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 BBS 壬天堂世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资料集合
查看: 2413|回复: 22
收起左侧

MM跟一个男人的超强经历(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7 1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今年23岁,2004年12月,我妈跟我说她单位同事要给我介绍对象,那时正好和我男友分手,所以答应见了。那天下大雪,我去了妈妈单位经妈妈同事介绍与那个人见面了,我妈当时跟我说那个人1.72,但看到的最多有1.68米。长相很瘦的脸,架着一幅眼镜,脸上的长胡子的地方是灰蓝色的,胡子剃的干净,长胡子的那块皮肤是那个颜色。不禁心里一沉。妈妈说这人虽然没有我男友长的帅,但性格很好,工作也好。还是经不住***劝说,答应了。第一次约会,约我去看电影,(功夫)约的下午三点看,到了影院,两个人做下来开始看,显然他中午喝了酒,我就问:“你喝酒了吗”。他二话不说,就张开嘴往我鼻子的部位哈气,好恶心,我差点被过。。。。。忍着看完了电影,天黑了,他带我去了一家麻辣烫吃饭。要了两碗麻辣烫,一共4元钱。他还问我,平时你来地摊吃吗?我说:有时候也和朋友来。从此,每次约会就是麻辣烫和煎饼果子。
到了周末,爸爸叫我带他来我家吃饭。路过水果摊,他说我买点水果吧。于是跟卖水果的说,要三块钱的桔子,五块钱的香蕉。我晕!平时在家自己吃水果也没这样的。卖水果的称的桔子多了五毛钱的,他竟然还拿了下来,说:就要三元钱的就行了。哎,说实在的,那天在我家喝的那瓶干白也有八十块钱了呢,真上火。

去了我家他看到是爸爸做饭、收拾,吃完了我送他的时候,他就说,我有时间要好好和你爸谈谈,怎么能当家庭妇男!说话的语气很是看不起我爸。我想他当时可能以为我爸没有工作。于是,他说:“你爸在哪上班?”我说:“**局。离我家挺远的。”他说,哦,坐班车上班?语气很是轻蔑。我一股火就上来了。我爸是局长,坐的是专车,不是班车!但我没说我没必要告诉他我爸是局长。因为我看得出来他很功利。和他一次约会,十句话又八句是,我们科长。。我们处长。。于是我对他说:是的,我爸坐班车。

有过的几天和他逛街,他看好的一件3百多元的衣服。于是准备买,拿钱的时候看没带钱,于是我说我有,于是我拿着我的银行卡,给他划了。第二天,他来我家,要走的时候,从钱包里拿出钱要还我,我客气地说,不用了。他连说都没说直接又塞到他的钱包,嘴里还嘟囔着:“还有这样的好事?”未完有过了几天,在街上他又提起我爸,于是又开始说,有时间我要好好的和你爸谈谈,教育教育他。我的天!这是什么素质的人。

晚上他又要吃麻辣烫,我实在忍不住了。说,我请你吃肯德基吧。他很开心的答应了,说,太好了,我上次请我一个朋友吃肯德基,花了一百多,吐血呀!我心里想:请朋友吃顿肯德基就是吐血,至于吗!在肯德基,喝可乐要吸管,我让他拿。他说:你拿吧,我不知道在哪。

于是我去拿了,于是他说,你经常来吗,太浪费了。(我挣钱不就是要花的吗!)气死我了。吃完了,出门,必胜客正好发优惠券,我赶紧跑去拿几张。他也立即跟了上来,嘴里嘟囔着:必胜客,挺贵的!!好像我要他请我似的,我火了,说我平时经常和朋友来吃,那优惠券能便宜点!因为妈妈和他是一个集团的,所以他打听了我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妈妈在好几年前由他现在所在的单位调到了另一个公司。有一天晚上在街上,他突然问,你回去问问你妈,得罪谁了。我说问这个干什么?他说:你妈调走了肯定得罪谁了,我怕人家报复我!于是我当场向他提出分手,为了这种人伤害妈妈不值得!他竟然哭了!然后说了一句我想都没想过的话:我个农村儿人,找个城市女孩容易吗!?我当场差点背过去!

有过了几天我经不住他的电话和短信,于是两人去了超市,他给自己买了两包火腿肠,共计5元钱。于是又逛商场,走到剃须刀柜台,他去看,指着一款飞利浦壹千多元的剃须刀跟我说,我以前跟我朋友说过,我有女朋友了,一定要她给我买这个剃须刀!我忍着和他走到了街上,他指着前面的凉皮摊说,今天不吃麻辣烫了,凉皮吧!于是我跟他说,我觉得我们合不来分手吧。说晚掉头就走了,走了50米,突然发现他买的火腿肠还在我包里。

于是拿着回去给他,他还站在原地,见我给他火腿肠,说什么也不要,说:“认识你这么长时间,也没给你买什么东西。这个你拿着吧!”[wdb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正所谓的人穷志短~,倒也怪不得这个单独的个体,小农意识真是能气死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穷志短 马瘦毛长啊    这就是一个没前途小心眼的傻老爷们  - -

有煎饼果子 .....估计又是华北地区的事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渣的男人让我觉得这故事不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1: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大了 什么林子都有  - -    比他还渣的我也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堕落の战神 于 2006-1-17 11:15 发表
鸟大了 什么林子都有  - -    比他还渣的我也见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竟然说话都还这么理直气壮的……晕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堕落の战神 于 2006-1-17 11:15 发表
鸟大了 什么林子都有  - -    比他还渣的我也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堕落の战神 于 2006-1-17 11:15 发表
鸟大了 什么林子都有  - -    比他还渣的我也见过

[wdb2][wdb4][wdb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6: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这女滴咋介摸好= =要素ME有介摸好滴GF多好口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6: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堕落の战神 于 2006-1-17 11:15 发表
鸟大了 什么子都有  - -    比他还渣的我也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7: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口头语怎么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应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堕落の战神 于 2006-1-17 11:15 发表
鸟大了 什么林子都有  - -    比他还渣的我也见过

[wdb1][wdb1][wdb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2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人啊,不过那句口语更强,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wdb1] 绝对入选2006NW十大名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2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男的有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22: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ike 于 2006-1-17 21:07 发表
强人啊,不过那句口语更强,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wdb1] 绝对入选2006NW十大名言。。。。

****,战上次估计是弄出名了.= =
只是说错了而已吧.

顺便,比这人还渣的偶见过不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节俭是美德啊

可惜,眼光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23: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朋友生日 她男朋友送了一个储蓄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00: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煎饼果子,天津?有点饿了...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06: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蓬勃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在欧美国家日趋成熟的培训业,随着客户的要求也开始将服务延伸到中国,培训公司在中国诞生。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中国企业逐渐强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国市场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企业家对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认知愈来愈强烈。他们对培训公司的认识也开始逐渐改变,从不了解或错误了解到深刻认识到培训在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训市场的发育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培训公司均有上千家。
  
  以华中地区企业培训市场为例,由于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加之培训行业资金门槛相对较低,诱使不少“有识之士”涌进培训行业来掘金。笔者所在的培训公司2000年来到武汉,当时有近百家“兄弟”公司。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90%的培训公司销声匿迹,“先驱”成为“先烈”,存活至今的有的也在苦苦挣扎。据统计,华中市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公司赢利状况良好以外,其他的日子都不好过。
  
  培训市场巨大的潜力与培训公司如此低的存活率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不禁要问,培训公司成长的烦恼究竟在哪里?笔者根据近四年的行业工作经验作了如下分析,以帮助本土企业走出“为培训而培训”的误区,为培训少交学费。
  
  在国外,培训行业属于比较高端的行业,专业性很强。在培训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规范和整顿培训市场秩序,制定行业规则,推动培训行业繁荣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培训机构、培训讲师、培训课程等方面建立了系统而权威的评价体系。在国外,猎头、广告、光盘教学等和培训严格区分开来,培训业专业性非常强,构建了广泛而认同的行业标准。
  
