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 BBS 壬天堂世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资料集合
查看: 122736|回复: 215
收起左侧

[杂谈] 打牌王观察笔记             (手滑掉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09: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YZ龙加农 于 2019-1-26 16:21 编辑

前言

这本笔记毁童年的原因有3点

第1点 这本笔记不是文艺创作
第2点 这本笔记没有包含任何新的信息
第3点 这本笔记只是其中一种看这个世界的角度
















1 . O . N
































笔记内容涉及大量经典作品的剧透解剖

恐怖程度足以造成童年幻灭等心灵创伤
































不要打开!

不要打开!

不要打开!



































































“痛苦是快乐的源泉。”


































啊,满天都是星星。


































哈蛤,原来这么简单。





















































《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中国译作“童年的终结”、台湾及香港译作“童年末日”)是由英国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所著的科幻小说,首版印刷为1953年,之后由于时代背景的转换,在1989年到1990年间重新改写了第一章的部分(例如在新版的第一章里提到冷战结束)。2015年Syfy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摘要
第一章:主宰与地球
第二章:黄金时代
第三章:最后的一代

童年的终结一书中最主要探讨的是人类在心智上完成下一阶段的升华,此外也有神秘学(碟仙)、乌托邦以及对乌托邦的反动(新雅典)、相对论在星际间长距离移动的应用(双生子悖论)等诸多元素,并在书尾提到了人类这个种族最终的结局。

在某一天高科技的外星船舰同时降临地球主要大城市,外星人不露真面目但宣称是地球的教导者和主宰,其超凡科技力已经做到能从原子更小的等级随意操纵物质和人体,并短暂操控时间,凭借这种能力轻易制止了地球上所有战争和解除所有军队武装,人类有被迫有自愿但最终只能接受其新世界蓝图计划,还是有少数极端自由主义者反抗,认为宁可活在自由的烂世界也不要活在安排好的乌托邦,然而反抗者人数极少也没有什么力量改变进程。

15年间地球政府成立,全球资源和政治重新设计,全人类都过上了没有贫穷、战乱,人人富而有礼,社会和谐的新生活,此时外星人决定露面,大家引颈期待后却掀起大波,因为主宰外星人的样貌与大家传统想像中的魔鬼撒旦完全一样,但其创造人间天堂的成绩又不可否认。动乱过后多数人静心思考,外星人表示众人潜意识中的魔鬼样貌是一种时空回波,一种预言能力,任何智能物种在复杂的宇宙原理中对于最后将灭绝自己全族的生物有预知力,将形象刻划在集体潜意识中。

主宰表示他们确实是带来全人类的消灭,但不是毁灭,而是下一代将进化升华成能源态的宇宙智慧共同体最后走向宇宙,若不选择这条道路,继续保有个体意识和肉体,最后的演化型态就是跟他们一样的外貌且无法升华;最后达到有机物的物理极限而灭绝,他们是选错道路的一方,所以在宇宙四处介入其他物种发展进程,避免更多人落入他们的结局。

一位年轻人混入货箱加上巧合与机运,上了太空船去到了外星人的星球展开了另一段冒险,因为星际航行的时空扭曲效应,最后回到地球时已经80年后,全人类的下一代都选择了宇宙智慧共同体道路,升华后离开了地球而失去后代的人类也逐渐自然灭绝,最后连主宰也离开了,地球上万灵俱灭,一个物种的童年结束集体进化,只剩下他是最后一个人类孤独生存在无人的地球上。


其它出现类似概念的文学作品
人类将会发展至终点并且转化成为更高等形式的存在体。这种概念使人想起某些基督徒秉持的信仰“被提”,这种概念也童年的终结一书之后在许多科幻作品中被借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作者的另一部作品《2001太空漫游》里面出现的星童(star child)。

※引用内容


《2010: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是一本科幻小说,是整部太空漫游系列的第二部,由亚瑟·克拉克于1981年撰写此书,1982年出版。其后于1984年,由导演彼得·海姆斯改编成电影《威震太阳神》

概要
故事开始于2010年,在2000年的担任木星任务的主持佛洛伊德博士因木星任务的失败,已经辞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作,转投担任夏威夷大学的校长。在一次学术会议中,佛洛伊德博士与好友兼竞敌俄国科学家莫依斯维加博士见面,见面当中,莫依斯维加博士透露因当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计算失误,被太空人鲍曼弃置在木星卫星轨道的发现号,即将坠落在木星的其中一颗卫星伊奥上,虽然发现号被弃置在轨道上,但部分木星任务的资料仍然寄存在超级电脑哈儿的硬盘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希望有关的重要资料毁灭,但美国并没有即时可以出发的太空船,于是与俄国合作,由俄国的太空船里奥诺夫号接载包括佛洛伊德博士在内的三名美国科学家,完成拯救发现号的任务。

在前往木星的旅途中,三名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冬眠状态中。不过,负责主要任务的佛洛伊德博士被提早解除冬眠状态,因为在接近木星前,突然出现中国制造的太空船钱学森号(以中国航太奠基人钱学森命名)。中国人直接在太空站组装太空船,令美俄等国家均蒙在鼓里。钱学森号越过发现号降落在木星卫星木卫二上,美俄两国对中国急速发展的太空技术感到惊讶,于是一直追踪钱学森号的位置,直至钱学森号消失在木星的背日面。当钱学森号再次出现在向日面时,里奥诺夫号收到的却是钱学森号最后发出的求救讯息,钱学森号降落在木卫二的大渠道旁,但原来该地已经孕育出生物,一种向光植物从大渠道中爬出,缓缓迈向发出强光的钱学森号,结果整架太空船被破坏,钱学森号上的人员全部罹难。

虽然面对钱学森号事件,里奥诺夫号仍需继续任务里奥诺夫号终于来到伊奥的轨道上,发现号已经逐渐坠落到伊奥上,拯救发现号越来越急不容缓,美俄两国的科学家合作,进入发现号修理发现号的系统,使发现号能重新启动。尽管发现号能发动,但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超级电脑哈儿,在第一次木星任务中,哈儿杀死了三名处于冬眠状态的太空人及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普尔,又拒绝让鲍曼进入太空船内,但哈儿的主设计师钱德拉博士坚持哈儿只是自我形识太强,导致程式冲突,只要重新设定便能解决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批准重新启动哈儿,佛洛伊德博士对此并不放心,于是将断路器安装在哈儿上,以防万一。

拯救发现号成功后,里奥诺夫号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调查TMA-2,里奥诺夫号派出发现号上谨存的分离舱妮娜号作无人探测,妮娜号围绕了TMA-2一周,尽管妮娜号推进器的气流已经接触到TMA-2,但TMA-2依然不为所动。与此同时,在第一次木星任务中,被TMA-2吸入无尽宇宙中的鲍曼,被塑成一种新的、不朽的个体,被称为星童。鲍曼成为星童后,首先回到地球,引爆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核弹,再见过母亲最后一面及旧情人后,就受到外星生物的控制,去木星的其中几个卫星,包括伊奥、欧罗巴及卡利斯多等视察。

还有21天,里奥诺夫号就会离开木星的轨道,出发回到地球,但鲍曼突然透过哈儿出现在佛洛伊德博士值夜班的一个晚上,并警告里奥诺夫号必须在15天内离开。对于没有科学实证的说话,俄国人并不相信,因此不准许里奥诺夫号提早回程,不过却准许众人计算回程的轨道及燃料消耗。直至15天期限的前夕,地球方面从鲍曼的旧情人证实鲍曼的确以某种形式生存,加上木星上的TMA-2突然消失,后来又突破出现,并且数目多到覆盖半个木星,俄国人才准许提早回程,但发现号需作为提早回程的额外推进器,再次被弃置在太空中,在回程中,被TMA-2覆盖的木星发生大爆炸。

爆炸之中,发现号被吞噬,其中的哈儿在毁灭前在鲍曼的指示下发出了一则讯号,内容为:“所有木卫都去得,除欧罗巴。”

在数百年后,木星成为了另一个太阳,木星的卫星上亦开始孕育出智人生命体。

※引用内容

















1 O O 3



THE FINAL ODYSSEY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9: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Z龙加农 于 2019-9-13 01:21 编辑

“恐龙文化里没有恐龙 只有一群青蛙DNA变异嵌合体在冒充恐龙”——《你真的看懂侏罗纪公园了吗》

能否发现留在地上的恐龙化石是一回事 能否察觉到地上的恐龙化石原来就是恐龙化石 则是另一回事
能否把支离破碎的恐龙化石拼装起来 再给缺失部分打上补丁 最后画出一张恐龙复原图 更是另一回事

这是一份我的认知、印象中“YGO主要作品和创作者们间一些关系”(漫画编辑等省略)的简单恐龙复原图
我不知这些内容有多少属实 只是些自己看过还记得的东西 我不知有没哪些地方是搞错、记反或一知半解的
而且我不是从当初就和现在相同看法 有很多是后来一点一点收集并整理资料 偶尔重温 逐渐才改变一些看法
不过直接生吃也有点乏味 就顺便用火烤一点历代某些BOSS角色等的刺激解读增添风味好了 那么请各位慢用


■原作宇宙[1996年][2016年]
【漫画原作】剧本高桥(外加编辑等人提供灵感和要求修改等)
【漫画剧场版2016前传】剧本高桥
【剧场版2016】剧本高桥 决构彦久保(彦久保也参与卡名命名 但涉及的总量不明)
※剧场版2016资料上没有决构 只显示脚本为高桥彦久保桑原 后两者对剧情干涉度不明

原作漫画几个篇章的一些创作内幕(资料来自文库版后记和画集等)

【构思时期不明的里设定】(一部分)
●高桥说YGO原作父亲角色们的定位是“使孩子陷入苦境 使孩子成为枪兵 被孩子跨越过去”的给予考验者
●AIBO父亲是单身赴任的游戏大师 废案中搞个游戏岛专门考验AIBO 因有王样在不适合搞这种剧情被取消
●小社长象棋作弊胜法是社长木马和刚3郎同时2场1对1 社长同步复制眼前刚3郎下法让刚3郎自己打自己
└ 动画DM原创乃亚篇也是模仿刚3郎 但动画DM社长是深入研究刚3郎过往棋局后1对1 而非作弊同步复制
(到底是乃亚篇动画方问过高桥设定后的改编 还是高桥看过乃亚篇后把作弊一事圆成当面模仿 不得而知)
●高桥说刚3郎看中小社长的是敢于面不改色作弊这一点(动画版小社长是把对手棋技研究透彻 并非作弊)
●如果杏子从美国回来后双方还有好感 AIBO将来有可能和杏子走到一起(07年海外访谈提及 没咬定结果)
└ 后来GX结局20代袋中图纸阿丝卡写以后再见而她哥写妹妹交给你 5DS结局同样这套路处理两组男女问题
●高桥称自己构思的故事的女性角色总是些强气女(高桥说过自己想画的是战斗、爷们的漫画而非恋爱喜剧)
└ 高桥画恋爱喜剧出道的 在SUNDAY画堆不擅长的恋爱喜剧画到怀疑人生 后跳到MAGAZINE 再到现在JUMP

【初始期(王国篇前)】(一部分)
●高桥当初想做的是战斗漫画(高桥称玩游戏的YGO为“主角不打人的格斗作品”)
└ 高桥一直都喜欢战斗作品 他在YGO前画的作品也是以战斗(棒球摔角等)为主题
●高桥受到自己喜欢格斗游戏一事的启发 想到了其实也可以用各种游戏来做战斗漫画
●高桥认为想在JUMP生存是需要与众不同 决定开辟JUMP王道战斗新领域“弱小孩玩游戏打倒大人”
●高桥想让作品有神秘性而加上古代背景
●高桥得知游戏最早历史在古埃及 图坦卡蒙墓有塞尼特棋 决定选古埃及加到这部游戏漫画里
●墓里有塞尼特棋的著名年轻法老图坦卡蒙的身世也吸引了高桥 决定以图坦卡蒙为王样的原型
└ 原作早期说的千年积木设定“20世纪初英国人在王墓找到后离奇死亡”就是以现实的图坦卡蒙为原型
●高桥在连载YGO漫画前和编辑瓶子用1年时间做准备 还亲自去埃及
●AIBO名字游戏的开头和凡骨名字城之内的开头合起来就是“友情”的谐音
●AIBO单独玩游戏并向千年积木许愿想要朋友 原型是高桥小学爱单独拼积木时某次朋友来找他一起拼火箭
●凡骨偷走千年积木1块部件再还给AIBO 原型是高桥小学偷上述朋友家那套火箭积木1块部件没还回去的事
●高桥说其实自己也不清楚自己选上游戏题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说可能是想用AIBO弥补童年偷积木的遗憾
└ 高桥只在文库版提到自己偷积木 并称自己在各种采访里常回答“想打造新型战斗漫画”等主要是说好听的
●初期每集主角被欺负后黑化用过激手段报复的风格 是致敬高桥小时候很喜欢的恐怖漫画《魔太郎》
●高桥称藤子F不二雄《哆啦A梦》和藤子不二雄A《魔太郎》这种光暗两极的融合影响了YGO
└ 《哆啦A梦》和《魔太郎》都有各种道具 《哆啦A梦》用来让人快乐 《魔太郎》用来让人痛苦
●早期设定是想做成一部恐怖漫画 油鸡原定造型是海星头+灰皮妖怪脸(骨冢那种大眼骷髅脸)
●千年积木“解开智力游戏打开异界之门”设定 高桥说是受到很喜欢的电影系列《猛鬼追魂》影响
●高桥认为“另一个自己”这一角色是象征着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的“理想中的自己”
●高桥当初抱着随时可能腰斩的心态做连载 不敢搞什么宏大故事 以免腰斩时有头无尾
●最早设计而且高桥最喜欢的怪就是白嫁 造型来自鲨鱼 原型是高桥最喜欢的电影《大白鲨》
●高桥创作社长这角色的灵感来自他听说身边朋友被卡游宅嘲讽“收集1万张卡后再来吧”的事
●每周都设计、介绍并表演新游戏让高桥吃不消并觉得迟早会没点子 决定试试比较长篇的剧情
●来自埃及的瘟神沙僧篇那几话杀了不少人气 害得当时原作人气下降到差点就要腰斩
●沙僧篇事件让高桥意识到选古埃及题材是作死 进个主线会腰斩 但已经改变不了古埃及路线
●高桥挖出以前社长打牌那两话 想起那两话人气高而且自己画得开心 就决定再次让社长打牌
●社长原定是个不断拿各种游戏来挑战主角的人物 突然改计划做成一个专注打牌的拉八路角色
●社长篇用的是高桥很喜欢的JUMP漫画套路“主角和队友们一起过关斩将去终点打最终BOSS”
●高桥在社长篇是做好腰斩的准备 想完结得好一点 打完社长用“主角的战斗不会结束!”套路来完结
●高桥原本计划的社长复仇主题乐园会更长 多浪几个乱七八糟的游戏才打牌 被编辑喷“快打牌”后缩水
●KC立体幻像和黑暗游戏等的立体打怪演出 原型是高桥很喜欢的电影系列《星球大战》4的全息怪兽棋
●社长篇让AIBO认识到王样的存在这段剧情时 高桥已经决定了以后做结局时要让AIBO面对王样并自立

【王国篇】(一部分)
●高桥称社长篇之后意识到快没新点子能支持每集新游戏 决定挑战长篇做以打牌为主体的故事
●高桥称围绕打牌讲故事觉得茅塞顿开 说打牌是找到作为战斗作品的方向性(高桥喜欢战斗作品)
●高桥受到即将动画化(朝日版)一事的影响 当时变得很期待看卡片飞出怪有声音色彩的动画演出
●高桥说自己当时对“卡片飞出怪有声音色彩的动画演出一定会很有趣”一事有绝对的自信
●高桥似乎抱着想看卡怪对战动画的心态搞起王国篇 并为朝日版没做王国篇感到遗憾(但表示能理解)
●高桥构思王国篇时并没想过以后会出实卡(OCG在原作连载到王国篇后期的时候开始发售)
●王国岛的野外找房间打牌最后进入终点城堡的比赛方式是以高桥小学参加的定向越野赛为原型
●由于没时间好好设计 高桥对迷宫3魔神等一部分怪的造型设计并不满意
●此前JUMP的漫画家木多康昭看了YGO 并觉得当时“友情万能论 友情决定输赢”的作风太那啥
●双方同个编辑 木多康昭为了叫高桥学学斗智 叫编辑瓶子转告高桥看看福本伸行漫画《赌博默示录》
●据说高桥见《赌博默示录》豪华客轮打牌抢星星设定不错 就借鉴来做乘船上岛打牌抢星星的王国篇
●高桥的友情万能唯心风格不变 后来木多康昭表示看到王国篇时很想喷“不是叫你去学抄那个的设定啊”

【BC篇】(一部分)
●高桥受到决定明年再次动画化(动画DM)一事的影响 再次构思了以打牌为主体的长篇剧情
●想用比王国篇更多的人数和怪 于是设定了影像大小比王国篇更大 并能在城市到处打牌的新决斗盘
●这次主要舞台是城市街道 高桥称这是在致敬小时候很喜欢的奥特曼等特摄英雄在城市街道打怪剧情
●为了体现出“决斗者在当时的心情=怪”这一点 故意不先设计新怪 画到剧中出卡那一刻才去即兴设计
●(靠全程打牌的王国篇走红后有了浪的资本)胸怀大志想用本作漫画来讽刺宗教斗争并宣扬反战主义
●高桥设计了他声称象征东洋龙神、西洋巨神、中东太阳神的3张挂名埃及神 说是想用来影射世界宗教
●高桥设定这次故事以3张神卡之间的斗争为中心 他声称这是想影射世界上的不同宗教之间的那些斗争
●高桥说BC篇的故事就是现实战争等人间悲剧的缩影(宗教之神是战争的火种)
●高桥创作小马哥这角色的灵感来自他一边没画漫画就出去玩一边害怕被编辑捉时良心不安产生的幻听
●高桥很喜欢洗脑凡骨战的AIBO最后对凡骨说的台词(海外访谈提及)
●高桥是在文库版17(漫画收录凡骨之死~凡骨复活)后记中提起童年偷火箭积木看那朋友受苦的往事
└ 洗脑凡骨用火箭战士打AIBO黑嫁 而且高桥在文库版17还把火烧凡骨的一部分重画改得比单行本惨烈
●高桥有决定好王样VS凡骨的胜负结果 只是故意不去明说
●以王样VS凡骨结束的部分 根据高桥的解说 似乎表示凡骨作为决斗者自立后才是友情真正成立的瞬间
●高桥说原作漫画受了动画DM不少影响 说自己见动画做得精彩后就想做得比动画更精彩 当作竞争对手

【记忆篇】(一部分)
●高桥说因为觉得打牌的部分在BC篇已算完成所以这次想讲讲打牌起源和魔物对战等新内容
●高桥很明白没牌打的古代剧会失去人气 是在有这份自觉的状态下依然选择画出记忆篇
●高桥当初是觉得在结束原作之前有义务先将关于古代的故事讲给读者知道
●高桥想过做成一次单纯回忆杀 但不想AIBO等人长期掉线 就设定成能被AIBO等人介入的记忆空间
●开头部分原本想画王样凄惨的亡骸 但觉得太黑暗就改成了更像少年漫画风格的年轻66爷的故事
●高桥声称 BC篇3张神卡象征世界不同宗教之间斗争 而记忆篇合一的光之创造神象征宗教之间不再斗争
●王名原型是图坦卡蒙之父阿肯那顿信仰的一神教之神“阿顿”(异端信仰 父亲阿肯那顿后来因此被除名)
└ 阿肯那顿认为 阿顿是造物主、太阳神兼唯一神 否定其他埃及神的存在 据说这种思想后被犹太教继承
●高桥称王名和光创是捏它阿肯那顿这段历史 并指出 图坦卡“蒙”这名字是指阿蒙 是阿顿神被换成阿蒙神
└ 历史上图坦卡蒙法老有个旧名字图坦卡顿 后来改名为图坦卡蒙是为了表示自己改信了阿蒙而不信阿顿
●高桥猜想图坦卡蒙也许想继承父亲遗志(认为只是被神官控制)所以才设定王样继承父亲遗志以阿顿为名
●高桥原本计划的记忆篇会更长 没有黑暗RPG设定 预定在打完盗贼村后还有几段剧情慢慢讲大神官黑化等
●高桥预定中的大神官会因盗贼王的千年眼邪念发狂 塞特会背叛王样去救白龙女失败并黑化 最后3方互斗
●高桥在画完盗贼王决战时深夜吐血被救护车送院 称自己当时被送院是真的觉得自己可能要死了
●高桥因此开始担心由于自己把记忆篇构思得过于宏大而可能导致自己本人会在作品完结前就先死掉
●原作停了两周 这个期间高桥和编辑讨论被告知由于原作人气下降很多 希望高桥能在半年内完结原作漫画
●高桥重开连载后把设定改成黑暗RPG 以“不是正史 只是暗貘良搞的游戏”为由超展开 最短时间内最终决战
└ 后来高桥在文库版多加两页 是暗貘良在众人倒在美术馆后马上来宣布游戏开始(外加出现沙僧的残像)
●据高桥在文库版后记的鬼父篇最后说 光创是本作少有的母性的象征(可能在暗示“大邪神象征着……”)
└ 根据光创原型是阿顿推测 很可能是捏它阿顿神手拿生命之符一事(生命之符就是死苏卡图那十字架)
●据高桥所说 大邪神的下体设计是自己当时身子不好神志不清所导致 于是后来在文库版把下体改成是尾巴

【斗仪篇】(一部分)
●高桥想在AIBO最终页后插入过去BC篇下文 王样黑嫁VS凡骨时魔 时间定格在王样笑容上 以此结束本作
●高桥想想又觉得这种结局太喧宾夺主 本作理应是AIBO和王样的故事 于是取消这部分 在AIBO最终页结束
└ 这个“另一个结局”在后来动画GX、剧场版超融合、剧场版2016中疑似致敬(王样总在类似情况下回归)

【剧场版2016】(一部分)
●2013年 制作人实松找高桥谈原作20周年要不要出电影的事 后来高桥提出做原作后续
●高桥一开始是拒绝的 说原作早已完结早就忘了 但回头想想又发现原作有社长等坑可以补
●高桥用2、3个月写剧本 然后浪过头 写出了电影全长超过4小时的剧本 足够拿去连载1年
●初期剧本中有AIBO只顾着跟凡骨专注于打牌的事而被旁边的杏子厌烦的一幕
●为了把剧本剪到2小时电影的程度 高桥和桑原等人用将近1年的时间去研究应该怎么阉割
●曾经阉割成了2小时都是社长戏份的版本 连AIBO也没位置 后来调整出30分钟给AIBO等
●社长、AIBO、蓝神在这次剧场版中的角色定位是“这次故事的3位主角”
●高桥对ZEXAL评价高 实松说桑原很懂表现角色情感和作品整体平衡 适合这次3主角的故事
●根据桑原的解释 这次省略卡效说明等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 同时解决时长问题
●高桥说这次搞出次元领域决斗是觉得“需要有新打法 但老角色不该会知道S/X/P等新召唤法”
●高桥说次元领域决斗的能直接出大怪的特殊规则也是解决时长问题的办法之一
●高桥对决构彦久保的评价高 说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角色的心情对胜负很大影响等)
●深爱白龙象征女性 MAX象征男性 高桥设计魔术少女(命名者彦久保)时没想到会用来打MAX
●高桥在剧场版超融合画王样抽卡玩上瘾 剧场版2016也要求画段动画 还说再有下次也还想画
●高桥说本作普拉纳隐喻现实SNS(社交网站) 集体攻击异己是影射某些思想偏激抱团者或宗教
●高桥说因对漫画结局满意所以这次想用用另一个结局(原作文库版18说的回到过去的结局)
●高桥说向往未来的社长不适合回到过去因此结局设定社长前往异世界 称片头多元宇宙是提示
●片头多元宇宙的含义 原画集说是提示社长结局 小册子说是“宇宙不从1张卡开始这一信息(笑)”
└ 动画GX的BOSS是“黑嫁面具”和“宇宙从1张卡开始”而结局是“回到过去见到BC篇后的王样”
●实松说这次是大人向 每个场面都包含大量信息(顺便动画DM等是子供向 动画方编剧们说的)
●第8件千年宝物“量子立方”在制作用资料上用的原定名称是“千年立方” 中途改名的原因不明
└ 推测有可能是为了暗示(明示)千年宝物的设定是以量子力学为原型一事
●初期原案图的怪化蓝神的背后延伸的方块连着一个龙头 和怪化蓝神本身组成西方龙的形状
└ 根据百济木“这次主题是痛”来推测 原型或是以痛为主题的《猛鬼追魂》守护立方盒的骨龙
(正式版背后延伸的方块连着暗黑方界可以推测原型是《猛鬼追魂》BOSS利维坦的眼球触手)
●KC研究员5人组名字以制作方桑原加加美等人的姓为原型(长发大叔在原作漫画中没有名字)
└ 大叔在2002年高桥剧本原案游戏里是外国人名字 而剧场版2016中变成日本人叫桑腹主任
●漫画剧场版2016前传中 桑腹主任戴着酷似桑原的眼镜 因此外表比原作和剧场版时更像桑原

■动画第2作(通称DM)[2000年]
主要系构:武上、吉田 (两个人和前川都做过《奥特曼》系列的编剧)
决设(决构的旧称):彦久保
原创最多的乃亚篇、堕马篇、KCGP篇和记忆篇(魔改造)中乃亚篇等篇章是因为即将超过原作连载才去原创的
动画的几个原创篇章在相关访谈中没有提到有高桥的原案存在 动画方有明说是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创作
以崩坏和暴走为特征的堕马篇 吉田在访谈中承认后半暴走 还说纠结过该不该挑战原作没玩的“王样败北”部分

【第1话~BC篇前半段】武上系构(BIG5以及66爷老朋友跟孙女等原创是动画方推测原作不会有戏份而选的)
【乃亚篇】武上系构 高桥看后点赞(动画书千年记忆提到) 动画方说自己是猜今后原作不会用刚3郎于是选他
【BC篇后半段】前川系构
【堕马篇】吉田系构(网上有个出处不明(也许是哪次脚本家访谈)的说法 称王样脆弱一面的创作被高桥看后点赞)
【KCGP篇】面出系构
【记忆篇】吉田系构 吉田记忆篇提到的暗貘杀死沙僧设定在原作宇宙是剧场版2016才提到 推测吉田有找高桥确认

暗貘杀死沙僧的设定在原作只有暗貘BC篇1句“5年前沙僧应该已经……”没说杀不杀死没死 也有可能只是暗貘误以为
然后原作宇宙一直在故弄玄虚没有说明白过 而动画DM在记忆篇直接让沙僧出来说自己被杀了 还说出了凶手的名字
(剧场版2016高桥说有原本预定在原作漫画就该画出来但当年错过时机没画出来的部分 应该就是指这段被杀剧情)

朝日版王样AIBO的CV用绪方惠美是高桥要求 并觉得绪方演出了超出高桥自己期待的双人格
高桥在动画DM第1话配音后和制作人喝酒 谈到CV风间棒读 说是和作品一起成长 风间心里的暗人格迟早会显现
高桥后来和风间等人一起看了动画DM最终回 高桥称觉得风间成长超出预期 觉得风间已经是高桥自己心目中的YGO

堕马篇BOSS山铜之神的设定名是“巨大竜リヴァイアサン(巨大龙 利维坦)”(官方预告介绍的名字)
利维坦的原型可以推测是高桥很喜欢的《猛鬼追魂》系列的异界迷宫神“利维坦”(千年积木设定的借鉴原型之一)
此作品中利维坦是迷宫之主 形象为天空金色菱形立方体 能变正方形 并命人在人间制作正方形金盒“勒马尔尚迷匣”
只要有人正确开启那种立方盒 利维坦势力就会前来给予痛苦 将人关进地狱迷宫 或将其改造成修道士为利维坦工作
堕马篇的王样与利维坦初次见面的地点正好就是位于千年积木内部的心灵迷宫尽头的异世界“决斗怪兽界”的天空中


故事最后王样说自己的灵魂是被利维坦召唤过来而“身为法老的职责”就是背负对方然后把利维坦封印到自己的心中
霍布斯著作《利维坦/巨灵论》中 利维坦是对“强国”的比喻 将国家视为一个以臣民为身以君主为魂的人造神利维坦
堕马篇围绕王样与利维坦之间的关系有多处难以理解的描写和意味深长的台词可推测是以上述两者的利维坦为原型
换言之利维坦可能是唯心论设定 真身也许是“没背负起国家的王样” 堕马篇帕叔有段解说“世界在人的想象中被认知”
利维坦是王样自己 三骑士是心光 帕叔说“暗之王把三骑士变龙”可能是暗示王样迷失自我 心魔作祟 失去做王的资格
这个世界反映王样内心 幻化出亚特兰蒂斯 咒骂王样“辜负国家不配为王” 最后王样和利维坦变回一体 完成自我救赎
(亚特兰蒂斯的最早出处是柏拉图对话录《蒂迈欧篇》 书中称亚特兰蒂斯文明的传说是古埃及人讲述出来的故事)

■剧场版光金[2004年](海外版剧本先上映 但原始剧本是日版)
【剧场版】剧本武上 决构彦久保 怪设高桥(高桥当时说这次怪设是配合角色悲怒设计 那么应该知道大概剧情)
【小说版】剧本武上
※剧场版光金资料上没有决构 只显示脚本为武上彦久保(海外资料显示彦久保是本作决设(决构的旧称))

本作和动画GX全片的监督都是辻初树 而本作也是YGO系列最早的提到“邪恶之光”概念并以此为主线敌人的作品
酷似千年积木的宝物“光之金字塔”在小说版是大神官偷做的第8件千年宝物 是大神官在黑暗契约前交给阿努比斯的

小说版设定中的BOSS阿努比斯是大神官(契约前)的手下凡人 大神官想将这名仆人改造成胡狼神辅助来世塞特成王
这名仆人不愿意 但被捉进房里用手术改造成狗肉木乃伊 大神官计划是这名仆人接受不死改造获得神性去完成使命
仆人被移植了胡狼眼心脏等器官在秘术力量下获得胡狼死神阿努比斯神性 孤独地作为活的木乃伊在棺材里3000年
大神官以为改造会使仆人失去人性不去怨恨自己 但仆人其实没有忘记对大神官的怨恨 他无视主子命令想自己独吞
阿努比斯那段未来预言 意思就是过去的仆人(现在的阿努比斯) 将站到光王暗王之上成为破坏之王 坑掉王样和塞特
(小说版是进入狗叔的回忆空间 看到猎奇手术过程 因为这件事 小说版王样社长在记忆篇前就先知道大神官父子)

日版剧场版没有明确描写阿努比斯当年是什么身世 但正片的66爷和阿努比斯有不少符合小说版设定的台词和描写
例如66爷说宝物光金象征光王 是与千年积木相对 狗叔称社长王样为光王暗王 而且狗叔没有把宝物光金给光王社长
(剧中的宝物光金在整个水晶破碎后留下红珠 根据千年宝物=炼金术这一点来推测 原型或许是炼金术的贤者之石)

此外 和光之金字塔有关的3只斯芬克斯“安德鲁、迪蕾雅、安德鲁吉尼斯”名字意思正是“男性、女性、雌雄同体”
推测它们原型可能来自和光有关的“相对论” 男女同体捏它的是“相对性理论 → 相对 性 → 男性和女性”的文字游戏
(相对论在日语是写作相对性理论 这译名在日本被群众误解为男女性理论是有名的梗 早年常用别的叫法来避嫌)
根据剧场版2016推测 千年宝物和量子立方对应量子力学和上帝骰子 而相对论(光金)和量子力学的关系正是死对头
搞相对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和尼尔斯·玻尔围绕量子力学展开一系列著名论战 因此留下“上帝不掷骰子”等名言
(阿尔伯特Albert这个名字有“高贵光明”的意思 和GX3雌雄同体于贝尔(胡伯特)Hubert意为“心灵光明”的名字相近)

从剧场版光金到GX3的雌雄同体怪设变迁
1 男狮子和女狮子(一个男性 一个女性)
2 男狮子和女狮子同时死亡后合体的雌雄同体(男狮子头的后侧是女狮子头)(男女殉情在日语叫作“相对死”)
3 魔物版阿修罗男爵风格的于贝尔究极态(左侧是男性 右侧是女性 高桥原案图中“于贝尔”是指人面双头龙版本)
4 美化版阿修罗男爵风格的于贝尔少年体(究极态的等身大拟人版本 动画制作用资料的设定名是“于贝尔少年体”)

GX3系构是武上 而要求剧情转黑暗并设计BOSS于贝尔的人是高桥 某程度上间接暗示高桥和光金之间有某些联系
高桥原案是“龙精灵伴随邪恶意志浮现出男女的人脸” 原案不是少年体而是究极态 现在的第2形态原定是其第1形态
(第1形态是没有人脸的龙 第2形态是邪化有人脸的龙(究极态) 现在等身大的少年体形象是后来追加的新设定)
GX3于贝尔少年体的那些过去经历 就是以剧场版光金BOSS阿努比斯的往事为原型 这两者都是和光、雌雄同体有关
现代于贝尔被关在卫星并被破光利用回来报复自己主子 而那个将于贝尔关在卫星的帮凶 正是大神官儿子塞特转世
(光和雌雄同体还可能同时捏它高桥喜欢的《恶魔人》路西法《魔神Z》阿修罗男爵 两者都是雌雄同体经典反派)

■漫画R[2004年]
剧本伊藤(高桥助手) 监修高桥(监修方式可以参考 ■漫画GX 部分)
原作连载完结后 VJ方提出希望出漫画新作(不用高桥画) 高桥以只做1年为条件暂且答应(文库版说的)
本想做成搞笑Q版但觉得毁原作 于是就改为原作番外篇 高桥对剧情干涉度不明 但说过本作基本是伊藤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 本作的主要角色天马兄弟和针对3神的3邪神的设定 酷似游戏DM8的天马太阳和大邪神雷瑟夫
※漫画R/GX/ZEXAL的每本单行本封面页背面的作者部分有高桥的新发言

■动画GX[2004年]
系构:武上、吉田
和漫画R一样是原作连载完结后动画方提出希望出动画新作 高桥也是以只做1年为条件暂且答应(文库版说的)
高桥说为了和剧情黑暗的初代不同的创新 故意把主角发型做成他认为的“普通发型” 并把故事类型定为欢乐类型()
按文库版所说 高桥不知不觉做超过1年而且心里也认定GX是最后 后来合作方说再出新作时高桥还吐槽“怎么又来了”

高桥和动画GX~ZEXAL编剧等人之间的合作方式(一部分)
●高桥提供主要角色的人名、造型、身世和世界观背景等的设定 交给动画方自行修改补充
●高桥决定整个作品的主题和一些基础设定(GX热爱打牌校园剧 ZEXAL回归原点双主角等)
●高桥没提供详细剧本 但写的人物关系、身世和背景等会影响到动画方剧本(谁当敌人等)
└ 例如动画ZEXAL的星光原案写了星光的记忆会变成卡 寻找记忆 并在结局拿回全部卡的事
●动画方可以对高桥提供的原案内容进行某程度的修改或补充(改变设定细节或角色定位等)
└ D轮改成能在竞技场外打牌、铁男从低配刚田武转型低配凡骨等 暗痣人名也是动画方补充
●已知的只有动画5DS后半段被高桥在画集访谈否认是自己主意(谈及动画GX时没去否认)
●高桥在画集中说制作ZEXAL1时的合作方式是和GX时差不多(高桥提供原案 别人负责故事)
└ 大概因为动画5DS后半段不是高桥原案而是动画方原创篇章 所以5DS不算同一种合作方式
(画集个人访谈是ZEXAL1时期出的 因此没有提到ZEXAL2时和动画方的合作方式算作哪一种)
●高桥也会根据别人的意见 修改一些自己构思的原案 或是亲自把某些原案作废然后重新构思
●动画方的改动并没有全部都事先通知高桥 有时高桥在看到动画成品时会发现有“意外的惊喜”
●高桥称自己很明白动画成品不一定和自己想的完全一致 说自己是以粉丝心态在看这些动画版

【第1年】武上系构 高桥人设原案 高桥决定校园剧、学生阶级、主角不畏惧困难热爱决斗等设定 剧情交给动画方
【第2年】武上系构 高桥人设原案 故事改自第1年中途提出并取消的两代剧场版原案 债王是高桥画的剧场版BOSS
【第3年】武上系构 高桥人设原案并要求致郁(ZEXAL时期博客画集爆内幕 自称反省 并吹黑后成长的旧呆有魅力)
【第4年】吉田系构 和高桥关系不明(但剧场版2016模式重复并调侃) 结局打初代的事在高桥文库版疑似事前暗示

●直击硬核欢乐向之谜 另一位爱之战士的自白
随着2010年12月15日《东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的通过 高桥次日在博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那是个“YGO是3光7暗”论 主张光明被黑暗笼罩着才是现实 说这样的故事构成更能体现出光的价值
“一切的本质是黑暗之中的光明” 高桥认为3光7暗才是理想的平衡 说这样才更能强调出光明的美好
(通俗点说 就是鲜花需绿叶衬托 万绿丛中一点红 10光0暗不给力 故事要够黑暗才能衬托出光明)
高桥说自己喜欢突出故事的黑暗 GX和5DS也都是他自己插嘴要黑暗就黑暗 给动画方添麻烦 要反省
说自己现在结论是光明比较重要所以ZEXAL不玩这套啦(※ZEXAL2“真友情”是先经历背叛和离别)
1年后画集个人访谈 高桥解释说在GX3之前缺乏匹敌原作小马哥程度的黑暗 前面对旧呆考验还不足
他虽然承认GX3搞出霸王玩过火了 但说认为经历过这种考验的旧呆是剧场版超融合主角中最有魅力
画集中有20代和于贝尔少年体的那张新图的解说文中 高桥自嘲了“开朗的旧呆由自己来画时偏黑暗”

