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找女神中~ 于 2020-8-13 01:05 编辑
源引weibo@Lava_雏莲 的考据
マギストス初步考据
結晶の大賢者(マギストス・ヴェール)サンドリヨン
サンドリヨン/Cendrillon/灰姑娘,法语的cendre(灰)+souillon(干粗活的女仆)
与另外两位本名就和神话、魔法有着紧密联系的大贤者恩底弥翁和克劳利的命名不同,结晶之大贤者与童话中惹人怜惜的女主角灰姑娘的同名。
灰姑娘是从熟为人知的民间故事改编的,流传较广的有法国的夏尔·佩罗和德国的格林童话两个版本,而结晶之大贤者从外型上看显然与魔女术(尤其是玻璃女巫)有关联,魔女术的怪兽命名也是采用法语和德语为主。
法语版故事中辛德瑞拉的鞋子原本为pantoufles en vair,也就是用松鼠的毛皮(vair)做成的鞋子,但后来vair一词不再使用,鞋子也被以讹传讹成是用和vair发音相似的玻璃(verre)做的。也就是与玻璃女巫(verre)同名。
相比佩罗的版本,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更像一位女巫。格林童话的灰姑娘故事里没有出现神仙教母,灰姑娘在母亲死后希望父亲可以带回碰到他帽子的第一根树枝。她栽种了树枝,可以跟小鸟交流,让小鸟完成继母给她的任务,请求鸟儿给她带来舞会的衣裳放在树上,最后也是小鸟帮她啄瞎了继母和姐姐的眼睛。
灰姑娘故事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的著作《地理学》(《Geographica》)中,记载了一个架构非常相似的故事。
根据古希腊女诗人莎芙的记述,一位名为洛多庇斯(Rhodopis)的希腊少女在洗澡时,被一只鹰叼走了鞋子,而鹰一直飞到了孟菲斯,让鞋子落在法老王身上。法老王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检查是否合脚。最后终于在诺克拉提斯找到了洛多庇斯,娶她为妻。
这个美丽的传说后来传遍了亚欧大陆。
罗马作家克劳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在他的《历史杂记》(Various Historia)中,记述了类似的故事,但洛多庇斯在故事中是一位交际花(Hetaera,也就是妓女)。
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亦记载着同样名为“洛多庇斯”的希腊女子,但故事完全不同,她是希腊的一名交际花,曾与伊索一同沦为雅德蒙(Iandom)的奴隶。
传说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广,传遍整个欧洲地区。最后就被改编成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版本。
结晶之大贤者在造型上与玻璃女巫相似,也暗示了她极可能是日后魔女术组织的起源。
但她的法杖设计显然与玻璃女巫不同,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杖头下方的设计近似双蛇杖(赫尔墨斯所持有的杖,与赫尔墨斯主义相关捏他对应)。
而两根条带内侧还各自有一排珠子,与DNA双螺旋的模型中常用圆球表示的脱氧核糖或者磷酸基团相似。
赫尔墨斯的双蛇杖可以理解成暗示赫尔墨斯主义的要素,DNA双螺旋结构也许是指向常与女巫联系在一起的生殖崇拜。但目前只是个不成熟的猜测,需要新卡续投进一步验证。
与之相比,玻璃女巫的法杖则更接近单蛇杖,而且并没有珠子这一设计要素。可能是刻意作出的区别。
三賢者の書(トリス·マギストス)
三贤者很明显捏他《马太福音》中为刚出生的基督耶稣送去礼物的东方三贤人(magi),片假名注音トリス·マギストス=tris(三)+magi(贤者,来源于拜火教祭司)+trismegistos(三倍伟大的)。也就是将三倍伟大的赫尔墨斯的后缀东方三贤人的捏他混合。
这里的三贤人从设计上看可能是魔法都市、书院、魔女术三方势力的鼻祖,而这三方势力的现实设计原型即希腊罗马密教、泰勒玛、威卡教+共济会,事实上都和赫尔墨斯主义有关。
大いなる魔導(テウロギア·マギストス)
テウロギア theurgy,目前常见的翻译为通神术。
这是希腊化古代晚期的一种重要趋向,最早的见证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通神师朱利安的《迦勒底神谕》,之后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之中发展兴盛。