  华中地区企业培训市场的培训公司大致分为如下八类。第一类是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的专业培训公司的分支机构。这类公司有一定稳定的市场客户群,引进国际成熟且知名的课程体系,并经过培训专家的引进和吸收作了“本土化”的调整,能够为客户量身定作个性化的课程。这类培训公司对所在行业认识比较深刻,专业性强。第二类是国际知名的培训咨询公司在华中地区的派驻机构。这类公司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虽然是本土化的老师,但是价格却相对较高,而且“水土不服”现象比较严重。第三类以本地知名大学为依托,即所谓的“学院派”。这类培训公司权威性较强。但是理论重于实践,更多的是观念的倡导,培训老师缺少行业经验,实务操作性差。第四类和第三类有点类似,借助大学师资等方面的资源,联合开办“MBA”或“EMBA”等相关认证,结业时颁发某某大学、某某机构认可的证书。这类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学历教育,受训学员多为公司高层,“镀金”而已。第四类是所谓“自主研发课程”的培训公司。价格低廉,“剪刀加糨糊”拼凑课程,适用性可想而知。第五类就是单纯的培训中介。纯粹的业务拓展机构,搜寻需要培训的企业并为其安排培训老师。这类公司课前培训老师与企业的交流和课后的效果跟踪反馈都做不到位,低投入低产出。第六类是依托自身其他业务的客户资源,如猎头业务,临时聘请某某讲师并作适当包装而成。笔者以为,做猎头的兼做培训,其生财之道多少让人有点警惕。第七类是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拓展、野外生存、潜能开发类培训公司。这类培训比较适合于精神层面。对于提升团队精神、自我超越比较有效,只能解决企业中比较初级的问题,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比较适合,但满足不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深度的要求。第八类是光盘教学为主的培训公司。价格虽然低廉,但是学员不能双向式的高度参与进来,而且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更不能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调整。讲师也大多属于“学院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企业能否成为学习型组织方面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是在企业中达到承认个体差异、促进相互作用、形成激励机制等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的公司成立四年来,一直走企业培训的专业化道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去年在华中地区企业培训市场将近400余天的培训业绩,使卓高公司理所当然成为华中市场培训业之翘楚。
  
    据《工人日报》报道:当前,培训市场是‘个体户’的天下,成千上万的‘个体户’在进行恶性竞争,但是,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远程教育会议上这样说道。据了解,会议透露,当前国内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没有形成规模化。其中占市场份额比例最大的民办培训机构,违规操作层出不穷。  收费虚高令消费者不满  小李是广州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这炎热的7月里,眼看着同学们纷纷找到了满意的单位,踌躇满志地各奔前程,而自己在深圳觅职几个月仍一无所获,他心里焦急万分。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他决定考一门微软认证。他报名参加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一家民办培训机构的电脑软件培训班,可一个星期下来,小李却气冲冲地找到校方表示不再继续学习,要求退还学费,理由是:培训机构根本无力提供教学服务,派来的培训师水平甚至还不如自己。这一案例不仅引起民办培训业内的关注,更值得整个教育界反思。  广告策划人李光斗认为,有些企业的培训费用是惊人。不少企业管理者为了听培训课程,多次跑到北京或上海,来回需要四天以上,费用要花几千元,很多企业一年的培训费用就要达到几百万元。像一汽、二汽等公司一年的培训费用甚至高达1000多万元。虽然企业花了很多费用用于员工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巨大的教育投入往往收不到成正比增长的回报,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企业投入产出严重不均衡,甚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投入产出失衡的现象可能会被“远程培训”模式打破。经济学家、东方视野教育发展公司董事长钟朋荣教授介绍,通过利用卫星和互联网等手段,企业家足不出户,花很低的成本,就可以享受到一流大师们的培训。钟朋荣称,按该公司目前的收费水平,企业建一个分课堂,组织几十名高层管理者听课,每人每听一场课的费用只有几元钱。除大幅度降低培训成本和节省路途时间,这种培训模式还可将培训面从企业家扩大到中高层管理者乃至一般员工。而且,“随着分课堂的增加,每个分课堂承担的培训成本会更少,价格将会越来越低”,他表示。  资金和师资投入不足  据《南方日报》报道,不少民办培训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行为。大多民办培训机构愿意开展投入少、效率高的培训项目,对市场和企业急需的模具加工、光电技术、机修、电焊等技能性培训项目因其周期长、成本高、专业性强而很少问津。为了广泛招揽学生,许多民办培训机构追求“小而全”,投入分散,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家指出,困扰民办培训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市场风险、师资不足、设备匮乏、竞争激烈等,但其根本问题还是资金投入有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一些培训机构竞相压价,使得培训质量无法保障,教学中出现内容“打折”和学时“缩水”现象,由此导致了更为恶劣的招生环境。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民办培训机构基本上就成为一个“中介机构”,一手托着学员,一手托着老师,机构只是个撮合者,根本没有自己的课程开发,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品牌更是无从谈起。  师资困扰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以深圳为例,尽管深圳已拥有一支近4000人的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但其中仅有10%左右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大部分教师只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技工资格,在美容美发、厨师、保健按摩等培训项目中,相当多的教师仅有高中学历。多家民办机构负责人感叹:职业培训方面的好教师太难请得到,既要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高技能水平。这样的高素质教师对民办机构往往是望而却步,民办机构当然是求之而不得了。  培训投诉成近期热点  据深圳晚报报道,深圳市消委会近期接到约20宗有关培训行业的投诉,涉及多家民办培训机构。为此,深圳市消委会特别提醒消费者,报名参加培训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一定要看清相关的服务条款、协议之后再交钱。  据深圳市消委会投诉部部长黄振中介绍,从近期接到的投诉来分析,培训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使用欺骗手法引诱、误导家长购买高价教材;名不副实,承诺的开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老师不符、不兑现承诺;要求家长一次性购买2至5年的教材;上课地点环境差;教材内容多处重复、无新意;不规范的操作,先交押金后签约;合同(约)条款不合理,部分条款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含糊不清的收费方式,退费难等等。此外,部分经营者还涉嫌欺诈。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舍得投资,后悔应是考虑不成熟所导致。  黄振中说,目前由于培训行业不是很规范,培训消费涉及多项服务项目,绝对不仅仅是购买一套教材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如何辅导、上课环境如何等问题,有些消费者购买教材时,根本不到实地考察,仅凭经营者一面之词,交完钱才发现不满意,但后悔已晚。
  