一些(没使用的)原案(一部分)
●开播前杂志上的高桥人设图上旧呆台词是“4张龙卡引导我们”(龙 → 超级英雄)
└ 后来5DS等作品的龙癌原点 此外GX3的悲龙报复超级英雄、前世龙债也是玩梗
●初代漫画单行本最终卷角色图是旧呆阿丝卡羊羽白帝(?)4人组和散打社长泰坦3人
└ 早期原案图羊羽旁边的白帝(?)是个发型服装风格很像凡骨的角色(也可能是废案角色)
(第1年某些主要角色可能改自高桥喜欢的日本摔角手人名 例如:丸藤正道和师父三泽光晴)
●散打的早期原案图是和社长泰坦站到一块 并有台词暗示自己想取代木马成为社长的继承者
└ 散打名字估计是捏它同音的《奥特Q》(奥特曼前作)主角万城目淳(高桥画集说自己喜欢圆谷所有特摄)
●第1年原案早期版本中 散打和社长一样都是APEX(顶点)=支配者级
●第1年的主要角色原案修改过很多次 学生制服是重画几次后才接近正式版本
●原本似乎预定以衣服星星数量表示学生阶级 最终设计版的制服也有星星 去掉星星后就是已知的正式版本
●第1年原案中途修改版本是散打衣服5星 阿丝卡衣服3星 白帝衣服2星 旧呆等人0星
└ 白帝高冷像社长 散打原案形象被高桥越改越像小人物(散打早期原案风格有点像ZEXAL块头那种小社长)
●旧标题有《NEXT GENERATION》《DM GENEX》 意思都和GX一样指“次世代”(第2年决斗大会名就是GENEX)
●两代同堂剧场版《游戏王vs.GX》讲旧呆修学旅行到童实野见AIBO等人 学生债王去KC见社长并有什么阴谋
└ TV版债王一出场就穿着DA校服正是生搬硬套剧场版人设 后来债王修学旅行去KC见社长和债王炸KC都是玩梗
●高桥在《游戏王vs.GX》原案时期最纠结的是该不该让王样复活 为了原作结局决定永不复活王样(真香警告)
●主要角色中以使用OCG卡为主的剑山等人也是有高桥原案图(不确定这些人的卡组类型是否由高桥决定)
└ OCG暗黑恐兽(307)原本预定成为剑山主力怪 写在几个月前公布文字预告中 但后来暗黑恐兽被换成原创卡
●GX3高桥原案图于贝尔直接双头龙恶魔 设定“龙精灵长出男女人脸”(估计少年体是后来设计作为决斗者形态)
└ EH、NEOS、N、于贝尔等一部分怪设原案是高桥(高桥说奇幻风格怪太多 想来真实风格 选等身大美漫英雄)
●黑有汗在高桥原案图叫恶人版有汗 双卡组 并提到决斗盘是有汗专用彩虹决斗盘(可能没有于贝尔换身设定)
└ 从GX3旧呆有汗初遇对话说的“双方似曾相识”来推测 于贝尔追加少年体一事有可能是后来代替有汗(A君梗)

2007年开始发售原作文库版 虽然没直说和GX是否有联系 但高桥后记提了数件疑似GX等的原型或暗示GX等的事
●第8卷(07/08/10):提了取消的两代同堂剧场版 最后特意说了句主角和主角才不可能在电影里打起来(后TV开打)
●第9卷(07/09/14):提了原作帕叔的死 最后说有某游戏企业复活商业机器人帕叔2号为全世界继续做卡的都市传说
●第10卷(07/09/14):提了个♂♀鬼父论 最后说了个原作废案称曾经想画AIBO爹用一座充满考验的游戏岛考验主角
●第11卷(07/10/18):提了设计怪的事“自己小时候爱看奥特曼等特摄 梦想做怪兽设计师 后来画YGO觉得算是圆梦”
└ GX第2年有“小时候看奥特曼 画奥特曼 画小怪兽”的主角设定 在GX62台词明说那是电视上每次最后3分钟的英雄
●第17卷(08/01/18):提了千年积木原型“左手在小学偷A君的火箭积木 后再见不到对方 觉得左手永远拿着那块积木”
├ GX第3年有“主角小时候坑朋友 送朋友上火箭 朋友烧得只剩下左手”的设定 最后主角和这左手超融合成为大人
└ ZEXAL有“恶魔契约 收集No.做飞船部件 最后失去重要东西”的设定 高桥这篇后记也说认为自己失去了重要东西
●第18卷(08/01/18):提了原作结局废案“斗仪后时间回BC篇结局凡骨对王样黑嫁开时魔 以王样笑容定格输赢不明”
└ GX结局20代回过去打双方笑容定格输赢不明 剧场版2016是社长 原画集说社长向往未来因此到异次元而非过去

最终BOSS打客你死山羊头的设定名是“ダークネスゴート(暗冥上帝)”(官方设定图的名字)
根据剧中表现可以推测其设定名ゴート是Goat(山羊)+德语Gott(上帝)的双关语 原型是量子力学中的“上帝掷骰子”
在量子力学的理论中“事物的存在”被认为需要通过观测者的观测行为来随机决定状态 被观测前的事物是非存在的
爱因斯坦反对这种解释 于是用“上帝不掷骰子”来比喻 还有一句相关名言是“没人去看月亮 天上就不存在月亮了吗”
山羊头的卡组战术是以各种眼睛去观测那些随机盖放不可确认的卡背 并称创世卡是从空无一物的黑暗之中产生的
剧中说暗冥是“自然现象、法则、无野心” 推测捏它爱因斯坦 宇宙宗教感情(以自然为上帝 不信宗教人格化上帝)
(观众常理解成“山羊头是创世卡背所生” 但其实山羊头没提自己是哪来 原话内容是说“先有暗 后有卡 再定表里”)
(山羊头自称虚无和无限的中间 GX3前世的世界王说“无生光暗 暗充斥宇宙” 两段合起来 就是“无生光暗 暗生卡”)

根据山羊头和部下T叔是同个CV而T叔的全名取自电影《楚门的世界》这点可以推测山羊头对应的就是节目制作人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 月亮上的制作人扮演着上帝在控制节目世界的岛 试图不让“自己的孩子”主角离开节目世界
制作人说“我看着你出生和长大 外面世界不美好 以后充满危险”但主角毅然选择离开节目之海前往没有剧本的未来
在我的印象中 山羊头是YGO动画史中唯一全程站在画面右边和正派主角打牌的反派人物 疑似一种特殊地位的暗示
(基本上只有主角黑化、无战意 或开车打牌等强调移动感 或是多人混战等强调角度切换 主角才偶尔站画面左边)
现实中 高桥和希(高桥的开头字母是T)工作室叫“骰子工作室” OCG卡右下方写有“高桥和希 骰子工作室/集英社”
(GX168的KC名单 社长下面那个叫和彦马西利特的人 是集英社JUMP前主编鸟岛和彦(鸟山明漫画马西利特博士))
结局安排有只雕飞进太阳之圆 推测捏它飞离孤岛冲向太阳的伊卡洛斯(真诚NEOS)和高桥的高(TAKA)(音同鹰)

■漫画GX[2005年]
剧本影山(高桥助手) 监修高桥
动画GX第2年开始前 高桥已经设计NEOS给动画第2年用的时期开始准备本作
高桥说过本作基本是影山做的 根据单行本的内幕四格所说高桥的监修方式如下
●影山先画一画 拿给高桥看 高桥指点一下 影山听完再改改(最初几话之后不明)
●剧情、决构和原创角色都是影山决定 红叶和BOSS等角色也是后来影山自己的主意
(爱慕虚荣的小日向星华学姐的名字原型就是影山的妹子 后来影山就和日向结婚了)
●影山说红叶姐弟除了样子体形之外就是他自己的分身(现实中的影山是个眼镜肥仔)
●影山在第1话用OCG卡写火翼打307暗黑恐兽 被高桥指点后换成地球侠打电子恐龙
●高桥表示照搬动画还不如出动画截图漫(高桥虽说火翼过气 但没要求影山用NEOS)
●高桥表示漫画的角色性格可以改变 叫影山把散打改成高冷角色 叫他把卡也换成原创
●高桥早期对影山说“漫画也用EH卡组 但如果能画到做新卡组时 影山自己决定新卡组”(MH)
●高桥在准备动画5DS制作的时期提醒过影山“漫画GX不能出现白怪 因为那样不符合时代设定”

影山最初似乎把漫画GX作为漫画R那种“原版作品的支线剧情” 所以第1话和后面差异较大
“照搬动画还不如出动画截图漫 难得出漫画就该有漫画的特色”成了后来YGO漫画版的传统特色
每本单行本都有高桥发言 可以确定高桥还多少有看漫画GX 知道目前漫画进展和出现原创角色等

值得一提的是 和漫画R主线是拿DM8改编炒冷饭的情况一样 本作主线则是拿光金改编炒冷饭
本作BOSS特拉戈迪亚的身世设定 酷似剧场版光金小说版所提的BOSS阿努比斯在古埃及的往事
两者都在王宫工作 都是凡人 都舍弃人身和神魔融合 都恨塞特他爹大神官 都被大神官关3000年
※漫画R/GX/ZEXAL的每本单行本封面页背面的作者部分有高桥的新发言

■动画5DS[2008年]
动画GX播放中被合作方提出希望继续出动漫新作 高桥以“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为条件又答应了(文库版说的)

高桥对自己这次做5DS一事的想法(一部分)
●高桥抗拒 但又觉得YGO已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 而且和动画方不少人已是酒友 就答应了
└ 高桥从初代动画起就有和动画方的人打成一片(动画方每代还有一部分人是旧作老班底)
●高桥说一开始觉得已经想不出这次做什么作品 然后不知不觉中就做出来了(ZEXAL前说的)
●高桥是在有“开车打牌的脑洞巨大 会让观众不能接受”这种自觉的状态下决定加入开车打牌的
●高桥认为YGO这个系列的风格就是“每代都有以前YGO没让观众体验过的角色、故事和世界观等”
高桥为了不新瓶装旧酒在这次搞大换血 修改自己以前黑历史漫画纳斯卡五勇士来用 并在其基础上加入新内容
(这个“历代都有各自的新风格”估计就在动画ARC-V时被小野曲解为他常说的那个“每年都有新番感”划分美学)

基础(黑历史的纳斯卡五勇士短篇漫画的设定 非YGO作品 曾经拿去JUMP没被采用)
●古代五勇士在纳斯卡巨画上被巨大敌人打败 转生现代后只留有五痣 但慢慢找回记忆和同伴 最后打前世敌人

新内容(一部分)
●和YGO作品融合变成打牌 为此设计了决斗者使用的各种怪(5龙和进化型等的怪设原案是高桥)
●因为前两作基本在固定舞台不移动所以决定让主角到不同城市走走 全球各地找同伴顺便扩展YGO世界观
└ 高桥最初预定5DS成员是5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明说是5个人) 需要开D轮旅行个半年左右才能见到全员
(全是不同国家的人+开D轮旅行半年见到全员 这两点被动画ARC-V的4主角(日本人名+3个外国人名)继承)
●高桥的初期原案中 敌人也在全球各地 主角在旅行中一边对付敌人一边增加同伴(后来ZEXAL2遗迹篇实现)
└ 初期原案BOSS无名高帅哥(苦劳前身)没有暗痣装 高桥画集中称其是不适合作品世界观而取消的角色之一
●作为主角到世界各地找失散同伴的移动工具而设计出D轮这东西 而且设定只在竞技场(和巨画)内能开车打牌
●为了“提升低星怪地位”设计出白怪这加星系统 高桥说这样决斗就需要重视低星怪啦(※当时OCG低星怪至上)
●魔女有超能力一事是高桥原案 头饰在原案是增幅器而非弱化装置(超能力种类没提到 不确定是否由高桥决定)
●R叔和妖人是太一组织(妖人也是太一 R叔初期原案造型像古代人) R叔断的左手和龙头左手是同1张原案图
└ 暗痣首领和R叔的兄弟设定可能是中途改剧本 高桥原案中暗痣首领没命名 当初动画官网介绍写首领是复仇者
●红龙纹章(注意 高桥并没有提到五勇士漫画的痣是不是龙的)在5DS初期已经设计 当初就有心脏(小野爆料)
●高桥原案图有油腥在蜘蛛巨画开车打牌的一幕

最后动画许多设定相反 五勇士留在同个城市基本不离开 这城市里到处都可以用D轮开车打牌 不限于竞技场等
根据画集访谈所说 高桥把原案交给动画方后似乎不知最后细节怎么修改 看第1话发现随地开车打牌还吓了一跳

这白怪论暴露了高桥对OCG环境不熟 实际上OCG在白怪系统后才转型成各种依赖EX大怪 以前是低星怪LV4至上
还导致从5DS后半段开始几部作品越来越倾向把低星怪当个啥素材马上用完就扔 大怪比以前更容易出随便满地跑
GX3的132话也突然插入“低星怪没地位”这种世界观的异世界 可以推测那段就是给当时制作中的高桥的白怪论铺路
(同样的还有GX3的152话 旧呆出风暴NEOS时突然插入类似5DS风格的台词 先说素材→花哨台词→召唤名→卡名)

【初始期】富冈系构(富冈和武上吉田不同 没做过YGO旧作 动画世界观连接处理上开始有断层) 高桥原案如上
【暗痣篇】吉田系构 高桥原案有造型决战图等 初期原案BOSS无名高帅哥 此人后被高桥做成苦劳(丸山小野爆料)
【太一篇】吉田系构 画集等说不是高桥而是动画方的 高桥说自己只构思到暗痣篇左右(但流星龙等是他设计造型)
(众所周知太一篇最后ED出现了油腥摩女结婚龙 当时是纪念小野胜巳监督和洋子结婚 推上解释那龙也是流星龙)

负责人设的丸山在播放时期私下爆料过的动画剧本中途变更等(一部分)
●原本预定是和ED2画面一样让聋哑打暗痣婆妈
●黄龙因为某不能说的原因被空气化(是否和苦劳上位有关不明 高桥原案只说“苦劳老想偷油腥D轮 成了朋友”)
●苦劳原本是暗痣篇BOSS(小野补充说那是指“苦劳人设是用暗痣篇原定BOSS改的” 不是苦劳登场后预定当BOSS)
●牛魔王参赛WRGP等正片坑掉的伏笔是原本真的有预定要做的剧情
●暗痣女性在城市里的日常生活装扮以及太一篇登场的蓝人圣女等人设是动画方自己决定的
●剑男和蓝人是相同的脸 因为蓝人剑男原定是兄弟机(目测是T-800的梗) 剑男原定发型是墨镜蓝人那种发型

推特上的小野监督(一部分)
※参与过动画DM的制作 在5DS前的那几年里还做过海外版动画DM-ALEX(海外版胶囊怪兽)的监督
●是OCG党
●向网民收集大王卡组强化卡的意见并输入动画(摇篮大帝战的大王突然拿出专用版的强欲、羽毛扫、增援)
●经常提到各种5DS正片没有说明的里设定和创作内幕
●经常回答别人的提问(有回答时 是比较直截了当 说话不拐弯抹角)
●说当初高桥设计红龙纹章时就已经决定聋哑有龙痣
●苦劳名字是在决定“使用BF卡组”这一点之后才命名(苦劳祸根=九郎判官(源义经→乌鸦天狗))
●鬼柳是吉田命名 口头禅“满足”是铃木创作(高桥原案的暗痣们只写着首领、帅哥等 没有人名等)
●暗记者在高桥原案中是被首领洗脑 而且是抖M(原案大字写着抖M 还戴着摔角手风格的面具)
●明说了暗痣秃子的身份是崇拜邪神的一族(游戏里也有提到 此外高桥早期原案图是秃子配蜘蛛)
●假面痣(尾巴)是新头 暗痣篇最后换痣一幕是表示假面裂开出现新龙头
●结局时回答过关于双子的姓 说“还是继续当个谜好了”(后来丸山爆料说是早期想用初代角色当父母)
●明说了世界末日是约200年后的事以及太一灭3星都是Z-ONE做的机器人等事
●明说了破灭未来的白怪墓场是在未来战争中灭亡或处于石化休眠的卡片精灵(红球没有解释)
●回答过关于悖论生前的身份 说是科学家
●说为有关Z-ONE真正身份一事纠结到摇篮篇决战时(圣女父母被杀原因等设定也是圣女登场很久才想的)
└ 角色名在播放中曾是ZONE(片尾字幕) 制作用资料图从初期到决斗态都写ZONE 摇篮篇播出时才写Z-ONE
(同名魔法卡Z-ONE的日文读法和无限界帝不同 本来Z-ONE(最后一人)这个写法是魔法卡名双关而不是角色名)
●明说了149话的“未来资料上提到的耀变和各种比赛”其实并没有做过详细设定这一点
●明说了5DS剧中经历时间是2年以上3年未满 结局战是决战半年后 队员未来是结局8年后
●说过一些让人脊背发凉的原构思(让油腥在决战用转3圈的冷笑话新型加速同调来吓到Z-ONE 等)
●说高桥曾讲了发型猜拳论“油鸡是布 旧呆是石头 油腥是剪刀 油腥可以赢油鸡”来鼓励(后高桥画集提到猜拳论)

最终BOSS无限界帝Z-ONE(忘我)在制作用资料、动画第117话ED画面及JUMP杂志介绍的原用设定名是“ZONE”
根据剧中表现可以推测 ZONE是指体育等领域的心流状态(人做一件事情时高度投入的忘我状态)的俗称“ZONE”

ZONE状态是剧中的净心境界的原型 剧中油腥在初次觉醒后进入异空间见到无限界帝ZONE=油腥进入ZONE状态
油腥的初次觉醒时说“感觉自己(的意识)消失了” 是以人在ZONE状态时会浑然忘我意识不到其他东西一事为原型
(无限界帝CV 石川英郎 是对动画5DS后半剧情影响很深的主要借鉴对象《盖塔机器人》主角流龙马的常用CV)

此外在无限界帝的无限灵庙弧线摇篮上也有一席之地贯穿动画5DS全剧核心的泰达路斯桥 原型是伊卡洛斯传说
希腊神话中的泰达路斯是伊卡洛斯的父亲 伊卡洛斯在获得父亲科技翅膀后忘我地飞向太阳被熔化翅膀坠海而亡
伊卡洛斯在事前已经被父亲警告过翅膀是蜡和鸟羽制成不能靠近太阳的事 结果只有父亲泰达路斯成功飞到最后

第1年高桥原案的泰桥和太阳、坠落之海为一张图 后来非高桥原案的破灭未来也有红球 白怪墓场正是枯竭之海
弧线摇篮名字推测来自高桥语录的“子个弧” 以一个人为一弧 以所有人为一圆来将世界、社会定义为一个大圆圈
剧中有分新旧泰桥 新桥中央是个圆圈 故事最后油腥飞向圆圈 此处可有两种解读 1成为伊卡洛斯 2成为社会之弧
以此类推 本作的泰达路斯桥顾名思义 可能有“ 父亲(泰达路斯) + 高桥(桥) = 父亲高桥(泰达路斯桥) ”的文字游戏

※太一篇不是高桥原案(同名组织在原案也有 就是动画前期的“星之民”太一组织) 但高桥也是看后点赞(博客等)

■漫画5DS[2009年]
剧本彦久保(动画DM~VRAINS全系列决斗构成) 作画佐藤(高桥助手)
扫地僧彦久保放飞自我脑洞大开之作 因为佐藤也和影山一样在单行本里画有内幕漫画所以也不用我们猜了
每集就是彦久保佐藤和编辑坐着 讨论剧情该怎么发展 然后彦久保写剧情和决构 动画厨佐藤偶尔狗嘴出象牙
后记说彦久保想在漫画结局扯究极神创造动画5DS 故意从第1话起就魔改得和动画很不同 以便结局制造反差

彦久保的究极神主要设定是作品开始前已定 而究极神为红龙形象一事是佐藤在漫画连载接近尾声时才提议的
虽然在漫画中期有关决斗龙的部分已经出现红龙图案 但当时没有究极神为红龙形象的设定而只算是两个角色
佐藤提议让究极神当红龙是因为漫画安排不出红龙戏份 此前佐藤也是这样 把Z-ONE、大帝、悖论等塞进漫画
(这是一种常见的明星系统套路 使不同设定的角色有相同或相似的外表名字等 在手冢治虫等漫画里很常见)
最终战彦久保原定让油腥大王全用新小怪并抛弃废品系列 被佐藤抗议后改用老怪 并追加佐藤要的废品栗子球

佐藤在连载前已经画过动画5DS的同人漫画 重力战士的造型是来自他的同人 佐藤现实打牌喜欢白怪和BF等
戏称影山漫画EH为山寨EH(后来影山等人也这样叫漫画EH) 还拿白怪嘲讽紫怪过气 气得牌友影山不用白怪
※漫画R/GX/ZEXAL的每本单行本封面页背面的作者部分都有高桥的新发言 而漫画5DS/ARC-V没有高桥的部分

■剧场版超融合(动画10周年纪念作品)[2010年]
剧本吉田 决构彦久保(彦久保也参与卡名等 说Sin是“罪”和“新”双关) 高桥参与王样抽卡那段作画
不属于原作宇宙的动画版设定作品 故事是悖论回到过去杀没在王国篇领便当的帕叔这个非原作的存在
本作反派怪兽选择历代系列登场怪兽为原型这种设计 制作方说是为了让老观众和新观众都能看得开心

●原作废案“另一个结局”疑似彩蛋

动画GX:黑嫁、回到过去BC篇结束时见王样、结局20代战AIBO王样的地点是时钟下方(时间魔术师)
剧场版超融合:回到过去BC篇结束时见王样、王样3人战悖论的地点是时钟下方(时间魔术师)、黑嫁
剧场版2016:黑嫁、回到过去BC篇结束时见王样、凡骨记忆中见王样的地点是时钟下方(时间魔术师)

高桥在当时发售的动画纪念书个人访谈以及GX单行本影山相关回忆录等是这样的
●担心自己画的王样抽卡那段会打扰到加加美的作画(高桥是加加美的粉)
●看完电影表示很感动 很感激制作方 说看了3D立体怪兽连自己也吓一跳
●纪念书个人访谈说“这次剧场版不过是YGO的开端 下次我打算用动画向观众传达亲情主题”(真香)

高桥在那段个人访谈中也回答了3个主角是怎么创作的事(似乎为了方便说明 原话没区分原作和DM)
●DM是比较黑暗的剧情 故事最后想表达王样不属于现世
●GX是为了和剧情黑暗的前作不同而决定用欢乐向() 并给予旧呆巨大考验使其成长到最后足以和油鸡战
●5DS还在播放中 只提到5DS为了和前2作不同而决定挑战新式决斗 还有油腥发型来自高桥睡乱的头发
这些发言也符合文库版等所说的情况 而GX3被高桥转黑暗一事是大约1年后才开始在博客和画集自爆内幕

■动画ZEXAL[2011年]
动画5DS播放中 剧场版超融合上映时 动画纪念书上高桥提到的“用动画传达亲情主题之类”的真香大作的真身
据说是高桥构思最辛苦的一作 高桥坚持“历代各有特色”导致原案长期难产 杂志时高桥称有码有什么故事秘密
因为是高桥搞博客和画集的时期做的 所以本作被高桥说出很多自己创作内幕(只有前期部分确认到许多原案)

高桥的网站博客(2011年画集发售后关站)的亲自爆料(一部分)
●高桥是在有“低龄角色会让观众不能接受”这种自觉的状态下决定使用低龄角色的
●高桥表示就算会有观众不能接受 但YGO系列特色就是每代创新 否则还不如别出新作
●为了每代YGO必有的创新 这次不想用青年角色等旧作已经用过的角色类型
●难产到曾想逃走 不做原案让别人做 但自己又不满意 到头来还是自己做
●曾想做成YGO版《海螺桑》(家庭日常) 因众人不满而放弃
●转向家庭亲情类型 把主角等人弄成历代最小的年纪
●有码是作为ZEXAL作品角色来设计的角色中高桥最早设计的角色(初期名游摩)
└ 2004年在海外的动物爱护团体网站的访谈上说过高桥喜欢的动物是马 其次是狗
●星光是ZEXAL中高桥最早设计的角色 但当初(09年)的星光和YGO没有关系 是后来才移到ZEXAL里
●高桥被制作人实松激励时听过一句骚话“只有你能从0生出1 再交给我们将其做成100”
●接上 高桥在博客说相信ZEXAL会被制作方做到100以上 并表示99有码就是背负这份期望被创作的
●博客上对于本作更换舞台一事的说明 是简单的一句“从童实野换成心园市”
●ZEXAL这个标题是高桥坚持以Z字开头 花了近半年想过100多个名字才决定的(后来VJ宣传称其为“Z计划”)
(选Z的理由没有说 但从召唤法也叫XYZ来看 很可能是取“最后的字母”之意以此表示“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

其他(一部分)
●高桥自己决定了本作要回归YGO原点 要和初代一样用象征表里两面的双主角
●星光的缺失部分变成卡是高桥原案 原案星光失忆时还丢了嘴脸等 靠收集卡在最后恢复外表(VR小黑)
●博士原案图写着博士是天才发明家并且研究星光体转移装置等事(动画不怎么提 漫画则以此设定为主)
●块头在高桥原案上写明了就是对应初代社长的角色
●铁男和德之助在高桥原案是负责欺负有码的刚田骨川系2人组角色(后来高桥看了第1话铁男吓了一跳)
●猫娘在高桥原案是“故事中一开始是丑女 逐渐才会变漂亮”的角色(和原案星光一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形象)
●高桥的原案图里是存在VR决斗(或VR决斗?)的打斗画面的
●ZEXAL酷似iPad的决斗盘型道具DPad存在于高桥原案中 不久后高桥还在博客写了篇吹iPad好用的博文
●高桥在画集提到有码和合体人发型时 说在想出这些发型时觉得真吊(不确定合体人是不是高桥先想到)
●CNo.原定是星光记忆卡的系列名(动画第1集制作用资料上画的海恶龙叫CNo.17海恶龙 而造型没有变)
●39、C39、光子嫁等一部分怪设原案是高桥(说想看CG演出而设计成身体会进行变形)
●麦扎的异次元体造型有高桥原案图(和动画麦扎只有部分一致)动画后来魔神邪道皇改自高桥原案这个麦扎

【ZEXAL1】吉田系构 高桥原案图有把星光有码块头博士4人画成1张 从图中位置判断博士定位就是BOSS
【ZEXAL2】吉田系构 只知道麦扎异次元体的造型来自高桥原案(这张图应该是取消“鲨后灵”设定后才画的)

ZEXAL后半部分V界篇(画集发售后才有的新剧情)和高桥的关系不明 我个人已知的部分如下
●鲨鱼原本是戴着V界纹章形状的金色吊坠(杂志最初的介绍图也有这个 但中途就从杂志上消失了)
●鲨鱼戴吊坠在高桥原案图也存在 动画早期人设也有吊坠 甚至已被画在制作用资料上 但动画第1集中神秘消失

●网上流出动画制作用资料显示当初有着疑似鲨鱼背后灵的酷似纳什的人物 形象接近ZEXAL1的BOSS无衣火焰人
●动画鲨鱼在后期发现自己是7皇后身上出现了吊坠 但已经不是高桥原案图以及早期动画制作用资料那个金吊坠
(从鲨鱼姓神代有“被神明附身者”意思这一点推测 可能在高桥原案中就有一个是星光同族/异族的相似者鲨后灵)
(推测动画方不想5DS那样基本原创后半 想尽量只改改高桥原案物做满3年 就改掉鲨后灵设定取消吊坠推迟剧情)

推特上的桑原监督(一部分)
※和前几代监督不同 事前没参与任何YGO制作 但据说参与ZEXAL制作后粉上YGO读过初代漫画几十遍
●非OCG党
●对推上粉丝很热情 还会对打招呼的人群逐个进行回复
●经常提到各种ZEXAL正片没有说明的里设定和创作内幕
●经常回答别人的提问(老得意洋洋说某些片段有深意 常用“提示是XX”来拐弯抹角半答半不答)
●包括“天城块头几岁”等在内许多问题都回答“设定的事现在还是秘密 以后剧情可能会提到”
●回答过关于卡背为什么换图案的问题 说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更改但不便透露 然后说新卡背图案很帅
●回答过关于心园市有没有5DS转转机的问题 说“能源有各种各样的类型”(答非所问)
●回答过关于No.是100张还是99张的问题 说“提示是No.39”(拐弯抹角半答半不答)
●回答过关于No.33的后半部分卡名片假名意思的问题 说“提示是(和欧帕兹有关)”(答非所问)
└ 我记不清原话 只记得是说个“古文明/欧帕兹”之类的大范围统称 等于没回答 叫人去大海捞针
●回答过黑怪名意思问题 说“提示是理由XYZ和3次元的世界 很象征ZEXAL世界观”(半答半不答)
└ 目测指“字母一语多关 可指未知数、3个1组、次元等”(“理由XYZ”= for XYZ reasons(未知理由))
●解释了心园是个游乐园 是属于心园市的一部分(动画正片播到完结也始终没有明说这个设定)
●提到No.是根据接触者内心决定形态的(推上回答拐弯抹角 动画正片也始终没有去明说这个设定)
└ 桑原的原话是叫提问者注意No.83捡到卡那段 说“提示是~”(后来几次懒得装逼就直说有这设定)
●提到AR空间本身能对玩家带来伤害冲击(动画正片播到完结也始终没明说这个设定 只用镜头表达)
●提到AR空间内的星光没半透明化是因为AR空间和星光界是相似空间(动画正片没有明说这个设定)
●提到AR决斗不需要双眼都戴上装置是因为AR装置所影响的是“眼睛以外的”(拐弯抹角半答半不答)
●提到No.88或许是阿4对父亲的感情(88数字梗)
●提到鲨鱼妹妹的名字是制作方一起想的 说名字的意思以后会知道(大概是暗示零鸟姬的卡名)
●明说了有码的电击栗子等新怪是来自60郎给的卡组
●明说了鲨鱼的车并不是D轮 但表示自己觉得D轮很帅
●前期回答过决斗庵只没5DS木像的原因 说“有关世界观的事不便回答 此事在今后故事中可能解明”
└ 从后期剧情和60郎全名三泽60郎来推测 可能是暗示“今后会扯上创世卡所以在DM之外多放个GX”
(大部分观众只在意“为什么没5DS”所以可能会产生盲点 其实桑原有时和提问者对不上号答非所问)
●前期说过星光飞船在装上全部No.后会有剧情(后来动画正片没有这种剧情 装个霸键甲虫敷衍了事)
(前期剧中说飞船是Puzzle(谜题、拼图) 假如和千年积木(千年Puzzle)一样 原型是A君积木火箭的话…)
●常发各种自己画的图和一些包含ZEXAL角色的小剧场(多是分镜 桑原是分镜狂)
●动画中让鲨鱼参加音乐表演一事是桑原推特的脑洞小剧场的逆输入
●经常会说些自己有多喜欢ZEXAL、角色A有多帅气、角色B有多可爱等有厨味道的发言
●ZEXAL后期很少上推特 但有一天疑似喝多 突然回来问大家有多爱ZEXAL 要统计大家的爱
●接上 桑原在遭到一些黑的嘲讽后破口叫对方不喜勿看 第2天公开道歉并删除自己整个推特

高桥在2011年9月博客说最近录下来的动画ZEXAL看完了 并吹了一把系构吉田的剧本和监督桑原的制作等
同时提到虽然设定和大概故事是自己的主意 但也知道成品会有差异 自己是抱着作为粉的心态去看动画ZEXAL

ZEXAL大部分设定和“数字”有关 可以推测就是博客说的那段“0生出1、做成100、做到100以上”造成的
例:九十九(一马)、超百No.、源数代码、上千主上、No.1、CNo.1000、No.100源数龙、FNo.0(有码的真身)
九十九和神字组合起来就变成九十九神/付丧神 日本传说的物久成精 指物品在放久后会拥有自己生命变成妖怪
源数龙没能看到完成的世界就先死去是捏它高桥只从0做出1这件事 然后制作方把1做到100甚至超越100到1000
故事最后星光99象征从1到100的中间99 有码0象征高桥从0中做出1时的那个0 有码就是作品ZEXAL第1个创作物
(换言之 最大的九十九神是作品ZEXAL本身 YGO物久成精 虚构作品YGO拥有自己生命变妖怪 创造出这梦宇宙)

蜜汁骚话“0生出1”可以推测是来自高桥本名高桥一雄(KAZUO) 笔名一雅(KAZUO)和希(KAZUKI)等都有KAZU(一)
高桥有3个相似的笔名 棒球漫画连载时用高桥KAZUO 摔角漫画连载时用高桥一雅 YGO漫画连载时用高桥和希
在各种签名时 高桥会写自己几个名字的共通部分 也就是“KAZ” 而KAZU这读音 正是汉字“数(KAZU)”的读音之一
因此可以推论出ZEXAL的故事核心父亲一马(KAZUMA)、No.和源数代码还有No.1的老千 是隐喻高桥一雄这个人
以此类推 有码的“No.39 希望皇 霍普”顾名思义可能是“ 数(No.39) + 希(希望皇霍普) = 数希(和希) ”的文字游戏
(继续类推NEOS(ONE/KAZ/一)、ZONE(ONE-Z/KAZ/一)、1000(KAZU-O/一雄)都可以推测是高桥KAZ文字游戏)

有码和父亲一马打牌吃着打牌时吃的决斗饭这些设定原型可能是晚饭时间小学生一雄在饭桌和父亲玩摔角的事
父亲教有码的“屡败屡战”挑战精神的原型可以推测是高桥的漫画家奋斗史 高桥经历过无数失败但还是继续挑战
高桥在靠YGO成功后经常在访谈等强调失败为成功之母 此外剧中门叔守护源数秘密的使者影巨人的怪叫虚构王
剧中说“源数代码是所有宇宙的起源” 可推测是"高桥(KAZ)创造所有YGO"的文字游戏(数(KAZ)代码=作者代码)
(初代原作单行本18 高桥是这么比喻自己创作的所有剧中角色和怪 “可能都是住在作者心中的无数其他人格”)

■漫画ZEXAL[2010年]
剧本吉田 作画三好
比动画早几个月开始连载 最初有近10话的内容是和动画基本一致然后改变路线成为和动画不同特色的作品
因为比动画早几个月画的所以沿用了动画在第1集成品时早已取消设定的鲨鱼戴金吊坠形象(但没沿用剧情)
每本单行本都有高桥发言 吹吹“吉田参与过动画历代全系列 比我还要支撑现在的YGO”“吉田三好是最强组合”

BOSS战原定是8云当BOSS 但三好跟吉田说他画够8云了 于是吉田为了让三好画得舒服而改成破坏神BOSS
吉田预想破坏神会是神性形象 然后三好把造型设计成巨胸美女 吉田看后吐槽三好老湿其实只是想画欧派了
结局有码走了很难会成功的路 吉田在单行本说想向读者传达“现实不确定结果一定美满 但人还是要勇于挑战”
说希望如果读者在什么时候遇到困难了可以想起有码 想起有码到现在也还在苦境中一直奋斗而不逃避这件事
※漫画R/GX/ZEXAL的每本单行本封面页背面的作者部分有高桥的新发言

■动画ARC-V[2014年]
用来证明Z计划真的是“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的不香之作
高桥没参与人设等 在杂志和ZEXAL单行本上高桥谈起本作时也只是吹吹三好
制作人实松和GX、5DS、ZEXAL时一样 在初期跟高桥谈“新作什么主题”等事(这次高桥也有给建议)
(GX校园、5DS开车、ZEXAL双主角这些主题是高桥提出 新召唤法也是以高桥的创意为基础来设计)

【全3年】上代系构 小野监督 三好人设原案(上代做过ZEXAL1的几集剧本 此外没做过YGO旧作)

在访谈等提到的(一部分)
●P(灵摆)的命名者是VJ编辑アイカワ(相川贵彦)(OCG第1期至今的老手 号称VJ编辑部最强牌手)
(做过漫画系列的编辑 常和克里斯马族出现在YGO官方视频等 影山佐藤内幕常说自己打牌被他吊打)
(补充一下 克里斯马族即那些帝王海马千丈目流星等官方真人角色扮演 那些扮演者其实也是VJ编辑)
●A决斗的提出者是小野 最初构想是忍者移动打牌(说是效仿5DS高桥的“打牌时动起来”)
●A决斗的规则设计者是彦久保 为将打牌和动作戏结合而做成到处捡A卡
●小野说YGO是个以创新为目标的地方(搬自高桥说的每代都换个新风格)
●小野说本作是仿1年1新番 每年都换个新风格(搬自高桥说的每代都换个新风格)
●阿白是动画方为了让阿黑误会才决定取名融合谐音(三好的人设原案图没有写人名)
●小野说本作登场的历代老角色都是和原版相同性格
●本作开播时制作人实松说YGO是3年1系列 每作开播后就开始考虑下一作 新作用1年至1年半准备
(高桥也说了每次动画完结前1年半左右开始构思5DS和ZEXAL 只有GX是原作漫画连载结束后才构思)

推特上的小野监督(一部分)
●依旧是OCG党(似乎还有玩ADS(非官方打牌软件)并发上推特 然后又删除了推文)
●动画播放的前期有偶尔提到ED小胖子想要的冰棍种类等小设定
●后来有关动画的事基本不再爆料不再回答 在AV炎上问题爆发后若无其事地偶尔发推文

本作特色之一 许多设定是制作方直接引用了高桥过去在单行本文库版等说的一些至理名言和迷言
●(心的)灵摆:高桥在单行本37和文库版6说的“人的心就像一个摆 会在光暗善恶等东西之间来回”
●枪(兵团):高桥在文库版10的一套为YGO太多鬼父自圆其说的鬼父论 称男性符号是枪 成长是学拿枪
●子·个·弧(弧域计划、霸王龙、ARC-V):高桥鬼父论称孩子作为个体变为枪兵成为社会之弧 一弧就是一人

“人弧论”始于原作友情圈 高桥在原作角色书说 他想以拼图之圈表示世界是众人组成 世界是圈(人是弧)
本作动画ARC-V的爱用象征卡 笑颜世界和笑颜宇宙的卡图用的圆笑脸 画法和动画DM的友情圈基本一致
小野前作动画5DS的弧线摇篮和Z-ONE是未来整个世界唯一存在的人这些设定目测也捏它高桥这个人弧论
以此类推 “赤马零王的弧域计划、零点复苏”顾名思义 以数字0为圆圈 把各人的弧拼到一起 重返世界之圆

此外 本作重新使用“立体幻像”这个原作只用过几次的汉字 也是本作在基础设定方面很考究的证明
正如上面所说 设定者不一定是上代小野 里面还有真爱粉 各种意义上可以看出本作大好设定如何被糟蹋
此外就是众所周知YGO首次正式的跨界合演型明星系统的使用 和找错人负责此事而导致的“惨遭AV化现象”

主角黑暗面最终BOSS霸王龙ZARC(扎克)可推测是“ ZAK(ズァークZA-KU) → KAZ(高桥KA-ZU) ”文字游戏
原型可能是初代原作单行本18高桥把创作角色和怪比喻为“可能都是住在作者心中的无数其他人格”一事
主角4人是霸王龙ZARC的4个分裂人格 霸王龙撕裂旧世界 改写出4世界 可推测捏它高桥创作4部YGO的事
剧中世界居民被设定虚构记忆可能是捏它作者为作品角色创作虚构设定一事 而主角是作者在剧中的分身

最后主角人格和霸王龙人格的境界线被模糊化的剧情 可以推测是捏它作品角色都是作者自己扮演这件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 霸王龙人格和4主角人格 也可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父子关系 是作者心中的无数人格世界
以此类推霸王龙代表一雄 赤马家是A君家 被一雄偷走了积木 而游胜一家是小野一家 收养一雄的孩子“们”
(继续类推 赤马零王一家名字的零/0音文字是高桥KAZUO另一半那个O 寓意ZAK和O合一YGO世界诞生)

■漫画ARC-V[2015年]
剧本吉田 决构彦久保 作画三好
吉田魔改造大作 暂未完结
许愿神GOD、历代BOSS乱入和改名改血缘改时代放飞自我明星系统级设定 颇有扫地僧彦久保漫画5DS风范
本作在动画ARC-V卖关子时期就已经提到GOD许多和霸王龙相似度高的设定 暗示着吉田早已知道霸王龙的事
(改写世界、X周目世界、立体幻像创造灭世者等应该是动画ARC-V早就决定的 只是一直卖关子不跟观众说)

