颖的fans路过 为啥做广告的都用“体育”标签 爲香港樂壇感到悲哀
很多年前就開始沒落了
新出的歌手,有些還不如內地的來得有實力 我这里只佩服张天王,论相貌,他在这四个人里是最不济的一个了。
但是唱功绝对了得。1992年的《吻别》在大陆销量是4个白金——200W!!
貌似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破的了他的记录吧。
他还是4个人里最早结婚的一个,太太罗美薇婚后宣布退出娱乐圈,专心相夫教子。
PS:张学友的籍贯好像是天津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