    据《工人日报》报道:当前,培训市场是‘个体户’的天下,成千上万的‘个体户’在进行恶性竞争,但是,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远程教育会议上这样说道。据了解,会议透露,当前国内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没有形成规模化。其中占市场份额比例最大的民办培训机构,违规操作层出不穷。  收费虚高令消费者不满  小李是广州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这炎热的7月里,眼看着同学们纷纷找到了满意的单位,踌躇满志地各奔前程,而自己在深圳觅职几个月仍一无所获,他心里焦急万分。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他决定考一门微软认证。他报名参加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一家民办培训机构的电脑软件培训班,可一个星期下来,小李却气冲冲地找到校方表示不再继续学习,要求退还学费,理由是:培训机构根本无力提供教学服务,派来的培训师水平甚至还不如自己。这一案例不仅引起民办培训业内的关注,更值得整个教育界反思。  广告策划人李光斗认为,有些企业的培训费用是惊人。不少企业管理者为了听培训课程,多次跑到北京或上海,来回需要四天以上,费用要花几千元,很多企业一年的培训费用就要达到几百万元。像一汽、二汽等公司一年的培训费用甚至高达1000多万元。虽然企业花了很多费用用于员工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巨大的教育投入往往收不到成正比增长的回报,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企业投入产出严重不均衡,甚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投入产出失衡的现象可能会被“远程培训”模式打破。经济学家、东方视野教育发展公司董事长钟朋荣教授介绍,通过利用卫星和互联网等手段,企业家足不出户,花很低的成本,就可以享受到一流大师们的培训。钟朋荣称,按该公司目前的收费水平,企业建一个分课堂,组织几十名高层管理者听课,每人每听一场课的费用只有几元钱。除大幅度降低培训成本和节省路途时间,这种培训模式还可将培训面从企业家扩大到中高层管理者乃至一般员工。而且,“随着分课堂的增加,每个分课堂承担的培训成本会更少,价格将会越来越低”,他表示。  资金和师资投入不足  据《南方日报》报道,不少民办培训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行为。大多民办培训机构愿意开展投入少、效率高的培训项目,对市场和企业急需的模具加工、光电技术、机修、电焊等技能性培训项目因其周期长、成本高、专业性强而很少问津。为了广泛招揽学生,许多民办培训机构追求“小而全”,投入分散,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家指出,困扰民办培训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市场风险、师资不足、设备匮乏、竞争激烈等,但其根本问题还是资金投入有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一些培训机构竞相压价,使得培训质量无法保障,教学中出现内容“打折”和学时“缩水”现象,由此导致了更为恶劣的招生环境。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民办培训机构基本上就成为一个“中介机构”,一手托着学员,一手托着老师,机构只是个撮合者,根本没有自己的课程开发,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品牌更是无从谈起。  师资困扰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以深圳为例,尽管深圳已拥有一支近4000人的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但其中仅有10%左右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大部分教师只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技工资格,在美容美发、厨师、保健按摩等培训项目中,相当多的教师仅有高中学历。多家民办机构负责人感叹:职业培训方面的好教师太难请得到,既要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高技能水平。这样的高素质教师对民办机构往往是望而却步,民办机构当然是求之而不得了。  培训投诉成近期热点  据深圳晚报报道,深圳市消委会近期接到约20宗有关培训行业的投诉,涉及多家民办培训机构。为此,深圳市消委会特别提醒消费者,报名参加培训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一定要看清相关的服务条款、协议之后再交钱。  据深圳市消委会投诉部部长黄振中介绍,从近期接到的投诉来分析,培训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使用欺骗手法引诱、误导家长购买高价教材;名不副实,承诺的开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老师不符、不兑现承诺;要求家长一次性购买2至5年的教材;上课地点环境差;教材内容多处重复、无新意;不规范的操作,先交押金后签约;合同(约)条款不合理,部分条款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含糊不清的收费方式,退费难等等。此外,部分经营者还涉嫌欺诈。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舍得投资,后悔应是考虑不成熟所导致。  黄振中说,目前由于培训行业不是很规范,培训消费涉及多项服务项目,绝对不仅仅是购买一套教材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如何辅导、上课环境如何等问题,有些消费者购买教材时,根本不到实地考察,仅凭经营者一面之词,交完钱才发现不满意,但后悔已晚。
  中国惠普经销商大学戚胜刚说:"我们在以后的培训当中会逐步调整课程的内容,这些课程会给我们的经销商,渠道商学完以后会让他更实用,他也会觉得这个培训对他有更大帮助,引起他去参与这个活动的兴趣。"
   理实华恩企管顾问公司市场总监付苏说:"由当初的无序的、冲动型的培训需求,向有计划性的培训发生变化,我国企业在当初更多地追求什么样的课程更加时髦、什么样的课程更加前卫,那么喜欢听这样的一些培训,从现在来看,企业培训的目标和目的性就更加地明确。"
   据测算,国有大中型企业仅需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人数就不下260万,而经审定的214所院校每年充其量只能培训10万人,企业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将技术、专业方面的培训委托给专业的培训公司进行。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人才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何大陆:"目前,我们企业内部的培训跟依托外部的培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船员的专业培训我们自己搞得比较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高层人员的培训,要更多地依托外边的一些培训机构、培训院校,来提高培训的层次与质量。"
   据统计,"九五"期间,需培训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约266万,企业中层领导若以其6倍推算,为1596万,至于一般管理人员更是数目巨大。据了解,国家经贸委批定院校近两年培训了20万人,自主培训的人数不下400万人。以此测算,至少95%的培训对象将不可避免地流向自主培训。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副主任张玉太:"平均每年培训量达到7000-8000人次,整个培训包括党政干部,后备干部和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据悉,为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培训,国家经贸委将确定一批重点联系的企业培训机构。1999年首先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重点联系30家培训机构作为新型培训机制试点,采取更为灵活的自主培训政策。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蓬勃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在欧美国家日趋成熟的培训业,随着客户的要求也开始将服务延伸到中国,培训公司在中国诞生。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中国企业逐渐强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国市场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企业家对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认知愈来愈强烈。他们对培训公司的认识也开始逐渐改变,从不了解或错误了解到深刻认识到培训在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训市场的发育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培训公司均有上千家。
  
  以华中地区企业培训市场为例,由于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加之培训行业资金门槛相对较低,诱使不少“有识之士”涌进培训行业来掘金。笔者所在的培训公司2000年来到武汉,当时有近百家“兄弟”公司。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90%的培训公司销声匿迹,“先驱”成为“先烈”,存活至今的有的也在苦苦挣扎。据统计,华中市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公司赢利状况良好以外,其他的日子都不好过。
  
  培训市场巨大的潜力与培训公司如此低的存活率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不禁要问,培训公司成长的烦恼究竟在哪里?笔者根据近四年的行业工作经验作了如下分析,以帮助本土企业走出“为培训而培训”的误区,为培训少交学费。
  
  在国外,培训行业属于比较高端的行业,专业性很强。在培训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规范和整顿培训市场秩序,制定行业规则,推动培训行业繁荣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培训机构、培训讲师、培训课程等方面建立了系统而权威的评价体系。在国外,猎头、广告、光盘教学等和培训严格区分开来,培训业专业性非常强,构建了广泛而认同的行业标准。
  