正如前面动画DM剧透原作沙僧被暗貘杀死(原作沙僧在剧场版2016才提到被暗貘杀和已死)的例子那样
制作改编作品时被告知一些原版作品的里设定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因为没必要对改编作品的创作者卖关子
像GX、5DS时期的游戏会剧透到动画还在卖关子的里设定也是很常见 后来有一些就在动画公布真相时得到证实
但改编作品也经常有自由发挥的情况 所以只是某程度上可以参考但不能保证就是直接沿用 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漫画ARC-V的情况 决构是扫地僧彦久保 很难判断是谁搞鬼 彦久保作为决构还影响着卡设 并熟知剧情设定)
※漫画R/GX/ZEXAL的每本单行本封面页背面的作者部分都有高桥的新发言 而漫画5DS/ARC-V没有高桥的部分

■动画VRAINS[2017年]
吉田想出用电脑AI题材 并在讨论后决定用VR空间决斗

2017年3月 高桥在本作开播前在instagram提到了本作是动画方搞人设 并称自己应该也会看本作
2018年7月 高桥说了喜欢动画ZEXAL于是找桑原做剧场版2016的事 说现在自己脱离YGO(制作)没看最近TV新作

【第1话~】吉田系构

虽没高桥原案 但仍有鬼父定律、被现实摧残的孩子、世界之圆拼图(0字型EX连接)等延续着系列传统的YGO美学

■决斗构成
是时候吹一波扫地僧……啊不对 是时候介绍一下彦久保是负责干什么的了
决构不只是设计一场打牌的过程 还要把决构融合到故事里 把故事融合到决构里

什么意思呢?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主角失落时抽不到好卡 愤怒时抽到强攻手段 卡组回应主角的心 人和卡交心的卡心论
复杂的例子可以参考AIBO把死苏放在酷似积木盒的黄金柜 无效掉冥王奥西里斯的复活 以此象征王样离去

以高桥的漫画为例 是高桥自己同时负责故事和决构并作画 高桥要写出符合故事发展的决构来应景很简单
大部分漫画版都是由负责故事的人负责决构 这样就能按想故事的人自己的意图把想讲的故事融合到决构里
当然卡名等也是由负责故事的人来决定的 因为应景的卡名也是把故事融合到决构里所需要的其中一种元素

不仅在打牌中 在打牌外也是经常有出现卡名应景的卡的演出例子
例如5DS蓝人在废墟见到废铁的卡 ZEXAL在博士的垃圾场那里出现了废铁卡 这都是应景卡的用法之一

但在动画版的制作上 负责故事的人和负责决构的人是分开的 那么彦久保要怎么把决构融合到故事里呢
很简单 彦久保在自己了解故事剧本等=参与有关最新剧情发展的讨论后 再按这次故事剧本想出打牌过程
实际上在访谈等也有提到动画版决斗构成是彦久保根据别人想的故事等设计打牌过程 组成这次故事剧本
有些卡名就是彦久保负责 例如剧场版2016魔术少女和剧场版超融合Sin(Sin有多张同调一词的谐音卡)

“动画的原创卡是谁设计的?”其实就是“包含彦久保在内的一群人设计的” 动画的原创卡是为决构服务的
当然卡图不是彦久保画的 有人会负责去做卡图等 而彦久保是负责发号施令去要求些什么样的原创卡效等
5DS中后期经常出现“新卡和台词不一致” 就是两边没有沟通检查好 彦久保要的卡效是A 别人把卡图做成B
没有决构需求的那部分 则可被印卡员自行解决 例如ZEXAL美术馆那张开辟终焉挂逼 就是印卡员长森YY的
虽然有的卡在播出前就OCG化 但这往往是动画制作早于OCG方 然后OCG方将其OCG化并在动画播出前发售

5DS时期成为一时佳话的“小野到推特找网民们收集大王卡组强化方案”一例中 动画监督的意见影响了新卡
大王因此喜得呼唤共鸣和红莲魔龙之壶等卡 为几个月后的正片和704卡包增添一份色彩 外加K婊的黑深残
小野在大王喜得呼唤共鸣和红莲魔龙之壶等卡的那集播出后在推上回答说这集就是上次说的大王卡组强化
ZEXAL桑原推文提过动画新卡的造型卡效等是“动画方和OCG方一起想的”(OCG方介入到哪个程度没明说)

根据已知情况来推测的话 从GX3起变得常见的“OCG卡的成品插图先行在动画中出现”就是两者合作的证明
还有像5DS古妖这种“比实卡早N个卡包前就完成OCG插图”在实卡发售半年前就在动画里用实卡插图的例子
由此可知 “近期卡包预定收录卡”和“代表作品的少数招牌卡” 这两种情况有OCG方介入 先行制作OCG插图等
可以推测这两种情况中双方某程度上有交换意见 但不是什么动画卡都被介入 最极端的例子是ZEXAL美术馆
现在常见“每次新商品发售时 封面怪就在近期动画出场 甚至在同个星期登场”显然是几个月前商量好的结果
(动画的每集制作需要几个月时间 因此双方能在卡包发售前几个月先商量 动画安排大怪 OCG将其封面化)

动画DM访谈中的彦久保(一部分)
●当初已经是万智牌玩家 刚参与动画DM时用两个星期学OCG规则
●彦久保被要求把决构写得和“故事的主题”一致
●彦久保也会提出自己对“该用怎样的决斗更能配合剧情发展”的看法
●彦久保说打牌结合故事编剧点子才有趣(白嫁上太空打卫星是吉田点子)
●王国篇王样打凡骨等动画非原作剧情的决构 也是配合“故事的主题”写的
└ 武上彦久保说动画有这段是因为动画子供向 而且自己也想看王样打凡骨
●堕马篇王样打AIBO那集 吉田不知道该决定让谁赢 特地去找彦久保商量
(此外还有动画5DS结局废战是彦久保和当时小野监督一起决定等的例子)

换言之 剧情大体走向不是彦久保决定 也不是彦久保想出作品主题等 但彦久保是非常了解剧情和设定的人
如果不让彦久保了解作品故事剧情和设定 彦久保就无法配合负责故事的人 无法写出那些应景的打牌过程等
参加所有YGO动画每集决构和那些剧场版决构的彦久保在某种意义上是最接近人肉YGO系列百科全书的存在

彦久保的决构并不只是单纯写一场打牌的过程 而是包含各种深意和各种信息的 举个比较容易解读的例子
例如动画DM的KCGP篇的BOSS没落贵族 他打的几场牌其实就是融合了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故事情节
不只是那些原创卡的原型是取自这里那么简单 连那些卡的出场时机 甚至当时的舞台背景也以这乐剧为原型
因此如果是知道《尼伯龙根的指环》故事的人 看了会发现这是借用打牌方式 上演《尼伯龙根的指环》剧情

当然并不是每场打牌都有这种情况的 但彦久保做过的决构中有一部分就是“装成打牌”来讲故事或上XX课的
例如 GX2天才博士和GX4山羊头 那两场打牌都是上课讲物理学 讲的是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玻尔的恩怨故事
前者因为天才博士外表爱因斯坦的关系所以只要有相关知识就不难发现 但后者却故弄玄虚把梗隐藏得很深
卡名、造型、效果 以及卡在那两场对战中的使用时间 是围绕着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玻尔的恩怨来进行设计

这种把故事的主题写成打牌的能力是彦久保不被踢出决构的原因 牌手不难找 难找的是能写各种故事的牌手
听起来也许很奇怪 打牌王广告居然叫故事家去搞什么内涵深度的决构 但现实就是彦久保被要求做个故事家
决构彦久保 不是指负责设计打牌戏的一个牌手彦久保 而是指比其他编剧更了解打牌的一个故事编剧彦久保

■游戏作品
像GX、5DS时期的游戏会剧透到动画还在卖关子的里设定也是很常见 后来有一些在动画公布真相时得到证实
但改编作品也经常有自由发挥的情况 所以只是某程度上可以参考 不能保证就是直接沿用 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而初代时期的游戏也有一些剧透的情况 当然这些改编作品也是自由发挥为主 但了解过它们也能更加了解创作者

【真DM】剧本原案高桥
【真DM2】剧本原案高桥
【虚构王国】剧本原案高桥
【DM8】剧本彦久保

YGO系列的两位幕后老司机 祖师爷高桥和扫地僧彦久保的放飞自我脑洞大开之作
当年只读过初代原作漫画的我曾觉得YGO系列变成今天这样决斗脑唯卡论的元凶是动画DM堕马篇的系构吉田
以致后来无论怎么看到高桥提起创作GX等的事 我都觉得即使有高桥原案 也肯定是后来被吉田武上魔改成神棍
我不相信什么古人打牌、人体变卡、超自然印卡、闪抽等会有高桥的部分 因为高桥的原作根本没有这种神棍事
当年 我看到ZEXAL星光原案图写着记忆变成卡时 我简直不敢相信 原作者居然会有如此神棍如此动画风格的脑洞
后来看了剧场版2016见到高桥拿原作玩打牌拯救世界时 我起初也觉得高桥被吉田他们毒害 觉得高桥只是堕落了

直到拜读祖师爷和扫地僧的这些黑历史大作之后 我才明白原来这两个人的脑洞和吉田武上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剧场版2016前我虽略有耳闻 但不信这些游戏能有多少神棍设定是高桥构思 我更相信像漫画R等那样拿高桥挂名
我觉得高桥最多是画画造型想想名字的程度 因此直到剧场版2016推翻我以前对高桥的封建印象前也没怎么在意
剧场版2016的神棍设定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以前高桥在原作漫画只是深藏不露 于是我去拜读这些黑历史大作

【DM8】剧本彦久保
2003年3月发售 动画DM堕马篇刚开播 两者剧情高度相似 都是神秘组织夺取3神收集心暗人魂复活邪神灭世
剧中的邪神是以决斗者的心暗为力量 控制着某某国王(就是王国篇的帕叔)并建立神秘组织 在世界各地搞事

帕叔被大邪神雷瑟夫控制变成神秘组织首领后改名叫天马太阳 此事也是漫画R三邪神和天马兄弟的设定原型
本作和堕马篇的制作关系不明 但DM8怪设人设是高桥 而漫画R是高桥有参与 或许高桥和DM8剧情也有点关系
大邪神雷瑟夫的造型上有代表3神的3个能量球 如果是高桥设计出这种造型 理论上高桥也是知道这个剧情设定
是彦久保想这种设定再由高桥设计这种造型 还是高桥先设计这种设定和造型再由彦久保想剧本 这点不得而知

【真DM】剧本原案高桥
千年宝物会变成7张卡 古埃及的人会打牌 比3000年前还早几千年前卡片魔神和古埃及暗王族订立契约给的卡
暗王族靠着卡片魔术的力量支配古埃及 但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契约失效暗王族灭亡 但卡片魔术仍流行于古埃及
卡是卡片魔神给人类的东西 7件千年宝物是卡片魔神和古埃及暗王族订立契约的证明 7件千年宝物被封印起来
几千年后的距今3000年前 古埃及阿蒙霍特普朝(捏它阿肯那顿和图坦卡蒙的父子时代) 暗王族后裔塞特逆袭
被塞特利用的神官长瓶子(高桥编辑)解封千年宝物 而王样被封印到千年积木里 直到3000年之后被AIBO解开
正片开始 王样收集7件千年宝物 回到3000年前 和神官长瓶子塞特打起来 卡片魔神复活 要把全世界的人变成卡
卡片魔神直接把神官长瓶子(高桥编辑)变成卡 说瓶子太丑并烧掉 后决斗脑发作和王样打牌输掉退场 剧终……

1999年12月发售 制作时间更早 制作时设定最后2件千年宝物属于伊西丝和社长 发售时原作连载到小马哥姐弟
发售时迟于原作 于是暴露黑历史 当时几个游戏里叫[石津奈绪美](=伊西丝内奥米) 和[伊西丝·伊什塔尔·内奥米]
原作中千年杖的前主人是塞特一设定原型是真DM社长(真DM塞特不操纵千年杖 只是最后捡了神官长的千年杖)
虽然原作中7件千年宝物是3000年前才做的 但记载千年宝物制作法的千年魔术书也是比3000年前更早前就存在的

卡片魔神的设定酷似动画GX最终BOSS打客你死(TF3提到黑暗游戏的败者去处=打客你死世界=黑暗游戏的黑暗)

(GX1前期旧宿舍地下的打客你死遗迹打泰坦时出现黑暗空间前地面也是先出现YGO初代常用古埃及荷鲁斯之眼)

本作是有详细剧情的YGO作品中最早涉及决斗脑等后来动画系列争相模仿的神棍设定的作品 其剧本原案是高桥
原作66爷的前世西蒙名字原型是游戏制作人下村聪的下村的读音 西蒙原是包括本作在内几部上古游戏里的角色
在卡片魔神三部曲的游戏中 西蒙总是支援玩家的导师角色 而瓶子(高桥编辑)的角色总是敌军头目兼跳梁小丑
(JUMP编辑被自己漫画家作品恶搞 著名例子是《阿拉蕾》把鸟岛和彦(鸟山明编辑)做成反派马西利特博士)
还有个剧中剧设定 真DM1说明书称“本作故事是一部游戏 是现实帕叔在王国篇出事前和K记(=573君)一起制作的”
而西蒙和瓶子在说明书被设定为“协助了现实帕叔和K记制作出本游戏的人”(西蒙=游戏制作人 瓶子=高桥编辑)
(西蒙和瓶子协助帕叔和K记制作本游戏 也就是说帕叔=卡父=高桥 而游戏中烧掉瓶子的魔神=卡父 这意味着……)

【真DM2】剧本原案高桥
3000年前在古埃及阿蒙霍特普朝企图复活卡片魔神重新订立契约的复族大计失败告终后 塞特逃出埃及冲向世界
塞特在世界各地找到无数黑暗遗迹 企图复活卡片魔神 但每次召唤来的卡片魔神都不是以前认识的那个卡片魔神
于是塞特每找到个黑暗遗迹就搞次事 复活那里的卡片魔神然后发现找错卡片魔神 又把召唤的卡片魔神再次封印
时光飞逝 转眼1480年代 英国红白玫瑰战争时期 塞特的后裔塞特2号看上巨石阵 本作主角是被卡片魔术召唤过来
主角被人从现代召唤到古代 来对抗塞特一方的 但其实都是塞特2号计划通 利用主角决斗能量 召唤这次卡片魔神
这次卡片魔神是真DM1的卡片魔神他哥 见到塞特这个扰人清梦的瘟神找上门 就说要为弟报仇然后也被再次封印
其中某条路线的塞特2号会把信物交给主角 说你回到现代之后 还可以拿着这个去找我的子孙(社长?) 剧终……

2001年9月发售 提出了“利用决斗力量的碰撞来进行召唤仪式”等这类后来动画系列争相模仿的神棍设定
古人打牌的领域也从古埃及进一步扩展到全世界 塞特的野望是和卡片魔神重新订立契约然后用卡来征服全世界
塞特几千年子孙的设定酷似动画ZEXAL的激浪帝纳什(神代家是纳什的子孙 神代家儿子死后又被纳什灵魂同化)

【虚构王国】剧本原案高桥
“操纵神的人已经被神所操纵”——这个故事是从引用自某位身份不明的心理学家的一段诡异的神秘发言开始
这次世界观是属于原作宇宙的近似时空 当然是没有真DM、真DM2历史的世界观 这次剧情发生在BC篇结束后
KC有位研究员 就是原作中参与次代决斗盘的测试并目睹社长操纵巨神兵的长发大叔 他和那位心理学家是同姓
大叔失踪一段时间后 AIBO社长等人受游戏公司邀请去体验名为“王国”的VR游戏 全部人被关在游戏世界出不来
原来一切都是研究员大叔的计划 他打算把AIBO社长等人的恐惧等内心黑暗聚集在电脑空间 以此召唤太古之神
时机成熟 研究员大叔删除虚构角色瓶子(高桥编辑)亲自上阵 瓶子死前问大叔是何方神圣时 大叔却不屑回答
就在所有人认定研究员大叔是疯了并将其打败后 魔神真的出现 王样等人问魔神是何方神圣时 魔神却不屑回答
魔神表示王样等人是家畜 无须知道吃他们的牧场主叫啥名字 魔神叫出三幻神 称其为自己的仆人 吓到王样等人
魔神被打倒后众人逃出 大火烧毁了研究所而主谋失踪 “没人知道事件真相是什么”——故事以这样一段旁白结束
据说当初研究员大叔离开KC前说过的一句话里有真相的提示 “当人预感到神真实存在 就会想接触神和想支配神”

2002年12月发售 设定是王国系统未完善还不支持打牌只能用怪对战 但剧中VR装置是决斗盘形状
本作剧中对战没有卡游系统 剧中的虚拟世界是到处有野生怪的世界观 玩家靠收集新怪这种方式对战

本作提出了“收集人心的黑暗 就能召唤出巨大黑暗”等这类后来动画系列争相模仿的神棍设定
不久后发售和播放的游戏DM8和动画DM堕马篇都使用“收集人心黑暗”的神棍设定 从此YGO动画迎来神棍纪元
本作的“以游戏测试的名义 把众人精神聚集到VR游戏 召唤出神”的设定和漫画剧场版2016前传剧情是高度相似
游戏最后两章的标题是“梦见之园”和“神” 大叔说人脑神秘其实和电脑没什么区别 最后是自称“牧场主”的神登场
(初代原作单行本18 高桥是这么比喻自己创作的所有原作角色和怪 “可能都是住在作者心中的无数其他人格”)

卡片魔神三部曲的角色是明星系统的一种典型用法 把相同人物换个设定、名字、造型等 就成为了新的角色
其中像城之内、濑人、貘良、杏子等有日本汉字的角色 仅仅写成同音片假名就算是另一种名字成为一名外国人
这种玩法在原作也经常使用 千年之敌篇的冒险游戏角色名或古代篇的濑人(塞特)、貘良(巴库拉)就是同音片假名

在真DM1说明书有个剧中剧设定称“真DM故事是一部游戏 是现实帕叔在王国篇出事前和K记(=573君)一起制作的”
虚构王国也是把这群明星系统角色设定成“游戏世界的虚构角色” 并叫来“现实的AIBO等人”玩这样的明星系统游戏
这次故事的最后结局 其脑洞似乎冲向“AIBO等人生活的现实世界难道是……” 戛然而止 “没人知道事件真相是什么”

【573君】573君
戴着小红帽的神秘人物 最早出现记录是GX游戏TF系列的玩家角色 从TF的5DS世代到现在DL手游都有现身
正体是制作OCG和相关游戏产品的游戏公司KONAMI拟人化形象 得名于官方游戏截图时玩家名为KONAMI一事

具有超越时空让自己融入不同背景改写设定的能力 有时是卡片精灵 有时是23世纪的教育机器人 有时是红龙等
也是少数识破那位大人计划的同类存在 在TF3那位大人改写设定成为主角的事件中 仍记得那位大人是阿基米德

■卡片游戏
整理一下我所知的一些高桥对剧中卡游和现实OCG的看法(整理自高桥访谈单行本文库版等的相关发言)

●柴战士太郎

原型是高桥老师爱犬太郎 因高桥本人兴趣被画成OCG卡


高桥老师有着自己提出的一套“职业摔跤”系卡游论
连载时期的高桥也有玩过OCG 当时在VB1(1999年8月)说 自己喜欢追求胜利型(偏竞技向)卡组
根据当时高桥所说 他认为卡组这东西能分成两类:追求胜利的“究极卡组”和追求乐趣的“摔角卡组”
高桥想法是理想的卡片游戏能容许这两种类型共存 每个玩家都可以根据情况和喜好去选择要怎么玩
这两种类型卡组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而是各有自身的魅力 打牌并非只能求胜 打得开心也是一种玩法

高桥说 “究极卡组”是指那种用来赢的卡组 打起来会少了有来有回的攻防感 过程乏味而且容易没朋友
而“摔角卡组”打起来有来有回的攻防感会让人玩得比较开心 并指出漫画主角的卡组也属于“摔角卡组”
但高桥仍表示 自己更喜欢“究极卡组” 而且喜欢的是那种有主题性战术的 而不是纯粹塞堆强卡打赢的
称有时“究极卡组”也能具备娱乐性(高桥本人打牌最喜欢的是实战性之中又带点娱乐性的那种卡组)

高桥在连载中途停玩OCG 根据文库版所说高桥是觉得漫画该追求观赏性 和现实不同 怕混淆两者所以停玩
高桥在文库版说 自己是为了这个才选择以尽量简单的规则去设计漫画卡游 觉得复杂玩法并不适合漫画表演
(高桥当初在漫画设定卡游M&W就是借鉴万智牌的 后来很多地方也是捏它万智牌的 但高桥把规则简化了)

OCG和漫画效果不一致的情况 高桥说自己觉得OCG是要考虑平衡性等 而漫画是表演当然要轻视游戏平衡
高桥提这类话题时会解释到漫画决构 提到漫画故意无视平衡性先让敌人的卡异常强大然后让主角逆转战况
说现实的打牌不会是这样打的 并表示希望读者谅解 希望不要为OCG和漫画的效果有不一致之类的情况生气

高桥是以职业摔跤来比喻漫画打牌(高桥摔角迷)说现实打牌不像漫画有那种戏剧性和花里胡哨出绝招等
(职业摔跤是娱乐表演 选手被按剧本设定角色 故意制造跌宕起伏并用些好看招式 再按预定的结果分胜负)
高桥称因此决定在原作连载时期内不再玩OCG(停玩的准确时间不明)后来在文库版说觉得差不多可以再玩

高桥OCG打牌情况大概是这样

●1999年8月 老埃部件和天施全部发售(现实高桥在差不多的时期做了老埃卡组)
●1999年11月 漫画连载到盗版集团号称最弱的罕贵猎人玩天施老埃(把凡骨初见杀)
└ 高桥在那几期JUMP说自己玩“某卡游”达成最速胜利记录4回合杀
●2000年4月 老埃天施等卡进表(此前的老埃是OCG超主流 卡组是部件、壶、天施等全满)
1 连载中玩得很嗨的时期(偏竞技向)(最后做卡组是老埃发售时做老埃卡组)
2 连载中避免和漫画混淆就决定停玩
3 连载中停玩的时期
4 连载结束后依然停玩的时期
5 2007年在文库版提到自己有考虑再玩OCG 说觉得差不多该“解开封印”玩玩很久没玩的OCG了
6 2010年在博客说OCG越来越复杂记不住 但见大家打牌开心就很满足 开玩笑说要做个卡组打倒影山
7 空白时期(没找到资料 据后来佐藤所说 高桥那边(没说是何时开始)每个月会搞1次内部决斗会)
8 2017年佐藤漫画提到最近内部决斗会上和高桥打牌(佐藤是多年OCG党) 高桥玩DL手游很嗨(并不强)
9 事后高桥在网上(instagram)说最近OCG太复杂不知下次内部决斗会该用啥卡组 似乎要继续用白嫁卡组

当时佐藤表示记得以前高桥说过 最后1次做卡组是老埃发售时做的老埃卡组(究极卡组=无表老埃石锤)
然后高桥就突然掏出了亚白+高仪MAX打得拿着磁石卡组来想娱乐的佐藤差点翻车(佐藤开神风解场反杀)
虽然感觉是受剧场版社长影响 但老埃和高仪MAX这类卡组 确实符合当年高桥说过的自己更喜欢“友尽卡组”
此外 在剧场版2016时期的访谈中高桥也是吹了老埃 说老埃是最刺激想象力的卡 老埃的赢法非常像扑克牌
什么?老埃GX3乱入正片被于贝尔阿蒙吹上天?异世界莫名其妙跑出个需要牺牲爱人才能开的老埃门?

还有一点要注意 像高桥等YGO相关制作者 合作方每次会自动送新产品来给他们 高桥不用去买就有新卡
有时他们会在收到后开来玩 例如一些新游戏或OCG卡 文库版有说高桥把这些新卡等周边产品放到仓库里
当年普通玩家则拼命买买买5种产品才能收集老埃部件 1999年8月东京巨蛋发售PP1时还闹出骚动上了新闻

“内部决斗大会”是指一些YGO动画工作人员、漫画家、编辑和声优等人定期在一起打牌的官方内部活动
高桥搞的小型内部决斗会也是受其他内部大会影响 高桥在2010年博客说的大家打牌就是指那些内部大会
在一些漫画家的内幕漫画和一些角色CV的发言等都有提到此类活动的存在 其中有不少人的打牌水平较高
而且许多人是和普通玩家一样 经常换卡组 用着许多类型卡组 例如以5DS厨著称的佐藤也有许多无关卡组
动画系列的制作人实松在访谈中说 搞这种内部决斗大会让声优们一起打牌 也有助于声优更好地融入角色

高桥从OCG中逆输入到漫画的一些例子
●1999年10月:大炮鸟[1999-03-27] 魔人泰拉[1999-03-27](AIBO住医院打凡骨)
●1999年11月:天使的施舍[1999-08-26](罕贵猎人用的高桥流究极卡组)
●2000年07月:海[1999-03-06] 要塞鲸[2000-03-23](非蓝怪化) 飓风[2000-04-20](凡骨水族馆)
●2000年10月:火球[1999-03-06](改为烧600) 雷击[1999-03-06](改名为闪电旋涡)(洗脑凡骨战)
●2001年09月:陷阱拆除[1999-03-06](暗小马哥打盗贼王)
●2002年01月:闪电之战士吉尔福德[2001-12-20](凡骨便当战 来历不明的新王牌 卖卡广告)
●2002年03月:强欲之壶[1999-05-27](王样打社长)
●2004年01月:稀有金属骑士[2001-11-29](手中的武器) 魔蜥义豪[2003-02-20](本田打大邪神)

其中有些卡是高桥帮忙设计造型(老游戏也有高桥设计的卡) 后来才被高桥从OCG逆输入到漫画
有些卡则是和高桥无关的 大概是懒得自己想卡名卡图卡效 或是自己也喜欢那张卡 就从OCG搬过来
可以看出基本是第1期的卡 符合高桥过去只玩到发售时的老埃为止这一点 但也有飓风这种第2期的

最奇特的是第3期的魔蜥义豪 没有资料显示是高桥自己设计 但在发售1年后突然乱入到记忆篇客串
不知是高桥暗中设计 还是高桥虽不玩新卡但有看新卡(卡会自动送来的) 或是助手编辑读者等人安利
魔蜥义豪手拿的可以推测是捏它稀有金属骑士的武器 高桥看过乃亚篇 而那边本田AM就是稀有金属骑士


说到这里应该很容易看出来了 高桥并不是一个“看不起OCG的人”或“不喜欢OCG的人”
而是一个有着爱玩追求胜利的究极卡组系思想 却要画追求乐趣的摔角卡组系漫画 因此曾经停玩OCG的人
他停玩OCG的原因是不想自己太投入OCG导致自己变得画不好漫画的摔角系决构 决定要在连载中无视OCG
高桥在各种访谈等总对自己搞出风靡全球YGO卡游热潮一事很自满 还说希望自己能活着见到立体打牌成真

高桥在一些访谈中提到了“卡只是用来表现角色的工具 角色才是故事的主体”等类似的话
给人感觉像是高桥在否定卡游 觉得高桥是骑虎难下 其实高桥那是在指“适合故事作品的决构是摔角系决构”

高桥的“卡只是用来表现角色的工具 角色才是故事的主体”这套原话应该这样整理
●高桥在VB1提到 卡游有追求胜利的“究极卡组”和追求乐趣的“摔角卡组”(可能包含玩万智牌时的经验)
●接上 高桥把漫画主角的卡组和打法定义为后者 并提到自己本人打牌则是更喜欢前者
●高桥在文库版等说漫画决斗就像职业摔跤 决构和怪设以角色的心为原型 决斗是表现角色精神对决的手段
●接上 高桥提到自己在原作连载中故意不去碰OCG 而原因是不想把实战比较复杂的规则和打法等带入作品中
●接上 高桥强调了是原作连载中故意不碰OCG 说他现在连载已经结束了有考虑再玩OCG的
●高桥在一些访谈中提到了“卡只是用来表现角色的工具 角色才是故事的主体”等类似的话

简单说 高桥把“现实打牌”和“漫画打牌”分得很开 他喜欢“玩”的是实战向 但喜欢“看”的是娱乐向
而且他希望画给读者看并觉得读者会更喜欢看的 是娱乐向 能尽量简单地把角色的精神面表现在使用的卡上
由此我们会发现 罕贵猎人用的高桥流究极卡组可能是高桥自黑 过于实战向的卡组在漫画里没啥高潮和燃点

高桥那套摔角系决构论是什么样的决构呢 就是“无视平衡性 先让敌人的卡异常强大 然后让主角逆转战况”
正是上面“选手们按剧本设定角色 故意制造跌宕起伏(有时即兴演出)并用些好看招式再按预定的结果分胜负”
把决构和故事结合 角色愤怒时打出象征愤怒的卡 心情怎样就抽怎样的卡 高桥还经常在抽卡前才设计抽的卡
就像摔角选手 把1场格斗比赛打成了充满戏剧性(和即兴演出)的战斗系舞台剧 高桥在文库版说他喜欢这种戏

BMG就是在决斗中现场设(印)计(卡)的 高桥说原本还画成美漫风格女巫大姐 但觉得不合适就改成现在BMG
从BC篇起 漫画每话登场的许多新怪是草稿分镜的阶段时未决定 故意等到做原稿时才去即兴设计造型和命名
经常不先设计好一堆新怪安排它们到漫画登场 而故意先不设计新怪 等到要画到剧情时 才在决斗中现场创造
据高桥说 在抽卡前设计是为了最大程度配合当前剧情来创作新卡 现场设计的怪 最能代表当时使用者的心等
(既然BMG是王样的心之形 那不就是说 王样当时的心境是meng… 放肆!你们竟敢泄露那位大人的计划!)

高桥的怪设是以角色的心为原型(光金时也这样搞 某程度证明高桥为非原作设计剧情怪时也有先了解故事)
此外 高桥说自己做怪设还会回想自己童年看《奥特曼》等时的兴奋和想象读者会觉得哪种帅气等来设计造型
老游戏/动画系列中 一部分怪设是高桥原案 最前几代主要角色不少怪是高桥原案 剧场版光金怪也是高桥原案
(从动画5DS开始可以做成CG不必用人手画 高桥想看CG技术表现 因此故意设计了不少复杂帅、可变形帅的)

常被误会成高桥不喜欢卡的记忆篇“怪由心生”设定就是以高桥卡游决构论“怪 = 心之形”为原型

怪的外形 = 使用者当时心理状况的具象化    决斗过程 = 两名玩家的精神面碰撞的具象化

这种摔角系决构论 说白了就只是指动画和漫画很常用的那种决构罢了 例如角色形象和卡组主题风格的相似
“主题卡组”是这摔角系决构论的常见表现 什么样的人用什么主题的卡组 四肢发达用恐龙 阴险狡猾用昆虫等
高桥设计造型等技巧不是别人随便模仿得来 但只说决构 剧场版2016高桥交给彦久保和吹彦久保已证明一切
剧场版2016是彦久保决构而高桥设计怪造型 这两点达到的结果就已符合高桥说的“卡是用来表现角色的工具”
而且高桥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搞现场设计 前面说的OCG卡逆输入便是把早已存在的卡安排在漫画登场的例子
说白了 这其实就是指“尽量多让角色用些能联想角色本人的形象/身份/个性/处境等的卡”这个人尽皆知的套路

“卡是用来表现角色的工具”并不是特指剧场版2016这种省略决斗台词 那个是有时长等问题 并非高桥反卡游
虽然原作漫画也省略、简化决斗说明台词 但漫画是有显示卡图文本 读者可以停下来看文本 然后再翻页看后续
这点和动画很不同 动画不是静止的 观众坐在电视前只看1次动画很多时候根本看不清也记不住几秒闪过的卡图
原作漫画常开几个说明框或卡图来说明情况 这些在动画是没有的 但动画台词适当增加说明量弥补这些漫画文本
剧场版2016既不显示文本也不增加说明台词 这是反了高桥以往的做法 但OCG同步发售剧中卡等又缓解了这问题
如果不是同步发售剧中卡等 本作游戏部分比漫画TV动画还难懂 满屏幕新卡却没什么游戏资料的纯剧情哪叫YGO
根本不符合高桥的决构观 高桥说的简化规则卡效是为了让读者不难懂 而不是只简化说明让读者难看懂规则卡效
剧场版2016敢越过这“游戏适当说明量”的底线 我觉得应该是故意就以“OCG同步发售剧中卡可供观众参考”为前提

高桥认为的“原作YGO对读者而言的好看”是什么?高桥是为什么会觉得不玩实卡就能画出更好看的打牌戏呢?
既然并非不懂打牌或讨厌玩实卡那肯定是自己继续打牌才能画出更好的打牌戏啊 高桥怎么会有相反的结论呢?
高桥为什么和影山佐藤彦久保等人有这种分歧呢?我觉得原因在于高桥眼中的原作读者不只限于那些实卡玩家
“读者觉得作品好看”的前提是读者在某个程度上能从作品中理解出个内容 因此高桥才会说不想做得规则太复杂
我们可以看到 原作最初那次打牌是极其简陋 这并非高桥不懂万智牌 是故意改造万智牌的规则 简化成容易理解

高桥的“以尽量简单的规则去设计漫画卡游 觉得复杂玩法并不适合漫画表演”是还考虑到读者会看不懂的情况的
包括王国篇在内 高桥当时这么做完全是正确的 否则高桥不仅在JUMP没法混 设计的游戏也只能吸引一些烧脑宅
问题是OCG真的发售后YGO的读者群就开始分裂了 有的读者受到实卡的影响对打牌戏真实性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高桥为了简化万智牌 设计出M&W 结果倒成了第2个万智牌 如果过度迎合实卡党 则照顾不到新读者、非实卡党
OCG发售后高桥也受到实卡的影响改良打牌戏某些真实性 但高桥对于关系到打牌戏剧性的那些部分并没有妥协
高桥对此的结论就是在原作连载时期内退坑不玩实卡不去纠结 不去改变那种从社长初战一直走过来的创作风格
剧场版2016算是一种通过把游戏复杂部分放到剧外补充来同时迎合新观众及至少分两种粉丝的旧观众的混合态


要分析决构问题就不得不涉及历代打牌戏 但分析这些还需要考虑到时代环境等因素
同一决构的观感 会随着观众的主观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想要客观地分析优劣是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分优劣 只分析历代打牌戏是否有规律性 以及是否能印证高桥说的理论等

 “打牌戏不只是打个牌”
 ●(作品)艺术性
 ●(牌戏)表演性
 ●(打牌)合理性
 高桥彦久保等人的决构论或许是可以用这3点来解释


首先是艺术性 也就是所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就用什么样的卡 并进行什么样的决斗”
主要方法1 根据角色的形象/身份/个性/处境等 选用“适合”这角色的旧卡 或制作新卡
主要方法2 先决定用什么旧卡或新卡 根据这些卡决定角色的形象/身份/个性/处境等

例如5DS苦劳就是先决定用BF卡组 再根据BF系列特性来决定苦劳的早期人设和人名
DM使用守护者的拉哥 GX使用扰乱LV的散打 5DS使用念动力的D叔 AV用DT的LDS组
这些角色的例子既可能是主要方法1 也可能是主要方法2 我们不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DM原创守护者代表拉哥内心 过去拉哥印死神那段回忆也是YGO最早的“内心印卡戏”
高桥决构论推崇的“怪等于心”思想 和拉哥不谋而合 或者说 高桥吉田彦久保有谋而合
原作中 有这说服力的只有帕叔卡通幻想魔族 别人不印卡 说是“卡等于心”也没真实感
帕叔被原作写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就是因为高桥也想尽量淡化“卡由帕叔生”印象
高桥在《真理的福音》还追加设定 说“帕叔总觉得 卡并非自己所做 而是千年眼所做”

还记得原作中的千年钥匙进入心灵房间的故事吗 高桥的“卡 = 心之形”也是这种概念
正如高桥说的“怪代表角色的心(造型凶恶则玩家凶狠 等)”那样 卡就是一种心灵房间
前面说的AIBO斗仪的黄金柜(魔法) 就是以“造型像千年积木盒”来表现AIBO的心之形

卡的名字、能力和造型图案甚至连卡所捏它致敬的典故等都能包含关于角色的暗示
例如GX3霸王旧呆AM恶刃原型是《剪刀手爱德华》而旧呆当时处境也是捏它这电影
恶刃是当时旧呆的心之形 而NEOS也是旧呆的心之形 GX155旧呆作为NEOS去超融合
像黄金柜恶刃等这种只在短期内用的卡有个好处 就是能准确地反映当时这一刻剧情

将角色融入决斗中 想让观众通过看场打牌戏来理解角色的形象/身份/个性/处境等
装成打牌跟观众讲故事或上XX课 例如社长巨神兵祭品出白嫁 KCGP没落贵族的乐剧
除"插入对话或回忆"外 还连"角色用卡"也能包含信息 用卡一事本身就是角色塑造法
打牌戏是一种变相的人物角色介绍 他们使用的卡其实就是一种角色介绍上的说明文


 然后是表演性和合理性
两者是自相矛盾 表演性常破坏合理性 合理性常妨碍表演性 总是找不到理想平衡点
某些合理的场面给人印象平淡/差 而某些给人印象深刻好场面 反倒其实没啥合理性

 表演性的例子
 ●对战过程跌宕起伏 反派卡强到破坏平衡 正派被压着打后拿技术流或挂逼卡逆转
 ●正派2对1反派、正派3对1反派 体现出反派很强(战斗系作品的战力膨胀套路)
 ●怪有帅气外表 登场或战斗场面的画面演出震撼 配合音乐等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登场或战斗时来一些中二装逼的台词 给招式取名字并喊出来
 ●决斗中开挂或被送外挂突然拿到了卡组没有的新卡并使用出来后打赢
 ●写决构时故意增加多余步骤把原本可以简单完成的事复杂化 使过程看起来不单调

 与合理性的冲突
 ●卡强到破坏平衡性不适合平时切磋用 导致老埃王国篇扔海 堕马篇等让神卡下线
 ●正派2对1反派 看起来像“反派 = 正派2倍强” 但后面1对1跟反派或BOSS搞55开
 ●给观众留下热血帅气等深刻印象 但从游戏实战角度来说其实干的事很蠢
 ●登场或战斗时的台词和演出太占篇幅 甚至可能导致节奏太拖沓等
 ●决斗中突然拿到了新卡并使用这种事和打牌作弊打赢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增加多余步骤把原本可以简单完成的事复杂化时会显得角色像小题大作不懂打牌

 表演性还可以分成王道系表演和多样性表演等
神仙打架 战力膨胀 王道 缺点也明显 很多观众爱这样简单粗暴 但看多了都同个套路
多样性表演则没固定的风格和招式 甚至没固定主角 反套路让主角输而配角捡人头等
能使作品不太单调 缺点是对想看王道套路的观众泼冷水 但也有观众喜欢猜不到剧情
多样性魅力在于反套路 单独看时可能没啥感觉 看过其他东西再看才会觉得别出心裁

