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OM_US_Navy_Seals_Portable_JPN_PSP-BAHAMUT[PSPUMD]《 美 国 海 豹 突 击 队 - 携 带 版 》(日版,包含日文、英文等,含贰国语言。)[944MB][NPJG-00035|42694E1A5C49AAE4|0001|G][本作为美版《海豹突击队:烽火战歌3》的日版(美版2010年2月16日发售),只是游戏名字和所含语言不同而已][在PSP“主机设定”→→“系统语言”中设定为“日本语”则运行游戏后为“日文”语言;如果设定为‘简体&繁体中文’或‘英文’等语言,则运行游戏后为“英文”](THE JAPANESE EDITION,MULTILANGUAGE-2 INCLUDING:JAPANESE、ENGLISH。)
* `; g) q5 D! C
3 t# Q& E. c% q( k9 P1 [& Q0 Q《美国海豹突击队 携带版》(ソーコム U.S.ネイビーシールズ ポータブル)(SOCOM U.S. NAVY SEALS PORTABLE)(NPJG-00035|42694E1A5C49AAE4|0001|G)(UCJS-10102)* P5 X" [; U% M9 I0 z, Z
, Q: Z) x, s- o/ C$ a$ t4 V游戏名称:美国海豹突击队:携带版 / 海豹突击队:战术打击携带版 / 海豹突击队:烽火战歌3 / 海豹突击队:亡命战队3 / 海豹突击队:BRAVO火线小组3 / 美国海豹突击队3
) i6 n6 ? `: k日文名称:ソーコム U.S.ネイビーシールズ ポータブル4 m: P5 x5 U8 \; E2 Z
英文原名:SOCOM: U.S. Navy SEALs Portable(SOCOM: U.S. Navy SEALs Fireteam Bravo 3)1 v0 W1 A* G; ?: }
制作厂商:SCEA / Slant Six Games Inc.( e5 [% n3 l2 G
代理发行: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1 p1 p: Q, }5 \% r8 _游戏类型:ACT - Action Game(动作射击游戏)
, J0 d3 p: c: ?载体容量:UMD×1
5 _9 j) `( Y1 v3 ]7 `$ S. ~对应主机:Play Station Portable(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ポータブル)
}; Z' E! M; R) B$ _+ B: ~1 Q语言版本:日文/英文等/含贰国语言(日版)
4 J- x. _+ _9 v$ I发卖日期:2010年02月11日(木曜日/星期四)
2 V& d+ ^. B+ W" `0 f* r参考价格:UMD版4,980日元
1 S& i/ B' ^! h0 A- T0 A参考价格:PS-Store版3,800日元
' h: ^' J5 r- @0 Z官方网站:
- V$ a: J- O5 Z* k. N/ a2 xhttp://www.jp.playstation.com/scej/title/socomp/4 k" q7 C+ L& c# R3 u( o" T' e
━━━━━━━━━━━━━━━━━━━━━━
/ g7 }9 P8 b/ \6 I* G' W2 S' f+ J
0 k, l+ _5 }" |9 p `. U游戏简介:(以下内容出自“21CN.COM - 游戏频道”)
& y6 @- y! h" t% n+ w
$ | u% H7 @& l* t# t7 z日本索尼计算机娱乐(SCEJ)公司代理发行,由美国SCEA和Slant Six Games工作室开发制作。预定2010年2月份推出,由PSP掌机独占。所推出的动作射击策略新作:《美国海豹突击队:携带版》(SOCOM: U.S. Navy Seals Portable)。目前本作的官方网站已正式开通,并且放出了游戏最新信息和画面,供各位玩家参考。
- x* o8 X4 c" P3 u3 W( R$ C2 i. `# h# j, s$ s0 w
一、系列梗概:
8 m& J$ n6 s4 }9 C. m( p' r由美国SCEA制作的《海豹突击队》最初在2003年登陆PS2平台,游戏以逼真的战场表现和深奥的战术表现获得玩家和媒体的认可,最为精彩的是还搭载了当时在PS2平台比较少见的网上对战系统,给玩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 w7 O! J0 [$ G) o二、掌机版概要:
- c9 T9 g/ e% o) y3 W7 M v% H! O而PSP版《美国海豹突击队:携带版》(SOCOM: U.S. Navy Seals Portable)同样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实时战术模拟游戏,本作完全不同于其他战术策略回合制游戏。游戏摆脱了战略游戏走方格的一贯传统,系统简化了繁琐的战术行为操作,在逼真的特种部队小队战术行动和掌上游戏机的游戏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自2005年在北美地区推出第一作以来,就受到玩家的热切追捧,且算得上是PSP掌机上难得一见,又富有创意和诚意的作品了。 " ~% N' g5 P4 Y+ ?