  华中地区企业培训市场的培训公司大致分为如下八类。第一类是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的专业培训公司的分支机构。这类公司有一定稳定的市场客户群,引进国际成熟且知名的课程体系,并经过培训专家的引进和吸收作了“本土化”的调整,能够为客户量身定作个性化的课程。这类培训公司对所在行业认识比较深刻,专业性强。第二类是国际知名的培训咨询公司在华中地区的派驻机构。这类公司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虽然是本土化的老师,但是价格却相对较高,而且“水土不服”现象比较严重。第三类以本地知名大学为依托,即所谓的“学院派”。这类培训公司权威性较强。但是理论重于实践,更多的是观念的倡导,培训老师缺少行业经验,实务操作性差。第四类和第三类有点类似,借助大学师资等方面的资源,联合开办“MBA”或“EMBA”等相关认证,结业时颁发某某大学、某某机构认可的证书。这类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学历教育,受训学员多为公司高层,“镀金”而已。第四类是所谓“自主研发课程”的培训公司。价格低廉,“剪刀加糨糊”拼凑课程,适用性可想而知。第五类就是单纯的培训中介。纯粹的业务拓展机构,搜寻需要培训的企业并为其安排培训老师。这类公司课前培训老师与企业的交流和课后的效果跟踪反馈都做不到位,低投入低产出。第六类是依托自身其他业务的客户资源,如猎头业务,临时聘请某某讲师并作适当包装而成。笔者以为,做猎头的兼做培训,其生财之道多少让人有点警惕。第七类是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拓展、野外生存、潜能开发类培训公司。这类培训比较适合于精神层面。对于提升团队精神、自我超越比较有效,只能解决企业中比较初级的问题,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比较适合,但满足不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深度的要求。第八类是光盘教学为主的培训公司。价格虽然低廉,但是学员不能双向式的高度参与进来,而且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更不能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调整。讲师也大多属于“学院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企业能否成为学习型组织方面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是在企业中达到承认个体差异、促进相互作用、形成激励机制等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的公司成立四年来,一直走企业培训的专业化道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去年在华中地区企业培训市场将近400余天的培训业绩,使卓高公司理所当然成为华中市场培训业之翘楚。
  教育在中国还不能称为产业,敏感善变的政策因素使试图进入的产业资本驻足,国内许多企业还处在试探阶段,国外资本也只能在教育边缘打转。而通过与政府联手,国际IT巨头找到了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突破口  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在新闻发布会上,Oracle(甲骨文)公司、Cisco(思科)系统公司、SUN电子计算机公司等国际IT巨头以项目合作机构的身份坐到了一起。借助此次政府牵头的人力资源建设项目,这些跨国IT巨头开始试水中国远程教育市场。  “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是由中国政府发起,有APEC成员的政府、企业和教育学术界三方参与的实质性合作项目。据中国人事部介绍,“该项目将通过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网络平台,在今后3年中为APEC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免费培训1500名网络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支持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并利用网络论坛开展研讨活动。”政府希望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  一个为期3年的免费培训项目,企业恐怕无法在项目本身寻找利润,但他们看中的是项目背后的远程教育市场所孕育的商机。思科CEO约翰。钱伯斯在接受《财经》独家专访时曾表示,互联网下一个大机会是电子学习(E-Learning),“与互联网一样,教育是平衡器(equalizer)?它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像电子商务3年前对商业世界的冲击一样。”钱伯斯声称自己所描绘的是一幅没有人会反对的互联网图景。  看好电子学习的跨国巨头们对于中国的远程教育市场自是虎视眈眈,但一直以来,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不能称之为产业的行业,其中敏感善变的政策因素使试图进入这一行业的产业资本为之驻足。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还只是处于试探性的阶段,国外资本更是只能在教育行业的边缘打转。此次与中国政府联手,国际IT巨头终于找到了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突破口,在“数字鸿沟”中找到了自己的商机。  跨国巨头盼望赶“早集”  10月份在上海举行的APEC双部长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数字APEC”战略,这种数字化战略将使亚太地区的“数字鸿沟”转化成“数字机会”。而在这一战略中,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思科公司副总裁杜家滨表示:“消除数字鸿沟的最好方法是教育。”  对于中国而言,11月10日WTO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接受公平竞争、取消壁垒的世贸规则,多年来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各类特殊区域所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将由于世贸规则的限制而逐步取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赵怀勇表示,“实际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大规模基本建设的稳定增长,投资开发所要求的综合环境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中国作为世界重要新兴市场的地位已经确立,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意义越来越不明显。”  经济的发展逐步淡化了资金的推动作用,却突出了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量。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赵怀勇表示,科学技术的创新、区域经济的活力,根源都在于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建设意义重大,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合作机构并未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从而加剧了世界范围人力资源的竞争和流动,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上的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严重。
  正是政府这种培养人才的迫切性给了这些图谋已久的跨国IT巨头们一个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机会。目前,中国对高等学历教育、证书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十分巨大。一项统计表明,全国年龄在18岁到22岁的青年人数达到2.8亿人,其中仅有2.4%通过国家统招接受高等教育,而成人教育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着。截止到1999年下半年,自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大专文凭的人数就达到660万人。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内,仅网络大学生就会达到百万人。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远程教育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外徘徊已久的跨国巨头们此时进入依然有望赶个“早集”。  免费是第一步棋  根据中国人事部提供的资料,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中,Oracle公司将为600名学员提供OCP(公开的认证考试)培训及认证、Cisco系统公司为400名学员提供CNNA(网络支持工程师)及CNNP(资深网络支持工程师)培训及认证、SUN电子计算机公司为500名学员提供SCJP培训及认证,而美国的金融、新闻及出版服务集团麦格劳-希尔公司则为该项目的虚拟网络教室提供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的基础课程。  当然,免费培训只是这些IT巨头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一步棋,他们还有自己的计划。杜家滨表示,Cisco在中国市场已经创办了150所网络学院,并计划在本会计年度将网络学院的数目增加到200所,被培训的学员达到1万名。Oracle公司培训总监张小庆表示,该公司将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自己的培训。SUN公司虽然没有透露自己的详细计划,但也表示将利用该公司在Java语言上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中国市场开展网上培训。  重要的是进入市场  与以往多在计算机软硬件做文章不同的是,此次借道APEC人力资源建设项目进入国内远程教育市场的Oracle、Cisco、Sun等公司开始在教育内容提供上打起了主意。如果说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只是在远程教育市场的边缘徘徊的话,那么提供教育内容则应该是试图进入国内远程教育的核心。  早在此之前,一些国外IT巨头就在尝试着进入国内远程教育市场。惠普公司已经把教育列为重点发展行业,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入。自去年年底,惠普公司就成立一支由技术支持、市场开拓、方案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部门组成的教育行业服务队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1月份惠普与甘肃定西地区政府及教委签约,采用惠普租赁方式协助该地区48所中学建立计算机教室,并参与了众多的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从全面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到具体的信息中心、教育骨干网、校园网以及电子教室等不同的全面解决方案;3月份,SUN公司总裁詹德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共建10个国家级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心;Oracle培训部凭借自己全球最大IT培训机构的优势,一直以来不断在中国市场进行自己的推广。而3Com、英特尔、IBM等公司也无一例外地瞄准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市场。  这只是一系列IT巨头抢滩国内远程教育市场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几项,更多的外资正在进入和期待进入国内的远程教育市场。这些项目也只是巨头们试探性的进入国内市场。在外资企业面前,国内的远程教育市场开始展示出新的商业机会空间。  联手政府规避风险  在国内,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本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制约,网上远程教育也不例外。2000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要求各教育网站要向教育部进行报批,宣布对网络教育进行管辖。2000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依据《办法》规定,今后学校和资质良好的企业可以合作开办远程教育,包括网站和网校,但要事先上报教育部审批,并经工商部门登记,通过审批的学校和企业若建立合资公司,具体持股比例目前由合资双方商定。《办法》的颁布虽然为试图进入远程教育市场的国内外资本打开了门户,但教育行业受政策影响太大,一个成熟的大型企业自是无法把宝押在上面。直到今天,这些跨国巨头在教育行
  文/吴晓伟  教育在中国还不能称为产业,敏感善变的政策因素使试图进入的产业资本驻足,国内许多企业还处在试探阶段,国外资本也只能在教育边缘打转。而通过与政府联手,国际IT巨头找到了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突破口  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在新闻发布会上,Oracle(甲骨文)公司、Cisco(思科)系统公司、SUN电子计算机公司等国际IT巨头以项目合作机构的身份坐到了一起。借助此次政府牵头的人力资源建设项目,这些跨国IT巨头开始试水中国远程教育市场。  “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是由中国政府发起,有APEC成员的政府、企业和教育学术界三方参与的实质性合作项目。据中国人事部介绍,“该项目将通过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网络平台,在今后3年中为APEC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免费培训1500名网络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支持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并利用网络论坛开展研讨活动。”政府希望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  一个为期3年的免费培训项目,企业恐怕无法在项目本身寻找利润,但他们看中的是项目背后的远程教育市场所孕育的商机。思科CEO约翰。钱伯斯在接受《财经》独家专访时曾表示,互联网下一个大机会是电子学习(E-Learning),“与互联网一样,教育是平衡器(equalizer)?它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像电子商务3年前对商业世界的冲击一样。”钱伯斯声称自己所描绘的是一幅没有人会反对的互联网图景。  看好电子学习的跨国巨头们对于中国的远程教育市场自是虎视眈眈,但一直以来,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不能称之为产业的行业,其中敏感善变的政策因素使试图进入这一行业的产业资本为之驻足。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还只是处于试探性的阶段,国外资本更是只能在教育行业的边缘打转。此次与中国政府联手,国际IT巨头终于找到了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突破口,在“数字鸿沟”中找到了自己的商机。  跨国巨头盼望赶“早集”  10月份在上海举行的APEC双部长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数字APEC”战略,这种数字化战略将使亚太地区的“数字鸿沟”转化成“数字机会”。而在这一战略中,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思科公司副总裁杜家滨表示:“消除数字鸿沟的最好方法是教育。”  对于中国而言,11月10日WTO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接受公平竞争、取消壁垒的世贸规则,多年来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各类特殊区域所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将由于世贸规则的限制而逐步取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赵怀勇表示,“实际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大规模基本建设的稳定增长,投资开发所要求的综合环境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中国作为世界重要新兴市场的地位已经确立,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意义越来越不明显。”  经济的发展逐步淡化了资金的推动作用,却突出了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量。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赵怀勇表示,科学技术的创新、区域经济的活力,根源都在于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建设意义重大,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合作机构并未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从而加剧了世界范围人力资源的竞争和流动,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上的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严重。  正是政府这种培养人才的迫切性给了这些图谋已久的跨国IT巨头们一个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机会。目前,中国对高等学历教育、证书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十分巨大。一项统计表明,全国年龄在18岁到22岁的青年人数达到2.8亿人,其中仅有2.4%通过国家统招接受高等教育,而成人教育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着。截止到1999年下半年,自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大专文凭的人数就达到660万人。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内,仅网络大学生就会达到百万人。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远程教育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外徘徊已久的跨国巨头们此时进入依然有望赶个“早集”。  免费是第一步棋  根据中国人事部提供的资料,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中,Oracle公司将为600名学员提供OCP(公开的认证考试)培训及认证、Cisco系统公司为400名学员提供CNNA(网络支持工程师)及CNNP(资深网络支持工程师)培训及认证、SUN电子计算机公司为500名学员提供SCJP培训及认证,而美国的金融、新闻及出版服务集团麦格劳-希尔公司则为该项目的虚拟网络教室提供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的基础课程。  当然,免费培训只是这些IT巨头进入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的一步棋,他们还有自己的计划。杜家滨表示,Cisco在中国市场已经创办了150所网络学院,并计划在本会计年度将网络学院的数目增加到200所,被培训的学员达到1万名。Oracle公司培训总监张小庆表示,该公司将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自己的培训。SUN公司虽然没有透露自己的详细计划,但也表示将利用该公司在Java语言上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中国市场开展网上培训。  重要的是进入市场  与以往多在计算机软硬件做文章不同的是,此次借道APEC人力资源建设项目进入国内远程教育市场的Oracle、Cisco、Sun等公司开始在教育内容提供上打起了主意。如果说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只是在远程教育市场的边缘徘徊的话,那么提供教育内容则应该是试图进入国内远程教育的核心。  早在此之前,一些国外IT巨头就在尝试着进入国内远程教育市场。惠普公司已经把教育列为重点发展行业,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入。自去年年底,惠普公司就成立一支由技术支持、市场开拓、方案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部门组成的教育行业服务队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1月份惠普与甘肃定西地区政府及教委签约,采用惠普租赁方式协助该地区48所中学建立计算机教室,并参与了众多的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从全面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到具体的信息中心、教育骨干网、校园网以及电子教室等不同的全面解决方案;3月份,SUN公司总裁詹德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共建10个国家级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心;Oracle培训部凭借自己全球最大IT培训机构的优势,一直以来不断在中国市场进行自己的推广。而3Com、英特尔、IBM等公司也无一例外地瞄准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市场。  这只是一系列IT巨头抢滩国内远程教育市场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几项,更多的外资正在进入和期待进入国内的远程教育市场。这些项目也只是巨头们试探性的进入国内市场。在外资企业面前,国内的远程教育市场开始展示出新的商业机会空间。  联手政府规避风险  在国内,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本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制约,网上远程教育也不例外。2000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要求各教育网站要向教育部进行报批,宣布对网络教育进行管辖。2000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依据《办法》规定,今后学校和资质良好的企业可以合作开办远程教育,包括网站和网校,但要事先上报教育部审批,并经工商部门登记,通过审批的学校和企业若建立合资公司,具体持股比例目前由合资双方商定。《办法》的颁布虽然为试图进入远程教育市场的国内外资本打开了门户,但教育行业受政策影响太大,一个成熟的大型企业自是无法把宝押在上面。直到今天,这些跨国巨头在教育行业也仅仅是试水而已。  要图谋更大的远程教育市场,与政府合作无非是很好的思路,而一些企业也这样尝试去做。今年8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与交流展示会,惠普成为了会议设备的赞助方;3月,Sun公司为自己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捐赠了总值约为160万美元的网络计算设备。相比之下,Oracle、Cisco、Sun等公司与中国人事部合作APEC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只是手笔大了一些,其目的也一样是为了能降低政策带来的风险,更快地进入中国的远程教育市场。  竞争开始升温  在外资还只是在中国远程教育市场边缘徘徊的时候,国内企业在远程教育的各个领域已经展开了争夺。目前的竞争还远远谈不上激烈,但这个市场竞争的态势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教育部批准可以设立网上大学的高校已经达到37所,其中北大青鸟投资的北大在线和由在线服务提供商PRCEDU远程教育公司运作的网上人大都已经开始大规模招生。北大在线更是从美国引进了全套E-Learning教材,在国内推广企业培训,并表示要把企业培训市场做深做透。  在中小学远程教育方面,“校园网”、“校校通”、“城域教育网”等多种概念层出不穷。在这个被教育部科技司李尧学司长称为价值上万亿的市场,科利华公司一直占据着优势。今年10月,科利华公司与湖南电教馆签下了总金额达到3.5亿元的协议,按照协议,科利华公司将承担为湖南全省一万所学校建立信息化教育的网络,履行期为十年。而在不久前,科利华公司和国内首家卫星宽频接入服务商双威公司合作开发国内卫星宽频市场。科利华公司董事长宋朝弟认为,与湖南省教育系统的合作表明卫星宽频教育的开发已经完成,开始走向产业化,走向市场。在教育行业有10年积累的科利华虽然声称“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的竞争”,但翰林汇等教育软件公司也加快了在远程教育方面的步伐,冲突只是迟早的事。  在企业培训和社会培训市场,由于进入的门槛相对要低,许多看中远程教育市场的企业选择了它作为突破口,这也导致了目前鱼龙混杂的现状。而国外巨头进入国内远程教育市场,由于学历教育方面的众多政策限制,大多都选择在企业培训和社会培训方面寻求突破,这个市场所受的冲击也就更为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政策放宽,这些IT巨头不会放过学历教育这块大蛋糕。从事学历教育的企业自是无法轻松,惟有不断发展强大自身的实力。  在这种国外IT巨头冲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正是获得和丧失市场份额的时候,赢家步步上升,落后者步步下降并最终消亡。钱伯斯认为:“在这个世界里,速度将转化为市场份额和利润。最终,快者为王。”
  成功和有效的员工培训和培养计划,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素质,而且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增加了企业凝聚力。不论是多么优秀的员工,企业都负有进行培训和培养的任务。培训和培养不仅仅局限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重点应当是企业员工的岗位再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技能、知识,通过对员工其他技能的培训,是对员工潜能的进一步开拓。
  