值得注意的是 动漫和OCG规则的不同 并不只是表守里守那种历史遗留问题的程度
例如GX有过“墓地是第2个融合卡组”独有规则 可从墓地融召而且回融合卡组是送墓
这条规则在幻魔扉苏生墓地电终、地球巨人除外化石紫怪等时候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DM和GX有连锁规则 后来5DS废除连锁规则 这事也是“动漫故意用不同规则”的例子
这么做的目的 也许是照顾新来的观众 动画基本回避苏生限制/错过时点等复杂规则
比如DM早期 经常会里守 但后来可能因不方便观众看怪 就改回了原作那样经常表守
动画规则虽一代比一代更接近实卡但还是有些故意和实卡不同的部分 有时会倒着走

正如前面说的 这不是彦久保单方面的事 决构+“编剧等人所想所画演出等”才是整体
“5DS救世 ZEXAL闪抽 AV的A卡 VRAINS风暴印卡”等这些画面剧情 也和决构是一体的
相信这也有想照顾不懂规则的观众的意图在里面 这些东西的直观易懂更能吸引新人
现在YGO动画越来越有过量表演倾向 像印卡这类以前是大招的东西 现在每场都能用


 一场打牌戏可以简单分成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A部分 一个玩家在交战前的准备
 例如“出小怪”“出大怪”“堆攻”“盖卡”等 一个玩家对另一个玩家发起攻势前的部分

 ●B部分 两个玩家之间的对抗部分
 例如“攻击”“以卡效影响对方”“解救自己”等 一个玩家和另一个玩家发生互动部分

两个部分会在一场打牌戏中交错反复出现 常说的“召唤法”“说书出怪”等属于A部分
而B部分的里面也包含常说的害群之马“不自然猎奇针对”“无效无效脑”“A卡”等水货

彦久保在DM和GX时就会说书而不是到5DS才懂说书 只是以前的卡池不必经常说书
说书多 并不等于就是决构好 如果说书过多破坏节奏或千篇一律化 那也是一种毒瘤
A部分和B部分需要平衡 参考高桥说的“打得有来有回像摔角比较开心”是偏向B部分
究极卡组偏向A部分 极端情况下会在过程中无视对手只顾自己准备后几下拍死对手

如果参考高桥打牌戏理论 可以这样理解 “打牌戏中 以B部分为主 而A部分作为辅助”
不过偶尔颠倒主次是可行的 几次反套路让作品不单调 但每1场都反就真是本末倒置
高桥也说过他认为“究极卡组有时也可以做到摔角卡组那种效果” 因此不必全盘否定
“做到哪一种程度才算是理想平衡”这一点不好定论 毕竟每个观众都是有自己的口味


 高桥的情况
 ●每周1集漫画 每场牌通常最少需要几集 平均1个月完成1场左右

 彦久保的情况
 ●每周1集动画 每场牌通常最少需要半集 平均1个月完成2~3场以上

 影山等漫画家的情况
 ●每月1集漫画 每场牌通常最少需要2集 平均1个月完成半场左右

从这里可以看出动画并不适合过少使用OCG卡 但漫画少使用OCG卡也没有多大问题
漫画打场牌好几集 高桥一场牌就够用一个月 不像早期原作一个月必须想N个新游戏
动画每场打牌才1集左右 如果都不用OCG卡 那和高桥最怕的“每周1个新游戏”差不多
OCG卡量少 意味着原创卡增加 然后逐渐出现千篇一律的开场黑怪全程站场流等套路

使用OCG卡量少一事造成的最大问题不是剧中OCG卡量少 而是动画决构太安于现状
如果不塞些滥竽充数和千篇一律的水货 彦久保他们哪来那么多灵感创意自给自足?
构思“两个玩家之间的精彩对抗”的精力被拿去构思原创卡了 甚至偷懒印到原创卡上
这种安于现状逐渐增加了B部分的不自然硬塞效果等滥竽充数之处并导致A卡等诞生

“不依靠OCG卡或现成卡来构思决构”这件事本身不难 真正难的是不断这么做下去时
正如高桥说的那样 一开始“每周一个新游戏”以为自己有很多点子但最后还是吃不消
既不必设计新游戏系统 也不必介绍新游戏规则 只把重点放在“现成游戏的精彩对抗”
每月一场旧游戏(加些新卡) 高桥这么做的结果 就是争取到时间、精力和构思理论等


动画决构在各种问题上常各走极端矫枉过正 而高桥曾闭关锁国不玩OCG一样有弊端
高桥闭关锁国后回坑困难导致剧场版2016不做决构 但不是对OCG没兴趣而是跟不上
但是高桥闭关锁国期间仍有对原作输入少量OCG 适量接近OCG 这份合理性是必要的

高桥最初画社长偷卡战的时候 是想像星战4那样 让读者看不明觉厉的可动怪兽棋
而不是用详细复杂的文字说书吓傻读者 因此才会是以怪的打斗为看点的简单斗兽戏
把打牌的行为变成观众可视的怪兽对战 让观众忘记了自己在看不会动的纸牌这件事

让观众进入活灵活现的怪兽世界 这套表演也是高桥YGO漫画的打牌会火的原因之一
正因漫画这套表演好所以才有人气出实卡 但实卡和表演之间难以找到平衡 自相矛盾
决构上的“程度合适” 界线在哪里 似乎没一个标准答案 但绝对不是只要非黑即白就行


很显然 高桥说的一些缺点在彦久保等人身上是出现了 但这并不能说彦久保等人的决构就完全和高桥背道而驰
毕竟原作的决构本身也是受到了OCG很多影响的 OCG诞生前爱用的水导电、打月亮等在OCG诞生后越来越少用
高桥是认为决构接近OCG要有合适的距离 为了不过度混淆而让自己停玩OCG 彦久保等人则选择边玩边适量接近
在属于摔角系决构论这一点上 高桥和彦久保等人是一致的 但彦久保等人比停玩的高桥更容易被OCG牵着鼻子走
而反过来说 在规则处理等方面则是彦久保等人更严谨 而且打法更接近现实习惯对OCG玩家而言也是觉得更亲近
YGO动画等新作 是越来越有半“实卡粉丝向作品”的倾向 而高桥的YGO原作偏向大众向作品 两者用的是不同标准

除了摔角系决构论外 高桥还曾经在画集中提到了小时候看职业摔跤系动画《虎面人》后自己画虎面人的事
说自己当时觉得动画虎面人不科学 像真的虎头人而根本不像人戴上虎面具的样子 自己就按写实风格画虎面人
画了觉得写实风格的虎面人好怪 还是用动画中那种无视逻辑的画法才叫帅 明白了自己不必纠结画风科不科学
正如摔角系决构论 高桥的逻辑是“作品有趣 ≠ 非常严谨” 觉得有时牺牲些严谨性科学性 能换来更大的观赏乐趣
就像画风并不是越写实就越好 这还需要看是按哪种标准去看待 例如看热血动漫之类时画风太写实 反而煞风景
许多类似这样的发言都可以看出高桥是一个习惯以不同标准去看待各种不同的情况而非只以单一标准看待的人

原作连载时期角色设定书《真理的福音》有一套理论 简单说
●YGO的主题是「友情」「死」「爱」和「自立」
└ 爱是广义上的爱 不只是恋爱夫妻之类 还包括亲情(父子爱等)和友爱等
●打牌的意义不在于输赢 而在于获得结识他人或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
●许多事上(无论那是不是打牌) 输了不代表结束 输也是有输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也都有自己的特长 努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特长
●人无完人 没人是十全十美的 各司其职 并不需要都去追求同一方面的强
●现代社会这种“输的人是失败组 赢的人是胜利组”非黑即白的贴标签是不对的
●王样社长是脆弱的角色(高桥很喜欢“英雄有脆弱一面” 王样是按这个标准创作的)
●AIBO凡骨等人能去填补王样社长等人的这些缺陷 他们是不同方面不同意义上的强者
●就像友情圈那样 每个人都只是有缺陷的圆(=弧) 众人合起来才有完整的圆(所以友情圈叫拼图之圈)
●每个人就相当于积木/拼图整体的一块部件 是需要去和别人的部件组合 这个整体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高桥当时说希望自己作品能让人认识到这些道理 后来JUMP流说高桥创作心得之一正是赋予角色脆弱一面
说尤其是英雄角色 有脆弱一面才有成长空间 更容易让读者观众代入 高桥并不喜欢那种被过度神化的英雄
(其他心得还有“通过让几个角色之间有思想分歧来制造对话和剧情”“敌人越有魅力则主角也越有魅力”等)

高桥对创作YGO卡游有什么想法?
可以认为YGO卡游对高桥而言是自己“童年怪兽梦”的载体之一 在他眼中并不只是单纯看钱
根据高桥语录推测 高桥在YGO作品中的怪兽情结主要来自《奥特曼》《星球大战》这两部作品

《奥特曼》系列每集各有不同特色特摄怪兽形象 刺激了高桥童年时对异形物的设计欲
高桥是小学粉上奥特曼 当时“第二次怪兽热潮”是每年都出奥特曼新作(《归来的奥特曼》等)的时期
高桥童年梦想是成为《奥特曼》的特摄怪兽设计师 他长大后依然很喜欢去设计怪 喜欢看各种形象的怪

《星球大战》剧中的全息怪兽棋 刺激了高桥想将“小道具”和“各种怪”结合的这种游戏欲
YGO原作漫画设计的打怪游戏 如打2次的胶囊怪兽棋 长篇的怪兽世界RPG和龙骰地下城DDD(DDM)等
这些也是游戏小道具和各种怪结合的设计 每件小道具各是一只怪(棋子、卡) 像星战的全息怪兽棋那样

YGO卡游对高桥而言 应该就是这份怪兽情结的主要载体了 高桥并非太喜欢打牌 而是太喜欢用一群怪来玩游戏
最让他乐在其中的 就是看到自己设计的各种怪以游戏形式在画面中活跃 因此他在画打牌的剧情时其实是很开心
连载时期高桥设计怪时很开心 选中卡游还因为画得开心而非只是看中人气 这一点是能在后记和访谈等确认到的
高桥还表示 觉得自己与其说是个漫画家 不如说更像是个设计师(从他爱重置自己画过的怪形象等事也能看出)

此外 虽然有商业互吹性质 但高桥在剧场版2016时期访谈/私底下依然说些叫大家支持动画OCG多交朋友等的话
高桥认为卡游之所以能红遍全球 是因为卡游不是对着机器而是需要对着人来进行的游戏 这是一种人与人的沟通
这类话在连载时期出的原作角色书等就提过 说希望大家把打牌看作一种交友以及增进感情的途径 输赢只是其次
在博客等经常有出现此类发言 而且在这些地方 高桥经常表现出幽默和亲民的一面 例:把貘良玩成暗小智(CV梗)

■参考原型(一部分)


高桥本人比较明确提到的一些自己喜欢以及影响自己的事物和思想等
●《奥特Q》《奥特曼》等圆谷特摄作品(文库版、画集等提及 童年梦想是特摄怪兽设计师 YGO怪设师的原点)
●《假面骑士》(画集出现 童年所画对象之一)
●《虎面人》(画集提及 童年所画对象之一 影响到帅气形象画风等)
●《恶魔人》(文库版、画集提及 童年所画对象之一)
●《魔神Z》(文库版、画集提及 童年所画对象之一)
●《魔神Z对恶魔人》(文库版提及 童年看的合演剧场版 是胎死腹中的GX剧场版的标题原型)
●《宇宙战舰大和号》(画集提及 童年所画对象之一)
●《魔太郎》(画集提及 影响到黑暗剧情)
●《哆啦A梦》(画集提及 影响到光明剧情)
●《JOJO的奇妙冒险》(画集等提及 非常喜欢 影响到黑暗剧情)
●《龙珠》《乌龙派出所》《北斗神拳》等其他日漫(访谈等提及)
●《地狱男爵》《蜘蛛侠》《再生侠》等美漫(画集等提及 影响到画风和帅气形象设计等)
●《剪刀手爱德华》(画集提及 影响到初代主角服装的设计)
●《星球大战》(画集提及 剧中立体怪兽棋影响到怪兽对战游戏的演出风格 现在高桥家有达斯维德像等)
●《大白鲨》(JUMP流提及 YGO怪设1号青眼白龙的原型 最喜欢的电影 高桥是斯皮尔伯格的影迷)
●《侏罗纪公园》(1997年的少年JUMP提到要看《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 现在家里有些暴龙模型)
●《异形》(JUMP流提及 很喜欢异形造型 现在高桥家里摆放有多只异形模型)
●《猛鬼追魂》(海外访谈提及 说剧中连接异界的魔法道具立方体机关盒是千年积木的设定灵感来源)
●《终结者》《夺宝奇兵》等其他外国电影(少年JUMP和JUMP流等提及 现在高桥家有相关的周边产品)
●连载时期 每天有2小时玩游戏 每周有1天专门去收集资料看电影玩游戏等 还有看通宵电影和每天租片等
●图坦卡蒙、阿肯那顿、阿顿信仰(文库版、画集提及 王样和光创等的原型 阿顿神的形象是多手的圆形)
●万智牌(1996年的少年JUMP提及 原作卡片游戏M&W的原型 玩家设定是多元宇宙旅行的强大魔法师)
└ M&W(魔巫牌)直译“魔法与魔法师” 原作说过游戏设定“玩家是魔法师 卡是魔法”(致敬万智牌的设定)
(真DM设定决斗卡是自古流行的“卡片魔术” 剧场版2016蓝神称卡为“魔术之札” AV最强决斗者是魔法师)
●职业摔跤(VB图鉴、文库版等提及 决构论的基础之一 高桥是职业摔跤迷 猪木粉丝 画过职业摔跤漫画)
●失去的重要东西是童年孤独时认识的一个无法再见的朋友A君(文库版提及 童年黑历史 初代剧情的原型)
└ YGO系列的背后灵角色和女1等经常使用A开头的名字(例如初代的王样、5DS红龙、ZEXAL星光等)
●缺失部件A君积木火箭、偷东西、单手拿积木、钻石般透明(文库版提及 童年黑历史 初代剧情的原型)
└ YGO系列经常用拼图等需拼合之物作为关键道具(例如初代千年宝物、5DS龙之纹章、ZEXAL的No.等)
●对于YGO鬼父特别多一事 高桥称“让孩子跨越父亲”这种对角色的考验是少年漫画主题之一(文库版提及)
●子·个·弧(文库版提及 人弧论 孩子的纯真被现实摧残 然后成长为独立个体 最终成为社会之圆的一弧)
●男性符号是枪之战士 男孩成长就是去拿起枪(文库版提及 YGO鬼父定律的自圆其说理论的一部分)
●女性符号是戴十字架的女子 祈祷枪兵的平安(文库版提及 YGO鬼父定律的自圆其说理论的一部分)
●每个鬼父的心都在过去失去一些(积木/拼图的)部件(文库版提及 YGO鬼父定律的自圆其说理论的一部分)
●父亲是枪兵 将自己的“负”留给孩子 作为给孩子的考验(文库版提及 YGO鬼父定律的自圆其说理论的一部分)
●心灵之摆(单行本、文库版提及 心摆论 人心总在两面之间摇摆不定 高桥称这就是原作想传达的主题)
●高桥说人的心灵之摆虽然会在各种东西之间摇摆不定 但这个摆最终会转出一个圆圈 这就是主角的强处
●象征人无完人、互相扶持的拼图之圈(角色书等说的部件论(人弧论) 世界社会(圆圈)以人为部件(弧)组成)
●通过让角色存在缺陷弱点 以此使角色互动或成长克服等来让读者更容易有代入感等(JUMP流提及)
●对宗教斗争和人性愚蠢好斗一面的讽刺(文库版提及 影响到BC篇和记忆篇对宗教之神等的影射)
●人总是蠢到先经历斗争才明白某些道理(文库版提及 影响到BC篇和记忆篇对现实纷争等的影射)
●玩YGO卡片游戏 广交益友 增进感情 全世界一起打牌(访谈等提及 对YGO走红全球原因的自我解读)



推测历代作品中高桥等创作者可能有借鉴的同名原型(历代作中有比较明确出现相关名字等)
●《出埃及记》(圣经故事 初代YGO原作的守护神艾克佐迪亚的名字)
●《魔域帝国Zork》(黑暗中看不见敌人“格鲁(Grue/グルー)”的电子游戏 初代几个反派佐克的名字)
└ “格鲁”近似日文グール(食尸鬼) 因此盗版卡集团叫“GHOULS(食尸鬼)” 佐克后半名也来自“食尸鬼”
(佐克后半名ネクロファデス(necrophades)推测取自汉字[食屍鬼] 食phagous、屍necro、鬼hades)
(记忆篇的精灵兽迪亚邦德3个能力 穿墙盗墓、模仿手下败将、迷彩能力 都是以食尸鬼传说为原型)
●《风之谷》(宫崎骏名作 “巨神兵”这名字是本作一种成为化石的巨人型古代破坏兵器)
●《利维坦/巨灵论》(托马斯·霍布斯)(君主职责与国家构成论 以人群造神 堕马篇BOSS名字利维坦)
●《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柏拉图对话录)(有关亚特兰蒂斯的最早记述 有山铜、传说之龙的名字)
●《尼伯龙根的指环》(围绕着被诅咒的河中黄金的北欧神话改编乐剧 内有KCGP篇BOSS人名和卡名)
└ 没落贵族的“急流山的金宫”可拆解成" 急流(河流/德语Strom) + 金 = 河的黄金 “(莱茵河的黄金)
●《神曲》(地狱之门是三位一体的造物主所造 入门者放弃一切希望 GX幻魔扉 ZEXAL门叔/源数门/老千)
●《失乐园》(约翰·弥尔顿)(悲剧英雄撒旦追求的自由意志与上帝之间的对立 GX三幻魔的场地名)
●《爱丽丝梦游仙境》(梦中世界 和扑克有关 GX2神秘女子 GX4的T叔对主角的称呼 ZEXAL1心后)
●《爱丽丝镜中奇遇》(世界是梦 和象棋有关 GX2神秘女子 GX4的T叔对主角的称呼 ZEXAL2红王)
●《楚门的世界》(讲述“主角的世界是虚构的电视节目”的著名电影 GX4的T叔的名字)
●《秘密教义》(布拉瓦茨基夫人)(神智学的神棍大作之一 内有ZEXAL的No.33的名字)
●《即临之族》(科幻小说 走红后被神智学附会 内有ZEXAL的No.33的技名 故事设定疑似7皇原型)
●《2001/2010/2061/3001太空漫游》(长方形石板引导古今生物进化 把木星变太阳 以黑盘遮挡太阳)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阿顿信仰的继承者 世界宗教斗争史的代表角色)
●亚当、夏娃、艾萨克·牛顿(ARC-V苹果名人的名字 赤马零儿原型(官方说是乔布斯)也是苹果名人)
●炼金术(最终炼成据说是红色或液状能点石成金、长生不老的灵药“贤者之石” 获得等同神的智慧)
●北欧神话(KCGP篇《莱茵的黄金》、GX米德加德王国欧丁王子、5DS诸神黄昏队、ZEXAL英灵No.103等)
●希腊神话(太阳(红球)、泰达路斯和伊卡洛斯是5DS全剧核心 自由、进步与破灭的父之桥 泰达路斯桥)
●阿兹特克神话(羽蛇挖众神心脏献给太阳托纳季乌神 枪兵伊兹特拉科利赫基神为此怒射太阳结果战败)
●神智学(布拉瓦茨基夫人对传说、假说大陆及异国信仰等一知半解的脑洞产物 包括星光体、宇宙记录等)
●狮子把孩子扔到谷底(传说狮子会给自己孩子巨大考验使其在苦境中成长 YGO鬼父、No.88和赤马零王)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争论光是波还是粒子 后与量子力学联系 GX光之波动 ZEXAL光子 ARC-V光波)
●拉普拉斯妖(决定论 爱因斯坦等人的信仰 对自由意志的否定 GX破光的原型之一(DT游戏卡组名为证))
└ 拉普拉斯妖认为过去现在未来是确定的 宇宙如预先写好内容的机器按着唯一剧本发展 命运没有选择权
●量子力学(荷鲁斯之眼(观测者)、决斗物理学、游星粒子、银河眼、LDS不动性说书理论(不确定性原理))
└ 量子力学认为宇宙不是先写好剧本 而是无时无刻都在随机选择 相关理论之一是不同命运的多元宇宙论
●薛定谔的猫(看得见却看不见的盒子、生死叠加态、名叫法老的猫、GX第12话那位大人房间墙壁文字)
●上帝(不)掷骰子(自由意志 沙迪辛(神)&量子立方(骰子)、龙骰地下城(骰子)&神鬼食人魔(神)、GX山羊头)
●相对论(男与女=大邪光创、公狮母狮、于贝尔、ZEXAL左男右女 / LDS特殊卡变质理论(特殊相对性理论))
●大统一理论(超融合(超弦理论)、决斗大统一理论、LDS决斗统一理论、LDS超融合理论(超弦理论))




推测历代作品中高桥等创作者可能有借鉴的疑似原型(作中没直接出现名字 但设定有相似点可推测)
●《异形》(著名的相对性理论暗示大片系列 讲象征男人下体的杀戮怪物VS女中豪杰的女权主义电影)
●《猛鬼追魂》(猎奇SM邪典电影 痛苦=快乐 立方盒通向地狱迷宫 捉人进去魔改造 迷宫之神利维坦)
└ 该作品主要反派是钉子头等修道士 这些失忆反派认为痛苦是快乐 只是想与人分享痛乐 并没有恶意
(利维坦:王样、老千 等)(痛/魔改造:小马哥、阿努比斯、于贝尔、暗痣、七皇、蓝神(立方)等)
●《蜘蛛侠》(剧中名言“能力越大 责任越大”正是老千在做教师时对旧呆说的话 高桥喜欢的英雄之一)
●《漂流教室》(学校连人带建筑物飞到未来文明灭亡后充满怪物的沙漠化地球 有一断臂连接两个时空)
●《黑衣人》(墨镜男用蓝光(红光)修改人们记忆 不让人知道外星人隐瞒的真相 例:宇宙在1件玩具内)
●《黑客帝国》(讲述“这个世界是缸中之脑虚拟空间”的著名电影系列 反派是个不断复制自己的墨镜男)
●《盖塔机器人》(一切都是能源的意志 主角团进化过度毁灭未来宇宙 未来人回到过去想撞毁地面但失败)
●《终结者》(未来被电脑统治 人类反抗军和人皮机器人回到过去企图修改历史 高桥家有T-800的模型)
●《夺宝奇兵》(费多拉帽冒险家在世界各地找各种秘宝的电影系列 高桥家有印第安纳琼斯的人物模型)
●克苏鲁神话(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创立的传说体系 以人类对宇宙的未知性、不可解之处的恐惧为主题)
●佛教(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的“知己” 印度神、唯识种子、不动明王、三千大千世界之主湿婆、四大天王)
●共济会阴谋论(著名阴谋论 认为共济会这个组织其实一直在历史背后支配全世界 象征物是独眼金字塔)
└ 千年积木是共济会象征物的上下反转形状 帕叔说堕马在过去影响历史事件 堕马反咬说全是王样的锅
●光明会阴谋论(著名阴谋论 同样被认为在历史背后操纵世界发展 光明会和共济会有交集常被混为一谈)
└ 剧场版光金更接近独眼金字塔(上帝之眼)的形状 GX2出现光之结社 帕叔推测破光在过去影响历史事件
●九十九神/付丧神(物久成精)
●……
……



“我可以告诉你 制造卡片游戏的计划 是那位大人定的 我们一定要致敬奥特曼和他的兄弟们”

●《奥特赛文》(剧中名物“胶囊怪兽”是电子游戏兼卡游《口袋妖怪》灵感来源 YGO胶囊怪兽棋、DDD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9: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Z龙加农 于 2019-9-11 01:20 编辑

“这个节目结束了 我们换个台吧”——《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

我们看虚构作品时是很难不去寻求真实感的 因为如果作品没有某个程度的真实感我们就难以投入到作品世界中
虽然不必过度寻求 但“寻求某个程度的真实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某个程度”到底是什么程度呢 这才是问题所在

谁说虚构作品的世界观逻辑是可以拿平行世界之类混为一谈的?非黑即白不可取 这个世界往往比我们想的复杂
那条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在哪里呢 或者应该换个说法 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其实并非只有1条 而是有许多境界线
作品的类型不同 则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也会有所不同 “寻求某个程度的真实感”的标准就是看作品属于哪个类型


■“作品A和作品B是不是同一世界观”问题
我就单刀直入地说吧 这个问题可以有至少3种答案(不包括“不知道答案”)

怎么可能有3种答案?难道除了“是”和“不是”之外还能有第3种存在?没错 那就是“是+不是”

答案1 作品A和作品B是同一世界观
答案2 作品A和作品B不是同一世界观
答案3 作品A和作品B既是同一世界观又不是同一世界观的“第3类世界观” ←???

对了!一定是指那些什么“世界融合”“世界分裂”之类的大片剧情吧 这样就既算同一又不算同一了呀!

并不是 我说的不是特指那几种情况 而是说有些作品的世界观是一种不按正常逻辑创作的浆糊状态
在正常的逻辑中会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时空 就像我们世界那样有历史等构成世界的要素
非正常的逻辑中则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 就像我们世界演戏用的舞台那样 角色是演员

很多粉丝有这样一种习惯 就是喜欢把作品A和作品B之间的矛盾解释为“因为作品A和作品B是平行世界”
这其实是一种贪图方便以偏概全的做法 这种分析法只适用于“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时空”的情况

“平行世界”确实是许多创作者爱用的一种严谨化手段 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把不严谨的矛盾设定自圆其说
但事实上 “不说明白”本身也是一种解决手段 如《哆啦A梦》等作品是永远不会说明白为什么有无限生日等
作者读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得看就看仅此而已 这类作品并不追求严谨世界观而是追求不断有故事涌现
后者就是“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 不做一个设定严谨的“异世界”而做一种为演员表演提供的空间

如果你把《哆啦A梦》等理解为“无限平行世界” 而且不是贪方便才这么叫 真的认为只是如此 那你是愚蠢的
正如一些反对平行世界论的科学家说的那样“平行世界论看似解答了一切疑问 但其实根本什么都没有解答过”
艺术创作岂是如此机械之物?拿个平行世界之类的东西套在艺术创作上的这种分析法本身就是最大的不严谨
那些可用“平行世界”解释关系的作品 并不是因为“作品”这种东西能用“平行世界”解释 而是作品本身在迎合它

即使作品A和作品B确实不是同一世界观 那也是“作品A的世界和作品B的世界” 而非“平行世界A和平行世界B”
但平行世界这个概念和叫法流行起来后 许多创作者和粉丝喜欢贪方便就把“作品B的世界”解释为“平行世界B”
用起来确实是很方便 但也让许多人因此混淆了两种概念忘记了“作品B的世界”和“平行世界B”其实是两种概念

对于同一世界/平行世界的问题 我本人是“嘴上贪方便才这么叫 心里却认为并不只是如此”的那种粉丝
不过这次我打算嘴上少贪一点方便 偶尔用用更严谨一点的说话方式来分析一波 这将会是相当长的长篇大论

我的理解中 我从不认为初代原作和动画DM在同一世界观 但我觉得漫画GX/R能否放在原作宇宙是模棱两可
因为说话时为了方便 所以我很少同时提起两个相反的观点 一般说话时我按漫画GX/R在原作宇宙的假设来说
动画GX等同理 在我心里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动画DM的真同一世界 另一种观点是动画DM的山寨平行世界
而“初代原作是和动画GX/5DS等在同一世界观”这种观点是我从来都不接受的 因为动画DM并不等于初代原作

在我看来 不把“创作者对此的态度和习惯”等方面考虑进来 只看作品本身表现出来的联系性来判断是愚蠢的
“作品”这种东西 毕竟是人做出来的 人是做不出绝对完美的作品 这意味着人做的作品也往往存在设定的漏洞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以前会说“如果5DS和ZEXAL的关系是平行世界 那么GX和5DS的关系 比前者更像平行世界”

在我看过的无数“作品”中 其中一种常见漏洞就是长篇作品被吃设定 甚至出现鬼片设定 是被扭曲的同一世界
那种被扭曲的同一世界 在官方创作者态度中 已经表明是同一世界 但作品本身表现出的联系性却有根本矛盾
这种世界观不是能自圆其说的世界观 这也意味着 观众无法只靠这些作品本身表现出来的联系性 来确定关系
彼此关系没有真相 这就是YGO作品的现状 这跟恐龙文化同个道理 没有一只活恐龙 只有恐龙迷们的青蛙DNA

■明星系统(角色、背景或名称等设定被当成演员或道具 改改设定之类就能硬塞到其他作品里 等)
“1部作品中出现另1部作品的相关物”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请想象一下 我们在粉某个演员、影星或声优等 我们是怎么样去粉这些人的?
很简单 我们希望在其他作品里也看到这个演员、影星或声优 就算他这次是演别的角色 我们也无所谓
我们还希望看到这个演员、影星或声优的不同演技 甚至很喜欢看这个演员、影星或声优的分饰多角等

把这种心理套到明星系统上来理解 我们就会明白 平行世界系的创作方式为什么会受到欢迎

平行世界系创作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更换世界改写设定 一种是穿越剧同时会出现几个世界的自己
喜欢平行世界系创作的作者和读者其实就是把一个角色当作一个演员、影星或声优等那样的概念来看待
更换世界重写设定等于这演员拍个新电影演个新角色 穿越剧出现几个世界的自己则等于这演员分饰多角

例如有人喜欢原作王样 有人喜欢动画DM王样 有人喜欢某些游戏的王样 王样们各有设定 不在同个宇宙
有人对以上王样都喜欢 尽管王样们不同经历不同未来不同性格不同声优 但他们都是王样 这就是演员王样
“演员王样”这个明星在原作世界演原作王样 在动画DM世界演动画DM王样 在游戏世界里演那些游戏的王样
如果把“演员王样”理解为本体 那原作、动画和游戏的王样则是马甲分身 关系就像演员本人和所演角色那样

这个地球上 其实有相当多创作者很喜欢使用这种创作方式 主要原因有3个:偷懒、喜欢或服务粉丝
●偷懒:不用重新再想新的人设等 把有关/无关老作品的什么东西搬进来(最多再改改几个设定之类)
●喜欢:作者很喜欢自己或别人的某个人/物/设定 于是在有关/无关新作品里也塞进去(改改设定之类)
●服务粉丝(骗钱):作者知道粉丝爱看某些老面孔等 于是在有关/无关新作品里也塞进去(改改设定之类)

※引用内容
明星系统(star system)是一种制作手法,指在戏剧、电影等领域选用名气高的人物,并以其为前提进行作品制作、团队编制、宣传策划等。明星系统发扬自好莱坞电影,电影公司选择有前景、有人物魅力的年轻演员,并为其塑造人格形象。


※引用内容
スター・システム(star system)とは、多くは演劇・映画・プロスポーツなどの興行分野において、高い人気を持つ人物を起用し、その花形的人物がいることを大前提として作品制作やチーム編成、宣伝計画、さらには集客プランの立案などを総合的に行っていく方式の呼称。また、資本力やニュースマスコミを利用した大々的な宣伝の反復などによって、そのような花形的人物を企画的に作り出すシステムもこの一環として指す。

転じて、漫画などで、同一の作家が同じ絵柄のキャラクターをあたかも俳優のように扱い、異なる作品中に様々な役柄で登場させるような表現スタイルも、スター・システム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日本の漫画分野で初めてこの手法を用いたのは手塚治虫であり、彼が複数の作品のなかで、自らの友人や友人の祖父、さらには実の妹が描いたキャラクターを登場させたことに始まるとされている。



明星系统不仅在电影等 在小说游戏动漫等也是流行的创作方式 这时是指创作者把角色当作演员来利用
现实演员在演电影A后演电影B 这电影A和电影B完全没关 但我们看到的是同一演员 观众也想看这个演员
被创作的虚构角色也是如此 不仅是作品人物 还可从作品世界中取出 作为和作品世界本身分开存在的演员

小说游戏动漫等领域的“明星系统”一般情况下有两个意思
类型1例子 作品A某个原版角色出现在“有世界观联系 但地点或时代不同”的作品B里(真同一人物)
类型2例子 作品A某个角色保留名字或保留造型来放到别的没有世界观联系的作品B里(准同一人物)

这里我主要说的明星系统是指类型2 而这个也是“明星系统”一称的常指类型
类型1是真正的前传/续作/支线 但只把几个旧角色单独加进来当“明星”让作者或观众过过瘾的程度
类型2多是平行世界 真正意义上把角色当“演员”那样利用 换个片场变成重新设定的另一个人(魔改)
(某些情况还会卖关子或中途改设定 例:一开始看起来是类型2 但作品最后突然反转 变成了类型1)

类型2还能分几种 小规模时几个角色到作品B客串的程度 大规模时原班人马一起到作品B继续主场
比如作品A是主角5人组 到作品B是换个设定的主角5人组 虽然是平行世界但继续原班人马砍掉重练

名字造型(某程度)被保留 正如换个片场还是同个演员 这演员就是明星(改编型作品也类似明星系统)
【准同一人物①】●设定不一致 ●外表符合 ●名字一致
【准同一人物②】●设定不一致 ●外表不符合 ●名字一致
【准同一人物③】●设定不一致 ●外表符合 ●名字不一致(半不同名、谐音名或完全不同名等)
【准同一人物④】●设定不一致 ●外表不一致 ●名字不一致(但某程度上外表或名字像原版角色)
【客串路人】一些角色无视世界、时代设定逻辑性乱入背景的现象 例如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等漫画
【分饰多角】同个角色外表做成新角色 例如《哆啦A梦》的古人常有野比刚田骨川的脸以及相似关系
(《哆啦A梦》古人是同个作品内的事并且常有“(可能是)祖先”设定 但视觉上就是野比刚田骨川换古装)
【其他类型】(省略)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看出“明星系统”使用的分析方式是和“平行世界”有区别的 两者所指的并不是同一回事
“祖先和后代”或者“人有相似”这种程度的情况怎么可以算“准”同一人物?这应该是“根本不是同一人物”吧
但从严谨的角度来说 像我们讨论这类情况时常说的“平行世界的同一人物”这种说法 本身就是定义模糊的
我们有时只是根据两个角色“名字一致”“外表符合”这种程度的“表象”来判断“那是平行世界的同一人物”的

一般在作品宣传等的情况中 官方经常把上面几种类型都统称为“同一人物” 特别是在名字写法相同的情况
用这样的说明方式并没违反文字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是同一人物 但这样说有很多让人误会的歧义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们又确实不是同一人物 其实“同一人物”“非同一人物”都是正确的说法只是标准不同
比如按“同一时空的同一个体”的标准来说不是同一人物 但按“平行世界的同一人物”的标准来说是同一人物

“平行世界的同一人物”这个叫法 内容是“准同一人物” 但准同一人物却也是一种“(非严谨意义上)同一人物”
准同一人物 明明不是真同一人物 却一样可说是同一人物 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文字上贪方便不去加以区分时
这种情况在某些作品的官方说明中也会出现 笼统地将准同一人物和真同一人物都统称为所谓的“同一人物”
而粉丝讨论时也经常没注意到这些混淆 都笼统地使用“同一人物”“非同一人物”等混淆叫法来表达自己观点

说回明星系统的事
“有时候 读者观众只根据那些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联系度来判断 是无法真的确定两部作品之间什么关系的”
明星系统的有名例子有手冢治虫的金牌配角胡子老爹 藤子不二雄的龙套帝小池先生(铃木先生) 等
手冢治虫是把明星系统玩得很大 还嗨过演员化角色名单等设定资料 甚至在漫画中穿插一些演戏穿帮梗
一部作品就是一个节目 作者是导演 演员们扮演不同节目的不同角色 连阿童木等主角也会参演不同作品

这种类型的作品世界观的“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的玩法也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程度
有的是角色知道自己是演员 有的则是角色处于入戏状态 忘记自己是演员 还有的是同时具备这两种性质
为了故事剧情的完整性 故事中的角色在一般情况下处于入戏状态很少提演戏的事 但会偶尔玩演戏穿帮梗

藤子不二雄的不同漫画中经常会有小池先生或酷似的人物出现 还有Q太郎等不同漫画主要角色会跑龙套
和手冢治虫的玩法不同 这边虽然也让各种角色乱入但不解释世界观关系 也不提及演戏等让读者出戏的事
乱入的角色多是偶尔跑龙套 做背景 和手冢治虫那种光明正大找群老角色明星阵容拍大戏的玩法有些不同

很多读者看到“作品A的东西出现在作品B中”时就会很兴奋 并想象着“原来作品A和作品B是同一世界观”等
其实这种情况的作品世界观有些时候是会无视世界观/时间线等逻辑 并不是单纯的共有世界观或平行世界

比较有名的 例如《盖塔机器人》作者石川贤的作品 其中某作品疑似暗示多部作品BOSS级角色间的联系
于是一个史诗级大片宇宙的概念在其粉丝圈的脑洞中就爆发了 宇宙的目的、生命的意义、进化的尽头等
那可能也是玩了明星系统 石川贤作品有时也会无视世界观逻辑改改设定让各无关作品角色作为明星集结
但粉丝圈观点有一点没有说错 “不把石川贤的作品联系起来理解 只单独理解一部作品 那会失去很多乐趣”
这不是指“作品世界观共有化” 而是指这些作品有相同的作者 你越了解作者的创作习惯 就越了解每部作品
如何更了解作者的创作习惯呢?就是多看作者的其他作品 它们或许不是共有世界观 但有同一作者的套路

以高桥喜欢的永井豪漫画《恶魔人》为例
原作者永井豪在后来出了《暴力杰克》《女恶魔人》两部漫画 结局都讲述《恶魔人》结局之后… 真的吗?
永井豪的漫画经常有明星系统 这《暴力杰克》《女恶魔人》都有把其他不同作品的角色等改个设定塞进来
《女恶魔人》不仅连恶魔人原型作品《魔王但丁》主角等也改设定塞进来 还在剧中出现《恶魔人》漫画书
甚至有恶魔人主角在《女恶魔人》剧中发现自己的事是剧中漫画书 并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漫画书的一幕
《暴力杰克》更是把来自永井豪许多漫画作品(如《魔神Z》等)的主要角色改个设定塞进来的全明星大作

那么到底根据什么判断《暴力杰克》《女恶魔人》中涉及《恶魔人》部分不是纯明星系统而是真的后续?
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两部作品后期爆出类似设定 “旧世界在恶魔人决战之后毁灭 然后被改写出了现在的世界”
没错就是“改写” 无论前面多么矛盾多么像个平行世界 只要最后来句“世界可以被改写” 就突然能够自圆其说

有没有觉得和某部神作设定很像?没错 就是YGO动画ARC-V的霸王龙重启剧 动画ARC-V也是用了明星系统
而且《暴力杰克》《女恶魔人》都有恶魔人主角BOSS在旧世界大战后分裂成多个人在故事最后统合的剧情
在分裂成多人时 也是把同个人的善念、邪心、动摇等精神部分拆出来 分裂出来的人还会不知道自己是分身
《暴力杰克》《女恶魔人》结局也是本作主角等人一同吃泥 变回同个人物的一部分 在读者圈也是褒贬不一