theurgy被认为是用仪式使得神现身,与仪式者沟通。杨布利柯称theurgy不涉及祈请或者迫使神现身的魔法操作,也不涉及基于人有限理智能力的哲学程序。通神师会做一些“不能以言语表达”的活动,使用一些只有诸神才能理解的“不可言喻的符号”,然后仪式者的心灵因神的力量被提升到神。与古代晚期的许多追寻灵知(尤其是赫尔墨斯主义)的表现一样,是一种获得经验到神的宗教体验,可能是一种与基督宗教对抗的方法(在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在罗马合法化后)。
目前theurgy仪式在幸存资料中无法展现出它是具体如何运作的。
当代theurgy的用法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有时会被认为是magic的一种分支来使用。和对上位灵体进行召灵的invocation(区别于对下位灵体降灵的evocation)有相似之处,通常指向天使、善的灵体。这种观点可能源自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他不认为藉由theurgy可以回归到神,将theurgy与goetia关联,认为召来的神事实上是恶魔。
在《大いなる魔導》卡图中心的红发男性还未单独作为怪兽登场,个人猜测他可能是创立了拜火教的琐罗亚斯德。
在《絶火の祆現(ヴリトラ・マギストス) 》卡图中也有暗示,祆显然是指祆教(拜火教),其对应《絶火の竜神(マギストス・ドラゴン)ヴァフラム》,ヴァフラム/Vahram,原本是波斯军神,密特拉教主神密特拉的护卫。被拜火教吸收后也成为了圣火的守护者。
三贤人(magi)的magi一词原本就出自拜火教的祭司,而新约中则为耶稣送去礼物,在宗教宣传中用矮化他教的象征来捧自家教派是常见的做法。
卡名中“祆現”谐音“显现”,片假名注音ヴリトラ/Vritra/弗栗多,梵文/天城文:वृत्र,名字的意思是“宇宙的覆盖者,宇宙的覆盖者”。干旱的恶龙。
他占领了地面上的七条河流,把太阳笼罩在黑暗中,把地面推向饥荒。他是为了打败因陀罗神而生的,在因陀罗的眼前化身为巨龙战斗。因陀罗会被弗栗多吞噬一次。这时,因陀罗在绪天的帮助下,在弗栗多打哈欠的情况下逃跑了。于是,在毗湿奴神的斡旋下,签订了和平条约。这时,弗栗多赢得了一个条件: “无论是木头、石头、铁、干物还是湿物都不会受到伤害,因陀罗无论白天黑夜都不能攻击自己。”因陀罗为了打败这条龙,用不是木头、石头、铁、干物、湿物的圣者的骨头制作了金刚杵,并用它在不是白天、也不是夜晚的黄昏击退了弗栗多。据说,如果弗栗多被击倒,宇宙将被堵住的洞将被打开,地面将下起大雨。但是弗栗多每年都会复活,所以这场战役也每年都在进行。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将自然现象神祇化的产物,也就是说,干燥的夏季象征就是弗栗多,推翻它的因陀罗就是雷雨季节的象征。因此,这场战争必须每年进行一次。
经典吠陀中弗栗多又被称为“Ahi”,即“蛇”之意,传说它拥有三个头,是提婆族因陀罗的大敌之一。围绕讨伐弗栗多的故事随着时间而产生了数个版本,亦见证了在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湿婆)信仰兴起的同时因陀罗在改良后的婆罗门教中地位的下降。
祆教(拜火教)的历史,延续了超过1000年。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到后来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的兴起。在帕提亚王朝被推翻后,萨珊王朝开始复兴祆教。并将祆教定位波斯的国教,在伊斯兰教时代,在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和阿拉伯半岛时期,波斯人和祆教信徒不像当时的拜占庭人那样,可以选择西迁。
他们已经无路可走,要么被伊斯兰教同化,要么只有往西南方的印度逃窜。
因此,祆教的异端残余信徒在伊斯兰教的推广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激烈的抗争。
在中亚地区宗教混战期间,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中亚本土的宗教(祆教)之间相互辩论和斗争,产生了几个新的教派——景教(基督教的变种)、密特拉教、摩尼教(掺和着基督教和祆教教义理念的宗教)、马兹达克教等等。
目前全世界约有13万名拜火教徒,大部分在印度,有少许散居在伊朗、美国和英国。
以及波斯人原属于印欧语系,在拜火教普及之前,他们最早的宗教与印度的雅利安人也非常相像。古代雅利安人的两支主要分支也分别是雅利安-伊朗人和雅利安-印度人。也许这就是注音采用了印度神话和梵语注音的原因?