   众所周知,企业培训的目标是提高业绩,因此培训工作要以集团的业务发展和企业赢利为目的。同时良好的企业培训还有一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给予员工的培训机会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技巧、方法之一。企业进行良好的培训工作可以有选择地培养那些对企业热爱、忠诚度高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土生土长人才。自己培养的人才跳槽率较低,犯错误的也较少。而对引进、招聘、吸收的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训,重点是进行企业的历史、传统、企业文化的"洗脑教育",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在岗位上了解企业、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工作,防范新引进来的人才被其它企业以高官厚禄而挖走。
  
   企业进行良好的培训工作可以在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人员数量自然属性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优化人力资源的知识、年龄结构、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的频率、广度、深度。是一项投入少、人才培养准确率高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同时企业员工外派参加培训也可以展现企业实力、发展潜力,也可以促进企业与社会广泛接触、获取有用的信息。
  
   无论企业培训工作的直接与间接作用、短期与长期作用、及其对社会、企业、个人的作用有多大,这种培训需求的趋势都是越来越明显的,那么,企业应如何有效地进行或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呢?资深人士认为必须注重"七个结合、六个优选"。
  
   一、搞好培训工作须注重"七个结合":
  
   1、 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规划相结合。企业培训规划、计划主要是依据企业发展规划而
  拟定的,同时它又是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与企业的发展实力、经济基础相结合。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的意愿永远是正确的,但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实力、经济基础,增添企业负担为代价。
    
   3、 与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相结合。社会在发展,企业需要发展,员工的知识、技能需适应性、甚至超前地发展,员工接受培训是必要的,但要以最短时间、最小规模影响、甚至不影响企业当前经营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来开展企业培训工作。
    
   4、 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使用、人才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结构是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同时它们又是客观变化的;企业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人才结构开展培训工作,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而且可以通过培训的调节功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以最佳使用和发挥、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使之得以稳定、良性发展。
    
   5、 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培训只是其中的一种,对于员工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过度重视而导致形成"培训就要提拔"的错误认识。
    
   6、 与企业的人才引进、招聘工作相结合。一方面要立足于企业人力资源,"自力更?quot;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采取短平快式的"拿来主义",适度引进、招聘人才;同时要结合人才引进、招聘的计划、难易、代价等因素,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工作。
    
   7、 与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潜力、雄心(发展)计划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是教育的法则,也是企业开展培训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则。
    
   二、企业搞好培训工作须做到"六个优选":
    
   1、 培训时机。培训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部门及其岗位工作的需要进行培训是被动的,但过于主动、超前开展培训也是不可取的。
    
   2、 受训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培训是每位员工的权力与义务,但不能搞平均主义"一刀切";对于受训人员而言,受训时间有先有后。而且依据个人岗位、素质,在受训要求方面宜有深有浅。
    
   3、 培训内容。众多和单一学科知识的浩瀚性、先进性与发展性,决定了每个人所不能穷尽所有这些知识的,并不是所有员工不懂的知识、技能都需要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之,应有轻重缓急之分,选择企业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识技能进行培训。
    
   4、 培训方式、类型。培训方式、类型多种多样,有脱产、不脱产、半脱产;有短期、长期;有面授、函授、自修;有公费、自费、半公半私;还有互联网、电视等远程教育这种无国界的家庭内的培训方式。要根据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量、缓急程度及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施训单位等选择不同的方式、类型。
    
   5、 施训单位、培训师。从事培训商务活动的单位及培训师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其中不乏借培训之名、搞商务投机赚钱的单位和个人,企业要善于辨别真假,根据培训内容选好施训单位、培训师。
    