: a- A, ?9 q2 r8 V1 P' i$ r& E
三、登场队员介绍:
. z' Y3 G; p W7 ]5 K6 p/ cPSP版《美国海豹突击队:携带版》作为一款专为亚洲地区玩家设计的最新作,游戏将会为各位玩家带来更多贴心的设计。以之前的武器和士兵将被完美继承,而且依旧走的是战争写实路线。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海豹突击队队员吧。 5 Q/ H1 o5 c8 U6 G% k, x" Y
7 F5 c* r a! A$ e$ \
1.雷伊斯:
R& g& W8 m. G2 M/ {# f简介:本作的主人公,参与了多次突击任务,战功卓越,临场经验丰富。是本作的一名小队队长。
. p) R$ a8 S9 r2 ~. D2.特罗:* t6 J- H5 a8 Y5 g! ]! j5 J& r
简介:海豹突击队训练学校毕业的新入队员,在队伍中昵称为“彩鸟”,由于战斗经验不足,经常会将自己甚至整个小队带入危险之中。 2 R1 s- ]( N5 ?& i8 s
5 D+ b, T7 N% E9 ?$ V
3.桑多曼:) r: ]" s/ ^$ X: G B
简介:曾经与雷伊斯一同作战的战友,是一个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在小队中的威信仅次于雷伊斯,可以说是小队的副队长级别。
" T) {; A; S6 [4 n1 }3 |/ [, g: ^4 H4 e
$ B5 V/ o3 v$ T) K4.雷布恩:: V' e( k8 t/ X5 Q' F4 {
简介:作为电子系战术特种兵而招收入伍的士兵。在战斗中主要任务是根据战场形势分析情报,是火拼任务之外的支援兵种。
$ C/ X! D! P4 d4 N1 t
& ?, u8 O7 d6 f; ]6 ^四、游戏特色:) X( R4 a' k* ?/ U
PSP版《美国海豹突击队:携带版》将依旧延续写实风格描述战场。所以在本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各国现役兵器,意图还原一个可信的现代战争场面。关于士兵们的武器装备更是细心刻画,还加入了木仓支改造技术,使得武器可以在外观和性能上做出改变。以出场的M4机木仓为例,在改造之后加入了瞄准器,消声木仓管等部件之后,武器的攻击力,命中率等都得到了上升,当然它的重量也上去了。而除了武器之外,飞机、航空母舰等机械兵器也会登场。 3 X& y. n& a, u' ~ H! R( g, v! Z' {
( L& o* F) w* u v$ w" }
由PSP掌机独占的新作:《美国海豹突击队:携带版》目前预定2010年2月11日发售。游戏UMD版售价为4,980日元(含税价);网络PS-Store下载版(对应PSPgo主机)售价则为3,800日元。新作将会收录多种迷你挑战任务,并且支持PSP的Ad Hoc无线网络模式,可支持2至4名玩家联机合作游戏。对于有喜欢战术系列游戏的新老玩家们不可错过这款游戏。 $ }, Z( Z' t4 x+ I! E4 E1 P
游戏画面:(PICTURE×25)
, ~5 o. H2 m; q! ?" _
% F W7 H( _( h3 I5 i3 }* F( y6 R% Y& y3 s- ]
4 c) d3 l6 T: M0 \. H; z- X3 e$ C' L$ f) w( s& E8 R
# X, g, g+ ?: G# K4 a+ @) w
$ d+ l$ h: l, k G - K$ X& Q Y0 S5 z; c
& Q" e" I2 f& N, Y8 F$ J 4 |( G( a0 A1 u2 Z$ Z
5 A( ` s4 B8 H9 j- s
* M {' w: E2 b$ u( J* r( {% O U# n: q4 Q) e6 x8 @
( D ~, S- P3 K) A) U
" ]0 L A( ^5 f% K8 c* K
2 m1 W% Q9 y2 U, a4 a" c
; Z- \. O9 P7 e. s7 }$ [ {$ w) p ) Y5 ^, B) q5 w5 \( h
$ [3 C8 r, \: z
% f% E7 [$ T: I0 k$ y8 Q, g
2 _' ?2 T' C+ @+ ^, h( V- H2 h
* ~ Z4 y- }5 w: z' l7 |# \: A. G( Z, _' ?- B" A2 t0 a
- Q9 `# i; s* q: z3 H
' ~5 c- @' m: ]8 Q( }. Y0 s2 p 4 T6 Y- x1 p9 ]# i' G! B
/ Q2 j; ?) L% D# M4 b0 i
5 M( M& t$ N7 ]+ e- n" A$ `- X! M7 Q: b' p4 d
+ l3 C* [5 j) d% f4 S$ l2 Y
' M c6 U1 A3 B: V: u% x2 Y & S3 n2 O& y) n
: m, ~5 F. U7 t7 w
4 y% x# c; v1 i( U, c; I; o8 y
! e& C+ x2 d- m; k$ P8 c+ R2 m( ~
& Q4 v$ m5 Z7 |4 {
" @ y C# L; R& K
! H* G% h/ X* m. O; G. `8 ]
: d8 {$ B5 j) r
4 t3 o2 A6 ?# z5 d, l! C3 M$ M- d# D4 Q( u1 y2 D' d
/ n* ]7 I6 }3 W( u
' k2 r9 B- F( _" c' n
% ?, y l; L0 G t4 a. E/ A
3 v. y/ [' ` A7 V
. h9 b: @/ }. t3 e" k
* X0 x# }/ {* E" d( `3 U & s) M* H$ }. P/ f3 ~+ K) S
$ `0 L! [' |0 x5 Z9 }* ^
% ~" W7 W5 C3 W1 s: }! b3 h# |/ D- E!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