(基于相同的原因,同时出现了拜火教和印度宗教捏他的卡片还有《真龙皇 阿耆尼马兹德·消灭》)
暂时无法判断红发男人与三贤者的关系是敌是友。
但鉴于theurgy是与神沟通的仪式,而《魔女术的杰作》与《大いなる魔導》构图相似,而杰作事实上是魔女术的三人制造出了《魔女术人偶·阿鲁鲁女神》,暂时认为同样居于《大いなる魔導》的法阵中央的红发男人是友军也许更恰当。
也许这场theurgy仪式的通神者就是红发男人。
另外,无论是赫尔墨斯主义,还是拜火教以及其衍生的摩尼教(标志为神的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二元论)都是被基督教视为异端思想的存在。就这点来说,也许他们是或者至少曾经是站在同一阵线的。
P.S.以下是非常不靠谱的脑洞
(推测)由三贤者派生的三大势力魔法都市、魔法书院、魔女术,事实上都与月神能扯上关系。所以这里大胆推测《聖魔の乙女(マギストス・メイデン)アルテミス》最开始是三方共有的。
メイデン/Maiden/乙女/少女
アルテミス/Artemis/阿尔忒弥斯
视克劳利为精神导师的火箭科学家杰克·帕森斯在研读了克劳利的《法之书》后,曾经根据克劳利的泰勒玛魔法体系,自己设计了一种仪式魔法用以召唤Babalon,也就是启示录中的猩红女士(Scarlet Woman)的女儿月童(moonchild)。
(P.S.他除了是个黑魔法师之外,还是一位美国火箭科学家,帕森斯在一本英国古代炼金术书中发现了灵感,并且参考了拜占庭帝国的“希腊火”(Greek Fire)制作方法,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种复合火箭燃料。他跟钱学森曾经还是同事。)
Moonchild可以当作是BABALON的女儿,概念可能来自于《法之书》的第三章43-45节:
Let the Scarlet Woman beware!...Then will I lift her to pinnacles of power: then will I breed from her a child mightier than all the kings of the earth. I will fill her with joy: with my force shall she see & strike at the worship of Nu: she shall achieve Hadit.
让猩红女士小心!…我必将她举到权柄的尖顶上,使她生出一个比世上一切君王更大的孩子来。我要让她充满欢愉:用我的力量,她将看见并击打怒神的崇拜: 她将成就Hadit。
另外,《魔法名-「大兽」》的片假名注音为TO MEGA THERION,这是克劳利的魔法名之一,从希腊语转译为英语即是the great beast(大兽)。
克劳利自称启示录之兽,就是跟启示录中骑着兽登场的大娼妇、猩红女士Babalon对应。圣娼Babalon在《法之书》中代表着女性的性冲动和解放自我的女神,也是大地之母和圣杯的象征。克劳利的宇宙论中,女性对应宇宙中的阴性力量,对应物质的法则。性魔法也是克劳利魔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克劳利曾经这样描述过他在使用以诺魔法游历三十重天(30 Aethyrs)时所见的少女,他称其为the King's daughter(国王的女儿,注意这里的国王是指以诺魔法中分组为国王的天使)、the daughter of BABALON(BABALON的女儿)以及the Virgin of Eternity(永恒的处子):
…we are come unto a palace of which every stone is a separate jewel, and is set with millions of moons.
And this palace is nothing but the body of a woman, proud and delicate, and beyond imagination fair. She is like a child of twelve years old. She has very deep eye-lids, and long lashes. Her eyes are closed, or nearly closed.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anything about her. She is naked; her whole body is covered with fine gold hairs, that are the electric flames that are the spears of mighty and terrible Angels who breast-plates are the scales of her skin. And the hair of her head, that flows down to her feet, is the very light of God himself. Of all the glories beheld by the seer in the Aethyrs, there is not one which is worthy to be compared with her littlest finger-nail.…
…我们来到了一座宫殿,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块独立的宝石,上面镶嵌着数以百万计的月亮。
这座宫殿不过是一个女人的身体,骄傲而精致,超乎想象地美丽。她看起来像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她的眼睑很深,睫毛很长。她的眼睛是闭着的,或者几乎是闭着的。关于她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她赤身露体,金色长发将她全身覆盖,那是电光的火焰,是威武可怕的天使的矛,她的胸甲是她皮肤的鳞片。她头上垂到脚下的头发,正是神自己的光。在Aethyrs(三十重天)的先知所见到的一切荣耀中,没有一个比得上她那最细小的指甲…