   6、 培训地点。培训地点有国内、外之分,国内又有远近之分,还有企业内外之分,员工家内、家外之分,企业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好地点。目前,企业在开展企业外部培训工作的时候,还要谨防很多培训商以假培训、真旅游的方式,诱惑企业人员参加"培训"。
  
   其以上6个方面中,最重要的要算培训师这一环节。
  
   导言:在中国加入WTO与世界融入一体后,如何加快提高我国在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无疑是箭在弦上,迫在眉睫。优秀的企业培训师要将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务经验相结合,又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还应当具备多元化的资历,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使真正优秀的企业培训师几乎称得上凤毛麟角。而对企业培训这一新兴行业而言,整体的良性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成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培训师群体。培训不再是强调信息的获取,而是更多的关注思维方式、态度的转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在当前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的观念深为企业界所共识、以及企业围绕人才的吸收、引进、招聘等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企业间竞争的另一个重点区域--企业培训工作已为众多成功或发展较快的企业所认识、重视。这些企业在企业培训观念方面超前于同行业,企业培训工作方法、技巧上先进于竞争对手。在企业培训这种特殊的竞争领域里已占有的相对优势,使得企业培训工作的优势给这些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企业选择一个好的培训师是尤为必要的。
  
   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之于培训就像指挥家之于乐队演奏,他是一个核心、是一个培训项目成功的关键。他们不但有自己精通的专业,关键是还具备培训所需的专业技巧。一个培训如何从热身开始,如何组织小组讨论,如何穿插游戏活跃气氛,如何重复学习、加深印象,如何总结、结束培训都有一些艺术和技巧。培训师是一个推动学习的催化者和促进者,他着力在引导和启发,更多时候他是一个专注的倾听者,必要时会及时给予学员激励和信息反馈。当大家意见分歧时,他并不急着做孰优孰劣的判断,而是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大家尽可能畅所欲言,提出可能多的解决办法。培训是一个寻求共识的过程,培训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员的核心观点,加以梳理和概括。
  
   一般来说,优秀的企业培训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较高的学历,通常在硕士以上,如有海外留学或受训经历最佳;
   2. .对主讲的课程有丰富的相关工作背景,特别是著名大公司的任职资历;
   3. .具有专业的培训或授课经验,良好的理解、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案、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 学习能力强,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在课程中充实新的理论与案例
   5. 特别需要有调动气氛的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法,最好有过专门的培训师培训经历;
   6. 有从事咨询顾问方面的工作经历,有条件接触大量的实务案例,从而使授课的思路开阔,更加贴近实务。
  
   其中理解力、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理解力指的是培训师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来理解和吃透要培训的内容和某个理论,这与培训师本身的学识、知识体架构和知识面的积累密切相关,它是个阶段性的概念,是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点上的能力体现,是可以随着自身的底蕴加深而提升的,所谓厚积而薄发。而学习力则是提升理解力的原动力,我们现在如此强调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为它能衡量此人是否具有上升的空间和潜力,或叫可塑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和白痴都是极少数,常人要想获取提升和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是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吸取别人的不足,来转换成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也不能奢望一个培训师先天就具有非凡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每个人因为自己的背景和学识造成了入行时的不同起点(当然这里有个做培训师的最低要求),这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个培训师是否能从外界、同行甚至是学员那里学习和得到更多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理解力。如果没有这个学习能力的话,无异于强弩之末。如果把理解力比喻成电脑的中央处理器的话,那么表达力就是电脑的输出设备,因为所有课程的内容和理念最终只有通过培训师的表达,才能被学员吸收,而且培训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到位,直接导致了学员接受受训知识的效果。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优秀培训师的表达力不仅体现在口才好,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表演能力。理解力和学习力是有效表达的前提和保证,而优秀的表达力又是理解力和学习力的最终体现和延续,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其实培训师除了要具备以上的基本素养以外,还要学会定位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角色,一个合格的培训师不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单向的传播信息,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善于控制课堂的节奏和气氛,为学员们抛砖引玉,引起学员的共同兴趣,并使之产生共鸣和热烈的讨论。当然一次成功的培训还包涵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前期的客户需求分析,教材的撰写,上课的形式,座位的编排,课后的跟踪等等。所以每一个培训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手术,知识教育不同于技能教育,这又决定了好的培训必须具备严谨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导言:据统计2000年全国培训项目的总营业额在10亿元左右,2001年翻了大约十倍。据某企业介绍,其企业在其成立之初的1995年,每年也只花上两、三千元听几次讲座,到2000、2001年时一年就与培训公司签订一、二百万的培训项目;某卷烟厂1996年全年投入在培训上的费用仅几十万元,到2001年全年投入各项培训费用近500万元,前后五年翻了十倍,并且已形成了一种培训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智力资本,知识管理以及领导才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要。
  
    但是,目前国内培训机构的组成及其水平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大学办各类EMBA、总裁特训班等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据国内12省市平均值调查表明占总体培训市场占有率26.28%中的18.53%,这说明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由于名牌及证书的优势造成办培训班的优势从这点说明现有部分大学在办各类培训班时没有系统组织师资,系统设置课程,系统深入研究课题、系统研究供需关系,而是?quot;挣钱"而办班。我们最认同且需要的是:"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加上用自己的生命来投入到课堂的老师"。
  
    第二,许多广告公司、咨询公司甚至一些商贸公司也开始办培训,请几个老师,设定一个漂亮的题目便开始招生,其价格压的很低,只管赚点"浮财",课程结束后学员的反映是:不来遗憾,因为题目吸引了自己,来了也遗憾,因为只是认识了点人,休息了几天而已 ,算起来钱没少花,又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是自己"批准"自己参加的,回去课程不好也不能说。
  
    第三,有些结业于某名牌大学培训班的学员,或是几个MBA的学生刚毕业,马上就认为干培训这一行"挣钱"快,不需成本,只需资源,因此也办起了培训班,他们不惜高薪请老师,炒作老师,使这些老师昨天还是每天2000元的讲课费,一夜之间攀升每天1万~2万元,当问及为什么这么高讲课费时,回答脱口而出,现在的明星每首歌就2万~3万,我讲一天课才2万。再一听培训,只是?quot;老外"处学上几个简单的游戏,加上自己的一点理论就开班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玩一上午,自己都讲不出个所以然。
  
    第四,以炒作某种培训"方式"来办培训班,在培训班上用自己的员工"作托"上台分享。用一张图片、一个问题故弄玄虚,其自己的员工"扮演者"就接二连三上台"分享"自己的体会,有人在课下问及一名"扮演者":是否每次都是这些套话时,该扮演者就面红耳赤地离开了现场。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内企业对培训的需求也存在很多弊端。简单用28个字概括:非常急需、不知信谁、左评右测、拼命杀价、试探上马、只要过程、不求结果。
  
    一非常急需:199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只有1.7%的国内国营、民营企业用外来培训,其中主要是请大学教授讲课,2000年统计有78%以上的国内国营、民营企业需要引进培训,而且大部分由原来的请大学教授讲课改为购买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另外1996年以前自费参加各类培训的国营、民营企业的职员几乎是零。2000年统计全自费参加各类培训的人员占总数的81%,部分自费的人员占总数的4%,这其中国营企业的人员占14%,民营企业占14%,合资企业占31%,从以上数字看,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人都对培训非常需求。
  
    二不知信谁:每天的老板桌上至少要有数十张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通知单,据统计有21%的总经理及高管,43%的部门经理看到这些通知单后,便随手扔到一边。又有很多报纸刊登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课程,这使得企业家不知信谁的好,于是就派人力资源经理及高管索取招生细章,结果还是不知信谁。
  
    三左评右测、拼命杀价:当企业一旦出现急于想培训时,便马上从众多的通知单中筛选,最后用CI界费用的"比稿"形式。选择其中几家,再用压价的方式最终定夺,因此造成了拼命杀价的情形。
  
    四试探上马:由于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多是在比稿与杀价中进行,却忽略了双课前访谈,面对面沟通及针对性方案,所以出现了在企业与培训方双方互不摸底的情况下就开始上课。用一名培训经理的话说?quot;每次际强纬躺贤炅耍?倚睦锏恼饪槭?凡怕涞?quot;。
  
    五只要过程、不求结果:现在有一部分企业看别的企业引进培训,自己也盲目引进,不管谁来培训,只要热闹就行。有一次我问及某某培训老师的课程时,一位老板脱口而出:这老师上课热闹,能让大家都笑。他怎么指挥大家怎么玩,有意思。当我问他效果如何时,他的反映是:训了总比不训得好,要不然,人家企业培训我们不培训就显得落伍了!
  