由此可见 动画ARC-V的旧世界、山寨旧作、精分人、恶魔小龙人等设定致敬《暴力杰克》等的可能性很高
正如前面所说 YGO原作者高桥是《恶魔人》《魔神Z》等永井豪作品的粉丝 GX于贝尔也是致敬这两部作品
高桥和动画ARC-V的联系虽然没有前几作那么深但动画ARC-V有许多的设定和名称是在捏它高桥过去的语录
因此动画ARC-V很有可能是投其所好 借鉴了《暴力杰克》等的这种全明星山寨大作+疑似旧作末日后续设定

这种在后面才突然爆出的“《恶魔人》旧世界被改写”在读者圈有同一世界说和平行世界说等多种解读观点
永井豪不少漫画有用到明星系统的手法 让不同世界观的角色如“活在作者手中的一群演员和布景”那样乱入
以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为首 不少漫画家的作品有类似这种的创作倾向 永井豪也只是这类创作者中的一员罢了
正因这类创作方式的存在 很多虚构作品是表面上看和别的作品共有世界观 但真相其实一直还沉睡在黑暗中

■设定矛盾的同一世界(发生的事被当作没发生过、没发生的事被当作发生过、角色人设的突变 等)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当你看到两部作品间表现出一种联系性时 你可能会觉得“如果不是同一世界 那为什么要表现出这种联系性”
就觉得两部作品间表现出一种联系性是证明了两部作品是同一世界 然而这种推理在明星系统面前毫无意义
明星系统就是“不是同一世界 照样可以只截取其中一点设定来用”的 那么你凭什么判断这次就不是明星系统

当你看到两部作品间没有表现出一种联系性时 你可能会觉得“如果是同一世界 那为什么却不表现出联系性”
就觉得两部作品间没有表现联系性是证明了两部作品是不同世界 然而这种推理在灵异空间面前也毫无意义
灵异空间系是一种不严谨主义的作品设定类型 它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还可以明知故犯进行时空的任意扭曲等

平行世界:作品A和作品B是两个世界
平行山寨世界①:作品B山寨了作品A一些人和设定 伪造出“作品A和作品B像是同个世界”的假象
平行山寨世界②:作品C山寨了作品A、B一些人和设定 伪造出“作品A和作品B像是同个世界”的假象
分裂平行世界:作品A和作品B原本是同个世界 但某种剧内力量把两个作品的同个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
同一世界:作品A和作品B是同个世界
融合同一世界:作品A和作品B原本是两个世界 但某种剧内力量把两个作品的两个世界融合为同个世界

灵异空间:作品A和作品B既是同个世界又是两个世界 这些作品世界的时空和记忆被某种剧外力量扭曲

在“严谨系设定”中 作品A和作品B既像同个世界又像两个世界的状态 被科学解释为上述的平行山寨世界
或是解释为分裂平行世界 例如常说的因分歧点选择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的平行世界论 其一致性来自分裂前
或是解释为融合同一世界 也就是被什么大BOSS之类把不同世界的时空融合 通常会在正片或设定资料等提及

但对于没明示设定的作品来说“灵异空间”是一种有可能被创作者采用的类型(其实YGO系列的偷换卡效就是)
打破第四面墙是艺术形式的一种 吃书有时也是一门学问 虚构作品有时并非只是单纯为了做一个没漏洞的世界
“作品A和作品B既是同个世界又是两个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扯蛋概念?换成作品A的前面和后面的矛盾来理解

作品A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之间有矛盾
可能1 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关系是平行世界
可能2 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关系是同一世界BUG(作者无心)
可能3 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关系是同一世界改设定(作者有心)
可能4 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关系是灵异空间(作者才不管什么有心无心 单纯放飞自我舍弃逻辑性)

作品A和作品B之间有矛盾
可能1 作品A和作品B的关系是平行世界
可能2 作品A和作品B的关系是同一世界BUG(作者无心)
可能3 作品A和作品B的关系是同一世界改设定(作者有心)
可能4 作品A和作品B的关系是灵异空间(作者才不管什么有心无心 单纯放飞自我舍弃逻辑性)

“设定矛盾的平行世界”(因为是平行世界 所以设定当然有矛盾)
“设定一致的同一世界”(因为是同一世界 所以设定当然是一致)
“设定一致的平行世界”(就算设定一致 也照样可以是平行世界) ←不能根据设定一致来确定是同一世界
“设定矛盾的同一世界”(就算设定矛盾 也照样可以是同一世界) ←不能根据设定矛盾来确定是平行世界

“单个作品的前后矛盾”和“两个作品之间的矛盾”两种情况其实是差不多的道理
毕竟会存在“制作方认为自己在做同一世界 但却没注意矛盾 或根本不在乎逻辑故意放飞自我搞矛盾”的情况
一边做着“先退步后再成长”“把应有的东西神隐”等破坏设定的行为一边仍当作同一世界 这种创作者并不少见

我们其实无法只根据“这是两个作品”这一点就确定两个作品之间的矛盾为“它们之间有矛盾 是因为平行世界”
只要不是那种明着分开发展“各自版本”或颠覆整个作品叫法等的情况 想靠几个设定的矛盾来证明是太理想化
原作宇宙和动画DM明着分为初代的两个版本 因此确定是不同世界很简单 但想确定几部动画之间关系则很难
也无法靠内容断定漫画R/GX是否属于原作宇宙 因为世上也有“设定一致的平行世界”和“设定矛盾的同一世界”

类似5DS牛魔王这种“平行世界论骚动”现象 其实在许多别家的长篇动画里也经常出现 例如《口袋妖怪》动画
《口袋妖怪》动画就是一边做着“先退步后再成长”“把应有的东西神隐”等破坏设定的行为一边仍当作同一世界
《口袋妖怪》TV最新作 甚至把主角人设突变到诡异(虽然前几次新作也是诡异) 被粉丝分析怀疑是平行世界
但制作方反而主张 说什么因为同一经历 才要让每次风格不同 这种解释让很多斤斤计较的严谨分析派难以接受

再举个例子 《魔神Z》上次出TV版的后续剧场版 而《魔神Z》TV世界观第3作相关角色等却在此作中基本神隐
于是粉丝间经常有分析 认为第3作动画被官方黑历史化变成平行世界 但官方访谈等却照常承认第3作发生的事
最好笑的是那些官方回答居然是“因为没安排第3作角色的战斗戏等 不想观众有多余期待 干脆连人也不给镜头”
在制作方看来“为观众着想 想让观众更投入到某段故事里”的事在观众眼里却是各种“证明平行世界存在的证据”

归根到底制作方和粉丝的许多脑回路不一样 认知方面也有很多分歧 制作方对作品设定是用对待工具人的逻辑
动画5DS不给蓝怪戏份而动画ZEXAL不给白怪戏份 这些半斤八两的事在两者动画官网上甚至还被官方当梗调侃
又例如近年神作 AV第3年神隐掉自己第2年的象征调律觉醒等 数码Tri初代角色对集体神隐二代角色漠不关心等
即使制作方有自己在做同一世界观作品的自觉也依然是可以想神隐时就神隐不关心时就不关心想突变就突变的

在正常的逻辑中 一个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像失忆一样突然退步换了性格 如果真的有 那个人一定是精分或演戏
在正常的逻辑中 历史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消失一大块 流行物不可能突然就消失 还比老货更少见 除非是平行世界
然而 某些制作方对作品设定并不用啥正常逻辑标准 所以就不成问题 就算设定有矛盾 也照样还可能是同一世界

■海螺桑时空(作品剧中时间设定混乱 角色不会变老、年份移动比经历时间快、没有年份设定 等)
这是“这类作品并不追求严谨世界观 而只追求不断有故事涌现”的一种表现

《海螺小JIE(桑)》是日本1969年播放至今的长寿动画 每周收视率是动画片之冠 日本人基本都听说过或看过
讲的是一个日本家庭一家几口的日常故事 《海螺桑》早期是时间会正常前进但到了某个时期之后就停止前进
因为不是真人片所以可以轻视正常时间逻辑 无视角色长大等事 后来这一类灵异空间就被俗称为“海螺桑时空”

《哆啦A梦》等作品经常有以下这类情况
●画了几十年的角色还是相同岁数(哪怕每个故事算1天 也早就远远超出1年的天数了)
●故事的角色还是相同岁数 但这个角色在故事中已经过了十几次生日和新年等
●角色已经做过相同的故事好几遍 但每次都表现为自己是第1次知道和第1次经历
●以前出现过的角色神秘消失 所有人都好像并不知道曾经有这个人存在过 没人关心那个人
●建筑物、最新科技和显示年份等 都跟创作这集时的现实世界的街道、最新科技和年份等同步
●(其他省略)

像《哆啦A梦》等作品那种永远几岁单元剧 或口袋妖怪动画等永远几岁连续剧 在日本俗称“海螺桑时空”
(海螺桑时空或明星系统等是为方便分析解释某类作品诡异现象而出现的叫法 没有明确定义的绝对界限)
这种类型的世界观就是以“不断有故事涌现”为优先 并不太讲究世界观时间线的严谨性 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
《名侦探柯南》说发生那么多事的时间才只有半年之类 吃瓜群众看可能当作BUG 但这确实是一种创作方式
“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的其中一种表现 就是这海螺桑时空 这是平行世界论所不能解释的领域
也有某些作品不是一开始就灵异 是中途为了无视BUG或不想完结、不想记设定等 所以慢慢转型为灵异空间

说到这里 你可能注意到了 海螺桑时空系作品很像无限轮回剧那种主角睡觉后不断回到同一天早上等的故事
不过海螺桑时空系作品的恐怖可不止如此 前面提到的《名侦探柯南》等 就是剧中时间仍前进 但进得非常慢
《名侦探柯南》是有故事主线的 围绕揭开BOSS身份等不断发展剧情 但时间进度和时代背景却像个灵异空间
海螺桑时空系还有“局部可解除”例子 例如漫画《蜡笔小新》某婴儿角色 后来长大到几岁会跑 但主角一直5岁

虚构作品的时代、年份设定有两大常见类型
时间确定型:作者设定故事发生在确定的年份月份 甚至可能有准确日期等 脑内有年表 按正常逻辑进行创作
时间不定型:作者不设定故事发生在确定年份月份 脑内没有年表之类的东西存在(最多只有剧情发生顺序)
后者在需要提年份等时 以写成19XX、20XX之类的马赛克状态显示它们 或者直写创作那集时的现实世界时间

时间不定型是轻视时间逻辑性的 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种典型
●显示年月日数字时没有把时间数字写明白 只是写成19XX年、20XX年、X月X日之类 等
●直写现实中创作每集时的年份等 现实是哪年 剧内就显示哪年的年份 但故事上却说还没过1年 等
●连剧情本身也开始不能自圆其说 剧内声称没过多长时间 但天数明显已经塞不进几个月或1年内 等
●季节、节日等开始出现了无限轮回 角色也已经明目张胆过了好几次生日等 却还没长大也没升学 等
注:以上用法并没有统一标准 每个创作者都是按自己的剧情需要来对自己的作品“适量”使用这些伎俩

时间不定型还经常会轻视季节、节日、生日等“1年中只在特定时期存在而且只有1次的东西”的时间逻辑性
病情轻的情况是作者没有想好作品当时剧中是什么月份 或者没有记清楚或根本没想好角色的生日是什么日期
在脑内没详细设定的情况下就去画相关剧情 病情重的情况则是作者放弃治疗 用海螺桑时空系的套路放飞自我

这类做法有好处吗?当然有 这样作品不落后于现实 减少读者理解障碍 有最新流行要素 能增加读者代入感啊
作者也能以创作故事为优先 不会被一个过去年份这种限制束缚思路 还可以自由提及时事新闻和现实新产品等
要说坏处的话 就是作为一个“世界”来理解时 这个世界存在恐怖的逻辑缺陷漏洞 逼死严谨系强迫症的读者观众

少年JUMP名作《乌龙派出所》第1279话(2002年)
http://manhua.dmzj.com/wulongpaichusuo/5125.shtml#@page=76

目前YGO制作方和官方宣传的态度(每次新作宣传都搞历代集合)恐怕就是“懒得再跟你讲科学了”的状态
因为当初制作动画GX是想做动画DM续作和利用原作名气吸粉 宣传上还模糊化“原作宇宙≠动画DM”这件事
所以即使后面越来越力不从心 即使动画5DS等因各种现实因素越来越前后矛盾 官方心里也还想着认亲认戚
现在动画系列越来越圆不上了也不打算说明白 甚至还模凌两可下去 不去说明那些BUG 而且也不去划清界限
情况就像《乌龙派出所》说的那样 一开始没想做这么长 就跟你讲科学 越做越多就开始模糊化时间线等概念
目前YGO动画系列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已经陷入这样的怪圈中 而这是许多高人气长寿动漫作品会有的神秘现象

《奥特曼》系列等长寿特摄也有这种情况
例如奥特曼系列的最前3部TV版 奥特曼初代、老七和致敬侠是从中途才开始突然变成了同一世界
初代和老七在制作时是做成近未来系科幻片 而致敬侠等后辈TV版是走上和初代老七不同的创作路线
本来初代老七显示年份时是显示未来年份数字(不过制作人员没达成共识 剧中用过多个不同的未来年份)
1966年《奥特曼》初代:未来平行世界
1967年《奥特塞文》老七:另一个未来平行世界
1971年《归来的奥特曼》致敬侠: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
致敬侠等改成了“现实几几年播出 剧中时间也几几年左右” 变成和观众在同个时代“想和观众更亲近”的作品
然后初代老七被生搬硬套到同一世界 但地球战队为何突然就一起被换代等矛盾问题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七TV版播放时 老七和初代不同世界观 老七属于别的物种 但后来被强行一家人整整齐齐 成了奥特曼一员
(后来的作品中初代和老七基本都是被一家人整整齐齐 但有少数作品会回归原始设定 变回平行世界状态)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明一下YGO前3代的时间设定

 ●原作宇宙
 时代移动方式是海螺桑时空系 原作从1996年开始连载 而剧中数次出现的年份显示与我们现实地球同步
 例如报纸显示平成八年(1996年) 少年JUMP连载版写决斗都市1999 最新剧场版2016出现了现在的
 这些都是原作宇宙有着如海螺桑时空系一般时代移动方式的直接证明 原作宇宙就发生在这样的灵异空间
 现实中这集在几几年被做出来 这集的剧中就也在那个几几年左右 因此AIBO等人还没过几年但时代已移动
 AIBO在原作漫画DDD篇从1年生升为2年生 在剧场版2016从3年生到达毕业 人物经历3年 但时代移动20年
 ●动画DM等不明因此省略(漫画GX显示20XX年)

 ●动画GX
 从2004年10月开始播放 剧中出现年份显示与我们现实地球同步 旧呆等人被写明也是在2004年度入学
 第2年中途显示是2006年 破光在10年前来地球DD开启10年连霸 这些设定是暗示2006年原作漫画10周年
 (现实2006年4月19日播放的那集在剧中显示出昨天是2006年4月18日 这集2个脚本家之一是系构武上)
 剧中设定是现实每年结束 就等于剧中也过1年 角色也会升1年 而非无限几岁 旧呆等人和现实一样度过3年
 动画GX是把初代故事设定为1996年的故事 原本还计划出以债王为BOSS的两代同堂剧场版(高桥文库版)

 ●动画5DS
 剧中未来资料上只显示动画5DS的时代为21世纪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和年份有关的资料
 剧中时间:前期和暗痣→空白半年→日常1年→WRGP和摇篮→空白半年→结局→空白8年→队员未来
 (摇篮和结局的中间是空白半年 结局和队员未来的中间是空白8年 这两个时间设定都是小野推上说的)
 如果不算上队员未来 结局时油腥和现实一样接近3年 而魔女在剧中也是从16岁成长到毕业在结局时离去
 5DS的OP1出现神秘数字2021 在当初常被推测是剧中年份 但WRGP时依然有这个2021由此可见不是年份
 不过也有可能其实在富冈时期是真的设定以2021为年份 但在吉田时期被删除这个设定变成了无意义数字

众所周知 动画5DS的牛魔王因为暗痣篇那个“17年前存在新童实野市”设定而导致岁数异常 变得不能自圆其说
并导致了动画GX能否和牛魔王一起存在于动画5DS历史一事不能自圆其说 这意味着动画GX更像是个平行世界

在正常的逻辑中 “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时空” 那么牛魔王在11+?+17年后就不可能不变老
如果要成立 起码也要把动画GX那11年左右切除 而且动画5DS中出现大量DM盘却没有GX盘也是否定这段历史
否则观众就必须自行脑补 什么牛魔王进行过时间旅行等一段完全没痕迹的大片剧情 这种已经不能算自圆其说

但在非正常的逻辑中 “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 动画5DS的牛魔王问题就根本不成问题了
最前2代的时间设定类似海螺桑时空显而易见 这里可以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安排演员表演的舞台”
因此牛魔王可以不会变老 动画GX能和牛魔王一起存在于动画5DS历史内 动画5DS也可以为所欲为神隐掉GX盘

“动画5DS的牛魔王是18岁” 有没有一种觉得观众智商被侮辱了的感觉?

但这也是一种套路 其实在许多热门的动漫特摄等作品里并不少见 和“变身时间内不会被攻击”等套路是一样的
同个道理ZEXAL、AV、VRAINS在这种“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的逻辑中是没有“设定的矛盾”可言的

旧作和新作的正片设定矛盾越来越习以为常 就像超级战队系列等做得正片世界观很独立 容不下其他世代作品
但换个作品就说几支超级战队是认识的 还说什么记得几十年来每年都有新战队等 但不去解释正片时前辈在哪
有时还按现实播放时间介绍这些前辈当年干过TV正片的事 把现实时间带入作品中 拉近观众和作品世界的距离

这种“拉近观众和作品世界的距离”就是典型的“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
前面说的动画GX的现实同步时间和动画5DS的剧内3年等也是例子 角色站在舞台上把观众们拉近到舞台最前面
这种类型的作品是试图打破第四面墙走到观众的面前和观众进行沟通“大家好 我们又见面了 还记得吗 上次……”

■打破第四面墙(角色对着镜头跟观众说话、角色知道自己是虚构、作者等人从现实跑到作品里 等)
以为这种和作者互殴的剧情只是用来搞笑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引用内容
第四面墙是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的“墙”,观众透过这面“墙”可以看到戏剧设定的世界中的情节发展。即在大多数的写实和自然主义戏剧中,演员假装观众不存在,自己演自己的;观众死板地坐在观众席观看演出,台上台下没有任何互动(或说不能有互动)。第四面墙的概念由德尼·狄德罗阐明,随着戏剧现实主义的发展,此概念在19世纪剧场当中流传开去,延伸了虚构作品和阅听者之间的虚构界限的这一想法。

第四面墙的在场,是现代现实主义剧的既定惯例,使得很多艺术家会着眼于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墙上,从而在界限“破开”的时候达致戏剧性和喜剧效果,例如舞台上的演员直接对观众说话。

接受第四面墙的透明性,是虚构作品和观众之间悬置怀疑的一部分。它允许观众正如目睹真实事件那样感受虚构。虽然评论家文森特·坎比在1987年将其描述为,“一个将观众与舞台永远隔离的隐形屏障”,后现代艺术形式往往完全取消第四面墙,或者用不同的边框装置进行操作,以按照作品创作者的艺术欲望,去强调或贬抑制作的某些方面。

透过镜头,以及在游戏、影片、戏剧或电视节目中对观众直接说话或致意,称为“打破第四面墙”。



※引用内容
后设小说(英语:Metafiction)又称元小说、超小说,是一种小说类型,透过自我意识的觉醒,刻意凸显书中虚构的错觉。威廉·加斯在1970年〈哲学与小说形式〉一文中首度提出“后设小说”的说法。典型的写作技巧包括将原先的剧情设定为一件文学作品,随后揭露故事的“真相”。后设小说透过讽刺和自我反省等手法,引导读者思考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联,进而有意识、有组织地探讨小说本身的虚构性。


《口袋妖怪》动画的黑历史里设定就是一个例子
动画版在早期一段时间是一步一步埋下伏笔 要把故事推向庄周梦蝶的结局 “这个世界其实是现实老智做的梦”
初代系构野心大想给观众灌毒鸡汤“老人回忆中的童年 那些被美化的记忆”隐喻观众长大追忆童年《口袋妖怪》
在这位老系构的预想中动画版最多也就播个几年 因此准备了深奥的世界观和神结局 结果动画版却没能停下来
近年剧场版就有致敬老系构这黑历史 重制改编第1集TV剧情让主角短暂进入了那个没有口袋妖怪的“现实世界”

这种惊悚式严谨跟令人作呕的梦结局很像 都是中途或最后突然反转 打破读者观众旧有认知 扯起前面的虚构性
和平行世界等科幻式严谨不同 梦结局这东西在很多观众读者眼中是剧毒 居然有创作者拿剧毒追求内涵和深度?
有些人听后说“这种剧情神作”但也有分析派指出 如果《口袋妖怪》动画真这么拍的话 大部分观众肯定不会买账

但这种设定不是什么新鲜事 地球上敢玩这种东西的创作者不少 当然 敢玩的也不是都把这种设定玩得非常直白
利用借此说彼的隐喻或意识流手法等暗示这种东西是常用伎俩之一 毕竟创作者本意不是想彻底摧毁作品世界观
与梦结局(全盘否定)、搞笑作品不同 梦宇宙有时包含想让观众反思的哲学倾向 “梦不只是个梦” “世界是什么”等

这种骇人听闻的梦宇宙设定是想扯什么深度?简单的解读例子
●以剧中世界来象征“现实的读者/观众/玩家心中的梦想世界(幻想世界)”
●这些剧中世界其实一直存在于每个现实的读者/观众/玩家(和创作者)的心中
●剧中人物就在你们心中 虽是虚幻的却也是真实不朽的 是你们心灵沙漠中的永恒绿洲
●通过让观众见到“剧中人物认识自身”使大观众反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作品预定让小孩大人都能看)
●(其他省略)
这种世界观听起来让人觉得可悲 但其实“梦”不一定是指“假的、不存在的” 有的作品是这样定义“梦”这种东西
“梦就是一个宇宙 而宇宙就是一个梦” 有的梦境不只是脑内活动 还是一种(在作品设定上是)真实存在的异世界
这类作品经常会把“梦”设定为现代科学无法真正解释的超常现象 甚至涉及到认为世上一切都是精神的唯心论等

“现实世界、宇宙本身就是精神的产物”在这个前提下所谓的梦就不仅仅是一个梦 而是一个宇宙甚至是无数宇宙
注意:这不是指“梦境可以连接到已经存在的其他世界” 而是指“那些世界确实是梦 但梦会升华 成为另一个宇宙”
梦结局和这种梦宇宙有决定性不同 梦结局是否定作品世界(在作品设定上)存在 而梦宇宙是肯定作品世界的存在

有的神话中也有“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某位神做的一场梦”这种设定 和这种梦宇宙其实是同个道理
换个容易理解的例子 这种设定就类似于我们看科幻片 有时会纠结的“机器人或AI 是否真的懂爱 有没有灵魂”等
(OCG的DT大片世界观是一种梦宇宙 故事本身强调的不是“DT世界只是街机电脑”而是“从虚幻中孕育出真实”)

这种风格的作品世界观设定在长寿系列作品其实不少见 前面说的三大特摄奥特曼假面超级战队等就是其中之一
它们并不是只有平行世界、同一世界这两种世界观 而是有同一世界、平行世界和灵异空间 这三重类型的世界观
在灵异空间的部分 偶尔还像美漫之类脑洞大开 出现一些说破这世界是电视特摄和把演员编剧等也玩进来的作品

■平行世界论看似解答了一切疑问 但其实根本什么都没有解答过
很多人喜欢简单的答案 但把复杂的问题过度简化并不能使你真正认识它 反而会让你产生非黑即白的极端认知



※引用内容
曼德拉效应,其名来自于已故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他本人逝世于2013年12月5日,但是世界上有相当一批人,坚信他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死过一次,根据这些人的描述,他们清楚的记得电视和报纸媒体连续几天大篇幅的报道曼德拉死于狱中的消息,记得曼德拉死后,他的妻子对公众发表的演讲以及南非因他的死而发生的暴乱,所以当后来他们突然听说曼德拉尚在人世的消息时显得非常震惊,他们的记忆和史实发生了重大偏离,让人不禁猜测,难道平行世界真的存在?而这种现象,便被人称为曼德拉效应,Mandela Effect,或简称:EM



“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 都与魔法无异”
为什么呢?因为当科学水平已经超过一个人认定的“科学的极限”时 对那个人来说他看到的东西就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对“足够落后”的那个人来说 他看到的过度先进之物是极不科学的 认为那种东西只可能存在于虚构的魔法中

换个例子 “地是平的” 说出这句话的人可以有至少3种意思
A 大地(世界)是平的 没错啊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吗?难道大地是圆的(笑)吗?(古代人等没有科学知识的人)
B 地球是圆的 但因为地球很大 我们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圆 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说 地又是平的(现代人科学常识)
C 大地(世界)是平的 真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那些说地球是圆的人是被阴谋洗脑(现代地平论者或阴谋论者等)

这3种人都能说出“地是平的” 但想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 而且B的人对“地是平的”这句话的理解是从多角度来说
即使字面上没有区别但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定义 学过的人和没学过的人 两者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接受地圆说的人 一样可以说出“地是平的”这句话 但这时的意思和地平论者根本不同 就像科学家被人当作魔法师
科学家的说话方式 比如爱因斯坦常说“上帝” 听起来也让人觉得像宗教徒 但是在爱因斯坦的脑中完全不是一回事

平行世界也是这种毒瘤 所谓的平行世界至少有3种意思
1 因选择的分歧而产生不同未来的分裂世界(剧内设定)
2 烂大街异世界 例如魔法世界、奇幻世界、勇者卡车转生等(剧内设定)
3 用于表示属于不同世界观的“作品A的世界”和“作品B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剧外俗称)

没错 1就是时间悖论“回到过去的人杀死自己的祖先”的常见解释 认为世界会分裂成两个不同版本并照常存在
薛定谔猫的盒子被打开时分裂成两个不同版本世界 一个版本世界的那猫是死猫 另一个版本世界的那猫是活猫
别说什么“2不是平行世界”之类 这2确实也是常说的平行世界的一种 因为平行世界这种叫法 本身就是贪方便的
这几种“平行世界”并不是同一标准下的相同意思 但它们经常共用“平行世界”这种叫法 甚至还有混淆概念的情况

很多虚构作品是不会很严谨地使用“平行世界”的意思的 而且有时喜欢把几种定义的平行世界的概念混淆来使用
例如动画GX3的12次元宇宙就是2的烂大街异世界 但剧中那位大人是使用1的平行世界(量子力学)来解释12次元
美漫等的多元宇宙 是把1(2)和3混合使用 本来1(2)和3是两回事 美漫偷换概念把3融合到1(2)里 这不是原有标准
3是进入“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领域的境界线 实际上美漫有时也把车开进这领域让角色找作者喝茶

在日漫世界中 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等前辈漫画家爱用的“明星系统”等相关概念 也影响着许多后来的创作者等
“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 而角色们就像演员那样可以跨越漫画家作品间的界线存在 成为一个大家族
角色们在走下舞台后就是一家人 既不需要纠结什么作品间是否有同一世界观 也不需要什么平行世界间的穿越剧
作为让无关作品角色乱入的手段 只不过是明星系统的表象 作为给众多作品归宿的大家族 才是明星系统的真面目

明星系统相关概念的适用范围很大 像外国动画《猫和老鼠》那种每集换设定的“无限平行世界(3)”也是其中之一
原版作品和改编作品(例如 漫画真人化、小说动画化 等) 这种存在各种设定上差异的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样子名字等相同相似的角色 样子名字等相同相似的机器 相同相似的故事背景设定等 广义上都是明星系统的表现
(狭义上明星系统多指“无关作品的角色/名字/背景设定等乱入” 但广义上明星系统的分析逻辑适用于更多地方)

当然并不是任何作品都适合“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的 有许多作品不玩这套 或是只把半只脚玩进去
既有偶尔玩玩的类型也有光明正大把角色设定为演员的类型(例如《乐一通》设定了角色们是动画公司的演员)
有件事必须弄清楚 “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 是很多类型作品都有玩的事 并不是等于什么搞笑或低龄

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有些作者将作品当成和我们相隔的异空间 而有些作者将作品当成和观众面对面的舞台剧
后者更喜欢拉近观众和舞台的距离 演员甚至走下舞台接触观众 把时间逻辑等抛之脑后也是为了和观众进行对话
《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等就是偶尔在这类境界线上开车 例如把皮套仓库等写进故事 和老粉交谈
有许多作品在建造和我们相隔的异空间的同时 还会化身为面对面的舞台剧 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并不是只有一条


│││││└●玩具故事/梦结局:魔偶甜点是1个孩子房间的玩具(梦幻国)●┘│││││
││││└●平行世界:两个痴汉在异次元见面等(选择分歧的不同平行世界)●┘││││
│││└●明星系统/跨界合演:动画卡图上各种OCG怪等(无视设定乱斗大集合)●┘│││
││└-●活在作者手中的一群演员和布景:DT故事弑神等(大家活在游戏世界里)●-┘││
│└─●把吃书作为一种剧中情节来描写:3眼在禁卡冥界等(OCG禁卡就住在冥界)●─┘│
└──●剧中剧/打破第四墙:卡图上出现了决斗者在玩卡等(OCG故事世界是虚构)●──┘

YGO的“卡图中的故事世界”就是一种将“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这个领域的东西玩得很6的例子
这样的世界观设定套路当然不是YGO独创的 而是先人积累的一种约定俗成 “天下文章一大抄 就看你懂抄不懂抄”
所谓的“平行世界”作品也是属于这其中一种表演形式 归根到底 3的平行世界是为“自由创作”自圆其说的一种借口

■不可思议的“第3类世界观”体验
“虚构作品的世界观”可以简单地分成以下的两种演法

演法1 ●让观众暂时忘记掉现实世界的存在投入到作品里 让观众想象自己现在是来到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
演法2 ●让作品来到观众所在的现实世界里 让观众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在现实世界里和眼前的作品进行着对话


前者的世界观 就是那些所谓的同一世界观、平行世界等“虚构的科学法则”最能适用的领域 “入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中的那些真实感 观众把作品看作是让自己去别的世界旅行
大部分“虚构作品的世界观”都是采用这种演法 它的直观易懂是一部虚构作品能让观众们看得投入的一大原因

因此许多人看虚构作品时会寻求这份真实感 为虚构作品的世界观逻辑严谨而高兴或为不够严密等感到不满意
对这些观众来说一个世界观是一件手动组装的精致模型 自己从作品中获得大量部件然后逐步完成模型的组装

这也就是“梦结局”这种东西让许多观众感到不愉快的原因
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作品是虚构的 但暂时忘记现实投入到作品里 想象着自己来到与世隔绝的另一个现实世界
正是这份入戏感让观众产生看得投入的感觉 结果中途被泼个冷水 想起自己还在现实里 辛苦组装的模型也白做
那套“虚构的科学法则”还在脑中 而梦在科学的定义下是假的 没有生命 根本不存在 于是观众被喂翔的感觉极强

后者的世界观 就是“把一个作品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舞台”等真正的科学法则最能适用的领域 “出戏”
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作品是虚构的 而作品本身提醒着观众这份虚构性的存在 这种体验就是“虚构外的真实感”
这时观众把作品看作是让自己去看现实中一场舞台表演 剧中角色是舞台上的演员 剧中世界观是舞台上的布景
和梦结局的区别是 演员在离开舞台后还在我们现实里存在着 它们作为漫画、动画、游戏等存在于我们现实里

和演法1相比 演法2在“虚构作品的世界观”中较少使用 主要是用来搞笑等 因此经常让人误会成搞笑情节专用
其实后者在搞笑情节以外也常使用 这种演法是在显露出漫画、动画、游戏等东西的本质 “演员表演给观众看”
常见的例子之一就是电影角色突然把脸对着镜头 向着剧内应该没人的方向打破第四面墙对银幕前的观众说话
不一定是像美漫死侍之类“角色光明正大吐槽现实” 还可以是“角色自言自语 既像跟观众说话 但又不确定如此”
许多类型的电影等也会偶尔出现这种片段 “角色像在跟观众说话” 这并不一定是只有疯狂玩梗的时候才发生的

严格来说 其实任何虚构作品都会包含有演法2的部分 比如角色的名字可以暗示角色的性格、经历和命运等
角色的衣服等细节也可以包含这些信息 比如角色的衣服颜色越变越暗 暗示故事中这角色离黑暗越来越近等
毕竟这些作品是人写的 作者会把自己的话隐藏在各种暗示中 融合到作品的东西里 通过这些和观众进行对话

观众眼前的作品世界不只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异世界 还同时也是一个“通过伪装自己来跟观众说话”的创作者
创作者把一句话伪装成一部作品或一个角色等 这在虚构作品的领域很常见 一个镜头/一句台词都可能有深意
当然 某些作品并不会想那么深 但多少也会包含有这样的部分 只要作品是人想出来 里面就肯定混有这类东西


有时一部作品会同时玩上前者和后者两种性质 而这种情况的玩法通常是以演法1为主并穿插些演法2的套路
大部分虚构作品是演法1 创造一个与我们世界隔绝的世界 然后让观众暂时忘记现实世界 让观众投入作品世界
这种作品中的角色也会完全处于入戏状态 忘记自己其实是演员的事 就好像真的成为了另一个世界的居民那样
但这种作品里 偶尔也会出现角色突然进入出戏状态的情况 发生角色说些只有现实的人才知道的话等灵异事件
以鸟山明的《龙珠》为例 这部作品大部分时间都是演法1 但在被《阿拉蕾》角色乱入等的时候则是属于演法2

许多长篇作品同时具有前者和后者两种性质 以演法2的创作逻辑为前提 光明正大搞海螺桑时空或明星系统等
这类作品经常是因为商业目的等 不打算结束作品 想不断表演下去 于是舍弃了演法1重视的一些入戏的逻辑性
解除作品内一部分的“入戏”状态 这意味着默许一些剧情漏洞矛盾的存在 容许一些乱改和拉关系等的为所欲为
比如前面说的《口袋妖怪》主角小智神秘退步 或神秘失忆、神秘失踪等灵异现象 这类明知故犯的反逻辑设定

在演法2的领域中 创作者故意让剧中出现退步、神隐、失忆、性格突变等无法按演法1逻辑来解释的离奇现象
原因有多种 以主角退步为例 有时制作方要为新观众讲解设定 于是强行把老司机主角变初学者给新观众做示范
像这种就是典型的“让作品来到观众所在的现实世界里” 而在类似这种情况中 “自圆其说的世界”并不是最优先的
给观众舒适的待遇 有更多不同表演 有更多故事的涌现 满足观众这件事比圆作品设定更重要 细节懒得自圆其说

偷懒是一门学问 正因为某些创作者没想那么多东西 所以他们自己发明一种“让自己不必想那么多东西”的套路
但许多观众都是以演法1为优先来理解作品 甚至可能根本不了解演法2的套路不知道虚构作品中还有这种神棍
因此这些观众就会被“如果A和B是同一世界观的话 那么B在XX的时候A在干什么”等没有自圆其说的问题所困惑
而平行世界论 正是深受这些观众喜爱的“万能背锅侠” 只要有什么理解不了的 就马上想到往平行世界的锅里扔

AV第2年前期的官方活动曾为白次元大王的事给过解释 “关系是平行世界”“红莲魔龙被动画5DS结局废战打伤”
动画官网在第2年后期每集解说越发煞有其事地说大王怪以前被打伤等 第3年后半爆出《暴力杰克》式世界观
虽然常见的玩梗、致敬也是这么玩 但AV这些情况是强调演法2的性质 玩得过深的明星系统 连世界真相也揭露
明星系统这种东西 玩得浅时只是各种跨界合演或平行世界 但玩得深时连作品是虚构的世界等事也会拿来开涮

“人类倾向对发生的事情找一个原因来解释 而阴谋论正是简单易懂的理论” 没错 平行世界论也是一种阴谋论
简单易懂、富有戏剧性 许多创作者都看上了“平行世界论”这块宝地 以平行世界论来为观众制造完美的入戏感
真正想从科幻角度讲平行世界的作品并不多 大部分只是看上平行世界简单易懂 让观众享受虚构出来的真实感

反过来说 也正因为平行世界这类简单易懂的泛滥 某些演法2的作品就经常也被各种观众贴上平行世界的标签
“虚构作品的本质 是演员表演给观众看的戏”这点被过度淡化 很多观众变得意识不到“虚构外的真实感”这东西
某些作品的故事情节是需要观众自己能意识到“按演法2的标准去理解”时才有可能看出作品的某些内涵和魅力

在简单易懂的“同一世界”和“不同世界”这两者的背后有“第3种世界”的存在 还有以那种世界为核心设定的作品
别小看搞笑情节 有时候这些搞笑情节展现的“虚构外的真实感”其实就是作品的真面目 同时也是一种惊悚元素
出戏有时才是真正入戏 世上确实有这种想让观众靠出戏来看懂作品本身的创作者 甚至可能就在子供向作品里

■出戏成精的虚构作品
这一切的背后 到底是假戏真做还是入戏过深?是人性扭曲还是道德沦丧?敬请关注《走近虚构》……


现在先放下我们自己原有的认知和成见 暂时性地 先想象一下其实动画ZEXAL可能是这样一个世界观


 出戏:2009年5DS热播中 高桥老师开始了构思YGO第4代的创作
 入戏:几千年前 高桥脑洞中的多元梦宇宙出现了YGO第4人格宇宙

 出戏:高桥KAZ找不到灵感 第4代创作陷入混沌僵局 这时实松骚话“只有你能从0生出1~”带来转机
 入戏:YGO多元梦宇宙第4人格宇宙处于混沌的黑暗 这时创世卡“KAZ代码”降临 为宇宙注入数字生命

 出戏:高桥为了打破这个僵局 决定把一个没打算用于YGO作品的旧角色移入这次YGO 此人正是星光
 入戏:新的宇宙在此刻开辟天地 星光进入第4人格宇宙为处于混沌的这个黑暗宇宙带来了光明的秩序

 出戏:高桥的心灵之摆剧烈摇晃 他与自己的心魔在战斗 在一年半的奋斗期间 他成功创造了故事主角
 入戏:第4人格宇宙混沌和秩序开战 星光和混沌化身老千相战数百日 星光最终击败老千创造另一自我

 出戏:高桥创造99有码 即“只有你能从0生出1 再交给我们将其做成100”的0和1 第4代作品正式诞生
 入戏:新生第4人格宇宙有只名为“KAZ龙”的龙 它创造0和1却没创造出其他 孤独死去时看了一眼月亮

这样解说之后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了 老千是第4人格宇宙最初未开辟的原始状态 而星光是那片混沌的开辟者
第4人格宇宙是在老千和星光的百日战之中被创造出来的 而KAZ龙是从另一种视角来观察时的这场创世之战
老千是“动画ZEXAL”概念本身的具象化 因此他的号码是1234和1000 寓意“0生出1、做成100、做到100以上”

高桥2010年6月左右搞好ZEXAL主要角色 星光是2009年左右偶然搞出的外部角色 名符其实的数百日“创世”战
我想老千和KAZ龙应该不是原本就创作的角色 但这两个角色对应的现实概念就是“作品ZEXAL的整个创作过程”
后来对“作品ZEXAL的整个创作过程”这个概念进行角色化就成了老千和KAZ龙 这个作为原型的概念是早就存在

