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2》 8 w& Q# |8 ^' P* Y- a* ?+ G l
1.说明:剧本1: 190年 董卓之横暴
) Q7 c1 z4 ]% t* ?剧本2: 200年 刘备之雌伏 . F, Y5 A. N9 `0 ]7 v" h* g
方行战: NORMAL 模式
! k4 ]8 r' d8 v) R6 V/ }淘汰战: SIMPLE 模式
5 C {/ e1 }! p! M1 sY/N: ← / →
% Q# Y8 ~/ M& n# Q2.提示(或许大家都知道!?):
+ e3 n7 ?0 |2 S+ Z7 y; K+ L1 f# x) D9 C1 m* K
*要进攻时先将敌人的"底细"(选择 情报-国-选择国),搞清楚,正所谓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败)"
$ P( Q9 g# j, T4 h1 x& F*情况不妙时,36计走为上策
3 T* e4 a7 h% a' K% E*注意粮食的储存量,粮食为0时,军队全部叛变(Ya Good) ' M6 @+ m8 j* b8 e9 |/ C# ]
*假如要向 "空白国" 移动时,不要太信任情报,叁不五时就会出现武将,跟你 "ㄅㄧㄥ命",情报毕竟不是万能
0 L; {- u( B! V. h; X# B, b' e*洪水值尽量维持在25以下,越低当然越好
0 f$ {# }; a* p2 {+ M8 K4 ^8 r, X*记得要有 太子 和 公子 以防军主死亡,假如没有後继的话,那就 Game Over
6 Y1 s! w6 F' H! p" n
2 R& J7 m: f% V: o7 r3..宝物资料:
- l' W! @2 u5 g0 u+ f& w# L6 F+ H" Q# H
*的卢: 5 P* f: _' y2 ?7 w* N
方行战:与水军能力无关,可用必要机动力2移动河. + J$ r) e1 n H- t q, T
淘汰战:天命记号(斧头)移在中央的情况时,可提高使天命记号(斧头)移向我军的机率. - L% T6 r/ [3 G6 o. p
取得地点:剧本1和剧本2,在新野取得的机率较大 % y$ m4 q3 d/ o3 d+ ^$ V( b; i
! |. W2 u6 U8 Z3 k6 K5 P# _" L
*赤兔马:
1 A; P) ^# y7 I0 v" w2 J4 R3 y# |方行战:机动力与训练力及智力无关为6 1 k8 N5 ^( q: j" y" a2 m
淘汰战:与的卢相同,天命记号(斧头)移在中央的情况时,可提高使天命记号(斧头)移向我军的机率. 0 L9 ^( o1 z3 W& I
取得地点:剧本1:为吕布所有
* x9 g/ e. y4 E! a/ E4 f! u剧本2:为关羽所有 3 q" L' _ W, I
*倚天剑: ' x6 W$ n% Y. v; }3 j, ^: l
方行战:武力提高 - z- a# r* ~: h- Q8 L( ?# X
淘汰战:武力提高
}$ I0 `1 i1 d! g; ~9 x9 k$ ], M+ n取得地点:剧本1和剧本2都在"青州左边"(不知道怎麽ㄅㄣ!!)
1 `% e3 ]/ J. `+ g. q3 V9 x8 v- G8 {" \5 Q" _
*七星剑:
$ k$ V" u$ Q8 i2 q方行战:武力提高
6 T. @8 }. S3 X6 x$ T1 v1 Y淘汰战:武力提高 4 N5 z+ ?2 r1 w) v: O0 B8 K8 _ L
取得地点:剧本1和剧本2可在司州取得
+ O( Y1 s* h7 h D4 N; b* C8 ~1 ~*玉"昔"(我还奶昔,又不知道怎麽ㄅㄧㄥ!,反正就是上面一个尔+下面一个玉.古代皇帝拿的,应该吧!!): " x' m: g, u% h9 t& ]
持有 "结果" :君王持有的话,魅力可提升为 "100",但是在表示上不变(真的有变!!别跟我说打错)
5 \( I5 W% X* [2 q4 [) M取得地点:剧本1:可能在雍州取得
: Q! V5 _ f' m剧本2:为曹操所有 5 W, O2 `' ~+ @. s+ q
6 i) u K- i: l! U
4.指令:
9 F9 z: V0 L) `9 n% k4 }) l1 ] D/ S0 {
*情报:申为君主,不只要对自己的国家的嘹若如掌,对它国也是一样
) O/ C* \ G: N A3 O* C; S8 L) C- j#国:可查看本国属地的资料,或本国(有君主的国家)邻国的资料的指令.另外,想要想查看它国的外交关系,或属国的(本国以外的本国属地)的武将,特殊计的情报时,先选择想查看的国家即可 4 S4 S: a9 a& T- Y' m7 n: P7 f
#武将:这个指令是查看武将能力的资料.要任用它国武将时,请先看清楚,以免聘用到"没路用的武将"
h4 {1 a' L4 f2 k/ K- M#外交:查看与其他君主的外交关系的指令.可以显示个君主的敌对心,最大值为100,若此值越低表示越有好.此外,对同盟或有婚姻的君主,会显示记号 * g3 ]' ?% H/ F; G
#特技:此指令可以显示各个武将的特技及持有的宝物
, `& a1 ?, ]& u( ~* c+ V
0 \- h9 D+ R$ n( _: J+ ^*人事:
1 ~4 O8 N# h2 N9 a% ^( T#搜索:此指令可选择 武力 智力 及 魅力,来搜索武将 # s$ ]9 R- N/ @' }
#任用:任用其他君主属下的武将,或是本国属地内的在野武将的指令.能否成功与实行武将的魅力的有很大的关系.想要任用其他君主属下的武将,一般不太可能,须表示耐心.但是即使失败,有时也有其他君主属下的武将背叛,前来投靠 3 e5 @$ d8 @6 q& S* y
#解聘:解聘属下的武将的指令.对无能和忠诚度低的武将,实行此指令是很好. "省料米"