    综上所述,企业急需提高人员的素质,急需培训,但需要在培训前认真为自己及自己的企业用5W1H进行分析。所谓5W1H即首先要分析培训该由何人决策(包括用何培训公司来面谈)(WHO),第二是为何要做此决策(WHY),第三是要进行什么培训(WHAT),第四是如何进行培训(HOW)包括用多少钱取得多少效果,第五是何时进行培训最有力(WHEN),第六是在何地进行最有效(WHERE)。这5W1H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错位的,因为前后顺序错位会导致分析的走偏。
  
    综观以上企业培训的心态,有关专家呼吁:培训不是急需而是必须。但在培训经费的支出上。民营和国有企业跟外企相比就捉襟见肘了。据了解,外资公司一般按销售额的1%,工资总额的5%计提培训经费。
  
    IBM是一个非常注重培训的企业,公司领导把培训作为保证公司发展的基本政策。它在中国一年的培训投入就是1000万美元,曾有人提出减少培训支出,但当时的IBM的老板说:"如果我每年不花这些钱去培训,可能一年只能有4个亿美元的收人,而现在,我们在中国一年的收人是8亿美元。"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一种费用,实质上培训绝对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
  
    IBM公司追求卓越,特别是在人才培训、造就销售人才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具体地说,IBM公司决不让一名未经培训或者未经全面培训的人到销售第一线去。销售人员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和怎样做,都对公司的形象和信用影响极大。如果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阵,会使一个很有潜力的销售人员夭折。因此该公司用于培训的资金充足,计划严密,结构合理。一到培训结束,学员就可以有足够的技能,满怀信心地同用户打交道。不合格的培训几乎总是导致频繁地更换销售人员,其费用远远超过了高质量培训过程所需要的费用。
  
    这种人员频繁更换将会使公司的信誉蒙受损失,同时,也会使依靠这些销售人员提供服务和咨询的用户受到损害。近年来,该公司更换的第一线销售人员低于3%,所以,从公司的角度看,招工和培训工作是成功的。
  
    IBM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系统工程师接受为期12个月的初步培训,主要采用现场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75%的时间是在各地分公司中度过的;25%的时间在公司的教育中心学习。分公司负责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检查该公司学员的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包括从公司中学员的素养、价值观念、信念原则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IBM公司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可以说是完全基于本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的产物。他们所采取的方式和培训课程、内容、计划都是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那么我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能否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呢?
  培训业在中国已有6年历史。1995年,大量台资企业涌入内地开辟中国培训市场,之后,因为市场巨大,行业起点低,运营成本也低,基本10万元就能起家,利润高诱使人流大规模涌入掘金。由于不具备研发力量的中小培训公司数量众多,又缺乏必要的行业标准,培训业价格战此起彼伏,培训效果和口碑也差强人意。在国外,培训业是一个比较高端的行业,在中国似乎还未拨开云雾
    
  六年之旅数量上升质量良莠不齐
    
  据了解,除去以大学为依托的专业学术性培训机构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师单独或多人开办培训公司外,中国培训机构70%以上是“培训中介”,即搜寻需要培训的企业客户并为其安排讲师。其中,以专业咨询/培训类公司和有媒介平台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网等培训机构,以及小作坊式培训机构为主。
    
  艺高中国培训主管葛庆新涉足培训业4年。2001年3月,她加入新成立的专业咨询/培训公司艺高中国。“当时客户公司还处于温饱,凡是有培训都大量吸收,有点像现在内地的状态,他们有培训意识,但因为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对一些笼统课程很感兴趣。当时市场大,培训机构也少,课程主要以公开课、内训课和研讨会为主,15到20人的公开课是一个很正常的量。”而这几年,培训公司数量明显上扬。据她所知,仅上海地区就有培训公司3000多家,培训机构数量增多,但质量不如从前。
    
  艺高中国的培训集中在制造业,目前已形成以上海苏州为据点向全国辐射的客户源。
    
  葛庆新认为,制造业培训在中国未发展充分,因此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对于中国整个培训市场来说,情况可能是培训机构供大于求。也正因为此,在质量不保证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纠缠于价格战争,这同时影响了行业信誉,很多客户感觉培训利润很高,部分客户将质量和价格混淆理解,客户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任度也在下降。“通常公司不讲自己需求,先要看提纲,看完之后看讲师。培训机构像一个单纯的货物提供者,而不是有服务价值的必要环节。”
    
  Zhaopin.com从做猎头起家,在猎头和网络招聘打出品牌后,培训是延伸业务,对象相对为高端客户。2002年,他们开始做代理,合作的专业培训公司在50到70家左右。一年后,操刀培训机构的zhaopin.com,从每月一次培训课到每月4至5次课程,公开课大量增加,内训课通常每月有10到20个客户需求。像智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公司在公司整体资源上做培训业务,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咨询/培训类公司来说,有管理成本和操作相对规范的优势,尤其是巨大的媒体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客户资源,但起步晚是其弱点。
    
  智联招聘网的李黎说:“zhaopin.com的公开课价格没有变化,但内训课价格在下降。除了客户更理性外,市场竞争者多了。”但与葛庆新相反的是,他认为现在市场状态应该是供小于需,“中小培训公司涉及到价格与师资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影响其对市场供需关系的认识。”
    
  “我发现我的客户需求是在增加的,更多的民营企业和一些中小型国企也开始有培训需求,有很大一部分过去没有想过要请外面的专业机构做培训,所以整个市场肯定是在成长的。”李黎认为,这几年中国的培训机构数量增多,质量很难整体评价,但随着新旧更替,留下来的专业同时又在成长的培训公司将越来越多。培训公司可以按行业分,还可按服务的层次与理念分,它不仅提供企业需要的东西,且深入到企业管理,提出相对完善的服务,不再是现成课程,甚至根本没有具体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他认为,虽然中国培训业目前的状况仍然混乱,但培训市场正在从一个不规范向专业和规范化转变,培训机构和客户都在趋向成熟,这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有媒介平台和品牌背景的培训机构,不注重研发能力,不具备非常专业独特的课程。但李黎认为,研发力量很重要。涉及到公司整体的定位,这只是前期难免出现的情况,实际上,zhaopin.com也在删减培训课程,将核心锁定品牌培训“人力资源”上,其人力资源学院即针对HR开公开课,一些教师从事研发工作,企业的管理、营销、团队和职业素质这几大模块的培训科目也有一定研发力量,但具体成果需要时间。但他同时认为,将来培训机构的割据可能是:专业类咨询/培训公司转向为单做咨询,而有媒介平台和其他业务品牌的大公司专于公开课,各自充分利用资源。
    
  低培训效果链上的问题
    
  中国培训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对行业的伤害是很大的。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但培训机构和讲师的素质、诚信以及合作关系不能容忽视。
    
  1.讲师:最自由的因素
    
  培训行业的利润高不高,主要取决于讲师费用和研发费用。讲师的“背景”相对于庞大的培训市场,是“稀缺资源”,所以培训机构强调讲师背景的经营思路在中国培训业发展的最初几年是明显奏效的,但现在过分注重讲师“背景”的恶果已经显现:如讲师群体不够吐故纳新,又如其背景的造假行为,再如已入行的讲师缺乏进取动力等。在这点上,一些大中型培训机构已有相应的选择标准。
    
  Zhaopin.com对讲师的三个关卡是:专业背景、授课技巧和实际水平,即他是否能轻松回答现场学员的提问。讲师主要从社会上挖掘,如高级职业经理人、专业培训讲师和咨询公司专业顾问。像zhaopin.com这样的公司,本应充分利用猎头资源,但据李黎介绍,猎头猎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真正出来做培训讲师的很少,一部分原因是公司不允许,假设离开公司后,虽然讲师钱赚得快多,但没有成长的潜力和远景。
    
  艺高中国对讲师的前提要求是在职人员、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其次才是严格的筛选过程。他们对讲师有一定主动的培训方式:如与学员交流座谈,保持讲师内部课程交流,推荐去国外培训以及可参阅大量从香港、新加坡和新西兰带来的专业书籍。
    