“外来者”星光和第4人格宇宙融合后诞生了ZEXAL宇宙 有码和老千的关系是第4人格宇宙从混沌到秩序的变迁
也就是说 老千其实就是ZEXAL宇宙诞生前的有码 当时有码还没被高桥创作出来 第4人格宇宙还处于无形混沌
因此老千(开辟前的第4人格宇宙)在百日战最后被击败的同时 有码(开辟后的第4人格宇宙)就突然诞生了

星光在百日战最后胜利 意味着他作为“外来者”和第4人格宇宙融合成功 因此才会和老千的一部分融合出96等
ZEXAL标题是在最后才决定 因此在故事中ZEXAL是第4人格宇宙传说中的力量 被E叔称为解救两个世界的英雄
剧中门叔对有码说过“ZEXAL是让所有黑暗化为光明的力量”这句话就是暗示星光和ZEXAL是那片混沌的开辟者

第4人格宇宙是在老千和星光的百日战之中才诞生的 这场战斗之前的历史 是后来才被这个世界“设定”出来的
因此有码打E叔那集才会印出“原初的记忆”源数RDM 并配上老千星光百日战的记忆画面 暗示世界是当时诞生
而No.39希望皇的名字由来正是数希(和希) 使用RDM后出的R1名字 就是寓意“这个第4人格宇宙源自高桥和希”

记得老千的卡吗 什么老千玉座啦 什么老千契约啦 什么KAZ门啦 卡名卡图明显在暗示有码契约、ED玉座皇等
这些都有深意 这都是前面说过的高桥创立的决构理论“心之形”的应用 角色用的卡名卡图经常是角色的心之形
历代动画决构安排角色用的卡或用卡的角色时 是有按照心之形的理论做 不会无缘无故给老千大量设计这种卡

前面提到有码的父亲一马的名字KAZUMA来自高桥的KAZU 其实母亲也这样:希 → HOPE → EP → 39 → 未来
“一马”是和希的“和”(一雄的“一”) “未来”是和希的“希” 一马和未来两者相加是“和希”暗示高桥是有码的父母
同个道理 No.39和希皇也包含了一马和未来这个寓意 代表着有码思念父母的心之形 同时也是高桥的爱之化身

大结局时 为了和“交给我们将其做成100”的99星光道别 有码召唤自己的真身“只有你能从0生出1”那个FNo.0
面对“鬼父之爱”和希皇军团的集体跳反围殴 苦逼孩子有码没放弃摔角 召唤出作为自己心之形的另一个和希皇
未来皇的登场演出很像源数代码旋涡 其原因也正是如此 有码自己是这个宇宙的起源 他自己就是第4人格宇宙


然后我们结束假设 思考一下 这种解读观点是否值得参考 有人不接受这种解读 但我猜有的人会接受这种解读
这里选择用动画ZEXAL作为解读的例子是因为动画ZEXAL的题材和名称设定等更容易让人看到出戏成精的要素
动画ZEXAL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出戏成精的例子 YGO系列中还有其他出戏成精的作品 例如 动画GX、漫画5DS 等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明白 “出戏成精”和“俗话说的平行世界”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了
出戏成精作品涉及到庄周梦蝶等哲学思想领域 这种情况比较有名的例子有儿童文学《爱丽丝镜中奇遇》等
ZEXAL心园市原型可以推测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剧中的扑克牌红心 漫画版和动画ARC-V有补充其他扑克牌
(动画ZEXAL1伪骸是红心 漫画ZEXAL心园先生钻蟹王是方块和梅花 动画ARC-V的心园决斗校是黑桃和梅花)

高桥和前面说的手冢治虫、永井豪等漫画家是同一类创作者 这类创作者对自身作品抱有一种入戏“过深”的爱
手冢治虫、永井豪等人会把作品想象成自己的孩子或分身那样的概念 幻想自己是节目制作人 而角色们是演员
他们当然不是真的有精神病 但他们都是非常热爱表演的戏精 甚至让自己也进入作品的表演中使作品出戏成精
高桥骚话语录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高桥戏精一面 正如前面提到的单行本上 他把角色和作品当作自己的精分人格

说到《爱丽丝》系列和YGO之间的联系 最直接的一次发生在动画GX著名灵异事件“从镜头中消失的那位大人”
那是动画GX第80话「绝望国的爱丽丝」播放前1集的第79话片尾预告 出现了来历不明的女角色看望那位大人
第80话的正片中 没有这个新角色的存在 但那位大人却表示 自己隐约记得自己曾经见过什么 可就是想不起来

爱丽丝在《爱丽丝镜中奇遇》故事中来到梦中的镜子世界见到一个睡着的人物 这个人物被梦中居民称为红王
梦中居民告诉爱丽丝其实爱丽丝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爱丽丝只是红王做的一场梦 这段恐怖的发言吓哭了爱丽丝
爱丽丝一再否认自己只是一场梦 但到了故事结局的爱丽丝从梦中醒来后 也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谁做的一场梦
此书最后这段还有藏头诗 从上到下每句头个字母连起来是爱丽丝的现实原型人物全名“Alice Pleasance Liddell”

■“梦宇宙”的惊悚式严谨
这是虚构作品一种终极的自圆其说

※引用内容
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并不只是一个论),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幻,当一个人认为事物存在真实与虚幻的差别时,已经存在问题。提出了物化的观点。

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变成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中变成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很难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但也可能是一次关于天人合一的清醒梦。



动画《口袋妖怪》的初代系构首藤刚志有写动画官方小说并让小说版提到了一些动画版还没明说过的里设定
其中非常有名的设定就是“这个世界曾经有现实动物 但每有1种新的口袋妖怪出现 就有1种现实动物神秘消失”
现实动物从人们的记忆里被删除的同时其对应的口袋妖怪凭空出现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中世界充满口袋妖怪
首藤后来透露了他想在动画版第3部剧场版中正式明说这套惊悚设定搞事但没得逞 原因是上头说“观众不爱看”
鬼故事在首藤走后表面上已经凉了 但实际上只是换成了小智的神秘退步和不老诅咒等而已 到头来还是鬼故事
(首藤当初构思的第3部剧场版是“暴龙化石之谜”“科学家们曾研究这些鬼故事 研究到怀疑人生 集体逃避”等)

“历史的痕迹被抹去 人们的记忆被改写 世界本身是一场梦 人的记忆不曾可靠过 那终究只是被谁设定的故事”
把虚构作品看作一场戏或一场梦的这类创作早已存在 前面说的手冢漫画明星系统等就是这类创作的例子之一
首藤的脑洞也只是其中一员 因此像YGO系列等其他创作者的作品也有相似脑洞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 这不奇怪

这里还有一件其实没多大关系但又不能算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动画《口袋妖怪》初代系构首藤 是武上的师父
当年因画面技术的问题引发3D龙事件(600名观众送医+停播)轰动一时的旧38话 倒霉的武上就是那集的脚本家
(武上虽然退出GX4 但相关铺垫在GX1~GX3就已存在 GX4只需要在玻尔-爱因斯坦论战结束后把上帝拉出来)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YGO和《口袋妖怪》的情况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相似之处
以下图解 原图部分是高桥玩手游《口袋妖怪GO》时画的YGO角色集体玩手游致敬图

1996年是神奇的一年 这年的万智牌出日文版 口袋妖怪出卡游版 YGO漫画受万智牌影响画出最初的打牌王
口袋妖怪卡游作为日本集换卡游界元老 现在仍是巨头之一 而原版电子游戏也是受《奥特曼》系列影响诞生

动画版《口袋妖怪》主角小智是以游戏原案企划者“口袋妖怪之父”田尻智的名字来命名
口袋妖怪的创作灵感来自田尻智的童年 他喜欢现实捉昆虫和对战游戏 同时也喜欢《奥特塞文》的胶囊怪兽
游戏原定名是胶囊怪 游戏设定就是把昆虫收集和胶囊怪兽结合起来 对田尻智的那段童年回忆进行美化重现
动画初代系构首藤 显然把田尻智本人和主角小智重叠起来创作 结局老智庄周梦蝶其实是指田尻智制作游戏
由此可见 在首藤当年的构思中 动画《口袋妖怪》世界观其实是一个被田尻智本人的童心创造出来的梦宇宙

另一方面“YGO之父”高桥也是这样的情况
高桥童年喜欢《奥特曼》系列“每集都有新怪”这点 后来他在YGO创作中找回童年这份兴奋 开启打牌王之路
武上在动画GX第1~3年负责系构 从第2年NEOS开始 整部作品就越来越像是在对高桥童年回忆进行美化重现
吉田和武上是老友(吉田是被武上拉进YGO坑)吉田系构的第4年终于连世界是从1张卡中创造这种事也出现
第1张卡是从黑暗中出现 而那片黑暗就是楚门的上帝 指的就是高桥对《奥特曼》的童心等东西创造了梦宇宙

    《绝望国的爱丽丝-AKAHASHI-》      《真实语者Mr.T与那位大人的侵略计划》

接受“梦宇宙”是否意味着观众再也无法对作品世界观入戏?并非如此 虚构作品是可以有至少两个理解方向的
同一名观众是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作品进行多个角度的解读的 一方面是入戏的角度 另一方面是出戏的角度
这两种角度虽然自相矛盾 但它们却也是相辅相成的 并不需要非黑即白地排除掉其中一方 矛和盾是可以共存的
作品有两面性 入戏时需要从入戏角度看 出戏时需要从出戏角度看 用两种观察角度来互补才能看到作品的全貌
就像1张卡那样 如果你不把卡的两面一起看过 你看到的卡就不是1张完整的卡 而作品的卡背就是作者和演员等

以“梦宇宙”为世界观的作品 并非某些观众想的那么悲哀 这种世界观告诉观众 作品这种东西本身是有生命的
只要懂得换个角度来理解 “观众在现实中接触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 想象作品的角色们就是附在作品上的精灵
这对喜欢用“想象自己来到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方式理解的那类观众而言 或许会不习惯 但确实有这种类型
观众是需要从作品上寻求某个程度的真实感的 但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并不是只有一种 不同作品有不同境界线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9: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Z龙加农 于 2019-9-11 02:24 编辑

“说个坏消息 卢克父亲阿纳金在跟达斯·维德的搏斗中死了”——《相信我,你也可以变成黑暗》

预言曾说有人将给颜力带来平衡 而信仰光明面者认为他们已找到此人 认为平衡是指天才消灭黑暗面
然后天才堕入了颜力的黑暗面 几乎杀光了所有信仰光明面者 从此天才成为了信仰黑暗面者的得力助手

一切的秘密尽在高桥皇帝语录中 然而会对高桥语录感兴趣的人都是些资深原作党 经常轻视动画系列
动画党则经常不对高桥语录感兴趣 因此懂得为两者找到平衡的人并不多 像曾经的我这个伪粉也不例外

                        给颜力以平衡——“愿那位大人的计划与你同在”


■ “爱的主题是痛” 壕无人性的影评侠高桥老贼
从一张恐龙复原图中可以惊讶地发现 高桥本人是属于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传达给观众某些深意的那种创作者


▲ 盗贼王小智、大神官佐克和大邪神佐克的梦宇宙之旅 ▲

相信这是原作中最让粉丝感到莫名其妙的一段正史设定 正史大神官和现代盗贼王曾多次称自己为佐克
正史大神官回忆中 大神官是占据石板神殿的魔物群来压倒王样的神 3000年前的战斗没有大邪神的存在
据正史大神官的自我剧透 3000年前的战斗结局是王样把自己和大神官关到千年积木里 没有提到大邪神
BC篇的回忆中 正史王样和正史塞特对话时 塞特也只说敌人是黑暗大神官 只提到大神官是怎么个厉害法

这和记忆篇后期决战大邪神太多矛盾 让不少读者甚至怀疑 前面正史大神官自我剧透等已经被高桥吃书
其实这段没有吃书 因为大邪神出来后的部分 现代盗贼王和王样对话时 依然把大神官的木乃伊称为佐克
后来 高桥文库版后记等提到内幕 说决战大邪神部分是脱离正史的游戏剧情 而且仍把大神官注音为佐克
因此“3000年前的大邪神佐克和正史大神官是同一个体”这点是成立的

“卢克父亲阿纳金在跟达斯·维德的搏斗中死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 阿纳金和达斯·维德是两个人物”
剧场版2016提到的“世界是人的意识决定”唯心论设定 这个设定并不是高桥最近才想出来 而是早就有的
原作BC篇小马哥和王样对话 小马哥说 人会受书等信息的影响而在脑中造出不同人格 甚至在脑中造出神
这段暗示的多半就是高桥的“神魔皆由人心所生”思想 高桥后来说过 当时BC篇3神是影射现实的宗教斗争

在高桥思想中 “神魔皆由人心所生” 就如现实“宗教斗争说着各种为神而战”但其实都是人们脑中造出的神
2002年由高桥负责剧本原案的游戏虚构王国的剧情之所以会扯到心理学、人脑和神的关系也是这个原因
这套唯心论设定 可能还影响了后来动画DM堕马篇的利维坦和动画GX的NEOS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设定

▲ 正史大邪神佐克从何而来 ▲

正如前面所说 佐克全名“佐克·食尸鬼” 而盗贼王精灵兽也是食尸鬼 最早提到大邪神存在的人也是盗贼王
后来盗贼王把自己的邪念植入到千年眼里 导致大神官被盗贼王的思想感染也开始信奉起了“佐克·食尸鬼”
如果换个角度来解读的话就会发现 难道名为佐克的这只食尸鬼的真正身份其实是疯子盗贼王的心之形吗

把大邪神佐克理解成疯子盗贼王的脑洞 好像都说通了 记忆大邪神佐克其实就是大神官心中的盗贼王思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 正史盗贼王其实是个疯子 他在童年时就已经疯了 他为了复仇而有了自己造出的神明信仰
因为是宗教所以心之形是精灵、神(精灵是善、正义的象征) 这些解读符合高桥想影射的“现实宗教斗争”

如果这样解读 那么动画DM那段大神官的梦中回忆可能也有此类深意 动画对这段梦中回忆的改编是这样
“大神官当初只炼出6件千年宝物 然后从地面裂开的洞中凭空出现千年轮和冥界石盘 大邪神佐克当场现形”

“大邪神捉住大神官 要求把6件千年宝物放进冥界石盘 大神官急忙把千年眼塞自己眼中暂时赶走了大邪神”
这段改编可能想暗示“大神官的心正在被盗贼王植入到千年眼里的邪念所改写”即其实是暗示现在的大神官
“盗贼王捉住大神官 要求把6件千年宝物放进冥界石盘 大神官千年眼被植入邪念然后盗贼王就暂时先离开”

听起来是不是很扯 “盗贼王用自己的脑洞创造出大邪神” 但考虑到高桥想影射的现实则会发现这很有道理
如果高桥的本意确实如后记所说 是想影射现实宗教本身而不是想讲个神话故事 那么多半会选择这种设定
王样大神官之战的原型是第18王朝的阿肯那顿宗教改革 这场改革中 阿肯那顿法老是自己脑洞创造出神明
阿肯那顿信仰的阿顿神是被阿肯那顿不断修改设定 最后从“多神教的众神之一”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神”

从“神话故事设定”的剧内角度来说 神是真实的
从“观察现实宗教”的剧外角度来说 神是虚构的

同个道理 以阿顿神为原型的光创就是王样的心之形 正史没有光创 大邪神和光创是王样和盗贼王的心之形
光创是王样的心之形投影到3幻神上的表现 而大邪神则可理解为盗贼王的心之形投影到黑暗世界后的表现
大邪神的外表也可以理解为盗贼王和大神官的心之形 可能包含了大神官对“盗贼王思想”一种宗教性的崇拜
正如小马哥说的人会虚构出神把自己行为解释为神的意志 所以大神官他们才会说出“一切都是佐克的旨意”

这么想会发现 动画DM把记忆篇魔改造得很有道理 原作记忆篇是高桥在没事先计划好的突发状况下写完的
动画DM最大改动 是把正史大神官亡灵整个阉割 盗贼王明说正史大神官只是自己手下 并承认自己才是佐克
原作精灵兽是盗贼王的心之形 动画DM把精灵兽改成全村亡灵的心之形 村里有石板 而盗贼王的心之形不明
这些改动有可能就是为了把原作中大神官和精灵兽这些混淆视听的部分删除 直指大邪神是盗贼王的心之形
相关伏笔在原作RPG篇已经存在 当时盗贼王小智的心之形是暗之支配者-佐克这个自己创作出来的虚构角色

那样很奇怪啊 盗贼王小智真的有如此强大的唯心力去凭空创造出一个被个人脑洞设定出来的远古大邪神吗
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啊 剧场版2016说“世界的形态是被集体意识想象出来的设定所决定”其实现实就是一场梦
佐克食尸鬼顾名思义盗墓者之神 盗贼村的死灵们信仰的神 世界宗教起初就是这样被个人脑洞和小团体创造
黑暗和光明本身无形 是人的心之形赋予它们一个具体形象 这估计也是高桥通过影射宗教斗争想传达的信息
正因如此 原作记忆篇的古代盗贼王初登场时才会嘲讽善恶的定义 主张自己的正义并召唤出象征善的精灵兽

▲ 和大神官订立契约的黑暗是什么 ▲

BC篇的小马哥再次泄露天机 没错 当年高桥负责剧本原案的真DM游戏有提到“比3000年前还要早几千年前”
如果原作没腰斩 3000+X000年前的设定大概也会逆输入 证据就是大神官等人的回忆都有“逆转黑暗金字塔”
还有什么神石板、老埃等都在短短十几年莫名其妙出现的来历不明之物 以及据说是古代遗物的千年魔术书
这个天空的黑暗金字塔 原型可以推测是《猛鬼追魂》的BOSS利维坦 也就是勒马尔尚迷匣=千年积木的本体

利维坦把和自己相同形状的勒马尔尚迷匣释放到人间 而勒马尔尚迷匣既能召唤修道士也能用来封印修道士
黑暗金字塔把和自己相同形状的千年积木释放到人间 而千年积木既能召唤黑暗力量也能用来封印黑暗力量
佐克一家和怪化蓝神等可能致敬被利维坦魔改造的人类修道士 会根据各人的性格经历等决定魔改造的形象
真DM游戏剧情中的卡片魔神一家大小也是同1个致敬方式 用决斗卡能召唤卡片魔神也能用来封印卡片魔神

历史上最早埃及金字塔是第3王朝的左塞尔法老建造 时间近5000年前 原作开头说黑暗游戏有5000年历史
光创技名“光创生”注音是左塞尔 这也符合了小马哥说的千年积木的起源是古埃及金字塔的黑暗崇拜这一点
剧场版2016 普拉纳的额头有对应千年积木的倒三角 沙僧的量子立方是勒马尔尚迷匣 因此连接到暗黑次元
蓝神被魔改造 变成利维坦的修道士 两个勒马尔尚迷匣对决 千年积木VS量子立方 最后召唤王样击退修道士

动画DM把记忆篇改编后的设定中 黑暗金字塔=黑暗游戏空间的天空建筑物 王样在3000年前发动黑暗游戏
原作中究极RPG是盗贼王小智在美术馆准备的游戏场地里进行 但动画吹上天改成3000年前的究极黑暗游戏
动画版的究极RPG是个巨大的黑暗游戏空间 3000年前 王样通过发动这个“失忆找名字”游戏把佐克封印起来
这段设定中可以明显看出 动画的黑暗金字塔显然高于佐克 两者的差距就像《猛鬼追魂》的利维坦和修道士

▲ 盗贼王小智的真身与那位大人的计划 ▲

原作漫画说大神官后来把灵魂一部分封入千年轮成了现代盗贼王 这灵魂应该就是千年眼中的正史盗贼王
两者关系就是正史盗贼王死前分身到大神官身上 大神官完成黑暗契约 后又把心中盗贼王分身到千年轮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 盗贼王从古代正史到现代的寄生设定就像大邪神的下体那样能够让人联想到电影《异形》

有种解读认为《异形》的灵感来源之一是欧洲传说的“胸中之蛇”(女人吞下蛇卵 体内孵化之后破口而出)
这种“异形是捏它胸中之蛇”的解读 是很早就有的 高桥既然是电影宅 有注意到也不奇怪 精灵兽下体就是蛇
正如前面所说的动画DM记忆篇包含有剧场版2016才公开的原作设定 吉田他们很可能和高桥确认过里设定
心灵迷宫中的小智致敬破胸虫的那段神秘演出 恐怕就是故意在暗示盗贼王和大邪神的原型是《异形》的事

这场“梦宇宙之旅”的解读 并不意味着“这段推测绝对正确” 它只意味着“原来还可以从这种方向来解读作品”
虽然粉丝对作品的自由解读有时可能真的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但粉丝往往不会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真的正确
观众读者是需要多个角度对作品的自由解读的 而这些不同角度的解读也是让作品得以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有的作品喜欢不把情况说明白甚至使用耐人寻味的开放式结局 目的正是为了使观众读者去对作品自由解读
1000人的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每个角度的解读都会产生新世界 在1人的眼中 还可以有1000个平行世界


超史诗级致敬大电影《利维坦&雷普利VS卢克&大白鲨VS达斯维德&异形》直击记忆战争大阴谋

高桥是电影宅(家里有5000部以上) 现在家里有私人影院 有一堆《大白鲨》《星球大战》《异形》等周边
我想很多影迷都知道《异形》的外形是有那种不可描述的深意 这是其创作者承认而不是哪几个污观众想歪的
但对于不知道这情报的人来说 突然听到别人说《异形》有那种不可描述的深意的话多半只会觉得是别人太污

正如各种访谈所说 高桥爱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漫画、动画、游戏、特摄、电影等的元素 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高桥常以兴趣为优先 习惯从自己喜欢的电影人物模型、童年回忆特摄剧等各种东西的外形里获取创作的灵感
剧情方面借鉴到什么程度没明说 但还是比较容易看出来 对《星球大战》《猛鬼追魂》等不少电影有借鉴剧情

高桥在连载时期、文库版时期和画集时期发表过的理论和鸡汤 到剧场版2016时期正片和访谈中还挂在嘴边
这些理论在许多读者脑里恐怕是听一次就忘光了但高桥大湿不仅没忘还像个复读机去强调着这些内涵和深度
和“我觉得作者并没想那么多”这类吐槽相反 高桥情况是“作者觉得自己有想那么多” 反复提起作品有哪些深意

“虚构作品的所谓伏笔有很多只是后来作者没灵感才挖出来重新创作 其实在刚写下时作者根本没想过是伏笔”
尤其是“♂♀+枪兵+考验孩子+人弧”的鬼父论 给原作鬼父们自圆其说个高度 说白了不就是达斯维德的爸爸梗
高桥讲过的理论和鸡汤中有不少内容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 我觉得高桥是为了应对访谈等才去编些理论打草稿
然后高桥在访谈后记等扯扯这些理论就显得他深思熟虑很有深度 但听多了的人会发现高桥还有编故事的嫌疑

文库版后记的A君篇就提到高桥不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才画YGO 其实他当初画的时候可能真的没想过那么多
但高桥有粉丝或各种合作方等来问各种问题后 自然就开始去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才画YGO等并用来自圆其说
我猜应该有不少回答是真的在画它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的 但应该也有部分是中途被问到才开始找些理论来解释
比如作者最初没想那么多但后来有人看后问原型是不是XX 作者就装逼说是XX 然后作者就开始真的按XX来画

不过无论高桥说的这些解读是不是装逼和事后诸葛亮 这些理论经常被历代YGO新作的创作者们抄来引经据典
如果说像国内神化大片《大话西游》那种深度解读是属于典型的“讲者无心 听者有意”的话 那么YGO则是相反
YGO是“讲者有意 听者无心” 高桥不只在原作搞什么宗教讽刺 还把GX3搞成那种欢乐向来追求所谓的内涵深度
这些东西有很多都是“如果没有详细解说 观众根本看不出有啥用意” 甚至反过来只产生让观众看了胃痛的效果

“作品里有秘密”这点是肯定的 但具体什么秘密是我们很难直接知道的 只能知道创作者们有想追求深度的倾向
动画的单集剧本和决构不是高桥亲自做 但这一点根本不重要 因为武上吉田彦久保等是在按照高桥的喜好去做
武上吉田等是迎合高桥的品味去想的剧本 连彦久保也被动画制作方要求像高桥那样 把故事主题融合到决构里

●作品有内涵深度 不代表作品就好看
●作品有再多内涵深度 在观众看不出来时也没有意义
●就算懂得塞些内涵深度 也不代表只需要那样做就能讲好一个故事
●能让读者观众觉得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创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观众的东西
●漫画家的作品能让读者觉得好看 并不只是漫画家一个人的力量 还有编辑等人的功劳

内涵深度就合观众口味吗 当然不是 也有很多观众喜欢的是作品中那些简单的部分 追求深度的观众反而不多
看看高桥在文库版后记津津乐道的“3神外形影射全球宗教” 谁看得出来啊 我只觉得是画了些霸气中二的外形
“3神外形影射全球宗教” 如果这话不是高桥自己说出来 我听到有人说这种话 我一定会觉得说的人是过度解读

谁那么无聊 想在印钞机上创造什么内涵什么深度?然而高桥就是那个想在自己印钞机上追求艺术的中二之人
高桥当年为什么不学鸟山明挂名划水 而要扯些什么“每代新作都要有新风格” 然后自己搞人设和硬撑几部原案
就是高桥强迫症比较重啊 近几年高桥终于玩累交给别人想新作了 而隔壁鸟山明却开始强迫症自己来毁童年了

高桥虽然是懂得想出他所谓的自己作品中那些深意 却并不懂得如何才能通过作品本身来对观众传达这些深意
什么3神影射全球宗教、王样是异端阿顿神、世间悲剧的缩影?连王样名字都跟不相干的阿图姆神撞车了好吗
要不是后来打上文库版那堆后记补丁 有谁会从原作漫画中看出这些深意 就是真能看出来的人 那也没多大信心

大家都知道在一般动漫的王道套路中经常会美化友情、绊等 总是通过角色间的并肩作战、形影不离等来表现
队友被牺牲时也要搞得轰轰烈烈、催人泪下 如果只是从表面来看 初代原作似乎也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王道路线
但是能提出3光7暗理论的高桥显然是更偏向邪道 从后记访谈等可以看出这一点 高桥更喜欢那种偏向现实的绊
在后记中 高桥把王国篇王样凡骨间的形影不离定义为友情游戏 而BC篇的拒绝帮助战败死后自立定义为真友情

正如初代社长复仇篇的故事那样 每个队友发挥各自特长 但队友们逐渐跟不上主角的脚步 最后主角1个人面对
GX3~4讲的不是旧呆抛弃失败组去和胜利组双宿双栖 而是旧呆和全队友的真绊论 GX154和GX178才是真主题
5DS结局 红龙完成的使命 就是证明主角队根本不需要依赖一种有形的联系 大家分道扬镳 龙痣只是个拼图之圈
绊的至高形式就是离 人并不在而心却还在 即使手上的拼图之圈拼不起来 但心中的拼图之圈却是永远拼成一体

就如《真理的福音》所说 高桥认为人是输得起的 同一方面跟不上脚步也没关系 每个人肯定有属于自己的特长
高桥的侧重点是离 认为同伴关系等不是靠着能力强 或住得很近等表面因素支撑起来 而应该是更深层面的东西
这听起来很怪 但放下先入为主 参考高桥思想理解GX154说的同伴之爱 注意预告台词 会发现GX155剧情有歧义

GX155的剧情其实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解读
A ●154旧呆莫名其妙扯什么同伴之爱 155想起前世感情后马上抛弃154说的满腹道理 只爱生命中的另一半
B ●155并非海誓山盟 而是和154、178台词相连 在讲旧呆爱所有同伴 即使他们无法和自己并肩作战到最后
└灵魂融合是奥特曼的融合救命梗 155台词原文是致敬初代奥特曼附身 前后和虹龙诚叔合体都是这个梗┘
哪一种才是正确?从台词来看 是模棱两可的 但结合前后剧情来说 B是更合理的 B更符合161和178中的对白
155连2人超融合时的背景也画着旧呆所有同伴 如果不是制作方逻辑混乱的话 B显然是比A更符合剧中描写的

A版本的爱是恋爱的爱 B版本的爱是广义的爱 而154霸王旧呆提到的“同伴们教懂了我真正的爱”就是广义的爱
如果按B版本理解 于贝尔说的被旧呆的爱包围 则指像超融合时背景画着旧呆所有同伴那样成为所爱同伴之一
154说的同伴之爱是GX3的正题 155于贝尔被这种同伴之爱所拯救 161旧呆听“同伴”一词后有反应也是这原因
(DL次元的羊羽也有这段记忆 他在跟来自破光洗脑时期的于贝尔对话时 也是说成“大哥能教懂你真正的爱”)
至于155前世旧呆说的是哪种爱 看台词是模棱两可 但155片尾的156预告旁白说“想起和你一起去战斗的誓言”

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解读中 旧呆简直就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 简直就像是两个平行世界的人物
A版本 旧呆是神化的英雄 认识到自己和“猪队友”们不在同个世界 天煞孤星 深爱之人只有身边那个前世同伴
B版本 旧呆是凡人 英雄也是凡人 不认为弱队友没价值 他从154起就一直贯彻“爱所有同伴”这份信念从未再变

哪一种才是正确?从一集一集看片的观众视角来说我想大部分观众理解都是A 当年的我也觉得A是显而易见的
我觉得动画GX这种作品是吹超级英雄开挂的常见商业爽片不可能有啥深奥思想 我也无法将其和高桥联系起来
很长时间里 我一直觉得是A 我完全忘记154有一段台词在讲述爱的定义 并觉得“161和178只是制作方逻辑混乱”

还记得前面说的“3光7暗”吗 正如高桥老贼说的 在7暗包住3光时才是强调出3光的美好时 这才是爱的战士啊
很简单 GX3对队友的践踏 就是包住3光的7暗 然后从154开始扯真正的爱是爱全队友 这就是强调出3光的美好
GX3创作逻辑其实非常单纯 就是为了让旧呆认识到对队友们的爱而使旧呆先痛失所有队友 然后再找回队友们
重要的东西 总是在失去后才会认识到并体现出那东西的重要性 这也是爱的战士系的黑深残所常用的致郁套路

我猜高桥眼里的GX3是B那种故事 所以他当然对旧呆高评价 但站在观众视角 观众眼里的GX3 根本是另一景象
“GX3和GX4讲的是A吧 也就是弱队友是失败组” 这种形象的旧呆怎么可能会被身为语录复读机的高桥拿来吹呢
如果不是高桥老贼根本没认真看过GX3的实际内容在商业互吹的话那就是观众自己弄错GX3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观众老爷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是先入为主呢 于是我一直更倾向于高桥不懂GX一说 后来我听说了那位大人的计划






●旧呆的《NEOS》= 高桥的《奥特曼》(高桥的《YGO》)
●旧呆在小学时喜欢看电视NEOS = 高桥在小学时喜欢看电视奥特曼(海外访谈说高桥是小学粉奥特曼)
●旧呆画过NEOS后走上打牌之路 = 高桥画过奥特曼后走上怪设师之路(奥特曼星战就是YGO打牌的原点)
●旧呆画后变卡的《NEOS》= 高桥画后变卡的《YGO》(高桥对奥特曼星战等的爱逐渐演变成YGO的卡游)
●旧呆学的打牌的根源是光暗对立 = 高桥画的打牌的根源是光暗对立的《星球大战》(打牌致敬全息棋)
●旧呆的卡是两个宇宙的桥梁 = 高桥的卡是两个作品的桥梁(NEOS宇宙=隐喻高桥喜欢的影视动漫等作品)
●旧呆有正确黑暗力量使不同宇宙相连 = 高桥有正确黑暗力量使不同作品相连(用YGO致敬奥特曼星战 等)
●旧呆成为大人实现童年梦想 = 高桥成为大人实现童年梦想(旧呆成为拯救宇宙的奥特曼 = 高桥画《YGO》)
(正如这段所说旧呆是先粉NEOS画过NEOS 然后学打牌拿到于贝尔(魔神Z和恶魔人)卡 最后画N众等上火箭)
(虽然武上做过平成奥《奈欧斯》的系构 和GX的NEOS同名 但GX的NEOS设定更多是致敬高桥童年的昭和奥)
(GX62的主要致敬对象是1966年《奥特曼》、1968年《2001太空漫游》、1977年《星球大战(4:新希望)》)

说个笑话 “游城十代是1960年代出生”             说个苦笑话 “高桥一雄是1960年代出生”
游城十代的[十]就是10 也就是[一O] 如果把这个[一]读作KAZU就会是KAZU-O 而KAZUO就是高桥的名字一雄
动画GX第1年的时候是预定只做1年的 因此最初应该是还没有这种打算的 但做到第2年时 旧呆就正式高桥化
旧呆的童年回忆 就是高桥自己的童年回忆 以GX62的NEOS登场那集为分界点 动画GX完全冲向高学王的领域
NEOS那段剧情扯上童年画怪并不是奥特曼本身的梗 而是致敬高桥老贼想成为奥特曼怪兽设计师的童年梦想
其实NEOS/ネオス也能拆解出这种文字游戏 “ ONE(一) OSU(オス/雄/) ” 合起来就是“一雄”两字的别种读法

可想而知 动画GX对高桥而言就是一部自传大作 霸王1O代看动画GX的感觉 和普通观众看动画GX时截然不同
没错 初代原作等也是高桥半个自传 但动画GX最严重 比初代还要深入这部分塞了更多只有高桥等人才懂的梗
(高桥是搞完GX3原案后被求做新动画 此前高桥把GX当作YGO收官之作 大概因此GX才搞得比初代还要深入)
更可怕的是高桥语录也是后来出文库版和画集等才开始强调自家和奥特曼等的因缘 这对普通观众是极不友善
这意味着 虽然作品有这堆深意 但普通观众看片时却很难意识到这深意 因此从结果来说 这全是高桥等人自嗨

堂堂观众老爷怎么可能搞错台词意思这么尴尬呢?当然可能 看看有多少人认为高桥不喜欢卡游不喜欢画打牌
高桥不仅深思熟虑 想过很多读者没注意的打牌戏细节还自己有一套决构理论 而且是个前OCG实战派(后回坑)
原作打牌戏甚至有个创作技巧 高桥说他故意把抽卡动作画在上页最后格加下页最初格来让读者有翻页抽卡感
然而对高桥语录不了解的人 只听高桥说句“卡只是道具” 就很容易理解出个高桥其实不想打牌之类的言外之意
高桥说的话很容易出现歧义 了解语录的人能发现高桥是指决构理论 但不了解语录的人听着则像高桥嘲讽打牌

刚知道始作俑者是高桥时 我坚持认为还是挂名划水为主 直到听了高桥那句“宇宙不从1张卡开始的信息(笑)”
发现讲“宇宙从1张卡开始”的山羊头是量子力学的梗后我才明白了“鬼父高桥老贼比观众们更懂动画GX等儿子”
(高桥的决构论核心思想就是“卡=人的精神” 而经常和人的意识被扯到一块的量子力学就是“上帝不掷骰子”)
178的全人类卡绊论听起来很莫名其妙但说白就是高桥在访谈中爱吹的“希望大家通过卡结交朋友和增进感情”
顺便 旧呆和油腥在GX完结时的CV访谈也是吹“YGO和OCG是让人结交朋友增进感情认识绊” 全是高桥老贼的托

GX有多少是高桥原案 多少是武上等迎合高桥癖好原创 这一点无法知道 但对经历过GX3的旧呆 高桥是评价高
某种意义上说 我觉得GX3的黑深残可能是最接近高桥老贼癖好的一次 高桥在原作时期就经常有玩过火的部分
例如 暗黑人偶在连载时的卡名恋尸癖 假面魔兽的卡名是《猛鬼追魂》 暗小马哥的SM拷问卡 大邪神的下体等
这些过激部分常在单行本等改掉 或是动画化时河蟹掉 而GX3却能把黑深残玩到动画最后 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事

后来几作都不敢再这样玩 这点更是体现出了制作GX3时是基本没有把观众放在眼中 只想着怎么满足高桥老贼
我觉得GX3的情况跟大邪神下体的情况很像 大邪神时的高桥是鬼门关出来 而GX时的高桥是不用自己去做动画
这都给高桥为所欲为一事创造了条件 他的头脑发热 于是那些猎奇和黑暗的东西就这么光明正大地塞到作品里
从这角度来想 高桥当年没把初代做成猎奇恐怖漫画还真是编辑功劳 至少编辑比高桥更懂读者喜欢看什么东西

“历代YGO动画故事的本质 就是不断重放原作者高桥老贼语录金句的量产复读机” 最复杂的问题 最简单的答案
初代、动画GX、动画5DS、动画ZEXAL、动画ARC-V 这些作品都是空有一堆深层内涵却难以传达给观众的作品
我看创作者们缺乏换位思考 没好好想过 对一无所知的读者观众来说 剧中那些演出、台词等有多少歧义这件事
一套高桥思想 早已渗透到这些作品的创作逻辑中 但这些作品本身 却没有什么能把这些信息对观众表达的手段
最生搬硬套的AV反倒最有向观众表达的手段 和高桥语录对比就知是露骨直搬 前提是你能想到和高桥语录对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就是“近在眼前 你却一直认为远在天边” 就是高桥说的那么回事而已 但你不相信他俩是父子

说个好消息 “初代YGO的原作漫画是一部少年漫画” “历代YGO动画 包括DM在内 作品的定位都是子供向动画”
为什么子供向能这么硬核 日本人对子供向的定义 恐怕连日本人自己也搞不明白 子供向也会有黑深残和神结局
前述《口袋妖怪》动画黑历史 初代系构首藤埋下黑深残伏笔 还预定用庄周梦蝶的神结局 最后没能完结而放弃
首藤当年为动画中人怪间爆发战争做好铺垫 预定开战 再让人怪双方找到共存之道 以现实老智的庄周梦蝶收尾
后来首藤对外公开这些黑历史 而首藤也曾是魔法少女番系构 播过结局是主角萝莉突然被车撞死 然后转生婴儿

这种“创作者想做成连大人也能看的子供向”的子供向是存在的 动画DM/GX/5DS/ZEXAL等都是这种硬核子供向
动画DM是子供向 改改原作漫画一些设定 多打几场牌 少死几个人 这样的就是子供向 子供向的范围就是这么大
即使作品定位是子供向 但这些作品的创作者都是大人 他们想做连自己也想看的作品 因此并不是单纯的子供向
在大人也想看的作品里多塞些小朋友喜欢的 这就是硬核子供向 老实说不少动漫特摄就是这定位 又称全年龄向

“其实许多高人气的日本动漫特摄作品就是一些硬核子供向” 创作者是有意想用某些情节去吸引大人和小朋友
难道少年漫和子供向是只能给小孩子或非大人看的意思吗 当然不是啦 也有老少皆宜甚至连作者自己也想看的
内容有点黑暗有点残酷就以为不是少年漫和子供向了吗 那其实还是少年漫和子供向 不过是尺度大了一点而已
小朋友看了怎么把持得住呢 所以就有《东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之类的正义人士出来搞事 惊动高桥等众
老实说高桥老贼的童年回忆也是各种硬核 就连《哆啦A梦》也是各种细思恐极《哆啦A梦》漫画更是各种内涵