巧合与否,这个描述是不是和强调作为少女(乙女)的《圣魔之少女 阿尔忒弥斯》的卡图有些相似…
阿尔特弥斯的神话演变过程相当复杂。她是在希腊神话中是宙斯(Zeus)和勒托(Leto)的女儿,阿波罗(Apollo)的孪生姐姐,《荷马颂诗致阿芙洛狄忒》(The Homeric Hymn to Aphrodite)(公元前七至六世纪)给出了阿尔忒弥斯的职能清单,包括弓箭与山间狩猎、弹奏弦琴、少女的舞蹈以及在她圣林中仪式性的高呼;还有“正义者的城邦”——也即她的市政职能(vv. 17-20)。
阿尔忒弥斯常常与妙龄少女相关。作为妙龄少女的守护神,阿尔忒弥斯不仅仅在必要时一直保护她们的贞洁;一旦少女嫁为人妻,她还主管她们孩子的诞生。阿尔忒弥斯更常常被称为Lochia(生育女神)或与生育女神埃勒提亚(Eileithyia)等同。
而塞勒涅(Selene)是古希腊的月亮女神,依据赫西俄德的《神谱》记载,她是提坦巨神许配里翁与忒亚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女儿,老太阳神赫利俄斯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姊妹。传统形象是:戴着光辉的新月冠,身披长袍或戴着面纱;有时长有双翼,顶着金色光环,乘坐一辆由两匹神马(一说是牛,取以牛角象征新月之意)拉动的月车在夜空中飞驰,当白昼来临时消失于欧申纳斯中。
在希腊后期,月亮女神的神性才被加到阿尔忒弥斯身上,正如赫利俄斯和阿波罗的混同,塞勒涅也与阿尔忒弥斯混同。诗人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将阿尔忒弥斯与月亮等同[fr. 170 Radt,此处用“勒托之女的眼睛”指代月亮],正如他将阿波罗与太阳等同。
神话中是恩底弥翁的的情人就是塞勒涅。
是受月亮女神塞勒涅爱慕的美少年,被众神赐予了永恒的青春,但代价是在卡里亚的拉特穆斯山的山洞里永远长眠。比较容易搜索到的故事,不展开了。
另外,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可以看到一种造型独特的多乳女神像。
这座神庙原本是以弗所人为祭祀一位小亚细亚的古老女神而修建的,而这位女神的地位被比拟为阿尔忒弥斯,故以此命名。在伊西斯教中,阿尔忒弥斯也和女神伊西斯的形象混同,被视为生殖和自然崇拜的象征。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著名的箴言“自然爱隐藏(phusis kruptesthai philei)”,而头戴面纱的女神伊西斯/阿尔忒弥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就常常作为“隐藏秘密的自然”之象征。
面纱是个重要意象,人们对面纱的解读和处理也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化
而塞勒涅=阿尔忒弥斯作为恩底弥翁的皇后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都需要隐藏面容。也许是和这一意象对应的设定?
不过在希腊的阿尔忒弥斯崇拜有四种样貌,其中常见的是
①作为女性版本阿波罗的阿尔忒弥斯(这个版本可以与月亮女神联系)
②阿卡迪亚地区的阿尔忒弥斯(宁芙的一种,与自然力量联系)
剩下是只在部分地区流行的两种
③陶里斯的阿尔忒弥斯(可能与活人祭祀有关)
④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作为大自然之化身,标志性的雕塑外观是多乳女神)
前文讲的就是最后一种
但k社的设计可能存在着把这四种形式混合、集中在同一角色上的倾向。
魔女术捏他之一的威卡教,其创始人杰拉尔德·加德纳是泰勒玛的成员,克劳利的学徒,威卡教和女巫本身和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也关联紧密。感兴趣可以搜我wb的魔女术考据。
魔女术的杰作Aruru也与新卡《結晶の女神 ニンアルル》同名。
ニンアルル/Nin-Aruru中,Nin-(来自阿卡德符号“EREŠ”的读音)表示一位女王或女祭司,也常翻译为“女士”。其他译法有“女王”、“夫人”、“女主”和“女主宰”。所以许多女神会带有Nin-的前缀。所以ニンアルル/Nin-Aruru意思就是“阿鲁鲁女神”
Aruru是宁胡尔萨格(Ninhursag)的别称,主要作为一位生育女神,是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中的母神。她有很多绰号,包括“沙斯苏鲁”(Shassuru)或“子宫女神',“众神的接生婆”塔布苏特-伊莉(Tabsut-ili)、“所有孩子的母亲”和“众神之母”。其标志为希腊字母欧米伽“Ω”。
可能与埃及的女神哈索尔同源。哈索尔有时被描绘站在一座山上,而宁胡尔萨格的名字中ḪAR.SAG就意为圣山。哈索尔的形象是奶牛、牛头人身女子或长有牛耳的女人,典型的标志就是头上一对外展的牛角,与Ω相似。她的形象和职能常与伊西斯混同,即代表生殖、生命、母亲的保护者。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壁画上看到长着牛角、头顶日盘的哈索尔/伊西斯。
巧合与否,《结晶之女神 宁阿鲁鲁》的卡图形象也是与自然(动植物)亲近的女神,并且头顶着哈索尔/伊西斯的牛角。而牛角的意象与阿鲁鲁/宁胡尔萨格本来是无关的。
也就是说,在阿尔忒弥斯有生殖崇拜象征意义的层面来说,恩底弥翁、书院和魔女术三方势力都与之关联。
希腊神话中月亮的三相女神分别是
the maiden Artemis at the Waxing Moon (盈月时的少女阿尔忒弥斯)
the fruitful mother Selene at the Full Moon(满月时丰饶的母亲塞勒涅)
the crone Hecate at the Waning Moon(亏月时的老妪赫卡忒)
所以理论上皇后应该还有一张马甲是对应赫卡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