  从目前市场来看,讲师资源是公开的。作为独立个体,讲师必须和公司合作,公司也需要他们,但每一个小的培训公司通常不能满足讲师的个人发展,他会选择同时与好几个公司合作,收入才会更高。据李黎介绍,在培训机构与讲师之间,通常不是以合同形式而是合作协议形式形成契约关系,此间不一定具备法律效益,甚至有的公司不这么做,也有些讲师不签协议。“现在只能规范时间做得比较长的一些讲师,因为他能稳定地拿到收入,会遵从职业准则,使关系长期维持,但新进入的讲师,他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扩大客户量,没有一个人去约束他,就可能出现没有制约带来的问题。”
    
  李黎认为,讲师与培训公司之间的紧密配合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良性关系只能等到行业成熟才会出现。涉及到讲师培训,有一个谁负责成本的问题:“如果费用由讲师出,他会要求涨工资,所以培训机构会提这个事,但通常是以一种友好建议的方式。”
    
  2.培训机构:虚弱的科研能力
    
  对于很多小作坊式培训机构,一间出租屋、一条电话线、一部传真机、一个业务员、一盒纸名片,就可以立刻上马。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培训机构没有学术力量,没有研发能力,“学术形象”多仰赖讲师的“背景”,在业务拓展上他们就会受到客户和讲师的双重制约。随着培训机构的数量超过市场承受力,这种双重制约将加剧培训机构的生存压力,也因此会引发各种缺乏学术修为的招法,形成恶性循环。培训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培训机构经营困难,但还开展经营战略的培训;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很多,但还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自身品质管理漏洞很多,但还开展品质管理的培训;培训机构和讲师远未成功,却大力开展“成功学”培训。
    
  她认为,这类公司不存在管理机制,不具备研发能力,也就不具备长期的生存能力。他们通常就是个人借公司平台做生意,并不需要稳定。
    
  3.缺乏行业标准
    
  而李黎认为,培训效果差强人意责任方主要在培训机构,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培训缺乏权威的行业组织,会使培训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广泛认同的“行规”,会导致违规现象泛滥,也就无法谈行业标准和行业的自律机制。葛庆新提到,虽然业界也有一些培训行业组织存在,却基本没有实在的“行业”权威。
    
  据李黎介绍,zhaopin.com目前的运作模式是力图寻找一个标准、规范的服务,把讲师、课程和服务标准化。“培训行业是不是朝阳行业,取决于大家是否能将这个市场做好。每个公司不是去说大话,而是在做业务时能想到什么程度,是以专业、质量和服务品质来衡量,还是仅以赢利来衡量。培训机构一旦开始做,就应该考虑怎样把品质提高,培训行业才能因此做大做强。”
    
  李黎认为行业标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可能是政府发起,也可能是企业协会发起,也可能是某些大企业强强联合。但是无论如何,首先必须有一些很大的专业的培训公司。
  
  政府和市场,谁说了算
    
  业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政府未能在培训业领域扮演一个合适的角色,“学习型政府”推动了培训行业的表面繁荣,但也为其持久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如一些政府部门在认证和专业水平管理上交叉重复,降低了权威性,不利于培训行业健康发展。经济规律认为,涉及职业资格和专业水平的认证发放及相关培训管理,应由纯粹、权威的民间机构完成。这种观点认为,目前政府对培训业最应做的事情是扎实推动培训行业游戏规则的建立。
  
  葛庆新认为,政府的认证控制是绝对有必要的,这样能保证圈内人员的素质,问题在证书的有效性上,政府的控制力度可能还需要加强。“是不是有必要在注册时就做一些考核。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认证机构,不管是美国采购协会还是供应链协会,都非常强调这一点。”
    
  李黎认为,政府比较容易对考证市场做整体调控。但因为培训机构就是一个公司,国家鼓励个人去创业,而此行业又不是特殊行业,针对的企业,只是公司和公司的交易,不会影响社会的其他层面,只是市场经济领域内的一个小范围事件。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市场自身的净化作用。“现在市场在进行一个自然而然的转变,而且转变的方向是积极的。市场会在几年之后有一个比较成型的东西出来。”
  
    据《工人日报》报道:当前,培训市场是‘个体户’的天下,成千上万的‘个体户’在进行恶性竞争,但是,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远程教育会议上这样说道。据了解,会议透露,当前国内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没有形成规模化。其中占市场份额比例最大的民办培训机构,违规操作层出不穷。  收费虚高令消费者不满  小李是广州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这炎热的7月里,眼看着同学们纷纷找到了满意的单位,踌躇满志地各奔前程,而自己在深圳觅职几个月仍一无所获,他心里焦急万分。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他决定考一门微软认证。他报名参加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一家民办培训机构的电脑软件培训班,可一个星期下来,小李却气冲冲地找到校方表示不再继续学习,要求退还学费,理由是:培训机构根本无力提供教学服务,派来的培训师水平甚至还不如自己。这一案例不仅引起民办培训业内的关注,更值得整个教育界反思。  广告策划人李光斗认为,有些企业的培训费用是惊人。不少企业管理者为了听培训课程,多次跑到北京或上海,来回需要四天以上,费用要花几千元,很多企业一年的培训费用就要达到几百万元。像一汽、二汽等公司一年的培训费用甚至高达1000多万元。虽然企业花了很多费用用于员工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巨大的教育投入往往收不到成正比增长的回报,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企业投入产出严重不均衡,甚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投入产出失衡的现象可能会被“远程培训”模式打破。经济学家、东方视野教育发展公司董事长钟朋荣教授介绍,通过利用卫星和互联网等手段,企业家足不出户,花很低的成本,就可以享受到一流大师们的培训。钟朋荣称,按该公司目前的收费水平,企业建一个分课堂,组织几十名高层管理者听课,每人每听一场课的费用只有几元钱。除大幅度降低培训成本和节省路途时间,这种培训模式还可将培训面从企业家扩大到中高层管理者乃至一般员工。而且,“随着分课堂的增加,每个分课堂承担的培训成本会更少,价格将会越来越低”,他表示。  资金和师资投入不足  据《南方日报》报道,不少民办培训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行为。大多民办培训机构愿意开展投入少、效率高的培训项目,对市场和企业急需的模具加工、光电技术、机修、电焊等技能性培训项目因其周期长、成本高、专业性强而很少问津。为了广泛招揽学生,许多民办培训机构追求“小而全”,投入分散,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家指出,困扰民办培训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市场风险、师资不足、设备匮乏、竞争激烈等,但其根本问题还是资金投入有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一些培训机构竞相压价,使得培训质量无法保障,教学中出现内容“打折”和学时“缩水”现象,由此导致了更为恶劣的招生环境。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民办培训机构基本上就成为一个“中介机构”,一手托着学员,一手托着老师,机构只是个撮合者,根本没有自己的课程开发,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品牌更是无从谈起。  师资困扰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以深圳为例,尽管深圳已拥有一支近4000人的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但其中仅有10%左右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大部分教师只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技工资格,在美容美发、厨师、保健按摩等培训项目中,相当多的教师仅有高中学历。多家民办机构负责人感叹:职业培训方面的好教师太难请得到,既要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高技能水平。这样的高素质教师对民办机构往往是望而却步,民办机构当然是求之而不得了。  培训投诉成近期热点  据深圳晚报报道,深圳市消委会近期接到约20宗有关培训行业的投诉,涉及多家民办培训机构。为此,深圳市消委会特别提醒消费者,报名参加培训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一定要看清相关的服务条款、协议之后再交钱。  据深圳市消委会投诉部部长黄振中介绍,从近期接到的投诉来分析,培训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使用欺骗手法引诱、误导家长购买高价教材;名不副实,承诺的开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老师不符、不兑现承诺;要求家长一次性购买2至5年的教材;上课地点环境差;教材内容多处重复、无新意;不规范的操作,先交押金后签约;合同(约)条款不合理,部分条款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含糊不清的收费方式,退费难等等。此外,部分经营者还涉嫌欺诈。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舍得投资,后悔应是考虑不成熟所导致。  黄振中说,目前由于培训行业不是很规范,培训消费涉及多项服务项目,绝对不仅仅是购买一套教材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如何辅导、上课环境如何等问题,有些消费者购买教材时,根本不到实地考察,仅凭经营者一面之词,交完钱才发现不满意,但后悔已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Nw壬天堂世界 ( 京ICP备0502208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1397号 )

GMT+8, 2024-11-17 08:40 , Processed in 0.05007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