1974年《哆啦A梦》结局的垃圾桶上写着OWARI(完) 后来作者改变主意 在单行本6改成了LOVE(爱)
当初作者藤子F不二雄决定正式完结 但画完又舍不得完结 继续画了“归来的哆啦A梦”和后来无数故事
高桥说《哆啦A梦》有影响到YGO 虽然没明说到底是影响哪里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两者有相似之处

C96战的中途 有码突然庄周梦蝶 站到画面左边 想起过去那次和A君的永别…… “那究竟是谁的记忆?”
野比是靠哆啦A梦留在盒中的道具“谎话800”实现重逢 而高桥的盒中放着“从A君家里偷来的火箭积木”

YGO系列很喜欢搞这种结局 “同伴关系好 但最后会离别 永远记住彼此” 而且这个套路一用就是好几代
其中还有ZEXAL这种干脆就以这个套路本身为故事主题然后从头到尾全程都在说最后离别套路的作品

初代YGO的成功 显然不是因为高桥塞的那些读者也看不懂的所谓内涵深度 而是作品中那些更简单入脑的部分
其他几代也是这样 许多观众想看的 并不是什么又深奥又致郁的真绊论 而更想看简简单单形影不离的王道队友
结局玩离别是有催泪效果 但基本上观众并不是喜欢才看离别的 大部分观众只想看得开开心心 并不想胃痛追番
故事讲得好或演出等吸引观众 就算没有深层内涵 就算只能传达给观众一些很简单的道理 那也是一部好的作品
如果故事等做得不够引人入胜 观众根本不会认真看下去 更别说去理解作品里面什么深层内涵 这就不是好作品

但“好的作品”和“坏的作品”的定义 并不只是取决于作品的创作者 还取决于每个看作品的读者观众自身的状态
既然扯到电影 那就以喜闻乐见的影评人大战普通观众为例吧 影评人看了觉得好的作品中 也有被普通观众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就是每个观众的着眼点不同 每个人看同一片子会有不同的感觉 不同的好看和不同的无聊
以喜欢的人的标准来说很好 但以不喜欢的人的标准来说很差 评价两极分化 同一作品既是佳作又同时也是烂作

影评人大战普通观众 好评派大战差评派 这类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关键在于人的理解习惯经常非黑即白
黑和白的中间有无数的色彩 但人总是习惯跳过中间把“从1数到100”简化为“数过了1之后 下一个数字就是100”
人经常无意识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神化 将自己认为坏的东西妖魔化 以一种各走极端的方式去理解整个情况
很多人没意识到 观众之所以能觉得作品好或坏 有一半原因在观众自身 而不是作品本身真的就单纯好或单纯坏

●某电影是获得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差评
●某电影是获得影评人A和影评人B的一致好评/差评
●某电影是获得普通观众A和普通观众B的一致好评/差评
●某电影是影评人觉得好/差 而普通观众觉得差/好
●某电影是影评人A觉得好/差 而影评人B觉得差/好
●某电影是普通观众A觉得好/差 而普通观众B觉得差/好

不会去考虑到“这个作品是适合哪类观众看 不适合哪类观众看”的问题 只觉得好就是纯粹的好 坏就是纯粹的坏
没有“好中有坏 坏中有好”概念 觉得“提起坏人做好事 就是(想)彻底洗白坏人” 而不去想想 这其实是常见的坏人
现实中“好中有坏 坏中有好”很常见 但很多时候 人们会把对情况的理解给简化 非黑即白地当作“纯粹好 纯粹坏”

●某个过度神化了自己喜欢的作品的观众 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神作居然被人“黑”出缺点
●某个过度妖魔化了自己讨厌的作品的观众 看到了自己讨厌的烂作居然被人“吹”出优点

“影评人的职责应该是去挖掘一些好作品 以及引导普通观众接触好作品 而非强行黑吹来误导普通观众”
这种说法其实是非黑即白的
作品的好看并不是一种客观事实 而是主观的 很多人一起觉得作品好看那是这堆人的主观产生了相似的“感觉”
一部作品 能否让一些人的主观产生相似的“认为这部作品好看”的感觉 那正是这部作品是否好看这件事的定义
影评人和普通观众 都一样会有水军和装逼党的存在 但并不代表只要是意见不合的人就一定是水军和装逼党等

作品的好看和不好看真的不能算一种客观事实吗?这样说也太极端 要说有没有真正意义上客观的事 那是有的
例如 作品让一些人的主观厌恶它 有许多人(不是全部人)不喜欢它 这个“许多人不喜欢它”就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客观的只是“确实被许多人XX”这一点 而不是“作品确实单纯坏”这一点 再坏也是坏中带好 无论那个好有多小
某些电影是先遭恶评如潮后成影史经典 先凉后火 它确实让许多人不喜欢和后来确实让许多人喜欢它 都是事实
它在某时期和某些条件下是一部烂片 在另一时期或另一些条件下却是一部好片 变了的只是观众 片子是相同的
用心做的片子也能恶评如潮 胡乱做的片子也能成为经典 好看和不好看 真正关键是时期、环境和观众等的情况

这么说的话 那些什么影评人说的不就是废话吗 难道影评人不是引导普通观众接触作品的好而只是瞎带节奏吗
说到底 影评人的话就是给一些参考罢了 厉害的影评人甚至能调整自己口味 从接近普通观众的角度去引导大众
而不怎么照顾普通观众口味的那种影评人 就是常见的那些两极分化了 此外才是一些强行黑吹的水军 或装逼党

“影评人看好/不看好的作品 只要普通观众对作品不买账/买账 就证明群众眼睛是雪亮而影评人没眼光”
这种说法同样是非黑即白的
准确说 只要那影评人没作死 别去预言什么“绝对票房惨淡”或强行代表大众说什么“谁看了都会觉得好看”之类
只作为影评人的个人感想来说并没问题的 大众评价如何 只证明了“作品是适合哪类观众看 不适合哪类观众看”
很多创作者自己也不知观众会怎么想 就有了评价的两极分化 当然 从商业角度等来说适合看的观众是越多越好

“群众根本不懂艺术 只喜欢看粗暴简单没艺术价值的低俗作品 有品位的人何必跟没品位的人一般见识”
“影评人只知道读死书 整天批评无可挑剔的好作品和吹捧一无是处的坏作品 以显得自己多么眼光独到”
这些说法依然是非黑即白的
简单也不代表比复杂差 好的影评人应该能理解到这一点 懂得调整自己心态用不同角度去观赏不同类型的作品
就好像跑步是有短跑和长跑的区别那样 一个是追求爆发力而另一个是追求持久力 速度的快并不能代表一切的
影评人也不是只有一种影评人 有的影评人喜欢某个作品 别的影评人却不怎么喜欢那个作品这也是很常见的事

用心做的片子并不是无可挑剔 哪怕从什么艺术标准来看有很高价值 如果不能传达给某些观众那也能恶评如潮
然后有的人说 真正的好看是创作者倾注心血精心打造的 就算不被影评人或普通观众其中一方所理解也是好看
胡乱做的片子并不是一无是处 就算传达给观众的是创作者从没想过的 只要能让观众觉得好看则也能成为经典
然后有的人说 靠影评人普通观众一堆解读吹捧出高度的作品只能算影评人普通观众自作多情 不是真正的好看

而我则觉得 这两种好看都是属于真正的好看 毕竟所谓的“好看”“不好看”这些事本身是属于观众们的自作主张
“好看”没有真好看和假好看之分 只有适合的观众和不适合的观众 有人会觉得不好看也真是对那人来说不好看
所谓艺术标准也只是“前人定下的一类标准” 不同文化还有各不同的艺术标准 虽然有价值但绝对不是唯一标准
作品能被解读的前提是作品本身对某些观众有吸引力 “能被”这点就是好看的证明 解读结果是否属实只是其次
这两种好看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看 而是好看和不好看的混合体 世界上总是有人会理解不了某些作品的好看

※引用内容
邪典电影(英语:Cult Film)又称Cult片、靠片,是指那些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也可称为非主流电影或另类电影。这种电影通常难以获得小圈子外的大规模票房成功。它不是一种严格的电影类型,也不是一种电影风格,而较接近是种“地位”、“标签”。因为所处的地区不同,邪典电影的定义非常难下定论,例如香港的武侠片以及日本的特摄片尤其是怪兽系列,常被欧美视为邪典电影,在当地则列入主流电影,广泛且成功得到商业利益。

概述
大多数被称为邪典电影的影片,或可视为次文化教义电影,经常带有一种特殊的影像魅力而被相当多数的不特定族群追随膜拜;因着影片中所隐藏的意涵往往比一般的商业电影产生更大的影响;甚或可改变该时代主流文化的思考,尤其对于艺术工作者或研究光影艺术的学生、影像工作族群产生更深一层的意义或信仰。这类影片通常在影院上映中的商业表现不佳,但在随后的影碟租借及售卖中会一扫颓气,创造与影院上映收入相比更显丰腴的进帐。如约翰·卡本特的电影常被视作邪典文化,但多半的票房都不佳。

在大多数的例子当中(但绝非全部),邪典电影很难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主流媒体也疏于介绍。然而,推崇热爱某部邪典电影的一小部分观影者,往往对该片表示一种激赏或产生某种信仰,他们可能是电影迷,或电影学习者。

虽然所有流派的各类型电影以及情节套路都有可能成为邪典电影,但由恐怖电影及科幻电影类别派生的邪典电影拥有一个巨大的数目。这可能基于此两类影片爱好者的热爱探究自然万物的本性。邪典电影一般拥有非常规性的情节、奇异的幽默感。那些偏离时下流行电影创作轨迹的影片,很可能就是纭纭邪典电影中的一员。

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邪典电影都是独立制作的,创作人员并没指望得到大众的赞赏。这里说的包括《活死人之夜》、《逍遥骑士》(Easy Rider)、《粉红色火烈鸟》、《橡皮头》和《懒虫》(Slacker)。

主流性
邪典电影的制作者并不一定会有着广大的名气。但也有少数案例,如1990年代起,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和他本身就拥有着广大的人气;他的作品具备了邪典电影的要素,但票房却是成功的。



※引用内容
Cult电影(Cult film/Cult Movie)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指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非主流领域却能在特定的年轻族群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类型多元化:暴力片、科幻片、恐怖片、黑色喜剧、西部片、实验电影等等各种标榜着另类和决不妥协口号的电影,都可以成为Cult电影。常常是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的大杂烩。


“神作也有身为烂作的一面 烂作也有身为神作的一面 平庸也有不平庸的一面 不平庸也有平庸的一面”
这个说法或者类似这个的说法 虽然这些不是对任何作品都适用 但我相信这种才是最符合许多现实情况的解释
作品这种东西 无论作者再怎么用心 也是摆脱不了“这个作品是适合哪类观众看 不适合哪类观众看”这个枷锁的
即使是同个人看同一作品 那个人是什么时间看的、哪种状态下看的、第几次重看的 等等 都可能带来不同感觉

也有许多作品能获得多个群体一致好评 这并非什么纯粹好 而是在“好中有坏 坏中有好”中 它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句话听上去不就像是在说“能找到这种平衡点 让各种观众皆大欢喜的作品才是唯一真正的好看”吗 这倒不是
确实这种让人皆大欢喜的作品有很多 有时还体现出创作者功力深厚很懂观众心 但这同样不是好看的唯一标准
这个世界没有“唯一真正的好看”这种东西 有人喜欢 就有人不喜欢 因此作品创作才产生多样性有各种类型作品

很多作品找不到平衡点 以打牌戏来个简单例子
还不懂打牌规则而看得不明不白的观众A:不懂/不好看(怪的演出:好看/不好看)
已经懂规则而且不太看重实战性的观众B:好看/不好看(怪的演出:好看/不好看)
虽然懂规则但是太过计较实战性的观众C:不好看(怪的演出:无所谓)

高桥彦久保的打牌戏包含“装成打牌来讲故事或上XX课”等的性质 这是不能都按一种标准来判定其好坏程度的
对一些看重OCG实战性的观众来说 打牌戏很无聊甚至愚蠢 但从另一方面看却会有故事内涵等有趣和深奥之处
在动画DM/GX时期 彦久保还有许多以后来OCG标准看常见实用 但对当时OCG而言却很新颖很超前的卡效设计
看东西时用的角度不同 优点有时会成为缺点而缺点有时反倒成为优点 同一件事是可能同时成为缺点平庸优点
就像影评人大战普通观众时 普通观众觉得新鲜而影评人却觉得老套 普通观众觉得难懂而影评人却觉得有深度

再换个简单例子 “粉丝向作品”和“大众向作品”
粉丝向作品是以面向作品粉丝为前提经常会省略一些粉丝(老观众)早就知道的说明 因此新观众觉得很难懂
像不懂打牌规则的人看打牌戏不明不白 对不懂打牌规则的人而言 打牌戏就是一种说明不足、晦涩难懂的坏处
反过来说 大众向作品则会把一些粉丝(老观众)早就知道的东西重复说明 让老观众觉得很拖拖拉拉破坏兴致
有时做砍掉重练平行世界故事 或让新作装六亲不认淡化旧作联系 反倒更容易找到新老观众皆大欢喜的平衡点
但这类重启翻拍也常不皆大欢喜 总有部分老观众爱拿新版和原版比个高低 抱怨翻拍多么炒冷饭多么毁原作等

又例如那些“以玩梗致敬为看点的电影动漫等” 经常引用其他作品的梗 这对那些看过作品原型的人来说很有趣
但对没看过没听过这些典故的观众来说 是完全不懂玩什么梗和致敬什么 根本无法理解这类致敬作品有趣之处
不懂梗的观众需要自己先去了解过作品原型的梗 或是参考别人的解读分析等 才可能逐渐理解到这类致敬作品
“看一部致敬作品”不只需要“看这部作品本身”还同时需要“先知道一些作品原型的相关知识” 否则会少很多乐趣

动画ARC-V是“粉丝向作品” 很硬核的那种粉丝向 硬核到三尺掘地把一堆高桥的经典语录也赤裸裸地挖了进来
但也只是找东西塞东西很厉害 不懂得如何把这些拼图用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 很懂怎么买材料却不懂怎么做饭
AV的确属于有内涵深度的作品 但也是生搬硬套的作品 拿着高桥那里抄来的其实老粉也看不懂的所谓内涵深度
拿高桥语录引经据典这种事 我觉得历代每作都有的 但只有动画AV给我这种“先按下复制 然后按下粘贴”的感觉
洗是不可能洗的永远不可能去洗两位天才的SHI的 我只是在说SHI也有它的用途 不需要完全否认AV有它的价值


 小野胜巳『王的娱乐』
 动画DM-ALEX、动画5DS和动画ARC-V的监督 YGO宇宙的传奇人物的OCG物语
 以下是推特上提到的部分卡组(只能从发言推测 无法判断所说是否为同个卡组)
 【重斗剑斗】
 【次元剑斗】
 【神鸟攻击剑斗】
 【3混沌壶剑斗】
 【超变化轴三角蜻蜓龙忍者】
 【变化轴忍者巨神鸟灵摆】
 【灵摆娱乐伙伴】
 【6DS】
 【极神】
 【游星】(后来拿到SD28说是梦寐以求的卡组)
 【幻铳精锐TG混巫暗武废二】
 【真闪珖龙】
 【雪莉光属性战士族】(3盒SD17)
 【雪莉战士族二重】(3盒SD17)
 【冥府光道暗杀者】
 【潜行狙击手】
 【反转怪兽】(2014年某次EX禁止大会)
 (其他省略)

2010年1月上映的剧场版超融合 本作监督是系列初参加的竹下健一 而小野是这次剧场版的监修
制作时期的2009年 小野在和当年世界大会同个时期玩剑斗兽凯撒 于是竹下就把剑斗加进去当彩蛋
剧中那个灵异决斗大会最后出现的剑斗兽凯撒操纵者是小野 好色男子则是加加美另塞的另一个小野



小野和小YE的禁忌二重身一事在1年后小野在推上拿来吐槽 并同时提到2009年世界大会剑斗输给BF
说BF今年(2010年)继续来势汹汹而剑斗已经没新卡 后来真六武众时说强化好厉害 许愿剑斗也出白怪

2013年的小野受到自己当时做监督的半年番《野兽传奇》影响 拿出封尘的剑斗 使用神鸟攻击剑斗
并有段时间立志要在内部大会剑斗拿冠军时大喊“野兽传奇!” 但进展不顺利 似乎持续到该动画播完
2014年发现EP出了剑斗新卡而突然很想玩剑斗但已经预定在内部大会用P怪卡组很纠结 最后选了P怪
2015年发现有人和自己一样是玩【3混沌壶剑斗】而惊讶地发个推文说还以为只有自己才会满混沌壶
(主要去的内部决斗大会 是每年举行数回 每次参加者有好几十人)              .

网上谣传小野对剑斗情有独钟是断章取义 原话是小野某次跟人讨论打牌时 见人提剑斗后表示也喜欢
小野是多年OCG党 在推上还有被人请教“怎么组P怪卡组”然后他推荐“P怪卡组外挂忍者巨神鸟”等例子



小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换卡组玩的那种常见的普通OCG党 有玩TF等打牌官方游戏(或非官方游戏)
是WIKI党 水平目测和影山佐藤等相近 还有因在忍者卡组加白怪 许愿希望OCG出风属性忍者调整等
也曾经发推问网民“用恐牙狼炸自己鸟兽 再连锁神鸟解放同1只鸟兽的效果组合是否成立”等规则问题

还有和小学生1对2打输、计划在自己或别人婚礼上打牌喊“婚礼决斗”带着卡组参加婚礼没打成等故事
(自己婚礼没被挑战 别人婚礼没去挑战 牌友影山凑热闹发推问原因 小野回推说对方新郎没带卡组)


 桑原智『王的交易』
ZEXAL监督桑原不仅在剧场版2016夺舍研究员大叔 还在2015年成为动画ARC-V白次元上流人士原型
和前述小野因参加动画剧场版超融合制作而成角色原型的情况不同 桑原本人没参加动画ARC-V的制作



工作人员推上说是负责动画ARC-V那2次演出的武藤公春叫做的 来龙去脉没像当年小野推上详细解释
以桑原为原型的角色在动画第2次登场是白大王的往事中作为上流人士跟大王握手 但不知是否有深意


 高桥和希『王的致敬』
2018年10月短期连载新作《漫画Q》主角少女漫画家坂卷良太 以画恋爱喜剧出道时代的高桥为原型
良太要拯救的被关在集英社监狱里的助手马场胜男KATSUO可以推测来自一雄KAZUO+胜巳KATSUMI
(小野的推名katsuono只要去掉no就变成胜男KATSUO 而结局解释马场发音是日文扑克鬼牌(小丑))

《漫画Q》是一部以心灵之摆、网络言论、代笔创作等为主题的悬疑作品 想影射什么是不言而喻
高桥也是个网民 那些比较有名的YGO网络梗 如什么暗小智、全速前进等他自己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AV炎上骚动显然传到了高桥的耳中 成为其创作这次少年JUMP纪念作品《漫画Q》的灵感来源之一

 高桥在这部作品中再次爆发他在YGO宇宙的讽刺题材+自黑题材+自吹题材的创作力
首先 良太的漫画《恋爱心摆》书内台词使用高桥骚话“心灵之摆”而且有多个书外角色反复念这骚话
良太每次听别人念自己漫画的台词就犯尴尬叫对方别念出来 高桥还借角色之口说台词老掉牙必腰斩
其次 作中良太身边不少人名和台词反复出现汉字“矢” 还多次用让人联想到游矢的寻物灵摆来找东西
故事后期还出现了4人合1、创作者成为网络言论攻击对象等 将高桥对讽刺题材的创作力发挥到极致



高桥新作《漫画Q》是一部漫画悬疑作品 讲的是马场在漫画背景画各种提示 再由良太将信息解读
主要的解读方式就是分析图案和文字游戏 把文字拆解和重组 例如胜男的花语希望(※和希的希)
捏它的正是“高学家世界” 马场和良太都是高桥 相当于高桥自问自答 小野在此形同高桥骚话的傀儡

我认为本作最内涵的就是表面上在解读剧中剧《恋爱心摆》 但其实在教读者如何去解读《漫画Q》
引用作中警察大叔的说法就是“用各种角度来看漫画” 换个角度看能发现以前看的时候没发现的东西
“剧中 解读剧中剧《恋爱心摆》”使用的那些技巧 都是“现实中 解读《漫画Q》本身”时需要用的技巧
这些技巧同时也是解读YGO作品时需要使用的技巧 就像当年YGO漫画第4卷bllood[10 11 00 01]游戏

 吹归吹 以上都是我个人解读
《漫画Q》在一般读者不了解高桥的那堆骚话语录和YGO相关创作史等事情时是看不出有这堆干货的


当年小野AV炎上时期 曾被日本一些网民引用手冢治虫这张树图来黑 说AV就是主干短小而枝叶疯长的畸形树
手冢治虫曾在漫画教程以此图比喻长篇故事创作 说故事需要定好主干再让枝叶围着主干发展否则会变成畸形

而桑原是手冢制作公司出身并参加过不少手冢治虫作品动画版制作 他本人也有讲解手冢治虫这种故事构成树
小野和桑原这两位监督的类型相反 前者爱即兴发挥 后者爱反复推敲 桑原被选上做剧场版2016 或许正因如此

前者套路很明显 就是爱玩梗 而且恨不得观众一眼就看出来是梗 为此还把梗做得露骨直接 而且喜欢复读多次
小野在推上还提过 什么基佬摸手、Z-ONE一柱擎天等是想引人吐槽 把废战拳私货到无关动画里也说是等吐槽
而后者从访谈等来看是喜欢“搞创作” 桑原说是受自己老师出崎统的影响 很重视怎么演出怎么控制故事节奏等
杂志提过桑原是分镜狂 画分镜时就像暗人格发作 欲罢不能(桑原的师父出崎也是强迫症 力求完美拼命修改)
(桑原在OP和ED等优待部分角色这一点没得洗的 但连OP和ED都要改来改去这一点也正是创作欲旺盛的表现)

推上的桑原喜欢要求观众去和作品本身沟通 还吹“每个细节都有用意”等(桑原本人是在大学教动画演出的)
桑原自称是一个性格阴暗的人 说因此很喜欢将角色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 自己擅长把人的内在心理给描写出来
观众能否看得懂且不说 至少从高桥等人对动画ZEXAL评价来看 在高桥他们眼里桑原有把ZEXAL做成“水准之作”
在这一点上 高桥老贼和桑原是志同道合 但也意味着 他们的作品有时很难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传达给观众
推上的小野 虽说在AV时期变得不会积极爆料了 但在5DS时期的表现是比桑原更接地气的 还喜欢玩梗取悦网民

事实上手冢治虫一张树图并不代表“任何好看的作品都是符合这套分析法” 树图终究只是手冢治虫的一家之言
许多漫画都有这问题 没想好计划就连载或计划赶不上变化等 但后来可能慢慢就摸索出作品的主干并获得成功
有的作品甚至是以没有主干(主题)为主干 例如长篇搞笑作品 这种类型的作品一样会有人觉得合口味而走红
但树图分析法有一点没说错 某些作品确实需要读者观众看出作品主题后才觉得作品是好看的 否则不知在看啥
有的作品即使你看不出主题你也会觉得那作品好看 但后来你看出作品主题后你会更惊讶 原来这作品如此内涵
以YGO原作高桥BC篇塞的那些隐喻为例 就算我们不知道这些隐喻也还是能觉得BC篇好看的 但知道了更有意思

  这里再举个简单的解读例子 “剧场版2016的百济木军团是出来干什么?”

  事前看到那样的宣传力度 好像百济木军团是剧场版2016的主要角色
就算不是重要的角色 也起码是负责搞笑或者是跟主角方互动的丑角之类的角色吧

结果正片上来就是欺负一下蓝神 然后被蓝神扔掉低次元 居然一瞬间就彻底退场
和后面的剧情再没任何关系 只造出几个名梗 可爱男孩子啦 痛主题啦 世界红人啦
这段只是让观众有机会看到蓝神到处消灭人这件事 炮灰是不是百济木军团都一样

许多观众对百济木军团的理解大概就是上面说的这样吧 认为这几个角色没啥卵用

— 想哭的时候就要笑 —

— 痛苦是快乐的源泉 —

  ……那可就错了 其实百济木军团这几个角色非常重要 他们的用途是这样
  ●抱团对他人进行攻击(一群不良在对一名孤立无援的学生进行校园霸凌)
  ●利用网络搞得他人形象尽毁(百济木要用痛来让可爱男孩子变成世界网红)

百济木军团是用来暗示普拉纳行为的性质 普拉纳就只是强化版的百济木军团而已
正如高桥说的普拉纳影射网络群体抱团攻击等现实问题 那要如何让观众注意到呢
于是观众就看到了缩水版的普拉纳 也就是百济木军团 利用两者行为的相似来暗示

“虚构作品”这种东西 它并不是监控录像 而是作者故意要表演给观众看的一场戏
它包含了作者想让观众看到的信息 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演来让观众联想到什么

同理 百济木说的痛主题就是后面蓝(ai)神被魔改造的伏笔 当然 百济木不知道这事
但作者知道这事 因此安排百济木说这种话 这是作者在通过作品去和观众进行对话
虚构作品的镜头和台词 有着这种用途 相信这也是桑原喜欢叫观众注意细节的原因

作品这样占用篇幅来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时有两种可能 A作者想玩 B作者想暗示什么
如果观众选了A则这位观众就不会看出百济木的用途 作者和观众的沟通就无法成立
百济木军团在这位观众的眼中就可能永远只是一群没什么用还浪费篇幅的多余角色

可是我能这么有信心地推测“百济木的用途是这样”是因为我看过小册子高桥的解说
如果不是听高桥说普拉纳隐喻网络时代问题 我可能连普拉纳在隐喻什么都看不出来
就算别人跟我说普拉纳隐喻这些问题我也会觉得是对方想太多 觉得作者没想这么多

顺便 2016年7月高桥instagram发百济木图时说电影百济木那段暗藏重要主题之一
正如前面所说 剧场版用一年时间想方设法 删掉一半内容后的结果 留有百济木那段
到底是作者随波逐流 还是吃瓜观众蒙在鼓里 到底是玩梗愉悦 还是电影宅发来贺电

归根到底 这需要的不只是“作者有意通过作品传达东西给观众” 还需要“观众自己也有心想投入作品中去理解”
成功投入作品中的观众就可能感受到创作者传达的东西的魅力 但对没能投入作品中的观众来说没有那种魅力
我记得桑原说过这句话“不能只把创作者觉得好看的东西强加给观众” 是有道理 但世上的观众不是只有一种人
从结果来说 现实必然还会“创作者把某些观众觉得好看的东西强加给另一些观众” 总会有被其强加的观众存在

“观众没能投入作品中”的原因也有各式各样 除了口味差异之外 对作品有先入为主的成见等都可能导致不投入
即兴发挥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只要成功让观众先入为主自己走进作品里 就算作者无心观众也会自己有意去补完
而这同样是对那些观众而言的好看 那部作品抓住了那些观众的心 过去有许多经典作品也是这样即兴出奇迹的
同理无论作者再怎么深思熟虑过 只要观众自己没有走进作品里 这部作品在那位观众的眼中永远是粗制滥造的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 作者认为自己有做出故事的主干但观众看不出故事的主干 从结果来说不也是一种畸形树吗
既然观众没能摸索到作品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认定了故事没有主干 那么观众心中这部作品当然是枝叶疯长的
换言之 畸形树并不只是种在作者的手中 它同时还种在读者观众的眼中 读者观众们自己也是那部作品的种树者
用心做的片子也能恶评如潮 胡乱做的片子也能成为经典 好看和不好看 真正关键是时期、环境和观众等的情况

任何作品都有好坏两面的存在 区别只是觉得好的人有多少和觉得坏的人有多少 以及这两种人数量差距有多少
这世上还有种人 他们无法像许多观众那样全心全意去喜欢或讨厌 他们在看作品时 是看作一团又好又坏的东西

坏作品的那些缺点 有时也是存在于好作品中 区别只是好作品能使许多观众转移注意力 从缺点上转移到优点上
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 既不应该把一部好作品过度神化为没有缺点 也不需要把一部坏作品过度妖魔化为没有优点
非黑即白的惯性思维只能让人看到表面 要去接触好作品的缺点 要去认识坏作品的优点 那才是分析的意义所在

■虚构只是我们不了解的真实
发现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的唯一办法 就是越过这条境界线 到虚构中去寻找真实

 克拉克基本定律(英语:Clarke's three laws)
 是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积累有关科学文化方面的经验提出的。
 
 定律一:如果一个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几乎就是正确的;
     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很可能是错误的;
 定律二: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可能跑到不可能中去;
 定律三:在任何一项足够先进的技术和魔法之间,我们无法作出区分。


到底什么是“可能”?到底什么是“不可能”?很多时候 “可能”和“不可能”都只不过是取决于人的主观认知罢了
人的脑回路时常屏蔽人们主观认为不可能的东西 就像我们看不见那位大人那样 有一种惯性思维在控制我们

我就挑一个重点来说吧
●“读者观众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考据等”这件事 到底有没有“最适合进行这些事情的时机”这种概念存在呢?

“分析者”和“预言帝”是两个概念 只是有时候也可能会出现“顺带预测的分析者”或“顺带分析的预言帝”而已
预言帝的价值在于预测准确 失败得越多 就越没价值 并且必须尽快开始预言 不能等到人们已快得到真相时
分析者却是可以允许有预测失败的 因为分析者的目标是“调查弄懂情况”而不是先人一步预知的玄学式胜利
否则这个世界的科学家早就死光了 科学能发展到今天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而且每次的失败都不意味着结束
这和预言帝是截然不同的 预言帝的目标是“先人一步预知的玄学式胜利” 预言帝不能中途反复改口修正方向
分析者的目标是“调查弄懂情况” 失败了也就是找到下一个修正的方向了 每次失败都意味着离真相更近一步

有一点必须搞清楚 “完结前解读”和“完结后解读”这两件事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两者差的不只是谁更快谁更慢
观众读者对一部作品进行解读和考据等 最适合进行这些事的是什么时候?当然就是在那部作品完结之后啊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连没看过推理剧的人也知道推理是需要“线索”的 故事离结局越近能获得的线索就越多
完结前的作品 还有更多地方在卖关子 因此“完结后解读”才是观众读者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考据等的最佳时机
这也是最矛盾的地方之一 “观众读者对作品最抱有解读和考据等热情”时往往是未完结时 完结了就跟着冷却

不只是解读和考据 其实翻译也是这样 译者对作品进行翻译的最佳时机 是他看完作品 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后
现实常见的那种“原文版出到哪里就跟着也翻译到哪里” 其实是最差时机 因为作品这种东西是充满了歧义的
“王样不是阿图姆神”就是个例子 解读和考据、翻译王样名字的最佳时机是原作连载结束几年 出了文库版后
高桥老贼用文库版后记刷了文字游戏的下限 无论是解读派还是考据党等在原作完结前是缺少了这块拼图的

原作漫画第4卷出现的友情之圈“拼图之圈”就是在登场几年后 在角色书访谈解说中才迎来最佳的解读时机
“拼图之圈”不仅原文有歧义 在第4卷~第5卷时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其实也是在读者视角看来会有解读分歧
(港版翻译成“和平之圈” 就是因为原文字面确实也可以被解作和平 这不只是译者的锅 作者也要背一半锅)
只要你能把整段访谈内容都理解进去就会发现拼图之圈根本不是什么“友情之圈” 而是社会之圈、世界之圆
光看第4卷~第5卷真的能从那涂鸦里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吗?会被读者译者看不懂那也是作者自己有问题

也许有的人总觉得解读和考据等是可以轻松一步登天的 但事实上 解读和考据往往是一步一步积累下来的
例如OCG的炎星3老 它们的最佳的解读时机不是它们刚公布时 而是它们发售几个月后 804的炎星被公布后
炎星3老在刚公布时根本就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它们和原型的文字相差太多 没有一个可以用来推理的线索
直到804的炎星被公布后 知道原型是水浒传 考据党就找到了解读的主干 因此炎星3老这枝叶也就迎刃而解
然而小巫见大巫 炎星3老谜题延迟几个月程度不过是小儿科 像王样真名和拼图之圈这种可是延迟好几年呀

原作漫画的内容还是那个原作漫画 但仅仅被高桥老贼解说了一些缘由 就突然变成了和以前不一样的作品
而许多读者对原作的旧有认知早就根深蒂固了 因此高桥老贼的文库版后记有不少人看不懂或是根本没去看
例如YGO是埃及神话剧这件事 高桥老贼的文库版后记解说更看重影射全球宗教斗争等 而不是传统埃及神话
从巨神兵不是埃及神名和老埃来自圣经等事中 其实可以很容易看出高桥是这种倾向 问题只是读者先入为主

高桥不只是打牌圆童年梦画得很开心 他的语录中甚至有将打牌吹成一种联结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语言的倾向
这种打牌吹就是GX4全人类卡绊论的原型 剧场版2016社长那场演讲说什么不论人种一起打牌等也是高学家
退100步说即使可以假设历代高学家现象全为巧合 也只有AV没法被假设不是高学家 它的做法就是这么露骨
AV的灵摆、枪兵和弧域计划等都是光明正大直接塞的名字 想得起高桥语录的人是没法认为它不是高学家的

“你们要抓动画背锅侠 和我原作漫画家有什么关系” 说无关也不是完全无关 动画锅至少有一半算高桥老贼的
无论那是高桥老贼主动提出的 还是武上吉田等人盲目吹捧的 这两者本质上一样 就是高桥老贼的骚话复读机
有的将骚话改编一下再复读 有的直接将骚话复制粘贴 也许改编是比粘贴用心 但到头来都让观众根本看不懂
即使是高桥的原作漫画 对这堆骚话的处理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白是靠后记补丁才能看出来 只看作品不知所云

动画GX的NEOS是一个致敬“YGO创作史”的存在 角色定位和其他历代AM有些不同 并不只是单纯的“主角AM”
原因就是上面所说的 第1年做GX只是说好让YGO续命1年 动画GX在第2~3年原案时期被高桥当作YGO完结篇
在第2~3年原案时期 高桥开始发力 想着把各种初代原作没玩上的废案 甚至连高桥自己的人生经历都塞进去
一种解构“YGO创作史”的YGO——“高学王” 先驱者正是动画GX 虽然完结计划被动画5DS泼冷水 但高学王不灭

高学王的一大特征 就是把高桥语录各种骚话比较直白地塞进正片(动画GX时 高桥甚至还没怎么公开语录)
动画GX第3年播放时期慢慢出了原作文库版 这堆高桥语录才变成了某个程度上比较容易能让观众看到的文字
初代虽然也有高桥自传的隐喻 但还没有涉及到“创造作品/创造世界”的起源论 而动画GX就把神棍玩到那一步

准确说 高学王里有一半骚话是直接先塞进动画GX里 然后再出在原作文库版后记中 成了读者观众可见的语录
高学王系统化的时间目测是GX2~3+原作文库版后记时期 此后 致敬高桥的高学家成了动画5DS等的一种传统
特点就是作品中会突然出现“弧”等意义不明的字眼 例如5DS弧线摇篮 ZEXAL失去重要东西 AV更是直搬枪兵等
高学家现象不只是出现在5DS、ZEXAL、AV等动画中 就连OCG大片的长篇剧情 DT物语和龙剑战记也是高学家
被钦定为打牌王原点的两大巨著《奥特曼》《星球大战》“你们要抓白晶 和我NEOS有什么关系”

奥特曼、假面骑士等特摄英雄和超级机器人VS巨大怪兽的次元战争 高桥记忆中被神化的童年梦

人是弧 是块拼图 人无完人合弧为圆 世界之圆 人的心灵之摆在善恶光暗等间摇晃 直至化弧为圆
我猜许多人都知真龙皇VFD名字是罗马教皇梗 但你可能不知道 罗马教皇其实就是拉丁文Papa“父亲、爸爸”
Papa在许多语言中的意思就是爸爸(包括日语中的爸爸) 而罗马教皇(教宗)专称Papa 正是将教宗敬称为父亲
而真龙凰是圣母玛利亚 也就是“母亲、妈妈” 孩子在心灵之摆的两面晃动中成为个体变为枪兵 化为社会之弧

枪兵面前的最终BOSS就是鬼父 我猜星战迷都知道 达斯维德这名字是“黑暗父亲”文字游戏 真龙皇VFD同理
达斯(Darth)对应Dark(黑暗) 而维德(Vader)对应Father(父亲/荷兰语Vader) 合起来解读是黑暗父亲达斯维德
暗冥上帝、源数代码等也是“父亲”的文字游戏 隐藏的知识并非白晶龙剑……这一切都在那位大人的计划之中

有没有过度解读?我不知道和真正的事实之间有没有过度 毕竟我不知道真正的事实 但我相信这是合理解读
“合理解读”并不是指“真的知道事实” 而是指根据各种线索来推理出的“比较符合逻辑而不牵强”的可能的解释
这还取决于分析者掌握的线索量和知识量 对所知量少的人来说“牵强” 但对所知量多的人来说 可能并不牵强

※引用内容
奥卡姆剃刀(英语: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坎的剃刀”,拉丁文为lex parsimoniae,意思是简约之法则,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7年至1347年,奥卡姆(Ockham)位于英格兰的萨里郡)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则,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言,那么应该挑选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尽管越复杂的方法通常能做出越好的预言,但是在不考虑预言能力(即结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假设越少越好。

应用
今天,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



“这些推测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 这么说可不对 因为这些推测可是符合奥卡姆剃刀追求的“简单有效”的
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 “先经历过复杂 再从复杂中找简单”的意思不是“还没经历过复杂 就先从复杂中找简单”
在从1数到100的过程之中你会认识到1和100间的其他数字 下次你再选择“数了1之后就跳到100”那是可行的
要想简化复杂的东西 你需要先接触它的复杂然后才懂得剃除哪里 而不能直接未卜先知地否定自己未接触的
引用大量资料可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 以为这些非常复杂 但其实这堆资料仅仅只是用来验证一个简单的假说

“ I AM YOUR FATHER !!! ” “ Noooooooooooooooooo.1!! ” ——《相信我,你也可以变成黑暗》
高桥父亲是职业摔跤迷 高桥受其影响喜欢职业摔跤 晚饭时间父亲看完摔角太嗨 会抓起小学生一雄玩摔角
“孩子认真对抗到最后父亲故意输掉”星战式的父子情就写在高桥摔角漫画单行本 高桥一直和父亲关系良好
鬼父美学的原点也许正是高桥童年回忆中的父子之战 然后摔角父子情就与星战迷的灵魂在YGO宇宙中重叠

高桥是哪个时期开始构思这套鬼父美学不得而知 但从那个鬼父岛废案的事来推测 有可能是在王国篇之前
假设王国篇前身是鬼父岛废案那么帕叔就是代替AIBO爹的角色(文库版9“帕叔2号”等暗示帕叔原型高桥)
(帕叔名字意思是飞马(天马) 99父子的名字也是马 FNo.0的召唤台词还是天马 都是暗示高桥喜欢马的事)
以此类推 胎死腹中游戏大师AIBO爹原型应该也是高桥 这鬼父美学在BC篇后移给王样也就是阿肯那顿父子