# W. M2 e: s; h#赏赐:适时赏赐武将,以免"好人才"背叛.
7 Y; t5 o0 b8 G! y#任命:任命属国的太守.被任命属国的太守的国家,太守的的能力将会影响到委任国家的盛衰
1 s# t' I# P0 y# H% z5 }#指示:
. |, z1 s% t- y m% D&富国:以重视国家该开发及治水等内政的方针,使国力富强
) i3 H r' f" ~% T* s&强兵:进行徵兵及训练,采取重视军事方面的方针
9 z/ h. Y4 D; {, Y/ n2 x&集结:将武将军粮,金钱,兵力,等物资移到君主指定的地方
' ^0 K. B0 W1 t e# ?9 |&战争:以攻占君主指定的国家,扩大版图为目标
% v' F) L- A- `8 \8 @&委任:一切的方针皆委任太守的决定.由於在委任太守便会出现此项指示,可按照需要改变成富国或强兵的指示
. c& {; S$ [9 a9 @3 |: i7 X! F' }8 Q6 w
#继承:记得要有 太子 和 公子 以防军主死亡,假如没有後继的话,那就 Game Over ; n" `! r$ ~& K& n
4 j6 F" y+ |+ A* M" p
*军事: / B0 S! n2 e. ` Y
#战争:向它国挑战.有方行战,淘汰战两种.
( j# p' N: W) H; d# x' Z#徵兵:雇用士兵的指令.一但徵兵,人民忠诚度会下降.一次最多只能徵该国人口的1/10 ' ^! O) g5 W! T. a. Z9 G* V
#训练:实行士兵训练的指令.训练值上升的值,与训练武将也很大的关系 9 \$ K! u0 q+ A6 h ^' I
#水军:训练水军指挥能力的指令.没有水军能力c的武将便无法训练. b) {7 S% s5 T- X. Z, U+ Z5 M/ o
#施舍:只要施舍与士兵相同的金钱或是粮食,便可提升士兵忠诚度.提升士兵忠诚度的值与实行的武将的魅力有关 6 O8 @: {3 a5 m( S
#城堡:建设费的智力及评价(用交易指令显示)而不同.一国最多只能建3个城堡
# i4 X4 t% S( F5 X2 i% f" e# r*移动:让武将,金钱及士兵随君主移动 7 t4 o! t& n# S& b8 W
#武将:让武将,金钱及士兵随君主移动至临近的空白国或是属国
* }: }% r7 B5 E* d7 u6 W3 _: G5 D#金钱:让金钱移动至临近的空白国或是属国 ) C# W: R2 Z/ v+ u* l
% @- B; L, t4 g$ F. \
*交易: 8 V4 a( E% L) X* j
#卖米:卖米换钱
) i3 j' K& D1 x, e- U7 t#买米:买军粮的指令.市价随季节而变 8 ]2 q3 w: Y. a: ^$ i6 U0 R
! Z* y) _2 H. ]
*内政:
' @, n% k7 _" H! G C+ i#开发:开发土地的指令.要花费与土地值相等的费力.土地值上升随实行武将的智力和经验有关
7 _ d5 e3 L( c" y8 ?#治水:治理水的指令.要花费与洪水值相等的费力.洪水值下降随实行武将的智力和经验有关
4 t/ L- Y0 ]9 J#施舍:只要施舍与人民相同的粮食,便可提升人民忠诚度.提升人民忠诚度的值与实行的武将的魅力有关 - w7 y2 F) w- z6 s5 ^
1 W7 I, p0 I9 I+ w+ c' J
*外交:
- t3 v9 K! Q& X4 v6 [#婚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其他君主的指令.一但攻打婚姻关系的国家,士兵忠诚度会下降 * P# ^5 ^7 N O- |* V* h
#同盟:与其他君主同盟.顺利与否要看武将的魅力和金额有关
1 N3 Q. _ k: E* G& s: q" ]& k0 O#交换:与同盟的他国君主,交换属国的指令.成功机率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