原作初次让鬼父角色成为一个篇章的重要角色是王国篇后DDD篇(文库版10收录)的御伽龙儿的面具人父亲
(符合AV鬼父之一红爸儿子以御伽龙儿DDD为原型一事) 而创作大邪神和光创时应该就是枪兵论完成阶段
父子之雄在这个阶段被形象化为枪兵 设计出“枪之大邪神” 以及和父亲相对的母亲之雌“十字架光创”
高桥枪兵论捏它原型“男性拿枪” (也有是男性下体这种说法) 而且他还加了来构成相对性理论暗示

结果记忆篇就成了高桥喜欢的电影《异形》剧情影射的男性下体VS女中豪杰 后来还影响到光金和于贝尔等
最后王样打败枪之大邪神 则意味着打败“男孩背负的父亲之暗” 这也符合大邪神捏它阿肯那顿改革迫害的梗
“要打败父亲 需要相反力量——母亲”高桥在文库版解释说光创是母性 其真正目的多半是暗示大邪神是鬼父
(AV鬼父之一霸王龙ZAK龙体胸口为人是捏它异形破胸虫 打寄生女王时逆袭是黑吃黑 ZAK打不过RAY普利)

『ZuKa』
『上帝Mr.T』
『鹰桥一树』
『KAZ.O数希』
『霸雄龙ZAK』

只要记住这句梗概就行
“ 男孩背负着跨越父亲之暗的使命 当上枪兵 心灵之摆有时摇晃不定 最后成为世界之圆的拼图一弧 ”


是的 历代动画系列故事的主干就是这句梗概 参考高桥语录中2007年发售的文库版10后记提到的鬼父定律
这句梗概 几乎可以说是“从文库版10直接搬下来”那么直白…… 历代只是经常没把父亲部分做得太明显而已

高桥喜欢用父亲(作者)、拼图(部件)、圆形(地球 太阳 O 零 眼 等)表达人生观 历代创作者们也遵循这套路
找到主干后 就会发现每代YGO故事都单纯得可怕 枪之大邪神、楚门的上帝、泰达路斯桥、创世卡KAZ代码
还有借来话语的笑颜ANGEL小…抱歉 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没错 这个极简单的假说就是“我是你父亲”

“因为地球是圆的 所以人与人的联系是圆的” 人与人的联系在破裂或者未被建立时 就是从圆中脱离的一弧
每个人都是弧 是圆形拼图这个整体的一小块部件 比如5DS中 因为"零"点反转而脱离的"弧"线摇篮(卫星区)
R叔为了离开圆外之弧卫星区而造泰达路斯桥成为一名伊卡洛斯 飞向地球之圆 结果飞向太阳之圆失翼陨落

太阳之圆象征破灭之光 动画GX常用太阳代表破光的形象 如第2年的邪教演讲、第3年内心世界的天空之光
第4年山羊头以日食的形象出现 自称救世主并剧透破灭未来 其实就是暗示“太阳=破灭”而父亲要“保护孩子”
圆形崇拜有两面性 地球之圆是走近他人 走进社会 走向世界 但太阳之圆是毁灭之路 两者的矛盾寓意着人生

就像漫画ZEXAL后记吉田说的那样 故意保留坏结局的可能性既不保证成功也不保证失败 所有可能性是平等
动画创作那些结局目的既不是完善剧内世界观 也不是让角色得到美满或悲惨的未来 而是给剧外观众送鸡汤
“即使到了结局之后 角色也还在继续奋斗 为了改变不知能否改变的宿命” 想以此来鼓励观众去勇敢面对未来

希腊神话中 泰达路斯警告过儿子伊卡洛斯 “别飞太高 翅膀会被太阳熔化 但也别飞太低 翅膀会被大海弄湿”
历代YGO动画的结局都有这种倾向 结局不愿意把未来结果确定 寓意每个人(观众)都是正在飞行的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继续前进就有可能会蜕变成泰达路斯改变破灭命运 但也可能不会改变” 这就是高桥流人生毒鸡汤

剧场版2016开头那段创世纪被描写成“一个太阳把靠近自己的孩子们毁灭 然后逐渐出现不容易毁灭的孩子”
高桥在小册子说开头的这段演出是捏它“生命的诞生” 由此可见 这段演出应该也是一种相对性理论暗示大片
太阳是(十字架女/光创/阿顿/太阳之圆/地球之圆) 黑球群是(枪之大邪神) 高桥老贼的黑暗面 儿童不宜
剧场版2016小册子解说的“深爱白鲨代表女性 混沌MAX代表男性”这个设定显然也是高桥的相对性理论暗示

众所周知社长在剧场版2016搞出万恶的DUEL LINKS 这就是社长梦寐以求的世界之圆 全世界人民一起打牌
游戏开发初期的VR系统是个蛋形头盔而戴上它的孩子都成了恐怖的圆头人 其寓意的正是高学家的世界之圆
社长王牌是深爱白鲨 浑身是圈还背着大圆环在登场时从太阳之圆中出现并飞向地球之圆 是世界之圆的象征
作为世界之圆DUEL LINKS的衍生品 LINK怪兽这个VRAINS世代新召唤法的0型EX-LINK正是世界之圆拼图8弧

社长在剧场版2016有段演讲提到灵魂牢狱这个概念 称人与人的肉体斗争是牢狱而DUEL LINKS是走出牢狱
DL是人与人的精神上的联系也就是世界之圆 那么反向推理即可得出 这个“灵魂牢狱”指的其实就是圆外之弧
可以认为历代都是在讲述“圆外之弧走出灵魂牢狱 成为世界之圆一弧”的故事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 心灵的联系
高桥在剧场版2016上映后发过后续图和一段解说 提到4年后 社长和AIBO合作创造游戏太空球面全息怪兽棋
这款球面全息怪兽棋 不仅致敬了打牌王的原点《星球大战》全息棋 更寓意着社长和AIBO都走到了世界之圆

就像高桥在摔角漫单行本说的小时候被摔角迷父亲捉去玩摔角的故事那样 “父亲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
高桥从抗拒到后来热爱摔角这个过程就是父亲的洗脑 正因如此YGO隐藏主题是鬼父教育、虐待孩子和弑父
高桥解释过原作社长父子关系 说社长因为失去父亲这个对手而发狂 社长一直不忘父亲遗言 “游戏失败=死”
社长痛恨刚3郎却走不出父爱的洗脑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作者就有什么样的作品 这个就是高桥自己的父子情

不要误会 高桥没恨他爹 他说过很感谢父亲使自己喜欢摔角的事 他爹也是闹着玩 绝对不是什么家暴面具人
原作YGO单行本也说过高桥得知他爹一把年纪跑去买YGO周边的事 对父亲感到担心 这说明父子关系非常好
但高桥这份“父子摔角”的美好回忆在其作品中得到艺术性的夸张化 如果作品是孩子 那么作者就是达斯维德
高桥老贼的创作思路就是忠于自己的喜好 自己喜欢什么就把什么塞进作品 “父亲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
YGO系列背负着跨越父亲之暗的使命 必须跨越原作者高桥的嗜好 因此主角和敌人总是高桥老贼的各种嗜好
肩负父亲爱好、送别A君、成为奥特曼合体救人等使命去打鬼父、修道士、弧、迷宫、大白鲨、枪兵等敌人


这不复杂 这只是极为简单的“原作者讲过一堆智离迷言 然后这些话被动漫卡游创作者们各种跪舔” 仅此而已
何等简单粗暴的分析 有木有 只是很多读者观众把高桥想得太高贵冷艳罢了 其实高桥是个童心未泯的天然呆
这种解释太简单啦 简单到让许多人无法相信如此单纯 于是人们各种神化 将高桥复杂化到了不可高攀的境界
对不知高桥另一面的人来说 拿高桥和动画等扯一块确实是很牵强附会 但对有了解的人来说 这反倒是很正常

记清楚我说的意思 我不是说“这些事都是高桥自己做的” 而是说“就算高桥自己不做 也会有别人致敬他去做”
因此高桥本人有没有直接参与这一点并不重要 这套高学致敬体是早已成型 就连AV两位天才都懂依样画葫芦
当然 做出来的作品好不好看是另一回事 致敬也是有好致敬和坏致敬的区别的 生搬硬套等情况就是烂的致敬
AV的天才之处不在于高桥语录的晦涩难懂 而在于AV那种剪报式创作 将语录剪下来和私货等贴到一张白纸上

既然高桥是原作者 那么他的骚话能被动画等疯狂致敬 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哪里不符合奥卡姆剃刀
如果我们真的找不到能认为被疯狂致敬的迹象则确实有理由认为“从动画等东西里找高桥的骚话是不现实的”
但现实是可以找到一大堆能认为被疯狂致敬的迹象 这样还说不符合奥卡姆剃刀 那才是最不符合奥卡姆剃刀
接受这套鬼父美学 意味着过去我们不理解的很多东西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 而且只需要成为一名高学家

所以我才说 读者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考据等是有“最适合进行这些事的时机”这种概念的 越晚进行可能越准确
先睹为快一时爽 先入为主后患无穷 但现实中人们却是很难不去“先睹为快”毕竟这个世界就是在追求效率的
因此在粉丝圈里流行着各种快餐式的解读和考据 一段解读只对应一段内容 很少去把几段内容整合起来解读
甚至由于对整个情况的不了解 有些粉丝去代表作者 说“作者并没想那么多” 而不知作者其实到处吹嘘啥深意

“规律性”这种东西是只有当它在某种条件下经常发生 不断重复地出现时 我们才有可能会注意到有它的存在
掷6次骰子出现3、4次的6时 我们才会注意怀疑这个6可能有问题 然后开始思考这背后可能存在某种规律性
你看到假骰子被掷了多次你就知道得越多 但如果你只看到假骰子被掷1次 你知道的只是极少 你就不会怀疑
掷1次骰子出现6时 我们只会觉得这个6是巧合 如果只对一个事物进行一次性观察 那将是无法发现规律性的

第一次见识到深度解读时听起来确实很荒诞 尤其是在“听的人知道的东西”越少的时候 越会觉得这只是巧合
在知道得少的人的视角看来这只是发生一个巧合而已 觉得这一个巧合被别人过度解读、牵强附会 仅此而已
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好几个巧合而且越来越多 只要所知量到达一定程度 人就会怀疑这不只是巧合
虽然理论上还是有一半可能是巧合 但科学之所以能发展 就是因为总有哪个人想从所谓的巧合中寻找出规律

“读者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考据等”也是有短跑和长跑的概念的 人会先入为主是很正常的事 但短跑不应被神化
人类历史就是这样 既有宗教短跑也有科学长跑 宗教简化问题把人类未能理解的事物解释为不可高攀的神话
宗教神话是有它的存在意义的 因为人的本质就是求知欲 在人们发展出科学前必须有东西能为人们解答疑问
而短跑的宗教在过去就暂代科学填补了这空缺 因此人们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入长跑 逐渐发展出科学

但一旦宗教的地位被过度神化接下来就是科学被当作异端邪说 科学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被宗教势力人人喊打
追求科学的人并不满足于宗教口中对这个世界的片面见解 他们另辟蹊径 经过长久的努力才被世人普遍接受
然而科学的长跑其实也是一种短跑 因为对更先进的科学来说 那些过去落后的科学也是某种意义的宗教神话
以前的人把恐龙化石当作龙骨 后来的人把恐龙当作直立行走尾巴放地的哥斯拉 现在的人把恐龙当作大公鸡
直立行走尾巴放地的恐龙 就是现在的日本特摄怪兽 是人们对恐龙的错误解读造就了至今仍被爱的怪兽文化

“错误解读”并不是毫无价值的 但为了约定俗成而诋毁科学也是不理智的 为什么不选择让恐龙和怪兽共存呢
正确和喜欢本身是两个概念 人并不是只喜欢正确和讨厌错误 人还懂得喜欢错误的东西和不喜欢正确的东西
有人不喜欢特摄怪兽就有人喜欢特摄怪兽 前者无法强求后者停止喜欢怪兽 后者无法强求前者停止探索恐龙
现实还有第三种人 他们既喜欢恐龙又喜欢怪兽 在他们看来恐龙派和怪兽派这种争论本身是根本毫无意义的
非黑即白不可取 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谁对谁错以及恐龙和怪兽的谁真谁假 世界因这种矛盾可以共存而精彩







最后说说“打牌王”和高桥老贼的关系 我猜看过前面的化石复原图之后 有些人应该已经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一点
高桥说的决构论和怪设论 居然跟GX主角画怪故事以及现在动画烂大街的现场印卡等这些外挂有很多相似之处
虽然原作宇宙连载时期并没有那种“角色自己印卡”的神棍设定 但高桥心里却一直想着“怪设是角色的内心镜像”

很多观众都觉得和YGO打牌戏有关的人无非就是分成两种人“懂打牌的人”和“不懂打牌的人” 但其实这是错误的
打牌戏不只是打牌而是还有第3种人存在 那就是“懂打牌戏的人” 这种人和一般的懂打牌的人其实也是两个物种
原作者高桥和历代决构彦久保就是第3种人 他们拥有的一套牌戏观 经常和一般的懂打牌的人的打牌观背道而驰

从决斗构成论的部分就能看出 高桥是懂打牌而且很好胜的人 但他为了作品艺术 就是故意要跟实卡党“过不去”
决构是艺术 但这些艺术的部分 对许多观众根本届不到 甚至反过来不少人理解成“高桥不喜欢打牌 也不懂打牌”
当年博客 高桥发表了3光7暗论 说自己认为光明被黑暗笼罩着才是现实 说这样的故事构成更能体现出光的价值
这种黑深残的爱战士思想被确实直接地体现在了他搞事的GX3中 当然又是以一种对许多观众根本届不到的形式

这几个例子充分体现出了高桥和许多粉丝之间 那种“影评人大战普通观众”的气场 在看作品时存在着口味差异
我看着高桥写的什么宗教隐喻后记 什么3光7暗的理论时 都有一种看到影评人在说深度解读某部电影的既视感
高桥彦久保想来想去 “打牌戏不只是打个牌” 但大部分观众不买账不理解这种区别 认为该用打牌标准看打牌戏
某种意义上来说历代动画与其说是“硬核粉丝向”不如说是“硬核高桥向” 也就是以想让高桥嗨影评为目标在制作

如果说“作品本身没有真好看和假好看之分 只有适合的观众和不适合的观众” 那么YGO动画就显然是高学家向
所谓高学家指的就是那些喜欢钻研高桥老贼的骚话 拿来引经据典 并懂得用语录解读历代作品的“真游迷(贬义)”
也只有这种“真游迷”能看懂历代作品在讲什么鬼 仅仅“读过高桥语录”还不够 还必须懂得将这些和作品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 历代YGO创作者中的许多大人物都是“真游迷” 某些定力不足的天才甚至在高学烟熏下成为骚话的傀儡

爱玩梗的小YE监督在AV把这堆借来的骚话生搬硬套时可能就是误以为观众们都是高学家 打算真游迷要与民同乐
神作结局 四分五裂的世界 有尸和火箭宅红马打牌 联结全人类的心 化为世界之圆……脑洞一下 麻吉神作!“呵呵”
上代鲜森有7暗没3光 但就冲结局敢用红马嘲讽高学的壮举 是历代YGO创作者中的一股清流 不得不敬他是条汉子
结果观众没多少高学家 配上AV令人心寒的冷场恶搞私货主义劝退大部分观众 作品并没带观众走进高学家的世界

许多观众读者都有一种非黑即白的理解习惯 就是往往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自己讨厌的东西两者完全划清界线
其实历代创作者和高桥只是一丘之貉 包括AV那两位天才都是懂高桥的初代原作想表达什么高学 一起在致敬高桥
但他们懂不懂怎么将高学演出来 在演出来后观众能不能看懂高学 内容能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这些都是另一回事
说白 高桥自己也演不好这些高学 他更多是靠后记和访谈中说破自己意图给原作打补丁 因此才能让读者明白意思

炎上事件的其中一大价值是证明“不懂高学的观众原来这么多” 高学家看AV可是觉得很有趣……好吧至少我不觉得
老实说 我自学成为野生高学家 看见这些所谓内涵深度优点的同时 也更深刻地认识到 YGO系列有多么严重的缺点
读者观众想自学成为高学家的难度很大 就像玩没有攻略的电子游戏那样 通关很快乐 但通关前靠自己摸索很痛苦
身为高学家的历代创作者的情况和桑原老湿自己说过的“把创作者觉得好看的东西强加给观众”如出一辙 非常讽刺

 醉翁之意不在酒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记住吧 高桥老师只是个被古埃及展给耽误了的特摄动漫迷、电影宅、科幻迷和超自然爱好者 他不是神话专家
高桥连载过和外星人打战斗棒球TV动画的漫画版 访谈说他喜欢料理对战漫画等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槽点系战斗剧
越是研究高桥的事 就越能发现 很多“以前被认为和高桥无缘的东西”其实和高桥很深关系 只是作品表面上不明显

这听起来是不是太荒诞了?YGO这个少说也已经超过20年历史的长寿系列真有可能存在这种粉丝的认知盲点吗
当然是可能的 毕竟许多观众读者安于现状不愿改变自己先入为主认知习惯 例如常说的“打牌王绑架YGO”等观点
高桥老师对“何谓打牌王”等问题早已深思熟虑无愧于打牌王之父头衔 但高桥老师的高见 总在粉丝的认知死角里
其实高桥喜欢打牌王 甚至还觉得早期原作每周想新游戏是种受罪 高桥一开始还享受每周想新游戏后来就吃不消

高桥老师的发言经过整合可以看出高桥对打牌戏很有想法 是他创立“心之形”“摔角打牌”等历代决构的理论核心
其实GX等作品有关“职业决斗者”许多设定就是致敬职业摔跤的 例如故意和对手打得有来有回让观众看得满意等
吃瓜群众只听一句不听一句时 高桥许多发言给人的感觉 确实很像“其实不想打牌”“打牌没内涵 打牌外才是重点”
然而高桥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居然是“打牌戏是有内涵的”“要注意打牌戏的内涵部分而非只注意着打牌的表面部分”
高桥呕心沥血把打牌和角色融合 用打牌戏来表达作品的心之形 但大部分吃瓜群众根本看不懂什么所谓的心之形

只要粉丝认定YGO是神话酒 无论高桥说了多少醉翁之意 那名粉丝都会盯着高桥酒杯不放而看不见山里的科幻片
其实高桥说过的醉翁之意已经足够多了 只差我们转头去看山里的风景 就会发现山里已经有私人影院在上映电影
正当我们盯着酒杯 等高桥喝下一口酒 高桥老贼已经看完N部电影 看个通宵然后心满意足跑回去睡觉了 酒还没动
难的只是我们不愿意转过头去 直到我们转过头去看才惊讶发现 那杯所谓的酒 其实是电影宅标配的可乐和爆米花

以前的我绝对不会相信什么创世卡会是高桥的主意 但后来得知高桥的“本性”后我觉得创世卡恐怕真是他的脑洞
不只是创世卡 我甚至怀疑GX62也是有高桥原案的剧本 如海豚星人电波发言/社长人设崩坏等 可能就是高桥想的
火箭卫星+童年画怪+打牌起源于奥特曼和星战 整段内容高学到炸 我觉得只靠武上不太可能写出如此直白的剧本
当年还没出文库版 所以武上无法像后几代那样抄抄文库版后记找灵感 这间接说明 当年有高桥搞事的可能性不小

《游戏王》GAME KING名不虚传 我觉得这真是KUSO GAME 专门让玩家在游戏第二关就卡关留个童年回忆的那种
直到玩家成为高学家 终于打通游戏第二关 然后才发现 这米○○游戏居然还有下一关存在 毁童年的脚步还在继续
那位大人早已站在玩家身旁用温情的目光注视玩家 只是玩家一直看不见 这款米○○游戏的背面居然写着说明……





原作连载时期高桥一直喜欢现场印卡 虽然故事设定上不存在现场印卡 但现实中高桥就是最后关头才决定怪设
记忆篇人心能生怪的设定也只是决构论和怪设论的副产物 高桥在画卡游时就已经是“怪设相当于角色内心镜像”
由此可见原作宇宙那种“买帕叔印的卡”根本只是装乖宝宝 反而动画宇宙的自己印卡套路才是最符合高桥的理念
也就难怪 剧场版2016会把自己印卡套路带入原作宇宙中了 这也说明原作连载时 高桥只是还没有胆子玩大而已

自己印卡是如此有内涵深度的事 可是自己印卡有内涵深度 并不代表上演自己印卡就会让观众觉得作品好看啊
No.有个设定 “形象相当于角色内心” 而星光记忆变卡是高桥的原案 可以推测这些设定是用了高桥的心之形理论
闪抽“决斗者创造抽卡”是捏它高桥喜欢在角色抽卡时设计怪 高桥还说连载时连自己也不知道会抽出什么怪很嗨
高桥喜欢动画ZEXAL我不知道是哪种喜欢 但高桥喜欢的不一定是所有观众都接受的 高桥也是人不必被过度神化

何谓神抽?何谓印卡?何谓打牌王?这些虚构的魔法也是有它们真实的科学 所谓的魔法只是我们不了解的科学
跑到虚构领域的深渊中想寻找真实的尽头 然后人们才会意识到 那条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本身竟不断向别处移动
科学就在我们的身旁 我们曾将其称为魔法但是它们并不神秘 只是我们不愿意去了解所以我们才看不见那位大人
那位大人就在人们身旁 那位大人说过他留在那里 但人们的心灵之摆却在摇晃中去了另一个遥不可及的平行世界



 “上帝掷了骰子 一切都是随机”
 “抽卡是概率的世界 被人观测前的抽卡是不确定的 其内容既是A又是B 是无限可能性的量子叠加态”
 “薛定谔的猫 改变命运的概率”
 “尤里卡 决斗统一理论完成之日”

                           ——《那位大人的决斗物理学史》第320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9: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Z龙加农 于 2019-9-11 02:40 编辑

后记

■分析和解读等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很久很久以前 人们第一次发现了地球母亲的黑历史笔记 得知了这部叫作“恐龙”的传奇作品
人们被那份伟大浪漫的魅力所征服 恐龙在人们的自由解读中经久不衰 为人们带来笑容和梦想
根据暴龙、禽龙和剑龙等恐龙复原图来设计的元祖特摄怪兽1954年《哥斯拉》正是YGO的祖先




●在过去人们的想象中 恐龙就像人类那样可以直立 并用尾巴来支撑 这份浪漫孕育了特摄怪兽剧
●古生物学改变主流观点后到《侏罗纪公园》上映前 大众文化中的恐龙形象依旧总是直立拖着尾
●随着《侏罗纪公园》的上映大众文化中的直立恐龙受到冲击 甚至波及到人们喜爱的特摄怪兽剧


●在现在人们的最新发现中 恐龙就像鸟类那样长着翅膀 恐龙分为非鸟恐龙和鸟类 鸟类也是恐龙
●古生物宅看了现在各种最新研究的羽毛恐龙后 批判说没羽毛恐龙的《侏罗纪公园》系列不科学
●吃瓜群众看惯没羽毛恐龙的《侏罗纪公园》系列后 批判说现在各种其他作品的羽毛恐龙毁童年



“恐龙是真实的 但又是虚构的” 如何寻找科普和科幻的境界线?

斯皮尔伯格执导《侏罗纪公园》在1993年上映时 就已经是越过了这条“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
有人将《侏罗纪公园》理解成以真实性为优先的科普片 并认为穿帮只是因为事后最新研究有变
但其实《侏罗纪公园》早在制作时 就已经是有意图地违反着当时的现实研究 改变剧中某些恐龙

可能有人认为科幻作品是“至少不会去违反作品创作时期的当时科学研究” 这种想法是太理想化了
科幻也是有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 有时你觉得“作品很符合科学”那可能只是因为你对科学不太了解
想要真正学习科学知识还是需要你脚踏实地而不是从虚构作品里寻找捷径的 不要去过度神化快餐

现实的恐龙研究很多时候也是包含快餐化的部分 常有只找到一部分化石就去脑洞出全身图的情况
这显然不会是解读地球母亲这本黑历史笔记的最佳时机 但谁又能抗拒得了化石先睹为快的诱惑呢
谁也不知道这本黑历史笔记的后记要等到将来哪天才能找到 但难道只因为这样就放弃这块化石吗

有些人逐渐看厌了暴龙的独大 开始追求另立霸主 吹起了南方巨兽龙和棘龙等新欢 各种手撕暴龙
棘龙是非常有名的一位 曾经在《侏罗纪公园3》惊艳登场 吊打暴龙 连作品招牌也从暴龙换成棘龙
一些涉及恐龙题材的虚构作品从此就有了一种风潮 喜欢拿棘龙和暴龙摆在一起 当作对手或是双王
然后现在近年研究的观点中 棘龙是短腿四脚渔夫 其实以前的长腿爷们是无腿化石被复原图脑补的

而当年《侏罗纪公园3》更在那一基础上有意夸大了棘龙的战斗力等 将其塑造成了一种虚构的怪兽
资深恐龙宅不会拿《侏罗纪公园》“科幻”和《与恐龙同行》等“科普”混为一谈 但普通观众不懂区分
科幻往往包含科普性 但普通观众分不出来 哪些部分属于科普性 哪些部分属于虚构性 因此容易混淆
“科普”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事实 但不会像“科幻”那样为了娱乐性等目的而去故意创造新的物种

这种现象并非只有恐龙才有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对虚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都是以假设为起跑点
人们不知道事实的全貌 因此才要大胆假设 尝试从各种假设中寻找隐约可见规律性 得出暂时的结论
只要这个过程被不断重复下去 旧知识就会有被新知识推翻的一天 最后 人们积累出了新知识的成果

但这可不是积累过程的唯一意义 为什么要为了恐龙的新复原成果 而去把《哥斯拉》改成不直立?
被推翻的旧知识 能和新知识共存 被约定俗成 形成一种文化 就像曾被视为世界真理的神话故事那样
少了科学和非科学这两者中的哪一个 都会导致像《星球大战》或《龙珠》那样的经典作品无法诞生

有名的例子之一就是《侏罗纪公园》型迅猛龙 电影中的迅猛龙其实是“用了迅猛龙名字的恐爪龙”
据说当年拍片时 因研究有“迅猛龙和恐爪龙是同类”这种观点 导演就2选1选了喜欢的名字给恐爪龙
现实的迅猛龙比恐爪龙小很多 研究也否定了恐爪龙是迅猛龙 但《侏罗纪公园》型迅猛龙深入人心

宗教神话曾经有过如今天现代科学一般的地位 被无数人信奉为世界真理 并穷极一生去探求其答案
今天的科学 已经取代昔日的神话 成为人们探索真理的新钥匙 但宗教神话仍作为一种文化流传至今
《哥斯拉》型的恐龙复原图和《侏罗纪公园》型的“恐龙叫声”“迅猛龙无羽毛”等 都是一种怪兽文化

因此“对将错就错之物的约定俗成”是值得被尊重的 但不是必须神化或盲从的 比如将神话捧为科学
当然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 无神论者不理解宗教信徒 宗教信徒不理解无神论者 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连科学研究也是有A观点支持者和B观点支持者的意见相左 甚至双方互相认为“对方才是将错就错”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很难做到“明白他人的观点或习惯等” 毕竟这和“每个人看过、经历过什么”等有关
换位思考一下 你之所以有你自己的观点或习惯等正是因为“你看过、经历过什么”这些经验在影响你
人或许无法真正互相理解 但我们还是可以明白“为什么世上会存在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或观点等”的

如果没有敢于打破旧有认知的冒险精神 世界就不会有发展 归根到底许多旧有认知也是来自假设的
当一个假设被人习惯后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实”的错觉而不再去怀疑这个旧有认知
其实我们的恐龙 依然只是对地球母亲那本残缺不全的黑历史笔记的个人解读 那终究不是1只活恐龙



这正是我曾拍摄《堕马王》这套系列电影的原因 也是这点决定《堕马王》系列必须是一套科幻片
《堕马王》系列和我这本笔记之间的关系 是《哥斯拉》《侏罗纪公园》等和恐龙研究之间的关系
我这本笔记也存在快餐化和自己不知真假对错的部分 我能做的只是将对情况的认知极限给记下来

作为低成本的B级电影 我在《堕马王》中以大量引用内容来拼凑一个根据现实谜团改编的科幻故事
现实世界中 在人们身边充满着未解之谜 例如神秘生物、不明飞行物、离奇失踪事件和各种阴谋论等
真正的恐龙是什么样子、恐龙灭绝原因是什么 这些都是未解之谜 但科幻故事常有自己的创作和解释
科学与科幻的起跑点都是假设 但科幻更包含创意和想象力 某些杰出科幻作品还能刺激现实科学发展

“《堕马王》是以分析和解读等为题材 融合悬疑、戏剧性等故事元素的低成本邪典之作(Cult电影)”
我试着以尽可能达到类似这种效果为前提来设计《堕马王》故事 荒诞之中又好像有某种深奥的感觉
为了重现人们刚认识恐龙时的情景 那兴奋 那不安 那份不理解 那份莫名其妙 还有那不明觉厉的心情
这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头 对人们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的探索之门 象征着一场前往未知神秘世界的大冒险

 “我们接触的作品 是我们不了解的作品”       “我们对作品的探索 还远没有走到尽头”

为此我需要模拟出一部“只有笔者我知道这作品本身的目的”的作品 然后我站到这种立场来将其拆解
“作者造出一部读者不了解的作品 再由作者自己对这作品进行解剖 以此证明 读者和作者有认知分歧”
那就是我文艺创作的作品《堕马王》 以相关现实为原型改编但《堕马王》本身讲什么这点是我决定

身为其作者的我如今离开文艺创作的舞台 走到剧外揭穿舞台上作品《堕马王》故事来完成作品解剖
为了体现出“观众对作品的探索没走到尽头”这点 我把那个尽头放到故事作品之外 也就是这本笔记中
那个尽头是《堕马王》作品前方的尽头但并不是恐龙研究的尽头 我们还远没有走到恐龙研究的尽头
致敬作品《堕马王》的创作目的 是通过一个虚构改编的故事来展现出一场前往未知世界的冒险历程


当作者走到舞台上他就会成为演员 想通过表演向观众传达信息 “舞台下的作者”变成“舞台上的作品”
而观众并不是一定能从作者的表演之中看出这些背后的信息的 观众与作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互相理解
我们不了解的东西不只是地球母亲的恐龙笔记之类 人们就连日常对话也是一种经常不被理解的表演
现实生活中这堵分隔了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第四面墙无处不在 那面墙正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作者和作品”的关系 就好像一部推理剧案件的“真相和线索”那样 是一种被作者人为设计出来的东西
推理剧这种东西往往是作者先定好真相 在推理者和真相之间塞些线索 以此把推理者连接到真相那里
读者和作者的所知量不同 作者脑里有全盘计划而读者的脑里没写计划 看到线索的感觉当然也会不同
作者觉得“使用某个镜头或某句台词 就能让读者注意 发现重要信息” 但其实读者们经常没法意识到的

我曾在《堕马王》中用类似《达芬奇密码》等涉及阴谋论、侦探、惊悚的方式对现实材料进行改编
将其设计成一个看似推理剧的东西 用于表现“作者设计的推理线索等 在读者视角看来 简直莫名其妙”
那其中必须有夸张失实的创作 对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进行模糊化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准确界线在哪里
所谓“真实和虚构的境界线” 本身就是模糊概念 会随人、时间、环境等改变 就像人类世界的恐龙那样



                              ☆向那位大人致敬的一名粉丝☆




豪 华 特 典


堕 马 王 电 影 珍 藏 版 套 装 带 你 重 温 影 史 科 幻 经 典

堕☆马☆王-万年的记忆-
唯基白科,自油的白科全书

堕☆马☆王-万年的记忆-》(英语:The Great Leviathan),中文可简称“堕马王”,是谜国阴谋论作家兼考古学家天马·T·苦劳福德所构思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同时“堕☆马☆王-万年的记忆-”也是该系列电影最早拍摄并作为第三部电影上映的第六章故事的原始片名。

从NO16年到NO17年,天马出品了《堕☆马☆王-万年的记忆-》三部曲。他曾说明第三部堕马王(第六部曲)的人物及故事是参照食诗鬼颜老师小马王·伊食塔尔的《冥界入口在魔女之岛》(ラー・イエロー)所创作而成;原三部曲以柏拉图对话录为架构并溶入历史阴谋论及现代ACG的文化;蕴涵了时空穿越、马丘比丘神话的大视野制作。

NO17年,基于各界要求又拍摄了原三部曲背后的故事,又称“堕马王特番”。同时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为六部系列的第四、五、六集,并将最早的第六集改名为“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NO17年,河马KABA公司以573忆决斗元收购幻想太阳公司,KABA公司亦宣布继续制作堕马王新作,第五部电影《里·堕☆马☆王-万年的记忆-:唯美的宇宙》在希望国拍摄,已于NO17年上映。

该片描写,在很久以前,一个遥远的多元宇宙,肩负正义使命的堕马奇士与地国邪神黑暗势力作战的故事。堕马奇士是一群有着非凡天赋的人,经由各种筛选,他们在毁童年即开始接受严格特殊训练,其宗旨是认识和使用“颜力”(Smile)。训练有素的堕马奇士有极强的意志力可以使用无所不在的“颜力”来维护多元宇宙的和平。例如,影响意志较弱的人的思想,甚至预感将要发生的事情。堕马奇士也有着非凡的战斗能力。

故事以三条主线贯穿:多元和平国被正治阴谋篡权为太一地国引发众人不满而引起了内战,不满的和平国拥护者揭竿而起,建立反抗军与地国军互相对抗、堕马奇士组织的兴衰起落、以及“M煋亾”家族在大环境下面临的种种挑战。

内容列表

上映顺序
1 [走近迷信]堕☆马☆王-万年的记忆-(前篇) 禁忌的遗产[阴谋论慎入]   [陨落长眠](原三部曲)
2 [走近迷信]堕☆马☆王-万年的记忆-(后篇) 进击的超神[阴谋论慎入]   [陨落长眠](原三部曲)
3 [走近地球]堕☆马☆王-万年的记忆-(无印) 失落的世界[决斗密码学]   [惊悚悬疑](原三部曲)
4 [走近娱乐]堕☆马☆王-万年的记忆-(特番) 琎擊哋笑界[挖坟者禁入]   [王墓坟帖]
5 [再见迷信]里·堕☆马☆王-万年的记忆-(新番) 唯美的宇宙[决斗物理学] [暗游攻略]
6 _                                       _

作品顺序
1 [走近娱乐]堕☆马☆王-万年的记忆-(特番) 琎擊哋笑界[挖坟者禁入]   [王墓坟帖]
2 [再见迷信]里·堕☆马☆王-万年的记忆-(新番) 唯美的宇宙[决斗物理学] [暗游攻略]
3 _                                       _
4 [走近迷信]堕☆马☆王-万年的记忆-(前篇) 禁忌的遗产[阴谋论慎入]   [陨落长眠](原三部曲)
5 [走近迷信]堕☆马☆王-万年的记忆-(后篇) 进击的超神[阴谋论慎入]   [陨落长眠](原三部曲)
6 [走近地球]堕☆马☆王-万年的记忆-(无印) 失落的世界[决斗密码学]   [惊悚悬疑](原三部曲)



每次重温电影这门艺术 都可能给你不同的体验




三 年 一 盘 大 棋 鬼 才 剑 走 偏 锋


观众影评
毫无疑问,这是十分经典的科幻悬疑作品。如果要用几句话来概括的话,这套电影是讲述了“一个在幕后操纵无数平行世界的神秘组织,一位隐藏在多元宇宙历史背后的无名旅法师,以及不断调查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科学调查团,这三种势力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中的调查团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各种不同观点的假说,代入观众视角来分析旅法师和神秘组织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联系,负责带领观众走进作品中。而神秘组织则不断制造着新的谜团,使用古老而邪恶的神秘魔法,与调查团的科学力量展开连场对决。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查团的成员解开神秘魔法的奥秘,并继承了传说中的“力量”,逐渐察觉到不同次元文明遗迹中都有过关于一名神秘男子的相似记载。

在正传系列中,故事主线是以科学调查团的各位成员在围绕着多个文明记载中的一名神秘旅法师的事迹展开各种讨论,提出各自不同观点的猜想等的方式来进行的。无名旅法师在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出场,却显然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本系列电影中的调查团、旅法师和神秘组织的三方关系,可以说正是对观众、创作者、作品三者关系的一种隐喻。

笔者推荐打算看本电影的朋友们先按照上映顺序,看完正传原三部曲后看前传,原因后述(剧透注意)。



前传电影又讲述了有关宇宙的光明面“堕马奇士”组织是如何被黑暗面“黑暗堕马”毁灭的这段黑暗历史。在宇宙决斗语中“堕马”曾经是指光明堕马,但随着堕马奇士的灭亡,它的意思逐渐变成了黑暗堕马。正传电影中与科学调查团敌对的神秘组织堕马,正是前传电影中的黑暗堕马。在前传的剧情中,未来的堕马组织开启了时空虫洞,造成前传系列和正传系列的顺序被打乱,让前传系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系列完结篇。

这种特殊故事顺序也许是本片导演对著名科幻电影《人猿星球》旧五部曲(1968~1973年)的一次致敬。

故事的最后一刻,穿越时空的未来调查团终于和传说中的无名旅法师正式见面,知道了无名旅法师和邪神利维坦之间长达数万年的战争,更得知了这场战争背后的真相——宇宙的终极目的。然而,整个电影系列的故事就在此刻戛然而止,令观众们无缘知道那个真正的秘密。

本系列电影使用了出乎观众预料的开放式结局。银幕前的观众们听不到旅法师与调查团最后的对话,只能由观众自己去决定心中这个故事的答案。本片向观众展现的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观,让观众学习着调查团的精神,或许,这种结局是想告诉观众“问题的答案早已埋藏在过去的记忆中”这件事。


网络影评人 GO ONIZUKA

职业摔跤巨星 ☆ 强烈推荐


反正地球是圆的 该圆的总会圆的




电 影 片 尾 字 幕


鸣 谢

"      "

" Z.O.K "

" GOTT ONEOSU "

" KAZ-ONE "

" KAZ.EP KI-OOO "

" O-ZAK "

" KAZUONIGOD "

( 其 他 )


意 味 不 明 的 宇 宙 决 斗 语



愿电影片尾彩蛋与你同在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你看得见却看不见的计划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觉厉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進真相的勇氣,我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是不可能去仔细看内容的但是还是回复一下看看隐藏内容会是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1: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zoujinmogu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回复可见彩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2: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觉厉,回复一下看看彩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2: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看彩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2: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真是太可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2: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彩蛋(字数补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3: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ardust龙 于 2019-1-12 16:52 编辑

支持巨作
观察结果1,年始巨作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3: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YZ龙加农 于 2019-1-12 13:59 编辑

掉落人间的这本小册子 和以前上映的那些科幻片是两种东西 不是同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5: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发这么个东西真是没心理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5: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彩蛋?看完差点右上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5:59:2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甚麼,黑歷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6: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看彩蛋(滑稽補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Nw壬天堂世界 ( 京ICP备0502208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1397号 )

GMT+8, 2024-12-4 01:15 , Processed in 0.06493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